书城社科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13108200000030

第30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总结(2)

三、2008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创新成效

1.以“三大任务”为目标,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工作,将社会实践融入学校中心工作大格局

自浙江大学被中央确定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以来,全校上下思想认识高度一致,深刻总结过去十年、科学谋划未来十年,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今年,我校的社会实践工作,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为目标,科学规划和部署,围绕学校工作大局,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纳入学校育人和服务地方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统筹安排,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类富有浙江大学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2.以实践育人为重心,努力寻求社会实践工作全新突破,开拓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与形式,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大学始终把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使其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大熔炉,施展专业知识技能的大舞台,加强就业指导的大课堂;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获取第一手的研究素材,了解最现实的创新需求;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广大师生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参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以合作共建为抓手,发挥社会实践工作的互补优势,实现学校、学生、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发展

校地合作的实施,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也走出了高校自身“在服务中求发展”的新路。通过社会实践,浙江大学不仅加强了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力,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了青年的成长成才。今年,学校团委和湖州团市委相继在湖州18个中心镇建立了首批浙江大学湖州新农村青年人才培育示范点,结合青年志愿讲师团,开展了一系列青年挂职服务、创业竞赛、人才培训、文化交流以及送科技下乡、高效生态农业结对帮扶、青年湖商对话湖州青年论坛、湖州青年创业创新基金等活动,大力推动了湖州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节选自时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高翔教授在浙江大学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第二节社会实践的评估考核

一、评估考核概述

可以肯定地说,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考核评估是一项纷繁芜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就多年的经验来看,评估考核的时间起点几乎在6月底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步,而终点往往出现在当年的11月底甚至12月初,一般将历时五个月或是更长。

其次,评估考核的对象包括院系、学生会、学生社团等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层组织,参与社会实践的各实践团队,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以及论文、报告等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成果。

再次,评估考核的方式包括现场督察、座谈汇报、书面审查和公开答辩等多种形式。一般而言,学校领导会采取现场督察的方式,通过不长的时间与学生同吃、同住、同调查、同实践,既指导同学们开展活动、解决实际困难,又能起到鼓舞斗志和士气的积极作用。

最后,较之于传统的考评方法而言,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借鉴大学生“创赛”模式,通过公开答辩的方式对社会实践团队和个人进行更有深度、更有针对性的考核。

二、评估考核标准

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估考核的标准多种多样,我们认为,在标准设定时必须坚持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将心比心,从实践活动参与者的角度理解思考问题。根据开展一项社会实践活动由简入难的逻辑层次,可以把评估考核的标准总结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选题的时代性。选题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向,一个好的选题必须契贴合大学生特点,又体现时代特色,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

二是计划的完成度。能够按照策划方案上的计划不折不扣地完成既定内容是开展实践活动的最低要求。当然,由于实践过程中的现实情况是比较复杂的,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在特定情形下也是必需的。

三是成果的应用性。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能够为社会产生某种效益,为人民群众解决某些问题,如此才更有价值。

四是活动的影响力。毕竟社会实践活动在本质上还是特殊群体在特殊时间开展的特殊活动,具有典型性而缺乏普适的能力。因此评价一次实践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看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即一种辐射作用。

五是体制的长效性。成功的实践活动往往能促使参与者积极思考并在今后持之以恒地参与类似活动,这是认识世界必须具备的态度和必须经历的过程。

六是自我的提升度。对青年学生而言,参与实践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身能力,提升自我素质,当然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因此如果能在活动中体现这样的效果,就足以说明该次实践活动非常成功。

三、应对评估考核的技巧

1.应对书面审查的技巧

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估考核,传统的方法一般是采取“书面审查”模式,即要求实践团队或个人提交实践活动的总结材料,并按照总结材料的优劣进行评定。在这种操作模式下,应对评估考核的技巧为十字诀——“全面多角度,精致多视图”,即一方面要求提交的总结材料做到尽量全面,总结以综合性报告为宜,对整个实践过程要作全面的梳理,并通过不同个体的不同感受体现差异和角度;另一方面,在形式上,总结材料也要尽可能做得精致美观,在重文字的基础上,发挥照片、图片特别是DV视频的辅助作用,更好地展现实践活动的突出事迹和有效成果。

2.应对公开答辩的技巧

为了克服“书面审查”所带来的表面化弱点,很多高校在近年来频繁借鉴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经常采用的“公开答辩”模式,作为主要或辅助手段,期望在评估考核阶段能对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作更为细致深入的了解。如此,我们在应对社会实践活动“答辩”考核时,也需要借鉴科技活动答辩的相关技巧,在前期认真开展活动和积极思考现实的基础上,充分了解答辩环节的形式和内容,训练答辩技能,做到有效准备、沉稳机智、胸有成竹。

答辩环节主要包含陈述和回答提问两个阶段,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陈述可以采用个人或团队的形式,主要取决于实践活动的自身特色;形式上多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口头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而多媒体工具也有从PPT过渡到电子书的趋势,后者有着更丰富更精致的表现力。陈述要求做到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具有视觉和语言的冲击力,毕竟在十几分钟内要介绍十多天甚至个把月时间的活动内容和成果并非易事,而良好的陈述过程则能集中地展现实践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整合能力。陈述的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要,开头要引人入胜,结果要发人深省,中间主体部分要突出实践活动中的特色和创新,语言要通俗易懂,多媒体演示要多图少字,可以主动设疑,为之后的环节作铺垫,要以真情实感打动人,切忌背稿和念稿。

回答提问是答辩的关键环节,能真正体现对国情民意的理解程度。

虽然提问环节针对性强,微观而且宽泛,但在回答技巧上仍有若干共同点可以借鉴。一是确认问题,既保证理解问题的原意,又能为作答提供思考时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能对疑难问题进行转化。二是切忌背稿,但凡遇到事先已经准备好的问题,也不能一股脑儿将答案脱口而出,要做到自然大方。三是团队配合,对于队友回答不完整的题目可以进行补充,但以少、精、准为宜,避免杂乱。四是概括引申,对于问题最好不要就事论事,而是要通过概括引申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说服力。五是真诚作答,这是技巧更是原则,对于不熟悉或者没注意的问题要坦诚,不能捏造数据和事实,这很容易被揭穿。六是回避难题,对于疑难问题,在真诚作答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技巧进行回避,而不是完全放弃作答。

参考阅读35

浙江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比细则

(2006年6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完善社会实践工作机制,激励和表彰在组织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更好地促使大学生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校团委特制定本细则。

(第一章)考核要求及奖项设置

第一条本细则的考核对象包括:

(一)院级组织者:主要是学院团委,也包括学生会、研究生会、博士生会、学生社团等能够组织学生实施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单位;

(二)参与社会实践的小分队;

(三)参加和指导社会实践的个人:包括全体参加社会实践的个人和指导教师;

(四)实践成果:集体性或个人性的实践成果,包括调查报告、论文等。

第二条各院级团委应积极组织全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申报社会实践小分队,认真全面地完成社会实践各项任务。

第三条全校每一名学生都应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理论结合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第四条学院在开展社会实践工作过程中,要切实做好安全教育。

学生个人及小分队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到安全出发、平安返校。

第五条活动后各学院、小分队及学生本人要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以文字、图片、资料、录像和展板等形式在广大学生中宣传活动成果,扩大社会实践的影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