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09(第三辑)
13106400000006

第6章 专题:海外学子论文(6)

为了检验研究问题4和研究问题5这两个关于归属需要、排斥恐惧、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和社交网站互动偏好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多层次的回归分析,归属需要和排斥恐惧被放在同一栏中。结果显示,归属需要对于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预测因子(β=0.21,p<0.01),但在排斥恐惧和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之间没有显着的相关性(β=0.08,n.s.)。然而,社交网站的互动偏好与排斥恐惧的动机紧密相关(β=0.13,p<0.01),但与归属需要的动机没有显着的相关性(β=-0.03,n.s.)。

研究问题6关注的是人格与社交网站的使用之间的关系。皮尔逊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外向性(r=0.17,p<0.05)、合群性(r=0.17,p<0.01)和严谨性(r=0.15,p<0.05)等个性特征与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呈现正向的显着相关关系。然而,社交网站的互动偏好与外向性(r=-0.18,p<0.01)、合群性(r=-0.21,p<0.01)、神经质(r=-0.27,p<0.01)和开放性(r=-0.15,p<0.05)等个性特征之间呈现负向相关的关系。

四、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首次在研究社交网站的使用行为时引入两个工具——行为层面(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和认知层面(社交网站的互动偏好),以检验两者社交网站在社交动机(归属需要和排斥恐惧)、人格特质、自尊和孤独感方面的影响。尽管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与社交网站的互动偏好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相关关系,但对于孤独感的影响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越高,比如说经常使用,花在社交网站上的时间越多,有更多的社交网站在线互动,其孤独感的水平就越低。然而,社交网站的互动偏好显示出负面的社会性后果,社交网站的互动偏好与孤独感正相关。本次研究认为,互联网使用对于社会幸福感的不同影响可能来自于互联网使用的不同方式。作为一个社交工具,个体的在互联网中进行传播和互动活动时,如在线聊天,使用即时工具或者是参与在线讨论,都表现出正面的社会后果(Vallenburg,etal.,2006Valkenburg&;Peter,2007;Elli‐sonetal.,2007;Huetal.,2004)。然而,当人们把社交网站的互动视为更安全的,更有效的,更舒适的,则更显现出较为负面的社会心理层面的影响(Caplan,2007;Leung,2002;Caplan,2003;2005;Mo‐rahan‐Martin,1999)。

同样,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和互动偏好在对个体自尊方面的影响也相异: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与自尊负相关,而社交网站的使用偏好与自尊正相关,这与早期研究的混合性结论是一致的(Ellison,etal.,2007;Caplan,2007;Valkenburg,etal.,2006)。但自尊在社交网站使用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仅仅对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次研究指出,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正面效果是以自尊为中介的。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互联网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将来的研究还应该包含其他的中间变量,如朋友间的亲密度,社会支持以及友谊的质量等。总之,本次研究表明互联网的使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依据不同的测量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果。往后的研究应该着重于互联网使用的不同方面及其对于社会幸福感的各种潜在影响的研究。

本次研究同时指出,不同的社会动机和人格适合于不同类型的社交网站的使用行为。Sheeks和Birchmeier(2007)发现高水平的社会抑制和社交能力都能导致更高水平的互联网使用。该研究进一步指出,接近(归属需要)和回避(排斥恐惧)的动机能预测互联网使用行为的不同方面。归属需要是预测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重要指标,而排斥恐惧则是预测社交网站互动偏好的重要指标。换言之,互联网是一个综合的交流平台,因此,尽管这两个相反的社会动机都能够促进个体使用互联网,但由于使用的类型是不一样的,从而产生不同的人际层面的影响。此外,本次研究同时在社交网站使用的人口学的影响因子上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年轻人和女性研究对象都反映出较高的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而较年轻的和女性,重度互联网使用者,及其那些未处于恋爱状态的人都反映出较高的社交网站互动偏好。

基于社交网站的使用对于人格的影响,本次研究发现社交网站的两个使用方面与人格特质呈现出相反的关系。有着较高的社交网站使用强度的人更为外向、合群和严谨,而那些有着较高的社交网站互动偏好的人就相对内向、神经质和开放。

总之,类似于互联网使用在社会幸福感中的复杂作用,本次研究描述了不同的社会动机和人格特质预测社交网站的使用。社交网站随着所关注的关系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如约会类网站主要是帮助人们找到另一半,兴趣类网站则是把有相似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人际类网站是用于维系现有的朋友关系的。与其他的交流平台和交流工具相比,互联网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机会来满足个体的社会需求。因此,以后的研究应该避免把互联网使用视作为单一的维度结构,而忽略了互联网使用中的不同的社会动机和个人特质,从而错过因为不同类型和维度的互联网使用而引起的社会幸福感之间的差异。

本次研究的主旨在于检验社会动机、社会幸福感和社交网站的使用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解释早期互联网使用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研究中所得到的不一致的结果,本次研究细分了与不同的社会动机、社会后果和人格相关的社交网站使用的两个维度。本研究指出,社交网站使用的社会后果和个人的社会动机是混杂在一起的,随着社交网站使用维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尽管本次研究提出不同的社会动机和人格特征可以预测不同的互联网使用的类型和维度,从而带来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社交心理层面的影响,这两者间的因果机制依旧是不清晰的和缺乏足够依据的。由于互联网的多功能性,将来的研究应该把互联网使用细分得更为清楚,着重于整个过程包括社会动机,互联网使用和社会后果,及其内在的缓和机制。

此外,本次研究提出网络传播的研究还处于初期,理论建构的缺乏和互联网应用的多样性导致在网络研究中存在很多相互矛盾的地方,解释这些相互矛盾的结论变得很困难。正如Walther(1992)所说,随着互联网领域的高速发展,我们对任何有趣的发现都不要惊奇,而这些有趣的结论都应该被及时报告出来。

Behavioral Versus Perceptional Dimensions of 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s Us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Young Adults" Social Motives,Personality,and Social Well‐being

Abstract:Inorder to better under stand the inconsistent,mixed role of Internet use insocial motives and socialwell‐being,this study conceptualizet wo dimensions of social networking web site(SNW)use-behavioral measure(intensity of SNW use)and perceptional measure(preference of SNW inter action),and examined their rela‐tionship swith social motives,personality,self‐esteem,and lone li‐ness.Through an online survey among 231 students in one large North western University,there 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in‐tensity of SNW use was positively as sociated with preference of SNW interaction,they predicted the opposite social out comes.The in ten‐sity of SNW use negatively as sociated with loneliness,but the pref‐erence of SNW inter action showed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loneliness.The indirect effect of the intensity of SNW use on their social self‐esteem and loneliness was supported.This study also found that the two dimensions of Internet use also differ in respondents" social motives and personality.The need for affiliation is the main predictor for the intensity of SNW use,but the fear of re‐jection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the preference of SNW inter action.The people with higher intensity of SNW use were more extroverted,agreeable,and conscientious,but those with higher preference of SNW interaction were less extroverted,agreeable,neurotic,and open.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social motives and out comes of the SNW use were mixed and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dimensions of SNW use.

Keywords: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social well‐being,the need for affil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