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片专题制作
13106200000028

第28章 电视画面编辑的艺术与技术(3)

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具体细分起来又有以下几种:

(一)连续式

连续式蒙太奇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动作的连续性、事件的逻辑关系来组接镜头、句子、段落。其特点是层次分明,脉络清楚,易于理解。

(二)平行式

平行式是两条(或以上)情节线索交错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情节线索之间互相烘托、互相补充。平行蒙太奇在电影、电视片中非常常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最后一分钟的救援、《南征北战》中抢占摩天岭的段落。

(三)交叉式 交叉式由平行蒙太奇发展而来。平行蒙太奇情节统一、主题一致,而交叉蒙太奇的特点则是它所并列表现的两条或数条线索的严格的同时性、密切的因果关系和迅速频繁的交替。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会影响甚至决定另一条线索的发展,两者之间互相依存、彼此促进,最后形成一个交叉点。

由于交叉蒙太奇较平行蒙太奇在镜头交替上更为频繁,所以更能造成紧张的气氛,加强矛盾的冲突。如紧张的手术过程中:

a.全神贯注的眼神;

b.手的灵巧动作;

c.传递如梭的器材;

d.监视设备。

又如,《动物世界》中:

a.丛林中的狼,搜寻猎物;

b.鹿在林中悠闲地吃草;

c.狼头,两只贪婪的眼睛;

d.鹿警觉地竖起耳朵;

e.狼追逐鹿,交替出现。

(四)重复式

重复式是将代表一定寓意或表达一定内容的镜头或段落,在一个叙事结构中反复出现,以加深观众印象,或起强调作用。

(五)对比式

对比式中,镜头的组接以内容上、情绪上、造型上的对立或对比为连接依据。如某电影中的例子:

a.富豪用餐后,坐在沙发上;

b.工人被关进监狱,坐在电椅上;

c.富豪按一下开关,吊灯亮了;

d.监狱里也按一下开关,电流通过工人身体;

e.富豪打了个哈欠,躺在沙发上;

f.工人躺在那里死去。

(六)隐喻式(比喻式,象征式)

隐喻式是用某一具体形象或动作比喻一个抽象的概念,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某种情绪色彩。如普多夫金在影片《母亲》中,把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冰雪解冻的镜头组接在一起,用春天来隐喻一种新的力量的不可阻挡。又如不少影片用初升太阳来象征未来和希望。

(七)积累式

积累式将几个内容性质上基本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或情绪。如表现改革开放形势:

a.飞机起飞;

b.轮船下海;

c.火车飞速前进;

d.火箭发射升空;

e.工业流水线;

f.现代化都市;

g.高速公路、立交桥。

又如《啊!草原》中的一组镜头:

a.青翠的小草;

b.飞舞的蜂蝶;

c.母马舔小驹;

d.小牛吸吮乳汁;

e.小羊依偎在母羊身旁;

f.儿童舔草叶上的露珠。

这些并无联系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表现出了草原的一派生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能把蒙太奇仅仅看作是两个镜头和少数几个镜头之间的组接。

使用蒙太奇结构形式,更应从一个句子、段落和整体着眼,这样才能把蒙太奇用好。

五、电视片的节奏

节奏存在于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四季交替、昼夜循环,学习工作要劳逸结合,体育比赛也要掌握节奏才能取胜。不同门类的艺术对节奏的解释不同:

《辞海》中把节奏解释为:“音乐术语,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而且合乎一定的规律。”可见这是从音乐的角度对节奏的解释。

建筑学上认为节奏是:“建筑物表面结构上的线、造型和它们之间的平衡、对比、对称等的变化。”

绘画艺术认为节奏是:“由运动的形式因素或色彩,以一种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按一定规律交替出现的构成。”

而电影的节奏,根据汪岁寒在《影视导演基础知识》一书中的观点,节奏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推动情节发展的力;第二,时间层次——听觉节奏;第三,空间层次——视觉节奏。可见,电影的节奏,一方面是由节奏的表现形式,即时间的听觉节奏和空间的视觉节奏所决定;另一方面为影片的内容和人物的内心状态,即推动情节发展的力所决定。

电视片的节奏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它受主题思想内容所支配,并通过画面主体运动、摄像机镜头运动、景别变化、蒙太奇组接、镜头长度等视觉因素和解说、音响、音乐等听觉因素的变化而形成。

(一)画面主体物运动节奏

画面主体物动作快,节奏就快;动作慢,节奏就慢。由此,拍摄时应根据内容情节控制主体物节奏,使之符合观众心理和学习规律。

(二)摄像机镜头运动节奏

摄像机镜头运动节奏是由推、拉、摇、移、跟等技巧产生的节奏,由此,拍摄时应根据内容需要控制好运动变化的速度。如摇镜头不能太快,太快会晃眼;也不能太慢,太慢则拖拉。

(三)景别变化节奏

景别的大小对电视片的节奏也有影响,景别大则节奏慢,景别小则节奏快。当几个镜头组接时,大景别与大景别组接节奏慢,小景别与小景别组接节奏快。由大景别到小景别组接节奏快,由小景别到大景别组接节奏慢。

(四)镜头长度节奏

镜头按长度分为长镜头和短镜头。长镜头多则节奏慢,短镜头多则节奏快。由此,要灵活运用镜头长度的节奏规律,根据内容要求,恰当取舍镜头长度,增强画面内容的表现力。如字幕画面,要让观众看清之后再换镜头。

(五)蒙太奇组接节奏

不同的组接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节奏,如切、淡、化、划等组接技巧会产生不同的节奏。组接时,切换频率不同,节奏就不同,一般频率高则节奏快,频率低则节奏慢。

(六)声音节奏

电视片中声音的节奏是指语言(主要指解说)伴以音乐、音响所形成的节奏。它与电视片画面的空间节奏密切配合、和谐统一,形成电视片的整体节奏。

1.解说的节奏

解说的节奏包括三个方面:

(1)解说词本身的节奏。这是一种情节节奏,是解说的最基本节奏。解说与画面同步,则强化画面节奏;先于画面或晚于画面,会产生一种新的节奏感。

(2)解说的速度。正常的解说以每秒三个字为宜,过快就会产生迫切感。

(3)解说的技巧。解说的语调变化、强弱高低,也会造成一种优美的节奏感。

2.音响效果声的节奏

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海浪声、鸟语、蛙鸣、马达声等,都具有自身内在的节奏。在电视片中恰当运用效果声,不仅可以突出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环境状态,而且有利于创造气氛,形成鲜明的节奏。

3.音乐的节奏

音乐本身有非常明显的节奏。乐音的强弱、频率的高低、节拍的长短,都会产生强烈的节奏。一般电视片中,头、尾、段落处,抒发感情时等,适当运用音乐,有利于调节情绪、激发感情、形成高潮。但是要注意,运用音乐应根据电视片内容情节的需要,时无、时有、时缓、时急,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节奏。

如果滥用音乐,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会成为干扰因素。

第四节视频磁带编辑

一、视频磁带编辑简介

在视频磁带编辑出现之前,电视节目的制作和编辑一直沿用电影制作和剪辑的方法,其重要原因是电影剪辑能按任何顺序将不同素材胶片粘和在一起,或随意改变顺序、剪短或加长其中的某一段。实际上,这就是非线性编辑。“非线性”一词在这里的含义是指所用素材的长短和前后顺序可以不按制作的长短和先后进行剪辑。随着视频磁带编辑的出现和完善,廉价的、可多次使用的视频磁带编辑方式掩盖了自身“线性”编辑的缺点,逐步取代了原来的电影剪辑方式,只留下了“视频编辑”这一名称。由于视频磁带编辑是用电子复制的方法,为区别于物理意义上的“剪辑”,故又称为电子编辑。视频磁带编辑系统可以是一录一放加编辑控制器,也可以是多部录像机加特技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通常先用组合编辑将素材按顺序编成新的连续画面,然后再用插入编辑对需要改动的部分进行替换。视频磁带编辑的缺点有以下几点:

(1)编辑修改困难。在线性编辑系统中,视音频信号的载体是磁带,信号的记录和重放靠磁鼓和磁头。在寻找素材的时候,必须从前向后,或者从后向前走带,不可能跳跃式地寻找素材。采用组合的方式进行编辑的时候,也只能按照顺序,从前至后进行记录,要在中途插入,或删除一段素材都比较麻烦。有的时候,磁迹不小心中断了一小节,只能重新录制一版,结果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2)多次编辑会造成图像质量下降。传统的后期节目制作要经过画面剪辑、字幕叠加等步骤,从素材带到播出带至少要经过3~4次的“翻版”。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编辑时的检索会导致磁带磨损,降低画面质量;另一方面,每一个制作步骤至少要进行一次翻录,而录像带每翻录一次就会有一次信号的损失。

(3)硬件设备要求多,费用高。一套最基本的A/B卷编辑系统,除了两台编辑放像机和一台编辑录像机之外,还需要编控器、视频切换台、调音台、字幕机等设备。各硬件设备之间很难做到无缝兼容,影响硬件性能的发挥。

另外,视频特技切换台中的特技效果是通过硬件实现的,为了保证系统不过时,就要经常更新设备,这需要大量资金。

二、编辑方式

编辑方式按磁带编录方式可分为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按编辑控制方式可分为手动编辑、半自动编辑和全自动编辑;按图像摄录的顺序可分为现场编辑和后期编辑;按图声编辑先后可分为先声后画编辑、声画同步编辑和先画后声编辑。以下详细介绍按前面两种分类的编辑方式。

(一)组合编辑与插入编辑

1.组合编辑

在组合编辑方式下,全消磁头消去磁带上原有的视频、音频和控制磁迹,旋消磁头也工作5秒钟,消去在刚一开始录制时全消磁头未能消去的那一部分磁迹(全消磁头与视频磁头之间的部分)。再经过各自的录制磁头,把三种新的信号——图像、声音、控制信号同时录制在磁带上。

组合编辑虽然可使前一个镜头与后一个镜头无间断、无重叠记录,平滑地连接起来;但由于全消磁头的作用,每组接一个镜头,其画面末尾都会出现一个三角形空白区,反映到监视器上就是一段无图无声区。由于组合编辑是一个镜头接一个镜头地连接,所以空白区不会影响节目本身的连续性。但要想在节目中间修改、替换某一段图像和声音,组合编辑是不能用的,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因此,组合编辑方式适合于进行第一次编辑,而不能用于修改内容。

2.插入编辑

插入编辑是在已录有连续控制信号的节目磁带上,同时或单独更改图像和声音信号。在新的空白带上无法用这种方式,只能在连续控制磁迹上进行。如果节目磁带中间控制磁迹信号丢失(误按记录键,或误用组合编辑,造成节目中间磁迹间断),这部分磁带上就无法作插入编辑。插入编辑时,全消磁头不工作,而是在插入图像或声音的同时各由相应的视频旋消磁头和声音消磁头分别消磁,因而既可以使图像和声音的两个声道同时插入,也可以使其中之一单独插入。插入编辑不能改变磁带上原有节目的长度,要插入一段新的内容,必须消去与其长度相同的旧内容,所以插入编辑不能增删,只能替换。插入编辑适合于修改图像或声音,以及进行“先画后声”的配音,或“先声后画”的配画。

3.运用时的要点

组合编辑时,录像机主导轴伺服电路要锁定在重放磁带的控制信号上;插入编辑则利用原有控制信号,主导轴一直维持在重放控制方式。不论是组合编辑,还是插入编辑,都要求从放像状态转换为录像状态,所以在编辑入点前必须有5秒钟的控制磁迹,因此一盘全新空白磁带,即使实行组合编辑时,也应先用普通录像方法,先录入5秒钟以上的图像(通常为1分钟彩条),再组合编辑其他内容(如10秒钟蓝底),接下去再编片头、节目内容、片尾,最后10秒钟蓝底。

组合编辑完后成,进行修改时,一定要用插入编辑方法。如果在工作中误用了组合编辑,就会造成控制磁迹的不连续。这里介绍一下补救的方法:

(1)首先确定控制信号缺损的入点、出点(一般3~4秒钟);

(2)断开总消磁头的信号连接线,或用纸、金属罩(光滑的)挡住总消磁头,或用改锥使磁带离开总消磁头10~20毫米;

(3)用组合编辑法编入一段稳定的彩条信号或其他图像信号,这样就补齐了缺损的控制信号;

(4)总消磁头连线恢复正常,再采用插入编辑法插入原来图像即可。

(二)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编辑

1.手动编辑

手动编辑是不用编辑控制器,只用两台录像机直接进行编辑,其中录机要有编辑功能。使用这种方法需要记住编辑入点、出点,适时进行切入、切出。操作步骤如下:

(1)在录机上选好编辑方式(组合或插入);

(2)分别在放机上找到镜头起始点,并使磁带暂停在编辑点,两机的计数器都置于“0”处;

(3)分别将放机和录机倒回5秒或10秒钟暂停;

(4)同时按下放机和录机的暂停键,启动放像;

(5)当磁带运行到编辑入点时(计数器的“0”处),同时按下两台机器上的编辑键(EDIT)和放像键(PLAY),使录机由放像状态切换为录像状态;

(6)到镜头出点时按切出键(CUTOUT)或停止键(STOP)。

还有一种手控方法是用录像机上的预卷功能进行编辑,这种方法编辑入点可以比较准确。操作步骤如下:

(1)用搜索盘找到录机入点;

(2)按下预卷键(5秒);

(3)选择编辑方式(组合或插入);

(4)按下编辑键(EDIT);

(5)找到放机的入点,并向前倒5秒钟暂停;

(6)同时按下两机的暂停键,在入点处即自动编辑;

(7)在镜头的结束处,按下录机停止键或切出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