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片专题制作
13106200000020

第20章 电视照明的技术与艺术(1)

第一节电视照明概述

电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各有关工种的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节目的摄制工作。电视照明利用光线的描绘,参与画面形象的塑造、环境的再现、气氛的烘托、人物性格的刻画、内心世界的展示等艺术创作过程。

电视照明还可以利用其独特的艺术处理手法,运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比、不同的色彩等各种光线效果来表现被摄体的视觉特征,从而在二维的平面上塑造出能表达物体表面结构、质感、立体形状和空间深度的三维立体形象。

因此,我们在掌握并运用电视技术照明的原理、特点、设备条件的同时,也要掌握照明在光比和色彩运用上的规律。

一、电视照明的任务

电视照明的任务就是利用光线的艺术造型手段,使画面的平面结构变为视觉上的立体结构,在电视荧屏上展现出物体的表面结构、质感、立体形状,展现出场景和环境的层次与气氛效果。电视照明是一项技艺相结合的工作,其任务包括技术和艺术两方面。

(一)技术任务

1.提供合适的照度

根据摄像机的性能,必须提供足够的照度,摄像机才能正常工作,拍摄出清晰、真实、准确的图像来。所谓“足够的照度”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等级的摄像机和使用不同光圈时所需要的照度都是不同的(参照摄像机性能部分)。

一般摄像机在照度不足的情况下,会有红灯指示给摄像人员。若用人眼判断,则以电视屏幕上图像清晰,几乎看不见雪花般的视频噪声为准。精确的方法应利用测光来确定。

2.提供合适的光比

由于摄像机中的摄像器件只能适应范围有限的照度,对过高或过低的照度敏感度差,不能准确再现,甚至会出现一系列有损图像的缺陷(如空白的“耀眼”亮斑或黑色拖尾现象等),因此我们在照明中要控制光比,使被摄物的照度在一定的对比度范围内,以20∶1为佳。

3.提供相对稳定的色温平衡

拍摄时必须提供相对稳定的色温平衡,以保证被摄物体的色彩在画面中真实还原。色温平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光源色温相对稳定后,要保证摄像机要求的色温和光源色温相一致,若不相符则需调整摄像机的色温滤色片;另外是指在某一场景的拍摄中,要保证所使用的各个光源色温的一致性,不一致时可利用雷登灯光片来调整。当然,有时根据情节需要,故意使光源色温偏离正常值,使被摄物在画面中偏蓝、偏红,但这是运用光线的技巧问题,属例外情况。

(二)艺术任务

在满足电视制作系统技术需要的基础上,电视照明还要有一定的艺术追求,使画面更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

1.空间感、立体感、质感的创造

电视照明有助于提供三维空间的透视感。电视是一个二维空间的媒体,只有高度和宽度,深度必须通过摄像机拍摄角度的变化、背景的设计以及形态的主体知觉来体现。

2.突出主体

电视照明有助于突出画面被摄景物的重要部分。照明时可以选择性用光,利用明暗对比来突出画面中的主体物或强调被摄物的某些方面,突出视觉重点,以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也减弱扰乱因素的影响。

3.创造环境

利用照明可以仿造一定的环境,使人们很容易地通过画面明暗配置的情况来区别情景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和场地特征。

4.创造气氛

通过多种光线处理,对人物和环境加以渲染,可以建立一定的情景、气氛和情调,增强画面的情绪感染力。如对同样的景色,利用不同照明方法,可以得到明亮的效果,令人欢乐甚至产生幻想,也可以使景色变得黯淡、模糊,使人感到神秘、紧张。

5.有助于画面的艺术构图

照明设计必须根据导演的意图,与摄像角度、布景设计等相协调,利用光影、明暗和光色的配置来达到画面构图的目的,增强画面的艺术性。利用照明也可掩盖景中的缺陷。

(三)照明的方式

1.自然光线

自然光线即日光,适合在白天的外景照明中采用,以便充分利用自然光对人物和场景进行光线处理。

2.人工光线

人工光线即人造光源,常用于演播室中内景照明和夜晚的外景照明,用人工模拟和再现生活中的自然光效。

3.混合光线

混合光线即自然光和人工光,常用于实景照明,通常在真实的室内环境中和光线不足的外景中使用。

二、电视照明的特点

电视照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效性

要拍摄,就需要照明。到了一个拍摄场所,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考察照明条件,布置照明光源,因此对它的时效性要求很高。

(二)写实性

电视照明的光效应追求自然光线效果,以便趋于真实,接近自然生活。

可通过光线的“自然”投射方向和光比大小的“自然光照”来反映场景的环境气氛。

(三)光比要小

相对于电影照明与舞台照明,电视照明的光比要小,这是电视的技术特点所决定的。所谓光比,就是在光线层次中最强光与最弱光之比。电视画面里不同的物体之间以及被摄体本身不同部位之间的光比不能太大,否则,太亮的地方会因信号强度过大而超过规定的视频幅度,引起限幅现象;亮度过暗的地方则会出现杂波(噪声)。

(四)色彩宜淡

电视的技术特点要求电视光线色彩(饱和度)宜淡不宜浓。照明环境或某物时,要根据录制后的画面色彩效果选用合适的滤色纸,要特别注意人的脸部肤色还原情况,要以人脸的肤色是否正常来判断环境的色温与摄像机的色温是否一致。

三、电视照明涉及的内容

(1)首先就是对光的理解和认识;

(2)其次是对照明设备、光源和控制设备的认识;

(3)然后是认识自然光与人工光共同照明时产生的色彩、照明效果等问题。

为了熟练地、得心应手地利用手中的照明设备,首先要了解相关事物的基本特性,这些我们将在下一节中讲述。

第二节与电视照明有关的几个物理量

一、光

(一)光谱成分

光是宇宙中客观存在着的一种物质运动形式,其本质是一种电磁波。人眼所看到可见光波长范围很小,仅限于390~760mum。波长短于390mum的紫外线和波长长于760mum的红外线,肉眼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在可见光中,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使人获得不同的感受。

平时用眼睛看到的日光,并不是一种单色光,而是由多种单色光所组成的复合光,日光的可见光是一个连续光谱。如果将日光射入三棱镜,由于折射会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色散。

色散后形成的彩带再经三棱镜后,又会还原成白色。

我们所看到的物体颜色的差别,是由于它们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反射或吸收不同造成的。如红颜色的衣服,只反射了620~760mum波长的光,因而我们看到它是红色的。

(二)光的性质

光线一般以三种状态出现:硬光、柔光、混合光。

1.硬光

硬光又称直射光,是由光源直接照射到物体上的光。

硬光的优点是:

(1)具有明显的投射方向,便于造型;

(2)能在被摄体上构成明亮部分、阴暗部分及其投影;

(3)能较好表达被摄体的线条轮廓、表面特征、立体感和质感;

(4)只要在灯前加挡光板,就可将光束遮挡住,控制其照射范围,改变光束的形状和照射方向。

硬光的缺点是:

(1)单一的硬光源照明,造型效果可能比较生硬;多光源时,投影处理不好容易出现光影混乱现象。

(2)容易产生局部光斑,特别在明亮金属等反光率极高的物体上产生的强光反射可能会超出摄像机的宽容度。

2.柔光

日光被云层或空间的微粒所散射后照射到物体上的光称为柔光。柔光也被称为软光、散射光。直射光经环境反射后也形成散射光。

软光的优点:

(1)没有明显的投射方向,物体受光面大,易表现出其细腻的层次;(2)照明均匀,光调柔和,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子;(3)由于被摄体表面受光均匀,被摄对象明暗对比度降低,容易控制在摄像机的宽容度内。

软光的缺点:

(1)由于发光面积大,难以限制和控制照明的范围和方向;

(2)不易显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3.混合光

既具有硬光性质又具有软光性质的光线为混合光线。日常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光线经常是直射光和反射光的混合。

二、与电视照明有关的几个物理量

(一)光通量

光源在单位时间(一秒钟)内通过某一面积时的光能,称为该面积上的光通量,符号用φ表示,单位为lm(流明)。

1.流明

流明指1cd(坎德拉)的点光源处在一个圆球的中心,圆球半径为1m,这个光源在一秒钟内发出的光在通过球面的1m弧顶形面积或单位立方角时的光能总量。单位立方角指的是一个顶点位于球心,底部在球面上的锥体,其底面积等于球半径的平方,这样的锥体所包含的立体角,就叫作单位立方角。。

2.发光效率

发光效率指光源的利用效率,它表示每消耗1W电所发出的光通量。

3.发光强度

发光强度表示光源在单位面积内光通量的多少,也就是说光源向空间某一方向辐射的光通密度,符号用I表示,单位为cd(坎德拉)。通俗地说,发光强度就是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强弱程度。

(二)亮度

亮度是表示物体表面发光度的一个物理量。它是指光源在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用符号L表示,其单位为cd/m或(cd/cm)。

L=I/A式中,I:发光强度,单位为cd;A:沿法线方向的发光面积,单位为cm或m。

表面发光既可以是物体本身(如灯丝)直接辐射出的光,也可以是在入射光照射下的某一表面反射出来的光。

光源的明亮程度与发光体表面积有关系,发光面积大,则暗;反之则亮。

亮度与发光面的方向也有关系,同一发光面在不同的方向上其亮度值也是不同的,通常是按垂直于视线的方向进行计量的。

在电视照明中,如果要降低被摄物尤其是人物脸部的亮度,正常的做法是把灯的距离拉远一些,或者在灯前加上柔光纸,以减低光线的强度。

(三)照度

亮度和照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照度表示物体表面受到光线照射后,在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照度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lx(勒克斯)。

1lx表示在1m的面积上获得1lm光通量的均匀照射量。

照度对于电视拍摄中的曝光和色彩还原均有重要的作用。

1.照度定律

当使用人造点光源进行电视照明的时候,光线入射到某物体表面上后,单位面积的光通量会随着光源的发光强度、光线的入射角度以及光源与物体之间距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当光源发光强度不变时,光源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越远,照度就越弱;其减弱倍数的比率,就是被照射面积的比率,这个就是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

2.照度的计算

在电视照明中,照度直接影响到电视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程度。在拍摄现场应如何测算照度?究竟需要多少照度才能够保证画面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正常呢?在这些问题上,有以下几个因素需要考虑:拍摄现场所要求的环境气氛,摄像机的技术指标,光源的发光强度,灯具的数量。

在进行照明设计和布光的时候,通常要进行照度的计算。计算的时候要掌握两个数据:光源发光强度和光源与被照射物体之间的距离。

(四)色温与显色性

光源的色表亦即光的质感。光源质感的重要性在于:人要看到物体形状就需要光;人要真实地看到物体的颜色,则光的色质就要好(光源的色温和显色性要符合要求);人要看清楚物体的质感,则光照的影调层次要分明,光影和光的硬软度要真实。

1.色温

当某一种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就用黑体的这个温度表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2.显色性

显色性指某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所显示出来的颜色,与太阳光照射下该物体颜色相符合程度的物理量。显色性表示光源能否正确地呈现物体颜色的性能。

光源的显色指数用Ra表示,Ra越大,显色性能就越好,反之则性能越差。光源应能准确呈现物体颜色,其实质是:不仅光源的光谱线是连续的,而且光谱线的能量分布也是比较均匀的。

一般地,规定太阳光的显色指数为100,一切人造光源的显色指数均低于100。在正午5500K的太阳光中,R∶G∶B=33∶33∶34(1∶1∶1);卤钨灯为47∶34∶19;白炽灯为50∶34∶16。

了解了色温的意义,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光源正确地选用彩色摄像机滤色片,将光线的色温变为3200K,满足摄像机光学系统的要求,使景物色彩准确还原。

三、电视照明的光源种类

电视照明的光源有两大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一)自然光源

自然光源即指太阳光源。由于地球表面地域广阔,作为自然光的日光颜色随着地域、季节、天气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电视采光必须掌握有关规律。

(二)人造光源

一般情况下,电视照明离不开人工照明。常用的来自照明灯具有卤钨灯、金属卤化物灯、氙灯、三基色荧光灯等。

卤钨灯、三基色荧光灯的光源色温为3100~3200K,这种色温的光源常用于演播室或室内的拍摄。前者是热光源,后者是冷光源。

金属卤化物灯(镝灯)和氙灯的光源色温分别为5600K和6000K,这些灯具适用于外景拍摄或演播室内特殊效果的制造,它们都属于冷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