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生物制药学
13105800000042

第42章 参考文献

[1]吴梧桐.生物制药工艺学(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2]夏焕章,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马清钧.生物技术药物.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G.沃尔什着.生物制药学(原着第2版).宋海峰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李家洲.生物制药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6]何建勇.生物制药工艺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7]陈电容,朱照静.生物制药工艺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8]齐香君.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吴晓英.生物制药工艺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0]吴梧桐.生物制药工艺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11]达恩J.A.克罗姆林,罗伯特D.辛德拉尔编.制药生物技术(原着第2版).吉爱国译.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2]郭葆玉.基因工程药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0.

[13]周东坡,赵凯,马玺.生物制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4]阳光.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技术与生产规范及产品质量控制.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

[15]金雨,李康群.现代生物制药工艺技术、质量监控、新药开发与制药设备实务全书.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

[16]贺浪冲.工业药物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7]李秀玲,王建华,章以浩.疫苗和预防接种.中国临床医生,2006,34(4):5—6.

[18]LuisBarreto,ShawnGilchrist.人用疫苗研究及应用趋势.中华医学杂志,1998,78(4):364—364.

[19]舒俭德.人用疫苗:回顾与展望.中国计划免疫,2000,6(2):117—122.

[20]史久华编译.全人单克隆抗体与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2,25(1):28—33.

[21]吴永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8,36(2):73—78.

[22]杜海洲.有希望的全人单克隆抗体.生物技术通报,1999,4:44—45.

[23]刘景汉,卢发强.血液保存与血液代用品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9,32(9):991—994.

[24]王春玲.人工血液代用品及其应用进展.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38(3):260—264.

[25]王红梅,王保龙,姚萍等.血液代用品的研究进展.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4):31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