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促进党的建设始终走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构的前面
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承担着领导和执政双重角色。党的领导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而是党始终围绕着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通过创造性的实践、不断奋斗所获得的。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与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重任是一致的,并且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在总体上是相适应的,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拥戴。历史经验则表明,党要保持对社会和国家的强大的领导就必须使党始终成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构一种先进的力量,也就是说,党要始终走在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前面,明确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要,驾驭新时代,作出新判断,提出新任务,开展新实践。社会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党一旦落后于社会发展,就无法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先进因素和先进力量,也将失去领导和执政的合法性。正因如此,胡锦涛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国家的政权能力
胡锦涛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的,要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也就是说,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党执政必须以党的先进性为支撑,把先进性贯注到党执政的各环节和各活动中。直观地看,执政能力就是党运行和运用国家政权的能力,这种能力反映在国家政权有效实施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调控的过程中,就表现为一种国家的政权能力,即国家通过政权的运行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公共权威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概括为国家的发展和建构能力、国家的政权稳定和合法化能力、国家的调控能力以及国家的创新和竞争能力。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围绕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这“两个基点”,聚精会神,坚持不懈,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形成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指导思想,也为党员干部行使国家权力提供了基本的实践指针和标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标志着党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随着党自身建设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着执政兴国这一要务,发展社会经济,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设,使党自身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不仅经受住了改革开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和世界全球化的考验,而且得到了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在国家生活中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
3.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建设
在党推动国家建构的模式下,政党先进性的保持,政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充分发挥必须有稳定而强大的制度作保障,这种制度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既是国家建设的领导力量,也是掌握和运行国家制度体系的执政力量,其理念、理论和运行机制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现实权益和日常生活,而且深刻影响着国家制度的体系建构和运行方式。执政党集权,党员干部专权,不讲民主,必然导致国家制度的破坏,从而在根本上危及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新形式的人民民主政治。为此,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将党的建设与国家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提出了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设。
4.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中国的国家建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三个代表”既体现了执政党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执政党执政的基本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执政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执掌和运行国家政权的各项事业中去,实质上是凸显了当代中国执政党推动国家建构的中国模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在价值方面、组织方面和制度方面能够起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建设。
(四)以和平、发展和合作为原则,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规范倡导,维护国家利益
如前文所分析的,全球化与由全球化引起的反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本质上是人类物质和精神交往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和变迁的恢宏历史进程中的一种利益冲突。“全球公共性”、“全球公民社会”与“全球治理”所显示的是人类的“类”存在和发展的可能和方向,而且对人类来说也的确是一种可经验的事实。“国家利益”、“群体性”与“国家治理”则体现的是一种人类的“群体”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态度和主张,而且对民族国家来说也的确是至关重要;并且后者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对前者的制约作用。但是,由于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境遇里发展起来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于其强势地位,全球化又往往被假借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维护自身“群体”私利的“老虎”。所以,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参与而不是一味地回避全球化是维护自己民族国家利益唯一的现实选择。
1.参与对话与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和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发展中的国家,国家的综合势力仍然与我国社会主义大国不相称,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仍然受到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制度仍然具有被国际敌对势力的攻击和颠覆的危险,国家的安全受到新的威胁。所以,如何在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和斗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与竞争?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创造中国崛起的和平国际环境?如何增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吸引力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如何在参与国际组织和世界性问题领域充分显示国家“国际决策力”和国家倡导力?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参与全球化的对话与合作的基本原则,多次重申中国的崛起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该而且有能力为世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国与国之间的新型国家关系。30年来,我国正是通过各种国际对话与合作机制,积极承担自己的大国责任,在国际交往中充分利用世界赋予自己的权利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2.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经济交往质量,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外经济交往是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一个支撑点。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来,我国对外经济交往重点逐渐转向提高交往的质量,在扩大商品出口的同时,坚持以质取胜,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同时,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也逐渐开始重视和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要求我们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都做好。“走出去”战略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走出去”的目的就是要打造中国的跨国企业,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肩负着提高民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责任,如果中国没有一批能够在世界经济领域叱咤风云、纵横驰骋的跨国公司,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就无从体现。
3.掌握主动权,规范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国家安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这两大趋势的深入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必然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对此,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来,党逐渐调整国家策略,开始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参与各种国际组织活动,加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合作,倡导并建立自己的经济、政治、国家安全的世界区域合作组织,推动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并在区域合作中争取主动,维护国家利益。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倡导建立符合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和政治利益的真正合理、公平的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
(五)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成果
如我们所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提出来的,但无论是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远远超出了党的建设的范围,它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表明党对自身执政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和党执政兴国的重大使命结合了起来,是新形势下治党治国的根本指导方针。所以,从以执政党推动国家建构这个意义上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主题下,实践马克思国家理论关于具体国家如何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到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理论创新,也是当代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在治理和建构现代国家的实践中的指导思想上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实践精神和价值原则。
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国的国家治理和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发展有了新的基础,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进入21世纪,中国的发展也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我国必须从制度上解决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问题,努力提高国家的竞争和创新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逐渐缩小社会差别,改善人民生活,让更多的人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国家发展的新的历史任务,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的时代主题,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总结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阶段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执政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国家发展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建构的重要指导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发展理论的创新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