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一种国家治理的视角
13105400000054

第54章 利益、主权与认同(9)

(四)当代中国民族国家角色建构及其理论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第一代领导就向世界人民宣告,中国人民不计前嫌,愿意在平等互利、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中国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积极倡导和切实践行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为国际社会认同,成为当今国际交往中的一项基本准则。1955年,中国用“第三世界”向世界明确界定自己,使中国负责任的国家角色和民族形象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各国人民的认同和赞赏。当下,在充满差异、矛盾和冲突的民族国家的全球交往中,民族国家将扮演怎样的国际角色,将塑造出怎样的国际形象,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民族国家来说,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来,中央领导曾多次强调,中国人民应继续为世界文明和世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在国家交往中,积极进行公正的规范倡导,勇于承担自己的国际责任,真诚地对待各民族国家和世界各国人民,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协调合作,这些努力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民族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1.做负责任大国的思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这个有着13亿人口、广袤疆域的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着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而且近年来,中国积极发展对外友好交往,积极参与世界合作与对话,特别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国际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如何遵守其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问题。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接待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宴会致辞中说,近20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人民的生活、国家的教育水平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中国正作为一个对全球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江泽民在北京举行的《维也纳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开幕式上,就环境保护、中国的环保政策等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强调:对于保护全球环境,中国是负责任的。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来作出各项内政、外交重大决策。对此,时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同志在谈到学习江泽民外交思想时,指出我们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示了负责任的国际形象,赢得世界越来越多的尊重。

至此,中国正在从一个对现有国际体系、国际秩序进行批判、抵制、斗争的革命者、批判者逐渐具有了参与性、建设性的角色性质,而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是这一新定位的反映。从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是中国做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政府的国际责任,也是中国民族国家的责任。因此,中国主张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处理国家关系时要追求互利共赢,从大处着眼,既要考虑自己利益,又要考虑对方利益。例如,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中国从国内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处理中美之间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时,中国不以对抗和激化矛盾的方式对待问题,坚持现阶段人民币不能大幅升值、必须维持基本稳定政策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措施,使中美两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矛盾得到了化解。

2.和平崛起的思想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教育科技实力的进步,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的开启,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的发挥,中国悠久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的重新重视,同样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关注和担心。一些国家或地区,尤其是一些一向不喜欢、不认同、不了解中国的国家或国外政治力量提出了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论调,如“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资源威胁论”、“中国不确定论”等等;而中国国内也有许多人在关注和谈论中国的崛起问题。对此,中国政府在各种外交场合强调,中国将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国决不称霸,中国的发展决不会对任何国家、对世界构成威胁,相反将有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和平发展(崛起)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2003年11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首次提出的,此后胡锦涛总书记以及温家宝总理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具体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思想。2005年12月国务院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全面阐释了和平发展理论,并将其提升到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和平发展的基本要义在于:第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是在改革开放、融入世界后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第二,中国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全体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改革开放,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国的发展不是走历史上西方国家殖民化的道路,也不是重复历史上一些后发国家的武力征伐的道路,而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和平式的发展,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和平竞争。第三,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世界构成威胁。中国走一条和平、共赢式的发展道路,“中国坚持实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把既符合本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在平等、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不断为全球贸易持续增长作出贡献”。和平发展理论向世界表明,中国将不会走挑战世界秩序的道路,而是走一条合作、共赢式的发展道路,做体系的建设者而非挑战者或破坏者。

3.和谐世界的思想

在西方文化语汇中,“崛起”(rise)天然地与“衰亡”(decline fall)联系在一起,用以描述帝国(大国)命运。如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等历史着作对帝国命运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西方语境对“崛起”的帝国意味,并含有“霸权交替”、“权力转移”的潜在逻辑,因而新兴大国的崛起往往引起传统霸权国的不安;而笃信“民主和平论”的西方人对中国能够走向民主的未来表示怀疑,因而他们更能认同“中国威胁论”,而怀疑“中国和平崛起论”。中国的另一种表达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复兴”一词同样会引起周边国家对中国试图恢复朝贡体系的疑虑。所以,对于中国的发展与和平意愿还真是要有一种很恰当的表达。进入21世纪,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首次向世界提出“共建和谐世界”的国际战略主张,强调继续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建设目标,又强调坚决走“和平的发展道路、开放的发展道路、合作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和谐世界”思想和理论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对中国的民族国家的世界角色和国际形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和谐世界论被逐渐发展为新时期中国对世界秩序的一种战略构想。它实际上是对“和平外交”、“新安全观”、“负责任大国”、“和平崛起”等国际战略思想的发展,表达了中国政府对于世界秩序的基本构想和展望。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民主、和睦、公正、包容”。和谐世界反对国际关系中的独断专行和单边主义,反对以强凌弱,主张多边主义和平等协商,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谐世界坚持和睦互信,坚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平等协商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反对侵略或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主张实行新安全观,通过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和谐世界主张实现全球经济平衡有序发展,缩小而非扩大南北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和谐世界坚持文明的多样性,主张各国应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反对文明冲突论和以我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