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国家的起源、阶级本质以及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经验表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基础在于社会。关于这一点,早在与恩格斯合着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已经告诉我们:“那些决不依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个人的物质生活,即他们的互相制约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是国家的现实基础,而且在一切还必须有分工和私有制的阶段上,都是完全不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些现实的关系绝不是国家政权创造出来的,相反的,它们本身就是创造国家政权的力量。”
在《栀政治经济学批判枛序言》中,马克思以更明确的语言告诉我们:“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在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论述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即国家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其共同的基础或前提在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正是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内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一致或冲突从根本上制约着国家政权的兴衰存亡。
(二)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基础的特点
由于代替资产阶级国家的无产阶级国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它是一种全新的阶级专政和阶级民主的国家政权形式,因此,它的政权基础必然有全新的内涵。无产阶级国家首先仍然具有国家的一般特征,它仍然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经济基础上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仍然是一种有各种物质附属物如军队、警察、监狱等的公共权力,仍然是镇压阶级敌人的暴力。然而,无产阶级国家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了。
无产阶级国家“镇压的不是大多数居民,而是少数居民(剥削者);它已经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居民已经自己上台来代替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
也就是说,无产阶级国家已经不再是少数剥削阶级镇压多数被剥削阶级的工具。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国家是一种过渡性的政权,即从国家到非国家的过渡,因为无产阶级需要用国家来为自己的胜利和终极目标保驾护航。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当无产阶级需要国家的时候,它之所以需要国家,并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镇压自己的敌人,一到有可能谈自由的时候,国家本身就不再存在了。”
所以,无产阶级国家的政权基础也必然有不同于其他类型国家的特点。
1.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社会经济结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在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后,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公有制,逐步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所有制。因为,只有首先实行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国家所有制,才可能“彻底改变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并最终完全消灭工业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实现未来社会劳动者在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才可能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实现无产阶级国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在无产阶级国家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公有制除了国家占有外,还有“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是通过示范和提供社会帮助的形式,变小土地私有制为公有制。这种“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恩格斯在致倍倍尔的一封信中将其称作无产阶级国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是无产阶级国家的公有制的一种重要的实现方式,它同样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另一个重要的基础。无产阶级国家在社会化的生产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并不能简单地否定甚至是消灭一切意义上的私有制。此时,作为“以生产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即个体私有制,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作为“以剥削别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即资本主义私有制,无产阶级国家需要用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介于二者之间的“业主既参加劳动又带有一定程度剥削的私有制”的“中间状态”,即小业主私有制,仍然是无产阶级国家过渡到共产主义非国家状态的必然保留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
这样,无产阶级国家所有制、合作社制、个体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小业主私有制等社会经济成分共同构成了无产阶级国家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国家政权的社会经济结构基础。
2.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社会利益结构基础
一般来说,社会经济结构规定了与其相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而在这种社会生产关系基础上,必然形成相应的社会利益结构。社会利益结构是基于某种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社会成员之间、社会成员与社会之间围绕着利益互相作用以及社会对这种互相作用的控制和调节,而形成的社会利益关系模式。在这种利益的互相作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人们掌握和支配利益资源的状况。那些能够掌握和支配对生产过程说来具有决定意义的利益资源(例如生产资料)的人们自然在这种互相作用中占有主动的和优势的地位,反之,他们则只能处于被动的和劣势的地位。而社会对这一过程的控制和调节是通过国家来实现的,国家的控制和调节则必然要受到阶级或阶层的影响。首先是受决定国家的阶级性质的那个阶级,即对利益资源占有主动和优势地位的那个阶级的影响,国家的控制和调节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的利益。其次是国家还要考虑并满足对利益资源处于被动和劣势地位的那些阶级或阶层的利益。于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甚至是包含社会个体成员的各利益单元都必然要围绕着国家控制和调节这个关键环节展开资源和利益的竞争,在此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之间各种不同的利益矛盾,也伴随着社会成员与国家之间的不同矛盾。
在无产阶级国家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国家所有制、合作社制、个体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小业主私有制等是人们社会利益的基本源泉。
无产阶级国家将通过法律、行政、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等力量,以民主、法制和协商的方式控制和调节社会利益的分配,规范社会利益行为,不断满足社会各阶级、阶层人民的利益需求。毫无疑问,无产阶级,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将是无产阶级国家的利益服务的主要对象,但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无产阶级国家过渡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国家必须充分尊重和发展多元化的社会利益源泉,为社各阶级、阶层的正当利益追求提供必要的制度环境。对无产阶级国家来说,社会利益资源的调节和分配、社会利益矛盾冲突的控制和化解是国家政权巩固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无产阶级国家控制和调节社会利益关系主要涉及这么几个方面:第一,坚持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对社会利益资源有效控制和调节的前提。第二,利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力量,协调并化解人民内部的利益差别、矛盾和冲突。第三,处理好国家职权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防止社会利益对政治权力的侵蚀。第四,发展无产阶级民主,提高国家政策对社会利益调节的民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五,正确处理好无产阶级国家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防止因利益差别和矛盾滋生政治游离。第六,对无产阶级政党进行合理的利益定位,在理论和实践上真正做到“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无疑对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利益结构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基础。
3.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社会阶级结构基础
无产阶级国家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为自己争得民主需要工农联盟这支联合力量。恩格斯曾把工农联盟问题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直接联系起来,强调指出,为了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应当首先从城市跑到农村,应当成为农村中的力量,使他们明确自己的经济生活的糟糕处境和政治解放的光明前景,把农民从大地主那里争取过来,使他们成为工人阶级的同盟军,参与到革命的战斗中去。没有农民的积极支持,无产阶级就不可能夺取政权和巩固革命胜利的成果。
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革命联合必须以经济(利益)联合为基础,所以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阶级统治后,工农联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大农业。恩格斯指出,小农业是没有前途的,正像火车会把手推独轮车压碎一样,资本主义大生产必然将小生产挤垮。小农的唯一出路是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整个农业的出路也是组织合作社,各种类型的分散的合作社将逐渐变成全国大生产合作社的组成部分。这就是说,恩格斯主张“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是无产阶级国家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形式,也是广大农民尤其是小农实现自身阶级利益的合理方式。“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的经济联合不能违反小农意志,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示范的原则,由国家和社会给合作社提供援助和各种便利。
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的革命联合和经济联合,建立工农联盟对无产阶级国家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首先,工农经济联合构成了无产阶级国家的基本经济结构,为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其次,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国家的基本建设力量,无产阶级国家必须依靠广大的农民阶级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发展农业合作社这一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经济形式。第三,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国家建立、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治方面的历史使命是“使无产阶级变成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在经济方面的历史使命是“无产阶级将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的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无论是完成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任务还是经济任务,工农联盟都是这一历史进程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工人阶级只有联合农民阶级才能实现对少数剥削阶级反抗的专政,只有农民阶级同工人阶级一样获得了广泛的民主权利,无产阶级国家才能实现对剥夺者的剥夺,并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
4.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社会秩序结构基础无产阶级国家建立后,照例要确立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意识形态上的强大的、稳定的社会秩序,以维护无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维护无产阶级及其联盟阶级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对广大的劳动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对剥削阶级和一切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并在此基础上消灭一切阶级差别、重大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各方面创造条件,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是无产阶级国家的总秩序。
由于无产阶级国家的过渡性质,它所面临的社会冲突将不再是简单的阶级对立和阶级冲突,即表现为劳资对立和政党对立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冲突。而是,一方面无产阶级国家的社会冲突是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无产阶级必须“赋予国家以革命的暂时的形式”来缓和阶级矛盾;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国家经济结构内部,社会冲突主要的表现为以利益差别和矛盾为基础的阶级内部或阶层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这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冲突。所以无产阶级国家只能通过公平合理的政策、法律,以及健全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以对话、沟通、协商、谈判、争论等形式,采取合作、妥协的态度,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的协议。
而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作为无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政府转变职能并承担任好自己应有的社会角色。只有把各种社会冲突控制在无产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范围内,才能确立无产阶级统治秩序。
“秩序”是阶级统治的社会基础。无产阶级国家缓和并控制社会冲突是以无产阶级掌握其国家政权并使之正常运行为限度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产阶级国家的社会秩序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所以,社会矛盾和冲突不能超越无产阶级政治统治这个“秩序”的“度”,否则无产阶级政治统治就会处于失序状态。另一方面,缓和控制社会冲突目的是为了把社会控制在无产阶级统治“秩序”的范围内,而不是超越或改变这种“秩序”,否则就必然导致国家政权基础的削弱和国家政权性质的改变。
就此而言,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构建公正、稳定和和谐的社会秩序,这个秩序结构是既不允许少数剥削阶级破坏,也不允许统治阶级自己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