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13104500000014

第14章 神经系统(3)

(7)舌咽神经经颈静脉孔出颅腔。取头颈部深层血管神经标本,于舌骨大角的上内侧辨认穿入咽后壁的舌咽神经。

(8)迷走神经在全身肌肉、神经和血管标本以及自主神经模型上观察。

1)迷走神经的行程:经颈静脉孔出颅腔→颈部→经胸廓上口→胸腔:①左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前方→左肺根后方→食管前丛(食管前面)→迷走神经前干(在食管下端合成);②右迷走神经→右肺根后方→食管后丛(食管后面)→迷走神经后干(在食管下端合成)。迷走神经前、后干随食管下降→膈食管裂孔→腹腔。

2)迷走神经主要分支:只观察较大的分支,细小的分支不必观察。

ⅰ.喉上神经:在颈部的分支,沿颈内动脉内侧下降,至舌骨大角处分为:①内支(与喉上动脉伴行)→穿甲状舌骨膜,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黏膜等处;②外支(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环甲肌。

ⅱ.喉返神经:胸部的分支。在气管-食管沟内辨认并追踪其起始和行程(右喉返神经位置较浅):①左喉返神经,在主动脉弓前方发出,勾绕主动脉弓返折上行→气管-食管沟;②右喉返神经,在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发出,勾绕右锁骨下动脉返折上行→气管-食管沟。

ⅲ.胃前支和肝支:在胃小弯侧寻认胃前支(与胃左血管伴行),肝支不必寻找。

ⅳ.胃后支和腹腔支:在胃小弯侧寻认胃后支(与胃左血管伴行),腹腔支不必寻找。

(9)副神经经颈静脉孔出颅腔。翻开标本的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即可找到支配该二肌的副神经。

(10)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出颅腔,在舌骨的上方可见到较粗的、呈弓状前行的舌下神经。

3.内脏神经在纵隔标本和自主神经(电动)模型上观察。

(1)交感神经:

1)中枢部:位于T1~L3节段灰质中间带外侧核,其发出的节前纤维,经白交通支进入交感干后有三种去向:①终止于相应的交感干神经节;②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终止于上位或下位的交感干神经节;③穿过交感干,终止于椎前神经节(自主神经模型上分辨)。

2)周围部:①神经节,椎旁神经节在脊柱两侧(梭形),椎前神经节居脊柱前方;②交感干,似串珠状,由两侧的椎旁神经节借节间支连接而成,上至颅底,下至尾骨前面两干合并。

3)内脏大神经和小内脏大神经:在纵隔标本上辨认。

(2)副交感神经中枢部位于脑干的一般内脏运动核和S2~4节灰质的骶副交感核。

各脑神经的性质、连脑部位和进出颅腔部位。

(二)示教

1.胸长神经。

2.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

3.阴部神经。

4.鼓索面神经的分支,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发出,经鼓室穿岩骨裂至颞下窝,从后方加入舌神经;其中的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部的味蕾,内脏运动纤维至下颌下神经节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5.喉返神经。

6.脑神经节。

【回顾与思考】

1.在椎间孔内,脊神经的前、后毗邻哪些结构?

2.在腋窝内,可观察到臂丛的哪些结构?

3.腋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在行进中分别与哪些结构紧密毗邻?

实验二十二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实验要点】

1.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感觉传导通路;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3.视觉传导通路;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4.锥体系的组成和分部。

5.皮质脊髓束的分部、行程和功能;皮质核束的起止、行程和功能。

【实验材料与教具】

(一)标本

脑干

(二)模型

1.深感觉传导通路

2.浅深感觉传导通路

3.视觉传导路

4.运动传导通路

5.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三)挂图

1.感觉传导通路①浅部感觉传导通路;②深部感觉传导通路;③视觉传导通路2.运动传导通路①锥体系;②躯体运动传导通路;③锥体外系。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观察

1.感觉传导通路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图5‐6)由三级神经元组成,在深感觉传导通路模型上观察,本模型由8片水平切面和1片冠状切面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第1~2片为脊髓,第3~4片为延髓,第5~6片为脑桥,第7片为中脑,第8片为端脑和间脑,第9片为端脑和间脑的冠状切面;神经纤维为蓝色线,脊髓后角、薄束核与楔束核为蓝色,基底核为黄色,背侧丘脑为浅蓝色。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肌、关节等处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长的升支在后索上行,其中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内侧部,形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升支行于后索的外侧部,形成楔束。两束上行至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该二核发出纤维向前绕过中央灰质腹侧,在中线左右交叉(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转折向上,行于延髓中线两侧,称内侧丘系,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腹后外侧核,它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2)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在浅感觉传导通路模型上观察,本模型由8片水平切面和1片冠状切面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第1~2片为脊髓,第3~4片为延髓,5~6片为脑桥,第7片为中脑,第8片为端脑和间脑,第9片为端脑和间脑的冠状切面;神经纤维为蓝色线,脊髓后角、薄束核与楔束核为蓝色,基底核为黄色,背侧丘脑为浅蓝色。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其中传导痛温觉的纤维(细纤维)在后根的外侧部入脊髓→第2级神经元;传导粗触觉、压觉的纤维经后根内侧部→脊髓→第2级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脊髓的第Ⅰ、Ⅳ到Ⅶ层(主要为边缘核、固有核等),它们发出纤维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至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组成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传导粗触、压觉)→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其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3)头面部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在浅感觉传导通路模型上观察。

第1级神经元主要为三叉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支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及口、鼻腔黏膜的感受器,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入脑干,其中传导痛温觉的纤维入脑后下降为三叉神经脊束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触压觉的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内,其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组成三叉丘脑束→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它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至中央后回下部。

本体感觉又称深感觉,是与浅(皮肤)感觉相对应的概念。浅感觉包括痛、温、触、压等,感受器位于皮肤。深感觉包括位置觉、震荡觉等,感受器位于肌肉、关节等处。精细触觉属于浅感觉。“×”表示神经纤维左、右交叉。

(4)视觉传导通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在视觉传导路模型上观察。

第1级神经元为视网膜双极细胞。

第2级神经元为视网膜节细胞,其轴突向后集聚成神经盘→视神经→视神经管→颅腔→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

第3级神经元胞体在外侧膝状体内,由外侧膝状体核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至大脑半球枕叶距状沟上下的视区皮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