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
13100900000029

第29章 脉诊(4)

知识点:总按

(一)名词解释

1.总按即用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的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况。

知识点:单诊(一)名词解释

1.单诊是指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

知识点:平息

(一)问答题

1.平息是要求医生在诊脉时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以自己的呼吸计算患者的脉搏至数。平息的主要意思有二:一是以医生的一次正常呼吸为时间单位,来检测患者的脉搏次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患者,医不病.故为患者平息以调之为法。”正常人呼吸每分钟16~18次,每次呼吸脉动4次,间或5次,所以正常人的脉搏次数为每分钟72~80次。由此可见,凭医生的呼吸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计数的方法是有价值的。另一方面,在诊脉时平息,有利于医生的思想集中和专一,可以仔细地辨别脉象。在诊脉时最好不要参入问诊,以避免患者因情绪波动而引起脉象变异等。

知识点:五十动

(一)双选题1.AB

第二节 正常脉象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知识点:正常脉象的特点

(一)问答题

1.正常脉象的主要特点是:一息四到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寸、关、尺三部均触及,沉取不绝。这些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知识点:有胃

(一)单选题1.B

(二)问答题

1.有胃又称脉有胃气。脉之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和营养状况的优劣。《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人以水谷为本,脉以胃气为本。”脉有胃气的特点是什么呢?《素问·玉祝真脏论》说:“脉弱以滑,是有胃气。”此处弱的意思是与强相对沉合,指脉象柔和之意,并非虚弱之脉。《灵枢·终始》又说:“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指出脉有胃气的特点是徐和从容。戴同文亦曾对胃气作过具体的描述:“凡脉不大不细,不长不短,不浮不沉,不滑不涩,应指中和,意思欣欣难以名状者为胃气。”为有胃的脉象补充了“中庸”(不偏不顾,无过不及,从容中和的意思)的特点。综上所述,脉有胃气表现在:①脉位居中,不浮不沉;②脉率调匀,不快不慢;③脉力充盈,不强不弱;④脉道适中,不大不小;⑤脉势和缓、从容、流利。其中最主要的是和缓、从容、流利,尽管人体存在个体差异或有生理性变异,凡兼有和缓、从容、流利的指感,就是脉有胃气。胃气充足的脉象即称为平脉,即所谓“有胃为平”,是正常生理状态的反映;缺少胃气的脉为病脉,曰“胃少为病”;失去胃气的脉即为死脉,曰“无胃为死”,是病情危重的反映,亦称真脏脉。《黄帝内经》中详细阐述了平、病、死脉的特征,以及胃气为本的意义。如弦脉端直以长,轻柔滑利,如揭长竿末梢是谓“弦之平际”;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缺少轻柔和缓的指感为“弦之病脉”;脉来劲急如张弓弦,甚则如循刀刃而无和缓的感觉,即谓“弦之死脉”。故观察脉象有无胃气,对判断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轻重有一定意义。

知识点:有神

(一)单选题1.C

(二)问答题

1.脉神之说倡自东垣,《景岳全书·脉神章》记载:“东垣曰:不病之脉不求其神而神无不在也,有病之脉,则当求其神之有无……,谓脉中有力即有神矣,若数极迟败中不复有力为无神也。”着重提出脉搏有力是有神的标志。陈士锋在《辨脉论》中也提到:“按指之下有条理,先后秧然不乱者,此有神之至。”综前人之说,脉神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应指有力柔和;②节律整齐。故弦实之中仍有柔和,微弱之中不失有力,多谓脉有神气。观察脉神推测病情还必须与全身情况结合,患者形神充沛,虽见脉神不振,尚有挽回之望;若形神已失,虽脉无凶候,亦不能掉以轻心。

知识点:有根

(一)问答题

1.脉之有根关系到肾。肾乃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人身十二经脉全赖肾间动气之生发,肾气犹存,好比树木之有根。枝叶虽枯,根本不坏,当有生机;若久病及肾,本元亏乏,虽有灵丹亦难起沉府。脉之有根主要表现在尺脉有力、沉取不绝两个方面,所以有“尺以候肾”、“沉取候肾”的说法。

二、脉象的生理变异

知识点:脉象的生理变异

(一)单选题1.C 2.B

(二)是非题1.×春季微弦脉,夏季微洪脉,皆属四季平脉。

知识点:年龄

(一)双选题

1.AB

知识点:环境

(一)问答题

1.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时时影响着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适应自然的生理性调节,也往往反映在脉象上,即形成了与时间气候相应的四季脉象。《素问·脉要精微论》说:“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素问·平人气象论》则以“春胃微弦”、“夏胃微钩”、“秋胃微毛”、“冬胃微石”来概括四季平脉。除了季节的影响外,晒、夜半的阴阳消长还可观察到一日之中脉象有昼夜节律的变化。一天之中平旦、日中亦反映在脉象上,总的趋势是昼日的脉象偏浮而有力,夜间的脉象偏沉而细缓。此外,地理环境对脉象亦有一定的影响。张石顽认为:“江南之人,元气最薄,脉多不实;西北之人,惯拒风寒,素食煤火,内外坚固,所以脉多沉实;……滇粤之人,恒受瘴气,惯食槟榔,表里疏豁,所以脉多微数,按之少实。”一般认为,北方之人脉多强实,南方之人脉多软弱,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知识点:形体

(一)问答题

1.儿童脉象多小数,青年脉象多平滑,老人脉象多弦硬。妇人脉象较男子濡细而带数,妊娠脉象多滑数。肥胖者脉多沉细,消瘦者脉较浮大。身材高大者脉象较长,身材短小者脉象较短。运动、饱餐及酒后脉多滑数有力,饥饿时脉象较弱。李中梓在《医宗必读·脉法心参》中说:“酒后之脉常数,饮后之脉常洪;远行之脉必疾,久饥之脉必空;室女尼姑多滞弱,婴儿之脉常七至。”可见生理状态对脉象的影响是很显著的。

知识点:精神情志

(一)问答题

1.情志亦可引起脉象的明显变化,如怒则伤肝而脉多弦细,惊则气乱而脉动无序等。《素问·经脉别论》说:“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师曰:脉形如循丝,累累然,其面白脱色,形乍白乍赤。”说明人在恐惧、兴奋、忧虑时均可影响脉象,而情绪宁静之后,脉象亦可恢复正常。《脉经》说:“人病恐怖,其脉何类?人愧者,其脉何类?师曰:其脉自浮而弱。”说明紧张等情绪变动时,都可以引起脉象变化。

知识点:变异

(一)名词解释

1.若脉象出现于寸口的背侧,称为反关脉。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于病脉。

(二)是非题

1.×脉不见于寸口,而从尺部斜向手背者,叫斜飞脉,不属病脉。

(三)名词解释

1.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是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变异,不属于病脉。

知识点:六阴脉

(一)是非题

1.×凡两手寸口部寸关尺六脉沉细等同并无病象者,称为六阴脉。

(二)名词解释

1.所谓六阴脉,是指正常人两手六部脉均沉细。判断六阴脉亦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脉虽沉细,但必柔和有力;二是临床无病象。

知识点:六阳脉

(一)名词解释

1.所谓六阳脉,是指正常人两手六部脉均宽大、充实而有力。判断六阳脉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脉虽宽大,脉力亦较强而有力,但必兼和缓之象;二是临床无病象。

第三节 病理脉象

一、常见病脉

知识点:浮脉

(一)单选题1.C

(二)问答题

1.浮脉主表证,数脉主热证,故浮数脉主表热证不难理解。表寒证多见浮紧脉是因寒邪袭表,导致肌表经脉收引、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脉见浮紧,此亦为常理。而迟脉主寒证,那么为何表寒证不是浮迟脉呢?关键在于对迟脉所主寒证的理解。心主神明而统血脉,脉搏跳动,至数快慢,源于心之鼓动。从临床实际来看,迟脉之出现,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与心阳心气鼓动有关:或为寒邪凝滞,心之阳气被阻遏(实寒证),脉迟而有力;或为心阳心气亏虚,鼓动不足(虚寒证),脉迟而无力。故寒邪初袭,侵犯肌表,尚未损失于心,仅见浮紧之脉。

浮脉也见于里证。久病体虚脉见浮而无力,阳气虚衰,虚阳外越,可见脉浮无根,是病情危重的征象。李时珍说:“久病逢之却可惊。”这种浮脉实际上是举之有余,按之非常不足,故称虚浮脉。

2.浮脉的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指脉动显现部位浅表,《黄帝内经》称为毛脉。《崔氏脉诀》说:“浮脉轻手可举;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故可理解为“浅脉”。

3.浮脉的临床意义:主表证,亦见于虚阳外越证。

4.当外邪侵袭肌表时,人体气血趋向于表以御外邪,故脉气鼓动于外,脉象显浮。如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如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脉拘急,故脉多浮紧;热则血流薄疾,故脉多浮数。

知识点:散脉

(一)单选题1.C

(二)问答题

1.散脉的脉象特征:浮大无根,应指散漫,按之消失,伴节律不齐或脉力不匀。

2.散脉的临床意义:是脏腑精气将绝,病情危重的征象。

3.散脉的脉理:因心力衰竭,阴阳不敛,阳气离散,故脉来浮散而不聚,稍用重力则按不着,漫无根蒂;阴衰阳消,心气不能维系血液运行,故脉来时快时慢,至数不齐。

知识点:芤脉

(一)单选题1.B 2.C 3.C 4.D

(二)问答题

1.《脉经·卷一》载:“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诀刊误》云:“芤,草名,其叶类葱,中心空虚。”《濒湖脉学》言其象为“芤形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因而其脉是浮大而软,边实而中间空,如按葱管。“边实”是指脉的左右,边实中空是指中取时的感觉.此时上部脉管已按下,搏指之力已减,呈现中空之感,而左右两边之脉管抗指之力尚强,而呈现“边实”的芤脉。“边实”亦指下,即张路五语:“举则如指着葱,浮取得上面之葱皮,却显得弦大;中取减小空中,按之又着下面之葱皮而有根据。”因此芤脉的“边实”不是仅指上下或左右,而是上下左右均有,其脉象是:当浮取时其脉位浮浅,脉幅宽大,应指无力,按之中空,再按之可体会其脉体有上下左右的脉形,唯中间独空。因此,芤脉脉象“边实”是指脉体有上下左右的脉形。芤脉在血崩、大咯血、外伤性大出血或严重吐泻时均可出现。

2.芤脉的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3.芤脉的临床意义:主失血,伤阴。

4.芤脉的脉理:浮大无力,按之中空,即上下两旁皆见脉形,而中间独空。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然减少,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伤则阳无所附散于外,故见芤脉。

知识点:沉脉

(一)单选题1.A 2.A

(二)问答题

1.当外感六淫,邪袭肌表,正气抗邪,正邪相争于肌表,气血搏击于外而呈浮脉。此时的浮脉多主表证,是浮而有力。此为一般规律。但临床上可见到因热、因痰、因虚而致的浮脉,如六气化火、五志化火或气血痰食蕴久化热,热盛外淫于肌表,搏激气血外达肌表,可呈浮脉。当阴虚不敛阳,阳浮于外;或血虚不能内守,气失依恋,气越于外;或阳虚、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或气虚不能固于其位,游荡于外等,均可呈浮脉,为浮而无力。因此李时珍说:“浮脉为阳表病居,迟因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四诊抉微》亦说:“内虚之证,无不兼浮。”

因此,浮脉主表证为一般情况,又不专主表证。

当正气虚衰,气血无力外达;或邪气阻遏气血,外达之路窒塞不畅,均可致脉沉,此时的沉脉多主里证,或沉而有力或沉而无力。但沉脉亦可见表证,如阴寒之邪袭于肌表,其性凝泣收引,腠理闭郁,经脉不畅,气血不能外达,脉不仅不浮,反而见沉。如《四诊抉微》云:“表寒重者,阳气不能外达,脉必先见沉紧。”又曰:“岂有寒闭废理,营卫两郁,脉有不见沉者乎。”新感温病初起,邪袭肺卫,本当脉浮,但温病初起,脉也可见沉,此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气阴郁,气机不畅,气血不得外达而脉沉。因而沉脉非专主里证。

2.沉脉的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其脉搏显现的部位较深,可以理解为“深脉”。

3.沉脉的临床意义:为里证的主脉。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

4.沉脉的脉理: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