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超越均势: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
131008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长期以来,南亚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并不突出。相对于西欧和东亚,美国在南亚没有生死攸关的利益。但“不突出”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没有生死攸关的利益”不等于没有重大利益。事实上,冷战时期,南亚是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重要一环,其途径不是直接军事部署,而是力图维持平衡。

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安全—经济—民主”三位一体的国家目标在南亚得到充分的体现。这里既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和避免印巴克什米尔冲突升级这样的安全目标,又有利用印度经济改革和发展潜力,谋求开放市场和扩大贸易这样的经济利益,还有印度作为最大的民主国家和维持(或恢复)巴基斯坦民主体制这样的政治价值。在美国决策者看来,无论是地区稳定、经济利益,还是民主人权,印度比巴基斯坦具有更重要的战略价值。超越均势是冷战结束后美国南亚安全战略的基本特点。

全球反恐使美巴关系重新得到提升。美国同时发展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和与巴基斯坦的反恐同盟关系,但把这两种关系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上分别处理。

发展美巴关系是基于反恐和地区稳定,而发展美印关系则有更广泛的经济、政治和战略考虑。

中国是南亚国家最大的邻国,南亚是中国安全环境中敏感和复杂的一部分。

美印、美巴关系的调整对中国的影响虽然不是本书的重点,却是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和研究的一个课题。

本书运用“超越均势”概念分析后冷战时期美国的南亚安全战略。冷战时期,南亚地区大致形成美巴结盟—印苏友好的均势局面,美国视南亚为全球冷战的一个“缩影”,把印巴对抗视为“南亚版”的美苏全球对抗。美国的南亚政策服务于全球遏制战略的需要。拉巴结盟、支印反华、援巴堵苏,都服从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

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用双边、地区和功能视角对待南亚次大陆,采取“超越均势”的战略,这一战略又具体表现在理念、政策和关系三个层面。从理念层面上看,美国认为,无论从经济潜力、政治价值,还是综合国力、地区影响,印度的战略地位明显高于巴基斯坦;从政策层面上看,经济、安全、民主是克林顿全球战略目标的核心,也是其南亚政策的主要目标所在。核扩散、克什米尔冲突、恐怖主义是南亚地区的主要安全问题。因此,维护地区稳定、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打击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在南亚的主要安全利益。核不扩散政策、克什米尔政策、反恐政策是美国南亚安全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南亚政策向印度倾斜;从关系层面上看,不仅美印、美巴关系在美国南亚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不同,而且美国力图把这两个双边关系建立在不同的合作基础上,分开处理。美国与南亚地区安全关系的基本特征是超越均势。

“9·11”事件的发生和随后的反恐战争给南亚地区带来了巨大冲击。美国一方面积极恢复和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同盟关系,以争取这一前线国家的支持;另一方面,继续推动美印战略关系的转型。美国同时与印度和巴基斯坦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表明“超越均势”的继续。

本书共6章。第一章“均势:冷战时期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主要介绍冷战时期美国南亚安全战略发展的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南亚地区安全的基本特点是美巴结盟和印苏友好,南亚地区保持平衡。第二章“超越均势理念:冷战后美国对南亚的重新认识”,主要通过分析克林顿政府发表的几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说明美国在南亚的主要利益和目标,并介绍美国学者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不同认识。第三章“超越均势政策(一):印巴核试验与美国的不扩散政策”,主要分析印巴核试验和南亚核武化及其对美国不扩散政策的挑战以及美国在不扩散问题上对印度和巴基斯坦有所区别对待的评估和对策。第四章“超越均势政策(二):卡吉尔冲突与美国的克什米尔政策”,通过介绍美国在卡吉尔冲突过程中的立场和态度,透视美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政策调整的内容和特点。

第五章“超越均势关系:克林顿南亚之行与美印、美巴关系的调整”,在回顾克林顿第一任期的美国与南亚安全关系基础上,重点分析克林顿访问南亚过程中表现出的美印、美巴关系的调整,即向印度倾斜和疏远巴基斯坦。第六章“继续超越均势:反恐与美国的南亚安全战略”,对“9·11”事件后美国与南亚地区安全关系的变化进行了评论,这种变化是与其全球战略的调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点分析“9·11”事件后美国在南亚的利益、目标和面临的新挑战以及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容、巴基斯坦从前线国家到非北约主要盟国的过程。作为结语,本书最后初步探讨了美国的南亚安全战略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中国与南亚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和形成中的中美印战略三角以及超越均势对中国的启示。

PREFACE

For a long time,South Asia was not prominent in the U.S.global strategy.America did not have vital interests in the region,compared to Western Europe and East Asia.However,“not prominent”does not mean“not important”,and“no vital interests”by no means equals“no main interests”In fact,during the Cold War era,South Asia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S.global containment strategy,which focused not on military deployment but on maintaining balance of power in South Asia.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s national goals of“security,economy and democracy”have been fully embodied in South Asia.Among the security goals were nonproliferation of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and preventing the escalation of the Kashmir conflict.The economic goal consisted of open markets and trade opportunities because of Indian 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s.Political goals included India's democratic system and democratic reform in Pakistan.From the view point of the U.S.policy makers,India has more important strategic value than Pakistan because of its relative stability,its healthy economy,and its robust democracy and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Balance of power characterizes the U.S.security strategy to ward South Asia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Since September 11,2001,the U.S.‐Pakistan relationship has been upgraded because of global counter‐terrorism needs.The U.S.developed strategic partner ship with India and ally with Pakistan at the same time by establishing these two bilateral relations on different bases and treating them separately.The U.S.has developed strategic ally with Pakistan based on counter‐terrorism while its strategic partnership with India rests on a comprehensive basis(e.g.,on economic,political and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China is the biggest neighbor of South Asian countries.South Asia is asensitive and complicated part of its security environment.While not,the exclusive focus of this book,the implications in U.S.India and U.S.Pakistan relations have to be given more attention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