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素书全鉴
13036400000011

第11章 求人之志章志向明确的人才能成大器(3)

春秋时晋国的中行文子逃亡,经过一个县城。侍从说:“这里有大人的老朋友,为什么不休息一下,等待后面的车子呢?”文子说:“我爱好音乐,这个朋友就送我名琴;我喜爱美玉,这个朋友就送我玉环。这是个只会投合我来求取好处而不会规劝我改过的人。我怕他也会用以前对我的方法去向别人求取好处。”于是迅速离开。后来这个朋友果然扣下文子后面的两部车子献给他的新主子。

蔺相如能在燕王的殷勤中看出祸患,救了缪贤一命;中行文子在落难之时能够推断出“老友”的出卖,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灾难,这让我们悟出一个道理:锦上添花的朋友未必是真朋友,当某位朋友对你,尤其是你正处高位时,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你,而不是看重你这个人本身。这类朋友很难在你危难之时施以援手。

东晋的大将军王敦,生前权势熏天,向他卖乖讨好的人遍地都是,其中王舒是最殷勤的一个。而有个叫王彬的太守,独独不买王敦的账,王敦对王彬很是不满,于是两人交恶。后来王敦死后遭到清算,他的家人王含想去投奔王舒。王含的儿子王应则劝他去投奔王彬。王含说:“大将军平时同王彬的关系怎么样?你还想去归附他!”王应说:“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应当去投奔王彬。江州王彬面对着别人的强势,不趋炎附势,这不是一般人的见识所能比得上的;他看到别人衰败危急的时候,必定产生慈悲怜悯之心。荆州王舒,做事墨守成规,又怎能破格行事呢?”王含没听儿子的话,投奔了王舒。王舒终于把王含父子沉没到江中。而王彬当初听说王应要来投奔自己,便偷偷地准备了船只在江边等候。没有等到王含父子的到来,王彬深深地感到遗憾。

能够雪中送炭的朋友,才是真朋友。危难时,曾被怀疑的朋友往往成为救星,十分“信赖”的朋友却往往背叛你。这是因为人在有权得志的时候,有些小人会看重你的权势而虚伪地溜须拍马,他们不讲原则地百般迎合,而真正的朋友怕你吃亏,则会以诚来告诫你。

8

【原典】

任材使能,所以济世。

【张氏注曰】

应变之谓材,可用之谓能。材者,任之而不可使;能者,使之而不可任,此用人之术也。

【王氏点评】

量才用人,事无不办;委使贤能,功无不成;若能任用才能之人,可以济时利务。例如,汉高祖用张良、陈平之计,韩信、英布之能,成立大汉天下。

任用人才要量其所能

【译释】

任用人才的时候如果能做到量才适用,那就可以取得大的成就。

清代思想家魏源讲过这样一段话:“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之长中之短,不知人之短中之长,则不可以选人。”所以,作为人事管理者,在用人上,一定要深知人,并且要善选人。比如,对于遇事爱钻牛角尖者,你不妨安排他去考勤;对于脾气太犟、争强好胜者,你可以安排他去当攻坚突击队队长;对于办事婆婆妈妈、爱“蘑菇”者,你最好让他去抓劳保;对于能言善辩喜聊天者,你可以让他去搞公关接待。

在日常的人事管理当中,如果坚持了这一原则,将使组织发挥出最高效能。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在现实当中,关于什么是人才,存在一定误解,很多企业曾在人力资源选拔上深陷学历、能力经验、素质等硬性条件中不能自拔。从初中到高中、中专再到大专、本科,现在动不动就是研究生、博士了。当然,社会上人们学历的普遍提高,反映出教育的发展和全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管理者在选人时开始追求高学历,他们认为学历就等于能力,学历高能力就高。然而,有经验的管理者都知道,事实上并非如此。

其实,学历只能证明一个人过去受教育的程度,并不能说明他就学识渊博,也不能因此就认定他能力非凡。学历与能力之间不一定成正比,有学历不一定有能力,学历低也不一定能力低。也就是说,学历并不代表学识,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有能力而无学历的智者,可以说不胜枚举,如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瑞典大科学家诺贝尔、俄国文学大师高尔基,还有当代集企业家、发明家于一身的IT界精英,世界第一首富比尔·盖茨等都是没有高学历的人,但是他们创造的举世公认的非凡成就,是无人能够匹敌的,我们能说他们没有能力吗?

相反,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拥有高学历的人,他们却能力平平,一事无成,毫无建树。

很多企业家认为,招聘人才的目的不是把他们的高学历、高素质、丰富经验作为摆设和炫耀,而是希望他们的学历、素质、经验能够为企业所用,给企业带来价值。如果不能实现这个目标,那高学历、高素质、丰富经验与无用便是等同,因此,适合才是最重要的,适合岗位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

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上马杀贼,则书生肯定不胜任,但是如果让书生写奏章,作诗赋,则立刻显示出他的专业优势,说不定倚马千言可待。

这样说来,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并不是由他自身决定的,而是由选择他的人决定的,看这个选择的人有没有能力将他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在企业不怎么突出的人,换个环境就脱胎换骨了。

很多事实都可以证明,学历只是表明了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多煲了几个时辰的未必都是靓汤,多读了几年书,未必人人都已修成屠龙正果,个个都是经天纬地之才。在很多单位,“高学历”并没有发挥大作用,更没有带来“高回报”。

学历只是选人的一个因素,并不是选拔人才的全部或者唯一手段。企业在选人时,绝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只要他能拿出良好的可行性计划,只要他是有能力的人,无论什么学历都可以用。对那些没有为企业做贡献却拿张文凭就讲条件的人,英明的企业领导者的回答就是“NO”!

9

【原典】

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张氏注曰】

谗言恶行,乱之根也。

【王氏点评】

奸邪当道,逞凶恶而强为;谗佞居官,仗势力以专权;不用忠良,其邦昏乱。仗势力专权,轻灭贤士,家国危亡;若能俦绝邪恶之徒,远去奸谗小辈,自然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打击恶人谗言才能防止混乱

【译释】

震慑阴险之徒,痛斥小人的谗言,这样的领导才能控制局势,避免混乱。

谗言始于小人,任谗言摆布者多无善终。无论在什么时代,小人都是制造混乱的罪魁祸首。

孔子说:“世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逊,远之则怨。”世上什么人都有,当然小人也比比皆是。小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如果你这辈子叫小人盯上了,那么肯定就麻烦大了。小人没有什么事好做,因此他可以专心致志地琢磨你,并把这当作专业。

“小人”没有特别的样子,脸上也没写上“小人”二字,有些“小人”甚至还长得帅,有口才也有内才,一副“大将之才”的样子,根本让你想象不到。

识破小人的嘴脸才可以拨乱反正

几乎所有的御人之道都要求管理者不拘小节和宽宏大量。的确,这些都作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但你不能幻想着每个人都能像你那样大度。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任何一个组织都一样,鱼龙混杂,免不了有一些小人之辈。如果管理者一味地宽宏大量,对这伙小人也掉以轻心,那结果只能让你在阴沟里翻船。

一般来讲,小人祸害别人的方法现列举如下,以供你及早识破他们的险恶之处。

栽诬。即把自己的过失转嫁给他人,诬陷他人。武则天得宠于唐高宗李治,被立为昭仪,便暗结内外,潜斥皇后。皇后虽然上了年纪,但皇上还没有废除她的意思。刚好武则天生下一女,皇后怜悯她便去看看,皇后出门后,武则天偷偷掐死女儿,再用被子盖上。皇上来看时昭仪欢笑,打开被子发现女儿已死,武则天装出惊恐万状,啼哭不已。皇上问左右可有人来过,左右说皇后才来过。皇上大怒说:“皇后杀死我女儿!”武则天乘机哭诉皇后的罪状。皇后有口难言,无以自明。皇上顿生废除皇后的念头。

造怨。即假借其人怨恨,挑其与他人矛盾,假他人之手以去我之政敌。唐高宗时,高力士得宠,王毛仲对之却十分鄙视,稍不如意,便破口大骂。高力士对他颇为不满,屡进谗言。刚好毛仲妻生一男孩,三日后,皇上命高力士代表皇上赐毛仲酒馔、金帛等物,并授予毛仲刚生的孩子五品官。高力士回来后,皇上问:“毛仲喜欢吗?”高力士说:“毛仲抱着儿子对我说:‘我孩子能作三品官!’”皇上大怒说:“过去诛杀韦民时,他就心持两端,我都没有追究,今日还拿毛孩怨我!”于是,将王毛仲贬为兖州别驾。

怵患。即伪造某人之阴谋,挑起人主的猜忌,谓其隐患而加害之。明朝初年刘基(即刘伯温)曾上书说瓯、括之间有块地叫谈洋,南与福建交界,盐盗盛行,社会混乱,要求在这里设巡检司把守,以治其乱。胡惟庸当时以左丞掌省事,他却说谈洋之地有王气,刘基想霸占作为自己的基地,但当时臣民不同意,刘基便请求设立巡检司将臣民赶走。明太祖朱元璋听信谗言,虽然没有怪罪刘基,但内心却颇存疑忌,解除了刘基的职务。之后,胡惟庸当了宰相,刘基气得生病,到家后,病得更重,最后不治而亡。

买毁。即用金钱来收买敌人,使其诋毁上级将领,然后再行反间计。战国时,秦国派王翦与端和共同率兵攻赵国。赵国派李牧和司马尚抵抗。秦国方面则派人与赵王嬖臣郭开金接触,使郭开金攻击李牧和司马尚,讲他俩的坏话,说他俩打算谋反。赵王知道后,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去取而代之,李牧拒不听命,赵王便派人将李牧逮捕杀害,同时也废除司马尚的职位。后来,秦国军队大破赵军,赵王也做了俘虏。

阴陷。即暗地教人写匿名信,罗列罪状,揭露当权者及其至亲,以激起当权者的愤怒,然后旁敲侧击,嫁祸于竞争对手。唐时,武三思为离间中宗与张柬之等五王关系,便暗地叫人上奏皇上,诉说皇后秽行于天津桥,请皇上废黜皇后。皇上十分气愤,命御史大夫李承嘉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承嘉奏道:“此事乃敬辉、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已、崔玄韦教人所为,他们虽称为黜皇后,实际上是要谋反,我建议将他们诛灭九族。”三思还派人暗地做工作,教侍御史郑音加以宣扬。皇上命司法部门审理。最后,将敬辉、张柬之等五王长期流放边疆。为避免后患,武三思还先后派人刺杀五王。

可见,小人为了自己的目的都是不择手段的。所以,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为了自己和企业的利益,必须小心谨慎,处理好和“小人”的关系。

聪明的管理者之所以能妥善处理和“小人”的关系,主要是因为把握了以下几个原则:

不得罪他们。一般来说,“小人”比“君子”敏感,心里也比较自卑,因此你不要在言语上刺激他们,也不要在利益上得罪他们,尤其不要为了“正义”而去揭发他们,那只会伤害了你自己!自古以来,君子常常斗不过小人,让有力量的人去处理吧!

保持距离。别和小人过度亲近,保持淡淡的上下关系就可以了,但也不要太过疏远,好像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似的,否则他们会这样想:“你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你就要倒霉了。

小心说话。说些“今天天气很好”的话就可以了,如果谈了别人的隐私,谈了某人的不是,或是发了某些牢骚不平,这些话很可能会变成他们兴风作浪和整你的资料。

不要有利益瓜葛。小人常成群结党,霸占利益,形成势力,如果你功夫还没练到家,就千万不要靠近他们来获得利益,因为你一旦得到利益,他们必会要求相当的回报,甚至黏着你不放,到时你想脱身都不可能!

吃些小亏无妨。“小人”有时也会因无心之过而伤害了你。如果是小亏,就算了,因为你找他们不但讨不到公道,反而会结下更大的仇。所以,原谅他们吧!

忍无可忍且时机成熟时予以铲除。当小人欺你太甚或者在你的组织中已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你也有实力铲除对方,并且有把握不留下后患,那就不要心慈手软了。要记住,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在任何时候都是行不通的。你唯有正视小人,并干净利落地将之摆平,方能避免阴沟里翻船。

10

【原典】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张氏注曰】

因古人之迹,推古人之心,以验方今之事,岂有惑哉?

【王氏点评】

始皇暴虐行无道而丧国,高祖宽洪,施仁德以兴邦。古时圣君贤相,宜正心修身,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时君臣,若学古人,肯正心修身,也能齐家、治国、平天下。若将眼前公事,比并古时之理,推求成败之由,必无惑乱。

学习古人的经验才能不迷惑

【译释】

用古人的经验指导今天的行为,这样才能明辨是非,远离灾祸。

如果社会充满浮躁的气氛,那么身处其中的人们就很容易迷失自我,恣意妄为。他们目空一切,把先辈们留下的明训忘之脑后,以至于“前车倒了千千辆,后车到此还复然。”这样下去,人们永远都是糊里糊涂地生活,也永远没有进步可言。

悲剧已经发生不要再重蹈覆辙

功名利禄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太多的人在逐权的道路上折戟沉沙,更多的后来人不思悔悟。这样的悲剧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在这个问题上,一个女人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后汉孝明帝的皇后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十四岁入太子宫为太子妃,明帝即位后册封为皇后,儿子章帝即位后,因为年纪小,马皇后临朝称制,处理国家大事,史称明德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