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全鉴
13020100000006

第6章 方圆进退:知退一步之法,懂让三分之功(5)

“老哥不忙走,请看一样东西,”胡雪岩从衣兜里掏出布包,一层层理开,露出一张500两的银票,原来老板当初交办胡雪岩去讨一笔倒账,并无十分把握,即使讨不回来,也并不怪罪他。故而胡雪岩未把银票交回钱庄,他寻思把这钱做本钱,做一桩大生意的投资,如今瞅准了王有龄,正好在他身上下工夫。胡雪岩见识高明,他认定以钱赚钱算不得本事,以人赚钱才是真功夫,倘若选人得当,大树底下好乘凉,今生发迹才有靠山。这思想一直左右胡雪岩终生,使他成为一代大贾巨富。

当时,王有龄一下惊呆了,半天回不过神来。当他听胡雪岩说这些银票要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双手乱摇不肯接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敢替他作保,他实在还不起!

然而当他感知胡雪岩是真心实意,绝非儿戏时,顿时又感动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胡雪岩慌忙扶住他,两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弟兄。胡雪岩重又唤来酒菜,举杯庆贺,预祝王有龄马到成功、衣锦荣归。两人如同亲弟兄一般,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手足情。

第二天,王有龄买舟启程北上,胡雪岩到码头相送,两人依依惜别。秋风鼓动白帆,客船飞快远去,运河水面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胡雪岩站在码头上,望此情景,忽然生出念头:运河犹如大赌局,不知王有龄能赢否?

但有一点胡雪岩不会怀疑,那就是王有龄一旦发迹是绝不会忘记他的。

胡雪岩资助王有龄的这笔款子原是吃了“倒账”的,就钱庄而言,已经作为收不上来的“死账”处理了,如果能够收到,完全是意外收入。

欠债的人背后有个绿营的营官撑腰,钱庄怕麻烦,也知惹不起他,只好自认倒霉。但巧的是此人偏偏跟胡雪岩有缘,两人很谈得来。他欠的债别人收不来,可胡雪岩一开口就另当别论了。而此人最近又发了财,当胡雪岩登门说明来意后,他二话没说,把钱如数交到了胡雪岩手中。

胡雪岩当时心想,反正这笔款子钱庄已当无法收回处理,转借给困境中的王有龄,将来能还更好,万一不能还,钱庄也没有损失。

如果胡雪岩把这事悄悄办了也不会出问题,可事情坏就坏在他把事情和盘托出了,而且自己写了一张王有龄的借据送到总管店务的“大伙”手里。

钱庄老板震怒于胡雪岩的自作主张,把店里的钱拿去做人情,不仅给钱庄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在店员中树了一个恶例。尽管胡雪岩坦言相告,但并不能保证其他店员不跟胡雪岩学类似的转手把戏,长此下去,还不把钱庄给砸了?

同行和熟人那里,有人私下议论,绝不相信以胡雪岩的精明,会做出损己利人的事。也有人对胡雪岩的坦言不但不信,而且觉得大可怀疑开去:保不准是狂嫖滥赌,欠下一屁股债,现在没办法了,就挪用款项,然后编造出一个“英雄赠金”的故事来。

归在一起,就是不能用这种人了。胡雪岩在杭州无法立足,最后只好离开杭州,流落到上海。

胡雪岩到上海后,生计窘迫,只好去做苦力,每日以烧饼白开水充饥,艰难时只得把自己的袍子也送进了当铺。

他一度求职无门,最后回到杭州托人介绍到妓院去给别人扫地挑水。

这是一段茫无尽头的苦日子。因为胡雪岩只是把钱赠给了王有龄,但是王有龄是否能捐官成功,何时能捐官成功,他心里都没有底儿。他只能在心里默默念叨:“王有龄啊王有龄,但愿你一帆风顺,如愿以偿,我胡雪岩才有出头之日!”

王有龄花银子加捐为候补州县,分发浙江,拿了一张簇新的“部照”和交银收据,打点回程,到杭州候补。没几天,被委为浙江海运局坐办,主管海上运粮事宜,是个很有油水的差事。

王有龄到“海运局”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胡雪岩重新把丢了的饭碗找回来。

王有龄有意到钱庄摆一摆官派头,替胡雪岩出一口恶气,但胡雪岩不同意这么做,不同意让钱庄的“大伙”难为情。胡雪岩很细心地考虑到他那些昔日老同事的关系、境遇及爱好,花了整整一上午的时间,为每人备了一份礼,然后雇了一个挑夫,担着这一担礼物跟着他去了钱庄。

钱庄上下人等都觉得以前错怪了胡雪岩,现在有王大人撑腰,这次胡雪岩重回钱庄他们准没好果子吃,大家惴惴不安地等着胡雪岩的到来。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胡雪岩满脸微笑,好像从前的事没发生过似的,更让钱庄伙计们想不到的是胡雪岩竟还给每个人备了份礼。众人收下礼物后在背后不住地摇头叹息:“嗨!咱当初是怎么对待人家的呀,这……嗨!”

就这一下子,胡雪岩就把众人给收服了。人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胡雪岩倒霉时,不会找朋友的麻烦,他得意时,还会照应朋友。

胡雪岩的所作所为,让王有龄大加赞叹,对他这位莫逆之交愈发敬重,大事小事总要先向胡雪岩请教之后才去办理。

胡雪岩有了王有龄这个靠山,从此才得以出人头地,平步青云。

胡雪岩的“好运自然来”,说到底是他乐于助人的结果。

【原典】

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成个迫促规模。

【译释】

仁慈博爱的人心胸宽阔坦荡,所以能够福禄丰厚而长久,事事都能表现出宽宏大度的气概;浅薄无知的人心胸狭窄,所以福禄微薄而短暂,凡事都表现出目光短小狭隘局促的心态。

量宽福厚,器小禄薄

福随仁义而至

人,由于胸怀宽广舒坦,就能享受厚福而且长久,于是形成事事都有宽宏大度的样子;反之,心胸狭窄的人,由于眼光短浅思维狭隘,所得到的利禄都是短暂的,形成只顾到眼前而临事紧迫的局面。

庞涓与孙膑同在鬼谷子门下学兵法。庞涓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又听到魏国正在厚币招贤,访求将相。于是匆匆辞别鬼谷子,投奔魏相国王错,王错将他推荐给魏惠王。魏惠王见他兵法精熟,便任他为元帅,兼军师。

孙膑为人忠厚,鬼谷子便将自己注解的《孙武兵法》传授给他。孙膑三日内尽行记下,鬼谷子便索还原书。

魏惠王从墨翟口中知道鬼谷子门下还有一孙膑,好生了得,于是便派使臣迎至魏国。魏惠王问庞涓,孙膑才能如何,庞涓说在自己之上,要魏惠王任他为客卿。客卿地位虽高,但不掌握军权。孙膑在魏惠王面前演习兵阵,庞涓预先请教孙膑,然后在魏惠王面前一一指出阵名,魏惠王便以为庞涓胜于孙膑。

庞涓既害怕孙膑分宠,又想得到《孙武兵法》真传。他开始设计陷害孙膑。孙膑是齐国人,庞涓叫人假造了一封家信,由手下人扮作齐使者,将信交给孙膑,说是齐国他哥哥来的信,请他回去祭扫祖坟。孙膑回信谢绝,庞涓得信后,加进了孙膑想效忠齐王的内容,连夜送给魏王看。后又假装探望孙膑,唆使孙膑第二天上书请假,魏惠王便真的以为孙膑不忠,想出卖自己,于是把他交给庞涓处理。庞涓当着孙膑的面,说是要去见魏惠王救孙膑,实则在魏惠王跟前请求对孙膑用刖刑(即剜去膝盖骨)。回来后说自己只救得他不死,假表歉意后,便叫手下人对孙膑用刖刑。

孙膑从庞涓的下人那里打听到,庞涓想在兵法到手后便弄死他,情急生计,便装癫佯狂。墨翟得知此事后,便到齐国把详情告知大将田忌,田忌又告知齐威王。于是齐国借口其他事派使臣至魏,趁庞涓不注意时将孙膑偷带至齐国。

孙膑到齐后,只愿做田忌的军师。后庞涓率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田忌用孙膑“围魏救赵”计,就近进攻魏国的襄陵。庞涓果然回兵,结果在桂陵中了孙膑预设的埋伏,大败。

庞涓知齐威王得孙膑后,一直寝食不安,又行反间计,使田忌、孙膑免官。庞涓得意忘形,以为天下无敌了,便率大兵攻韩。韩国向齐求救。当时齐威王已死,齐宣王继位,并重新启用了田忌、孙膑。齐国待魏兵与韩兵交战了很久之后才出兵。这次又采用“围点打援”计,直逼魏都大梁。庞涓火速回兵,孙膑又用减灶之法迷惑敌人,使庞涓误以为齐兵大多逃亡,不堪一战,于是全力追赶。追至马陵道时,又中了孙膑的埋伏,全军覆灭。不仁不义的庞涓被万箭穿心。

庞涓本和孙膑有同窗之谊,但庞涓命薄福浅,无幸获得鬼谷子的《孙武兵法》,这使他迁怒于孙膑并加害于他。但孙膑最终还是逃脱了庞涓的魔掌,在战场上惩处了不仁不义的庞涓。庞涓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念头少,伪装少,争得就少,心情舒畅,平日就少有忧虑烦恼。有些人聪明过了头,用尽心机,烦恼接踵而至。而那些污秽贪婪的小人,心地狡诈行为奸伪,凡事只讲利益不顾道义,这种人的行为更不足取。仁人待人之所以宽厚,在于诚善,在于忘我。所以,待人应有些肚量,少为私心杂念打主意。不强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烦恼何来?

【原典】

责人者,原元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元过宅内,则德进。

【译释】

对待别人应该宽容,要善于原谅别人的过失,把有过错当做无过错,这样相处就能平心静气;对待自己应该严格,在自己没有过错时要能找到自己的缺点,这样品德就会不断增进。

责人情平,责己德进

责备别人不可太刻薄

现在有一句话,叫做“从自己做起”,如果不是变成了口号,这是一句非常好的话。从自己做起,就是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走在前面,以行动作示范。这样自然有力量。相反,自己做不到的,却要求人家做到,自己费好多努力才终于做到的,也要求人家做到,这首先就使人家不佩服,哪能有力量呢?所以不能把一句很有实际意义的话弄成好看的口号。

东汉时,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外出有事。当公主乘坐的车经过洛阳城内有名的厦门亭时,洛阳令董宣带着一班衙役拦住了车。董宣要拘捕湖阳公主的一个家奴,据侦察,这个家奴也跟这个车队出来了。湖阳公主一看,小小洛阳令,竟敢公然阻挡皇亲车队,便勃然大怒,大声斥责董宣大胆。

董宣毫不示弱,他也大声回敬湖阳公主,说她包庇杀人犯,并严令这个犯有杀人罪的家奴快下马来。湖阳公主见董宣一点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还想庇护那个家奴,但已来不及了。只见董宣眼明手快,令手下衙役快速把那个家奴抓起来,并当着湖阳公主的面,把那个家奴打死。

湖阳公主气得发抖。她从来没有遭受过如此羞辱,这口气无论如何也难以咽下。她调转车头,直奔皇帝居住的禁宫而来。

皇姐驾到,刘秀当然要见她。只见湖阳公主气咻咻地一面向刘秀哭诉事情的经过,一面要刘秀替她出这口气,严厉惩罚董宣。

董宣这个人,刘秀是知道的。这个人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当年他任北海相期间,曾经以杀人罪捕杀了当地豪族公孙丹父子,还杀了到衙门捣乱的公孙丹族人30余人。事情一闹大,朝廷把董宣抓了起来,并以“滥杀”罪判其死刑。董宣却毫无惧色,视死如归。在执行死刑前的一刹那,刘秀的赦令到了,董宣才得以幸免。

刘秀虽然了解董宣的性格,但对皇姐当众受辱这口气也觉得难以下咽,他立即下令让卫士把董宣抓进宫来,准备处死他。

董宣还是那副面不改色的老面孔。他说要死可以,但有句话必须讲明:“陛下圣明,汉室得以中兴,但如果自己亲属的家奴无故杀人而不受到制裁,那陛下怎么还能治理天下?要臣死不难,用不着鞭笞,臣自杀就是。”说完就把头向门楹上撞去。

刘秀也被董宣一身正气所震撼。他感触良多:“如此刚正之臣,能治罪吗?”后来,虽然免了董宣死罪,但皇帝的威严仍使刘秀要董宣向湖阳公主叩头赔不是。耿直的董宣就是不愿叩头,宦官强拽住他的头往下按,董宣依然死命不肯低头。

湖阳公主气不打一处来。她对刘秀说:“如今你是天子,为何就不能下一道命令呢?”刘秀不以为然:“正因为是天子,才不能像布衣那样办事啊。”湖阳公主无奈,只得回去了。

在与人相处时要随时体谅他人,在温和且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适宜地帮助别人。以严厉的态度对待别人,容易遭到相反的结果,如此一来反而无法达到目的。若要避免遭受困扰,关键在于宽容他人。但是,这种态度只适于对待他人,却不能自我宽容,在律己方面应该时刻以严格的态度自我反省。太过于放纵自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阻碍自己身心的发展。

俗话说:“见人之过易,见己过难。”责备别人不可太刻薄,但是对己则必须严格要求,如此一来自己的德行也就随之而升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