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12996600000013

第13章 繁华笙歌叹孤寂(4)

这么想的她完全是多虑了。徐悲鸿早就爱上了这个女孩,在他来蒋家时,他就发现了这个女孩。她就站在那里,亭亭玉立、纯洁、美好,好似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想抱在怀里,却没有接近的勇气。这原来就是一见钟情吧。

徐悲鸿去日本前,还是放不下她,于是在心里,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是绝对不能容忍她嫁作他人妇的,所以,他要带她离开,远走高飞,去实现属于两人的那份幸福。

在那个夜晚,她毅然答应了他,将自己的手交到了他的手心,留书出走,与自己的爱人一同航向爱的彼岸。她的勇气是如此巨大,为了她所渴望的一份爱,毅然决然,放弃了富足、安定的生活,随他浪迹天涯。

他们在日本的生活过得颇为清苦,徐悲鸿很快就露出了艺术家的本色,他会花费巨资购买画作而不知节制,他把艺术追求看得比生活更重要,宁肯自己饿肚子。而她也初次意识到,浪漫毕竟不能当饭吃,爱情也不是生活的全部。

不久,他们就把私奔时带来的钱花光了,走投无路之下,只得返回家乡筹钱。他们的私奔曾饱受指责,这次回来,也免不了别人异样的眼光注视。所幸蒋家爱女心切,重新接受了他们。

后来,徐悲鸿获得一个官费留学的机会,得以去法国继续深造。他们在法国的生活,因为有官费支持的缘故,宽松了许多。这一时期,是他们感情的蜜月期,他们成了一对共患难的恩爱夫妻。

但艺术家终究是艺术家,在他们眼中,艺术的地位是高于生活的,即使饥寒交迫,也要保持自己的艺术追求。这种不现实的想法往往会让他们受到比平常人多得多的苦难。徐悲鸿就是这样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他可以为了画一幅画而跑得不知去向,可以为了买一幅画而不惜倾家荡产,而蒋碧薇却成了那个独守空房的女人。

虽然在法国的生活不是那么拮据,但是她还是找机会工作贴补家用。一个本应坐在家里锦衣玉食的大小姐,却在做仆人,那时候的她是很辛苦的。徐悲鸿曾经很体谅她的痛苦,对她总是很好。有一次,她看上了一件衣服,却因为囊中羞涩而放弃,但心里总是不舍。徐悲鸿知道后,便更加辛苦地作画,卖得钱后,就去把那件衣服买回来送给她。她穿上这件衣服,只能用泪水表达她的感动。

但是,这样的一对夫妻,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也渐趋平淡了。毕竟,两人最初的身份不同、性格不同、理想不同,也许在开始的时候爱情的冲动会淡化这种不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逐渐变淡,被隐藏的不同也逐渐暴露,并且不断扩大。最后在两人之间形成一道巨大的鸿沟,将他们生生分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一个仍去追逐艺术的迷梦,另一个却要回归现实了。

张道藩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

(二)

张道藩是赴欧洲留学的学生,而且跟徐悲鸿一样,也是学绘画的穷画家。他与她的相识是在一次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的舞会上,而当时的徐悲鸿已经小有名气。

自从在那次舞会上见面后,他就对蒋碧薇念念不忘。他是被这个女人所征服了,仅仅看了一眼,就向她俯首称臣了。那天,他看到她穿的是一件鲜艳而别致的洋装。上衣是大红色底,灰黄的花,长裙是灰黄色底、大红的花,她站在那张红地毯上,亭亭玉立、风姿绰约,显得那么雍容华贵。他觉得自己的心已然归属于她了。

但毕竟她已经是有夫之妇,张道藩也不敢贸然行动,只将她视作月宫的嫦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他只能这样痛苦的暗恋了,唯一高兴的就是每次去拜访徐悲鸿之时都能看到她,他已是满足了。

他以为徐悲鸿可以给她快乐、给她幸福,这样自己即使不是她身边唯一的那个人,他也是欣慰的。遗憾的是,徐悲鸿并没有实现他的愿望。徐悲鸿视艺术高于一切的态度很快就与蒋碧薇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北洋政府停发官费后,徐悲鸿与蒋碧薇的生活很快陷入了困窘,为了走出困境,徐悲鸿丢下蒋碧薇,自己一个人前往南洋卖画筹款。赚得钱后,蒋碧薇满以为可以解一时之困时,谁想到徐悲鸿竟用赚来的钱全部买了画。两人为此大吵一架,裂痕在他们的生活中公开亮相。多年以后,蒋碧薇仍耿耿于怀,在回忆录里大吐苦水:“我从十八岁跟他浪迹天涯海角,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不但不曾得到他一点照顾,反而受到无穷的痛苦和厄难。”

但此时的张道藩已经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心里的情感了,他到意大利以后,日日夜夜都在思念着蒋碧薇,这么长时间的离别,令他万分痛苦,也让他确认了自己对她的感情。他写了一封长长的情书,遥寄给远方的佳人,焦急地等待着回复。

她接到这封信后,就被信中那赤裸裸的爱情宣言所震惊。虽然她早就从他看自己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但是没想到他对她的感情竟然如此热烈。她是无法回应他的,她已经嫁为人妇,她心里还是放不下徐悲鸿的。

她只得给他回了一封信,劝他忘了自己,去找一个适合的姑娘结婚。

恨不相逢未嫁时。她是遗憾的,若没有家庭拖累,自己或许就已经答应了吧。只是现在,这无可奈何之身又怎能托付于他?只能哀叹,命运终究把两人错过。她以为,这样是最好的。她以为,这件事已然结束了。但是,却只是个开始。

徐悲鸿越来越过分。他常常一出门几个星期甚或几个月不归,去追求他所谓的“艺术”,而把蒋碧薇孤身一人留在家里。即使在她怀孕后,也没有陪伴在她身边,反而远赴新加坡,而这正好给了张道藩可乘之机。

徐悲鸿走后,张道藩就经常过来照顾怀孕的她,孕期的女人都是很敏感的,尤其是她这种心思细腻的女人。张道藩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很是感动,也慢慢地在心里有了一个他的位置,只是仍不及徐悲鸿。所以当道藩再次求爱时,依然遭到了她的拒绝。

她随徐悲鸿回南京不久,徐悲鸿就陷入了对孙多慈的恋情之中,这让她大为苦闷。虽然与徐悲鸿大吵了一架,还狠狠地以自己的方式教训了孙多慈,但是不可避免的,夫妻二人的感情已经到了破裂的边缘。

南京被轰炸时,只有她一人在家,徐悲鸿早已不知去向,她想,大约是到孙多慈家里了。独自一人的她顿生被遗弃之感,几欲落泪。而正当心理极度脆弱之时,张道藩适时地出现了。他不断地帮助她躲避轰炸,最后还接她到了自己的家里。

事实上,早在之前,两人便经常通信,这之后,他们的关系又愈加接近,总是在心中互诉衷肠。蒋碧薇因徐悲鸿的背叛而痛苦,张道藩的家庭生活亦不如意,两颗疲惫的心灵只有在对方那里才能得到治愈。渐渐地,束缚两人的枷锁不再那么紧了,爱情最终生出了翅膀,得以翱翔。他们在某一天,住到了一起。只是,她是他的情妇。

而徐悲鸿,为了追求孙多慈竟然在报纸上发表了他跟蒋碧薇的“分居启事”。她为他付出了这么多,为了他抛弃家庭,甘愿舍弃大小姐的生活,为他吃苦受累,到头来不但没有任何回报,却反而得一句“分居”了事。她总算看清了徐悲鸿,也总算卸下了沉重的枷锁,这一刻,她又是自由的了,她可以毫无愧疚地跟爱她的男人在一起了。

当徐悲鸿追求孙多慈不得而又回来找碧薇的时候,她是冷言拒绝的,她告诉他,假如他和孙多慈决裂,这个家的门随时向他敞开。但倘若是因为人家抛弃他,结婚了,或死了,他回到她这里,对不起,她绝不接收。

面对此话,徐悲鸿也只有苦笑不已,两人既然已无可挽回,就莫要再束缚对方。后来,徐悲鸿跟另一个女人结婚,又在报纸上刊登了一遍“分居启事”。而这次,蒋碧薇要为自己打一场官司,要争取自己的利益。她张口就向徐悲鸿索要一百幅画,一百万元。徐悲鸿都一一照办,没有一丝怨言。他明白他是对不起她的。

彻底摆脱锁链的她终于可以与张道藩在一起了,虽然也免不了有风言风语,但她甘心情愿。她是真的爱着张道藩的,就算没有名分也在所不惜。一个人一辈子能为爱情牺牲几次,她当然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她对他说:“真挚的爱无须形体相连,让我们重新回到纯洁的爱之梦中。”

但是张道藩仍然没有娶她,她也始终是作为他的情人出现。也许没有婚姻的爱情,别有一番滋味吧。

(三)

徐悲鸿去世之时,身边还依然珍藏着蒋碧薇在巴黎送他的怀表,她听说后,泪流满面。

张道藩去世之时,她就在他的身边,紧紧握住他的手,即使他什么也看不见、听不见。

徐悲鸿送她的肖像画,是在巴黎为她创作的《琴课》,她一直放在卧室里;张道藩给她画的肖像画,她也一直放在客厅里。

她晚年写了一本回忆录,诉说她一生的情事,上篇取名《我与悲鸿》,内中对徐悲鸿多抱怨、指责,语言平实;下篇取名《我与道藩》,却是情深义重,将两人的两千余封情书收录在内。

大约,这就是丈夫与情人的差别吧。

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已是没有了一丝遗憾,毕竟她爱过两个最好的男人,也被他们爱着。一生至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