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元代战争史
12958000000042

第42章 蒙宋战争之二——忽必烈灭宋各战役(5)

2月初,伯颜承制,以临安为两浙大都督府,命忙古带、范文虎入城治都督事。又令程鹏飞取太皇太后手诏,及三省枢密院吴坚、贾余庆等檄,谕州郡降附。又令张惠、阿剌罕、董文炳、张弘范、唆都等,封府库,收史馆秘省图书,及百司符印告敕。能宋官府及侍卫军。

3月初,伯颜入临安城,建大将旗鼓,率左右翼万户巡视,登狮子峯,观临安形势,部署诸将。遗管如德招谕诸郡。然后伯颜承制留阿剌罕,董文炳经略闽浙,忙古带镇断西,唆都镇浙东,自取宋全太后及宋帝悬北还。闰3月,伯颜与宋后、帝等至瓜洲,李庭芝与姜才出兵欲截夺之,不果。帝至大都,元主善待之,封瀛国公,全太后、太皇太后谢氏,并封郡夫人。

三、元追击益、广二王

二王南逃:宋驸马都尉杨镇等,乘太皇太后遣使与伯颜议和、朝廷混乱之际,奉益王呈、广王昺秀王与择、及扬淑妃选出临安,欲走婺州(今金华)。当彼等自嘉会门出,渡钱塘江而南时,伯颜闻之,郎遣范文虎将兵追之。杨镇得报即还曰:“我将死于彼,以缓追兵。”遂被执。杨亮节等负二王及杨淑妃,徒步走匿山中凡7日。统制张全率兵数十人亦之,乃同走温州(今永嘉县)。宗正少卿陆秀夫、苏刘义亦追及于道。及至温州,遣人召陈宜中于温州清澳,召张世杰于定海,皆至。于是遂于是年闰3月,共奉盆王吴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昺副之。以秀王与择为福建察访使,先往闽中抚吏民,檄召诸路忠义,同奖王室。寻二王遂入闽。(续通鉴卷六八十二)

时宋降臣黄万石(原为江西制置使,德佑元年12月降元),从当为福建漕使,欲取全闽以为已功。汀、建诸州,方谋从万石输诚。闻二王至,后闭门以拒万石。南歙(今福建南平)守臣林起鳌遣军逐之,万石败走,其将士乡有来归者。于是二王兵势稍振。宜中等遂傅檄嵌淮,言夏贵(淮西制置使,是时犹守庐州。李庭乏狭守杨州)已复濒江州郡为号召。是年5月初,益王遂即位于祖州是为端宗。遥上尊帝尊号为孝恭懿圣皇帝。尊度宗淑妃扬氏为皇太妃,同听政。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以王刚中知福安。改封广王为卫王。以陈宜为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陈文龙、刘黼参知政事,张世杰为镊密副使,陆秀夫为直学士院,苏刘义主管殿前司。召李庭芝为右丞相,姜才为保康军承宜使(2月,夏贵在广州已降元)。又下诏,以赵缙为江西制置使,进兵邵武(今县),谢枋得(原为江西提刑,隆兴、饶州陷后,走至安仁——今余江县——调淮士张孝忠拒战,又败。走信州——今上饶县——元军追至,遂弃妻子,负母变姓名走建宁——今福建建瓯县——至是被召)为江东制置使,进兵饶州,李世达、方与等进兵浙东,吴俊为江西招谕使、邹凤副之,毛统由海道至淮,约兵会合。时文天祥自镇江循海逃还温州,亦至福州,遂以文天祥为枢密使同督诸路军马。

6月,吴俊等将兵出江西,白广昌(今县)进克南丰(今县),周元军败遵。

是月,元将阿里海牙遣宋降将梁雄飞攻广州。宋广东经略使徐直谅遣将拒于石门(今广东南海县西北),败绩。直谅弃城遁,广州遂陷。

7月,文天祥欲还温州,以图进取。陈宜中欲使张世杰复浙东西之地,乃命天祥开府剑州,经略江西。

是月,扬州守臣李庭芝奉召,欲自海道至闽。而令制置副使朱焕守扬州,自与姜才将兵七千趋泰州,将东入海。庭芝已行,焕郎以城降阿术,阿术遣兵追庭芝至泰州,遂擒之。二人皆不屈死。

是月,宋秀王赵与择进图婺州,为萤文炳所拒却。

元第一次追捕宋二王:9月,元军开始追击端宗,阿剌罕、董文炳、忙古带、唆都率舟师出明州(今浙江鄞县)。塔出与吕师夔、李恒等将骑兵入闽广。阿里海牙自静江(今桂林)入广西。

10月,文天祥师次汀州,遗赵时赏(宋宗室子)等将一军取宁都(江西今县),吴俊将一军取鄂都(今县),刘洙(庐陵人)等自江西起兵会之。是日旋以元军已至,退走漳州。

是月,广州为宋将赵溍与东莞豪杰熊飞所克复,吕师夔遂将兵自梅岭(今大庾岭)入广,连战于南雄、韶州,大破宋军,赵溍弃广州遁,元复取之。

11月,阿剌罕、董文炳入虑州(今浙江丽水),秀王赵与择迎战于端安(温州西南今县),大败,与弟与虑、子孟备,及观察使李世达、监军赵由璃、察访使林温皆被擒不屈死之。知虑州李珏,知瑞安府方洪,俱以城降。同月,塔出与李恒之骑兵,亦自江西入陷邵武军建宁(今建甄)。于是进逼福州。

陈宜中、张世杰,以元军已逼,乃备海舟,奉端宗及卫王、杨太妃等登舟。时军十七万,民兵三十万,淮兵万人。出海之后,与元舟师相遇,幸值夭雾晦冥,乃得遁走。于是王刚中与福建招抚使王积翁,以福州降。

端宗等至泉州(今晋江县),泉州港招抚使蒲寿庚(提举市舶三十年,擅利甚厚)迎谒,并请留驻。张世杰不可。或劝世杰留寿庚并取其渔舶,世杰不从。经而以舟不足,而掠其舟,并没其货。寿庚怒,因杀宋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州者。陈宜中等乃奉端宗趋潮州(今广东潮安县。时为12月)。寿庚遂与知泉州田子真以城降。陈宜中等决于惠州之甲子门(今广东陆丰东海口),以势已穷,乃遣倪宙奉表诣元军前请降。

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2月,元主忽必烈因诸王昔里吉之叛走和林与海都合势,乃急召其在东南之诸将班师。于是宋君臣乘机复振。4月,使惠州人张镇复取广州。张世杰亦将兵入潮州。文天祥则自梅(今梅县。天祥自漳州至梅州)将兵出江西,复取会昌县。6月取鄠都。7月遂围赣州。张世杰亦攻蒲寿庚于泉州,遣将克复邵武。然是月伯颜已讨平昔里吉之叛乱。于是元军复追击端宗。

八日,元将李恒遣兵援赣,自将袭文天祥于兴国(今县)天祥兵溃,走循州(今广东龙川县),其将赵时赏等皆死之。于是陈宜中奉端宗退还潮州之浅湾(今南澳岛附近)。

元第二次追捕二王:9月,元主忽必烈诏塔出与吕师父、李恒等,将步兵由大庚岭入广东。忙古带、唆多、蒲寿庾及元帅刘深等,以舟师追宋端宗。唆多援泉州蒲寿庚,张世杰解围还浅湾。

塔出令唆多,自泉州泛海,会于广东之富场(今宝安县东南)。唆多途自泉州取漳州(今福建龙溪县),而攻潮州。宋守臣马发竭力拒守。唆乡恐失期,乃舍之而去。至惠州(今惠阳县)与吕师夔合军,遂趋广州,与塔出会师。广州宋制匮使张镇馒以城降元。

是月,元将刘深将兵袭浅湾。张世杰奉端宗走秀山(今宝安县西北虎门镇),遂至井澳(今中山县南海中横琴山下)。旬余士卒桧集,死者过半。刘深后追至井澳,世杰与端宗走谢女峡(亦在中山县境海中),后人海至七里洋(似在今上下川岛附近),欲往占城(今越南境之顺化、广平、广治、广南、广义、平定等省地)。陈宜中请先往谕意。及至,度宋事已不可为,遂不复返。

明年(元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3月,世杰奉端宗迁于洲(今吴川县南,屹立海中,当南北道。似郎今洲岛)。4月,端宗正卒(时年十一岁),群臣乡欲散去。陆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以成中与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末欲绝宋宗,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昺为帝(时年八岁)。杨太妃仍同听政,改元祥兴。升询洲为龙翔县。5月,世杰围攻雷州(今海康县)。城中绝量,其士卒以草为食。元将史格漕钦(今县)、廉(今合浦)、高(今茂名)化县之粮以给之。世杰途解围而退,时宋军所泊,居雷、化犬牙虑,不可以自守。世杰以厓山(今新会县城西南大海中,亦曰厓门山)在钜海中,与奇石山相对立如两扉,潮汐之所出人也,旧有镇戍于此。因此以为天险,可扼以自固。乃于是年6月奉帝昺移驻之。遣人入山伐木造行宫,军屋千余间。时官民兵尚二十余万,多居于舟,资粮取办于广右诸郡。海外四州,复令人匠造舟楫,制器械,至10月始能。时闽广湖南乡有喜壅者。(上引见续通鉴百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