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秦汉战争史(下)
12957900000052

第52章 东汉征乌桓鲜卑高句丽的战争(2)

元初五年(公元118年)秋八月,代郡(今山西阳高)鲜卑1万多骑兵入塞,攻夺城邑,杀长吏、烧掠而去。汉王朝遂发缘边甲卒、黎阳营兵,屯于上谷,以防备鲜卑入袭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东南)。当年冬十月,鲜卑军入上谷郡攻入居庸关,汉再次发缘边诸郡、黎阳营兵、积射土步骑2万人,屯守于各要塞,防止鲜卑军的进一步深入袭掠。

元初六年(公元119年)秋七月,鲜卑军攻人马城塞(今河北怀安),杀长吏。度辽将军邓道发积射土3000人,中郎将马续率南单于军以及辽西、右北平郡兵,出塞追击鲜卑军,大败鲜卑军。安帝永宁元年(公元120年),辽西鲜卑大人乌伦,其至鞑率部众降于邓遵军,汉王朝封乌伦为率众王,其至鞑为率众侯。

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秋七月,其至鞑又叛汉,进至居庸(今北京延庆),然后移兵攻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云中太守成严率军迎击,被其至鞑军击败。功曹杨穆以身护卫成严,与太守同时被斩。于是,鲜卑军复窜入代郡,将乌桓校尉徐常包围于马城。度辽将军耿夔与幽州刺史庞参发广阳、渔阳、涿郡甲卒,兵分两路前往马城解救。徐常乘夜暗潜出城外,与耿夔并力袭击鲜卑军。攻城鲜卑军遭到汉大军的突袭,遂撤围而退。其至鞑部鲜卑屡杀汉郡守,多次战胜汉军,势力日渐强大,有“控弦数万骑”。至安帝延光元年(公元122年)冬十月,又入袭雁门郡(今山西朔县东),定襄郡(今山西左云西),接着乘胜进兵太原,杀掠吏民。廷光二年(公元123年)冬,其至鞑亲自率领骑兵1万多人,分为数路攻击南匈奴,匈奴薁鞬日逐王率部众与其交战于曼柏(今内蒙古东胜东北),日逐王战死,匈奴军被杀1000多人。接着,于延光三年(公元124年)秋,其至鞬鲜卑军又进袭高柳(今山西阳高),再次击败南匈奴军,杀匈奴渐将王。

四、东汉第三次征鲜卑之战

东汉第三次征鲜卑,主要是征其至鞬部众之作战。汉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秋八月,鲜卑其至鞑率众又攻掠代郡,太守李超率军迎战,兵败身亡。永建二年(公元127年)春正月,中郎将张国命部将率南匈奴步骑兵1万多人出塞,将其击败。

二月,辽东鲜卑6000余骑兵,侵袭辽东玄菟郡(今辽宁沈阳东),乌桓校尉耿哗发缘边诸郡兵及乌桓率众王军出塞迎击,斩数百人,缴获甚重,辽东鲜卑部众3万多人抵辽东郡降服。

永建三四年间(公元128~129年),鲜卑军频繁进袭渔阳郡(今北京密云西)、朔方郡。永建六年(公元131年)秋,乌桓校尉耿晔,命司马率胡军数干人出塞击破鲜卑军。当年冬,渔阳太守又派乌桓豪酋率扶漱官将鲜卑军击败,斩800多人。扶漱官由于屡次与鲜卑作战均取得了胜利,而被汉王朝赐封为“率众君”。

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冬,护乌桓校尉耿哗派亲汉都尉戎末魔率众王侯咄归等,出塞奔袭鲜卑,大胜而还。鲜卑后来又袭击辽东属国(辖区在今辽宁义县、锦西、营口市之间地区),耿晔率军至无虑城(今辽宁北镇南)拒守。

阳嘉二年(公元133年)春,使匈奴中郎将赵稠,派部将率南匈奴骨都侯夫沈等军,出塞进袭鲜卑,斩获甚众,夫沈由此得到汉王朝金印紫绶的赏赐。当年秋天,鲜卑军又攻占马城,代郡太守率兵迎击,未能取胜。后来,直至其至鞑死去,鲜卑的人袭活动才逐渐减少。

五、东汉第四次征鲜卑之战

东汉第四次征鲜卑之战,主要是征檀石槐之作战。

鲜卑部族被大人檀石槐统一后,立庭于弹汗山(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以东大青山地区),进入鲜卑部族建国的极盛时期,它向南不断进袭汉王朝边境郡县,向北打击丁零(今苏联贝加尔湖一带),向东袭击夫余(今黑龙江、吉林西部地区),向西攻击乌孙(今新疆西北部及其以西苏联之部分地区),占据了匈奴的绝大部分地区,东西1.2万多里,南北7000多里,成为汉代占据中国北方继匈奴而起最大的反汉王朝的割据势力。

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秋七月,檀石槐率骑兵3000~4000人,入袭云中郡(今内蒙占托克托东北)。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鲜卑又入袭汉北部边郡,当年冬,汉王朝命使匈奴中郎将张奂率南匈奴军,出塞进击鲜卑军,斩首200人。

延熹二年(公元159年),鲜卑军又入袭雁门郡,杀吏民数百人,掠虏而去。

延熹六年(公元163年)夏五月,鲜卑军骑兵1000多人,入袭辽东属国。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夏六月,鲜卑军数万骑兵与匈奴,乌桓军合兵入袭缘边九个郡,杀掠吏民。汉王朝命张奂率军迎击,鲜卑遂退去。

汉王朝面对鲜卑檀石槐军不断的进袭,十分忧虑,无力进行大规模的有效反击,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遂采取妥协政策,派特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并提出与其“和亲”。檀石槐自恃兵精将猛、国力强盛,回绝了汉王朝的要求,并继续派兵入袭汉边境郡县。檀石槐为统治其所占地区,乃效法匈奴旧制,将其疆域分为三个部分,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划夫余、貊二十余邑为东部地区;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余邑为中部地区;从上谷以西至敦煌、乌孙二十余邑为西部,各置大人统领,檀石槐成为控制整个鲜卑的最高首领。

汉灵帝当政后,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每年都数次遭受鲜卑军的掠虏,杀伤吏民不可胜救。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冬十二月,鲜卑军入袭北地郡(今宁夏吴忠)。北地太守夏育率匈奴休著屠各军迎战,将鲜卑军击败。夏育遂被任命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又接着以更大兵力入袭整个并州边郡。

熹平五年(公元176年),鲜卑势力更进一步强盛,汉王朝北部边郡无力抗御其入袭。其后,鲜卑东西中三部不断向汉边郡进击,汉王朝一筹莫展。夏育上书建议说:“鲜卑寇边,自春以来,三十余发,请征幽州诸郡兵出塞击之,一冬二春,必能禽灭。”朝廷经过廷议,未批准夏育的建议。

原护羌校尉田晏因判罪下狱,想待罪立功,于是,请中常侍王甫向汉灵帝讲情,愿率兵北征。灵帝决定拜田晏为破鲜卑中郎将,准备发兵征讨鲜卑,但朝中大臣大多都不同意,于是灵帝再召百官上朝相议。虽说以议郎蔡邕为首的一伙反对派,力主休战、退让,但汉灵帝最后还是决计出兵北进。

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秋八月,汉命护乌桓校尉夏育,率1万多骑兵出高柳,田晏率1万多骑兵出云中,使匈奴中郎将臧曼,率南匈奴军1万多骑兵出雁门。各路大军出塞北进2000多里,以与鲜卑军作战。检石槐闻汉军来袭,遂命其东西中三部大人各率部众迎战,结果汉军皆大败,土卒被歼十分之七八。田晏、夏育、臧曼三将仅率数十名轻骑逃回,军实辎重全部丢弃。三将返回后,被槛车囚禁至京下狱。当年冬,鲜卑军再攻辽西郡。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冬,鲜卑军又袭酒泉邵(今甘肃酒泉),东汉王朝缘边诸州郡均听任鲜卑掠略,无力抵抗。

灵帝光和中年(约公元180年前后),檀石槐死去,其子和连代立。由于和连远不如其父檀石槐勇武,鲜卑势力逐渐衰落。以后和连在入袭北地郡时,被北地人射死,鲜卑内部出现争立王位的斗争,鲜卑势力更趋下降。

§§§第三节 东汉征高句丽之作战

一、高句丽的叛汉

东汉时期的高句丽人,生活于今辽宁省鸭绿江以北及沿江两岸地区,远在西汉时期高句丽人,即臣服于汉中央王朝。但王莽当政时,汉王朝调发高句丽征伐匈奴,高句丽人不愿从征,汉强迫其出征,高句丽兵遂逃亡出塞,辽西大尹田谭率军追击,被高句丽军杀死。王莽命将军严尤率军征讨,严尤诱使高句丽侯驺入塞,将其斩首,并将高句丽改称为下旬丽,遂引起高句丽人不断的反抗。

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公元32年),高句丽遣使入朝,刘秀恢复了高句丽王的称号,高句丽遂又臣服于汉。

二、汉光武帝时与高句丽之战

汉光武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春,高句丽人复叛离东汉王朝,发兵入袭右北平、渔阳、上谷、太原诸郡,辽东太守祭彤以恩信招降了高句丽。

三、东汉和帝、安帝时期征高句丽

高句丽王宫当政后,自恃勇壮无敌,数度率军袭掠汉边境郡县,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春,高句丽军再次进袭辽东,掠略6个县,辽东太守耿夔率军迎击,将高句丽军击破,斩其渠帅。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高句丽王遣使入朝奉献,并请求依属玄菟郡。

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高句丽又叛离汉朝,出兵进袭玄菟郡。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春,正月,幽州刺史冯焕、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等,率军进击高句丽。高句丽王宫遣使伪称降服,暗中派嗣子遂成率3000兵马袭击玄菟,辽东等地,焚烧城廊,杀死2000多人。汉王朝急发广阳,渔阳,右北平、涿郡属国等地3000骑兵前往迎击,高句丽军闻知而退走。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夏,高句丽军复与辽东鲜卑8000多人,进攻辽东郡,杀略吏民。辽东太守蔡讽等率军追击高句丽军,双方战于新昌(今辽宁海城东北),蔡讽等战死,汉军被歼百余人。当年秋,高句丽王宫,又率数千骑兵围攻玄菟郡(今辽宁沈阳东),夫余王派其子尉仇台,率领2万多人与州郡兵合力迎击高句丽军,将高句丽军击破,斩首500多人。

高句丽王官于当年死去,由其子遂成即位。辽东太守姚光上书建议,乘高句丽王宫病死之机,发兵袭击高句丽,朝廷众大臣均认为可行。但尚书陈忠则认为乘人之危,发兵攻打,是不义之举,反对出兵。并建议遣使去高句丽吊唁,赦免高句丽寇掠边境之罪,以使遂成向汉,汉安帝采纳了陈忠的建议。第二年,遂成果然送回俘获的汉边民,臣服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