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西域都护副校尉陈汤,与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商议说:“现在郅支单于威名远杨,侵乌孙、大宛,经常为康居出谋划策,欲降服此两国,如果它占领了乌孙、大宛两国,那么它向北可以攻取伊列,向西可以夺取安息,向南可以驱赶月氏、山离乌戈,不出数年之间,西域诸国必全为其占领。再加上郅支单于本人悍勇无敌,好征战,常取胜,这样下去,必为西域的大患。郅支所部虽然距离我们很遥远,却没有坚固城池和强弓弩矢,如果我们发屯田士卒加上乌孙的部队,直至郅支城下,它逃跑没有去处,守城则会很快被我击破,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
陈汤的意见,深为甘延寿所赞许。但甘延寿觉得,要兴兵征讨郅支,应奏请汉元帝。但陈汤认为:“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他坚持不要请示报告,抓住战机,迅速行动。甘延寿当时病重,只好由陈汤决断。于是,陈汤决计出兵,汉匈郅支战役遂拉开战幕。
五、汉匈两军郅支战役作战序列
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
西域都护副校尉陈汤
车师戊已校尉
乌孙军将校若干人
兵力骑兵4万人
郅支单于
郅支单于诸贵人
康居副王抱阗
总兵力郅支单于与康居援军共计约2万人
六、汉匈两军作战策划
汉军计划兵出两路,每路由三校尉统兵编成。一路走西域南道,即沿莎车,过葱岭,经大宛向郅支城进发;一路走西域北道,入赤谷城,过乌孙,涉康居,至阗池西。两路并进,会师郅支城,夹攻郅支匈奴军,争取一举歼灭敌人。
郅支单于听到汉军进攻的消息,随即一方面部署守卫郅支城的兵力,一方面准备迎击汉军于城外。
七、汉匈郅支战役作战经过
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陈汤定下出击郅支单于的决心后,便“矫制”朝中命令,调遣西域城郭诸国的军队和车师戊已校尉屯田吏士共4万人,编组军队准备出击。甘延寿不得不勉强听从陈汤的安排,遂增设扬威、白虎、合骑三校尉,一共六校尉之军。陈汤、甘延寿各率三校尉,兵分两路开始进军。同时陈汤、甘延寿派使上书,向汉元帝劾奏自己“矫制”的罪过。
两路大军按预定策划,从南北两路向西进发。当汉军进至赤谷城以东地区时,正值康居副王抱阗率数千骑兵杀掠乌孙昆弥部众1000多人,掠夺畜产甚多。抱阗得知汉军已过乌孙的消息,便从后面追赶汉军,当追上汉军的辎重车辆,便开始掳掠。陈汤得知,即命部队回击,杀康居副王部460多人,俘获康居副王贵人伊奴毒。康居军败逃,陈汤将康居掠略乌孙的吏民交还给大昆弥。
汉军进入康居国境后,严令部队不得掠略,并以怨恨匈奴的康居贵人作向导,旋即顺利进至郅支城30里之地区扎营。
郅支单于见汉军到来,便派人责问汉军来意。陈汤等假称为迎接单于及夫人入朝见汉天子。郅支单于知道汉军即将向其进击,本欲率众逃走,后来他怀疑康居已为汉之内应,乌孙诸国也发兵相助,没有可逃之处。因而,郅支出城后,又退入城内,告诉其大臣说:“不如坚守,汉兵远来,不能久攻。”单于遂布署兵力坚守郅支城。当汉军进至距郅支城3里远地区时,即设营布阵,望见郅支城上旌旗招展,数百人披甲守卫;100多骑兵在城下往来驰骋;100多步兵夹门布成鱼鳞阵,以向汉军示威。单于随即派出百余骑兵冲向汉军阵地挑战。汉军在营内即手拉弓弩准备射击匈奴军,匈奴军恐,引兵退回。陈汤、甘延寿随即挥军至郅支城下,并将郅支城团团包围。汉军用弓弩射杀守城军,并以火烧郅支所筑之木城。
这时,郅支单于自己也披甲登城,并命令其数十个阏氏夫人登城射击汉军。汉军攻城越来越猛,郅支单于被汉军射成重伤,转入单于宫室,汉军烧毁外层之木城后,即攻入内城之土城,争相杀入单于宫室。郅支单于伤重死去,军侯假丞杜勋斩下郅支首级,汉军斩杀阏氏、太子、名王以下1500多人,生俘140多人,其余1000多人皆向汉军投降。
至此,汉匈郅支战役遂告结束,汉军胜利回师,并遣送回所发西域十五国之军。
八、郅支战役后汉匈双方的动态
陈汤、甘延寿“矫制”发兵,消灭为患汉西域地区之统一的悍敌郅支单于后,引起了中书令石显、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的极度不满。汉元帝欲封赏陈汤、甘延寿之功,石显、匡衡等极力谏阻,认为天子免其死罪,已够宽宏大量,如再加封赏,必定开创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他们奏告天子说:“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侥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渐不可开。”
故宗正刘向上书汉元帝说,郅支单于囚杀汉使者数以百计,严重损坏了汉朝的威望,满朝文武都对他愤恨之极,陛下念念不忘诛灭郅支,今“西域都护延寿、副校尉汤承圣指,倚神灵,总百蛮之君,槛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之勋莫大焉”。刘向并以古人的功业与陈汤、延寿相比,举常惠因随乌孙出击,郑吉因迎降日逐王均受封为侯,何况陈汤、甘延寿这么大的功劳,更应封赏。至于他们二人先出兵后上奏的错误,应以“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的态度对待。匡衡、石显又辩解说,陈汤、甘延寿所杀之单于,并非真单于,应将陈汤、甘延寿治罪。汉元帝最后终于采纳了刘向等人的意见,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关内侯,各食邑三百户,甘延寿为长水校尉,陈汤为射声校尉。
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即位,丞相匡衡又上书汉成帝,批准惩治陈汤。太中大夫谷永,上书为陈汤申辩,说汤“斩郅支之首,报十年之逋诛,雪边吏之宿耻,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夫犬马有劳于人,尚加帷盖之报,况国之功臣者哉!”汉成帝无奈,只好放出陈汤,但却剥夺了他的爵位。
汉匈郅支战役评述
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统率西域诸国之军,以神速勇敢的长途进军,两路大军分进合击,将势力强大的郅支单于所部,全歼于郅支城,郅支战役的胜利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消灭郅支,汉匈百年大战至此结束。西汉王朝自汉高祖刘邦起,历经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元帝等八世君王,与匈奴斗争和作战达170年之久。在这漫长的斗争和作战中,尽管西汉王朝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胜利,特别是汉武帝穷追匈奴至漠北,封狼居胥山,大伤了匈奴元气,但始终未将匈奴征服。而郅支一战,全歼郅支单于所部,呼韩邪单于当即稽首来朝,愿守北藩,累世称臣。从此,汉北部边境偃旗息鼓,不闻刀兵之声,汉匈两族人民进入了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时期。
消灭了郅支,西域脱离匈奴,汉完成了统一中国西域的历史使命。西域地区诸国,长期做为匈奴右部力量,成为匈奴进攻汉西部地区的战略基地。尽管汉多次出使西域,对西域诸国恩威并加,但却仍不断为匈奴所镇服。郅支单于自迁移至康居之后,康居、丁令、昆坚、乌孙等国渐渐落于匈奴的势力范围。如果郅支势力再进一步发展,西域会有更多国家又复置于其控制之下,将会给汉王朝造成无穷的后患。
消灭了郅支单于,导致了呼韩邪单于的诚心臣服,遂基本完成了汉武帝统一中国北方的战略宏图。郅支战役的胜利,使西汉的北部疆土已北达今贝加尔湖,西至今巴尔喀什湖,东临大海之滨。这种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不断地促进着各兄弟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各民族之间的日渐融合,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因而,陈汤、甘延寿发起的歼灭郅支之战,实为中国战争史上的伟大历史事件,谱写了名垂青史的光辉一页。
“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这些古人之训,含有发人深思的哲理,不失为至理名言。身为百官之首的丞相匡衡,抓住陈汤“矫制”之过不放,连向两代君王参奏陈汤,这种惨害忠勇之将的恶劣行为,无疑将永远成为后世的反面教材,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第五节 汉征乌桓之作战
一、汉征乌桓的起因
西汉时期乌桓有时臣服于匈奴,有时臣服于汉。汉初,乌桓曾臣服于匈奴,每岁都给匈奴供献马牛羊等物,过时不献,匈奴便派兵掠略乌桓人的妻子。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彻底击败匈奴后,乌桓人惧于汉朝的兵威,遂请求内附,并将其部落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等郡之塞外。西汉王朝设立了乌桓校尉,专门管辖乌桓地区。
但随着乌桓力量的增强,乌桓也开始袭扰汉东北边塞,有时也和匈奴发生一些小的冲突。
汉昭帝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匈奴派3000多骑兵袭击五原,掳杀数千人。后来又派出数万骑兵靠近汉边塞地区“打猎”,准备伺机大举攻汉。但由于汉边境防范甚严,匈奴军无法下手。汉军从匈奴降者的口中得知,乌桓人挖了匈奴单于的祖坟,匈奴单于震怒,便派出2万骑兵进攻乌桓。
这时大将军霍光,想乘匈奴与乌桓作战的机会,也出兵进击匈奴军,于是便询问护军都尉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认为:“乌桓人常袭扰我边塞,现在匈奴军进攻它,对汉人有好处。同时匈奴也在时刻寻找机会,进袭我之边境,当前北部边境还比较安宁。匈奴乌桓互相攻击这不是坏事,而我们发兵进攻匈奴,激怒匈奴出兵进攻我们,实在不是上策。”
霍光听了赵充国的意见,不以为然,便又去问中郎将范明友的意见,范明友认为应当乘机进击匈奴。于是,汉王朝决定派兵向匈奴进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