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三明地名纵横
12928800000009

第9章 市县(市区)地名(7)

尤溪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诞生之地,境内有理宗皇帝赐额的“南溪书院”。近代历史上尤溪还有两位传奇性人物:一个是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罗春俤(女,1925~1990)。她带领组建的妇女耕山队一度被喻为“林海娘子军”。另一个是国民革命军独立师师长卢兴邦(1880~1945)。全县自然景观的景点主要有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天湖风景区、东湖风景区、闽湖景区、明山湖游览区和枕头山、伏虎岩、倒排岩、蓬莱山、白岩山、秀峰山等自然景区。人文景观的景点主要有朱熹故居(沈郎樟公园)、洋中桂峰古民居、双鲤卢兴邦故居、西滨厚丰郑氏大厝、中仙西华聚奎堡、西城后山渡民居以及县城金鱼井、白鹤楼、文庙、福星塔、天后宫、保安寺、锦云亭、龙凤亭、灵源院、福明宫等。其中,南溪书院位于尤溪县城南,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宋嘉熙元年(1237),县令李修捐资在郑义斋馆舍原址修建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尊道堂等建筑群,祀朱熹父子。宝祐元年(1253),宋理宗赐额御题“南溪书院”,悬挂在书院大门上方。书院内的方塘,为朱熹幼年时读书处。明弘治十一年(1498),半亩方塘扩大浚深,并建亭于塘上,通以石桥,取名“活水亭”。书院左侧有古樟两株,树干围径分别为10.8米和7.8米,均高达30米,枝叶茂盛,苍翠挺秀,相传为朱熹手栽。1987年,尤溪县政府将此地辟为公园,取名“沈郎樟公园”,建园面积1600多平方米。1996年,南溪书院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峰村位于洋中镇之东北向,村部距京福高速公路直线距离仅800米。全村349户,1268人,海拔550米,为半高山谷地。这里群山环抱,山清水秀,云雾萦绕,气候宜人,有一条溪流贯穿全村。村口处建一“石印三桥”,扼住村口,成为典型的藏风聚气、负阴抱阳的风水格局,历史上曾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2003年1月,桂峰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07年6月9日被授予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闽湖是街面电站库区形成的人工湖。街面水电站是福建省5大水电站之一,也是唯一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的大型龙头水电站。闽湖最高水位可达海拔290米,总库容18.24亿立方米,位居福建省第三,水库面积达36.75平方千米,库面最大宽度2.5千米,列福建省首位。闽湖岸边山峦跌宕起伏,湖湾岛屿错落有致,大坝巍然屹立峡谷间,雄伟壮观,是休闲度假、观光游览的好去处。2009年8月尤溪闽湖被正式批准为第九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尤溪联合梯田位于尤溪县联合乡,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中高山片区的联合、联南、联西、东边、连云、云山、下云7个行政村,面积达466.7公顷。层层叠叠的梯田,犹如天梯直上云端,只要拾级而上,仿佛就可以登上蓝天。站在山腰,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梯田,像串串珍珠点缀大地,又如颗颗明珠洒落人间。2011年,尤溪“联合梯田”入选“海西之美十佳景点”。

“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之一,在全国800多个建置1000年以上的县中,评选100个县名沿用不变、文化积淀深厚的县为“千年古县”。2010年,尤溪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命名为福建省首个“千年古县”。

第十、沙县

“十里平流”的沙县,夏、商时代属扬州,周朝为七闽地,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辖地,秦时属闽中郡,汉初为闽越国领地。汉神爵四年(前58),沙县境域属会稽郡冶县,建安(196~219)初属南平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为吴国建安郡南平县境地。

东晋太元四年(379),改南平县为延平县,同时在延平县南乡沙源地置沙戍。东晋义熙年间(405~418),沙戍升格为沙村县,属建安郡。为什么取名沙村县呢?主要是沙县旧县治在今县东5千米古县村,旧有沙源地,古县处于河宽水缓与河窄水急的交界处上方,泥沙积淀作用更为明显,沙洲众多。因此,古人便取“沙源”这一特征,用于县名。

隋开皇十六年(596),废置沙村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改名沙县。为什么改县名呢?据说是因境内沙溪而得名。闽江主源流沙溪河自建宁县严峰山麓发源,向南流入宁化县水茜溪汇入翠江后再流向清流、永安、三明市区及至沙县以上河段,沿途险滩礁石密布,水流湍急,可流经沙县磨面坑后,河面豁然宽阔,形成十里平流景观,水流平缓,河沙渚滞,遂有大洲、仙洲、沙源、沙阳等大片沙地堆积,可谓多沙地带,所以取名沙县。

不久,沙县又废置,并入建安县;唐永徽六年(655)又复置。大历十二年(777),沙县由建州改隶汀州。唐乾符元年(874),邓光布出任崇安镇将,驻守沙县。他作为当地最高军事长官从军事角度考虑,与汀州司录兼摄沙县事曹朋商议,建议将县治从琅口古县迁到凤林岗扬篢坂(即今凤岗镇)。乾符五年冬,黄巢起义军入闽途经沙县,崇安镇将邓光布率部堵截,在洛阳(沙县人称为豆士溪,位于仙洲与古县之间,即今洋坊附近)桥头中箭身亡。中和四年(884),曹朋完成县治迁移任务,由沙源地迁往沙溪水北扬篢坂(今县人民政府驻地凤岗)。沙县县治从古县迁至凤岗之后,传说沙溪城关河段旧有一无角龙。王逸注《离骚》云:“有角曰龙,无角曰虬。”故此河段又称虬江、虬溪,沙县城关亦称虬城。又因沙县县治在沙溪之北,古人为地方命名有一原则:“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故沙县别称沙阳。

南唐中兴元年(958),沙县脱离汀州改隶剑州。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剑州改称南剑州,沙县隶属南剑州。名相李纲贬谪沙县期间,泛舟沙溪,不禁吟道:“平溪绿净见游鱼,十里无声若画图。但道曾经太史爱,不须淤染自为愚。”

元至正末,陈有定据守延平路,沙县为陈有定辖地。明、清,沙县均属延平府。

民国3年(1914)实行省、道、县制,沙县属建安道;民国17年废道,沙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22年12月14日,“福建事变”中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将沙县划归延建省,在延建省政府成立之前,政务由设在福州的闽海省省府兼理。

民国23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克沙县,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沙县革命委员会;2月底,红军撤离之后,沙县仍为国民党统治区。

民国23年末,福建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沙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福建省设7个行政督察区,沙县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9年6月16日,沙县解放后,隶属福建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2月,沙县隶属福建省南平专员公署。1970年6月,沙县改属三明地区行政公署管辖。1983年三明地区行政公署撤销,改设三明市,沙县为三明市管辖。

2000~2003年,沙县开展较大规模的乡镇撤并工作,成立凤岗、虬江2个街道,撤并琅口、西霞、梨树3个乡镇。2011年末,沙县辖凤岗、虬江2个街道,夏茂、青州、高桥、高砂、大洛、富口6个镇,南霞、南阳、郑湖、湖源4个乡和金沙园、海西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71个行政村和12个社区,辖区总面积1815.09平方千米,总人口25.54万人。

沙县位于福建中部偏北、闽江主源流沙溪河下游,地处北纬26°6′~26°40′,东经117°32′~118°6′,东邻尤溪县、南平市,南接大田县,西靠三明市区、明溪县,北连将乐县和南平顺昌县。沙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9.6℃,全年无霜期245~278天,平均日照时数1877.7小时。全县耕地面积1.3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21万公顷,年产商品粮10万吨;有林地面积14.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0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5.9%;竹林面积2.8万公顷,其中毛竹林2.63万公顷,年产商品竹200万根,年产鲜笋2万吨,是福建省竹子重点产区之一;水力蕴藏量25.72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83亿千瓦小时;矿藏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已发现具有一定储量和开采价值的矿藏有石灰岩、钾长石、黏土、高岭土、石英石等。

沙县人文景观丰富,历史名人辈出,唐代有影响广东及东南亚一带的著名高僧惭愧法师潘了拳,闽学四贤之一的罗从彦;明代三朝元老、户部尚书陈山等历代名人;宋朝宰相李纲曾谪居沙县,至今沙县城区还保留着以李纲命名的“沙阳八景”等自然景观;还有名闻朝野的陈瓘、邓肃等名臣学者以及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空军司令员张廷发将军和财经界著名学者、厦门大学教授邓子基等。

沙县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有长达38米的淘金山华夏第一岩雕卧佛、省级名胜风景区七仙洞、全国唯一的楠木自然保护区——萝卜岩自然保护区以及十里平流、二十八曲、松柏岩等自然景观,有兴国寺、古城墙、孝子坊民居及东南沿海现存最大的城隍庙等古迹,还有全国最大的凤凰主题公园——沙阳乐园和被誉为肩膀上的艺术奇葩沙县肩膀戏。沙县小吃以其品种繁多、风味独特享誉海外,成为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沙县小吃文化城位于福银高速沙县出口处,规划用地总面积22.7公顷,建筑总面积27.1万平方米,总投资9.6亿元人民币。小吃城的整体风格采用中国古典徽派园林设计手法,遵循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进行业态布局,以沙县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遵循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将建筑和谐地融入淘金山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景区之中,展现沙县1600年的闽中悠久历史和饮食文化古城风貌。2011年11月,小吃文化城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通过国家旅游局的验收,并在“12.8”小吃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隆重的举行AAAA级旅游景区的授牌仪式。

沙县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商贾云集,素有青山绿水“金沙县”之美誉。这里交通便捷,鹰厦铁路、205国道、沙溪河航道和银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三明机场和泉三高速公路、向莆快速铁路正在建设之中,未来沙县将成为福建省四个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沙县先后获得“中国竹席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小吃之乡”、“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等称号。在2010年福建县级经济评价中,沙县经济实力居福建省第14位,被评定为福建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县份之一,并成功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2010年5月28日,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第47届世界大会上,沙县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是福建省唯一获得该称号的县份。

第十一、将乐县

西汉元光至元鼎年间(前134~111),闽越王无诸、东越王余善在现将乐境域先后建造乐野宫、高平苑、校猎台,作为游乐、围猎之地。元封元年(前110),将乐境域属会稽郡冶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析建安之西校乡设置将乐县,属建安郡。因“水来自将溪而越王乐野宫在是”,又以“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故名“将乐”。县治所设于今古镛镇处,别称镛城。据《说文》载:镛,大钟谓之镛。将乐城西有山,形如覆钟,故名之。

西晋至南北朝,将乐均属建安郡。其中东晋隆安三年(399),析将乐县的西乡置绥安县,义熙元年(405)改为绥城县。

隋开皇九年(589),将乐、绥城并入建安县。开皇十二年,又从建安县划出原将乐、绥城两县地界并入邵武县,隶属江西抚州。

唐武德五年(622),从邵武县析出,复置将乐县,改隶建州(治所今建瓯)。贞观三年(629),县东南2个乡并于建安,西北3个乡并于邵武。咸亨二年(672),廖前(字胜启)承父荫(其父为隆平侯)被授予真州(今江苏仪征)判官,后调到建州任职。他“亲临下治”,来到将乐(当时将乐并入邵武县),召集百姓垦荒屯田,发展生产。据旧版《将乐县志》载:将乐古镛一带虽然地势平垣开阔,但草芜林茂,常有虎狼、毒蛇等野兽出没。将乐古镛的龙池,“池在县东龙池都,唐大历(766~779)中真人廖藏祖唐太岁尝二水交流渊深莫测,指为龙居其中,名之曰‘龙’”。廖前组织民众把它开发成良田,便在此修建三座大粮仓囤储粮食。仪凤三年(678)将乐大旱,粮食歉收,廖前用储备的粮食救济灾民。将乐百姓十分感激廖前的救命之恩,而在龙池粮仓的基地上,盖了一座“大施禅寺”奉祀他。朝廷为了奖励廖前治理将乐之功,特敕以“总督平章加封二千石,永牧兹士”。

唐垂拱四年(688),廖前向朝廷奏报,要求恢复将乐县。朝廷准其奏,从邵武、建安两县析出原将乐与绥城属地复置将乐县,隶属建州。元和三年(808),再分并于建安、邵武县,为两县之地。元和五年,再复将乐县,属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