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嘉典
12915200000023

第23章 宴会·社交·野炊(4)

追悼仪式后,由国家领导人或治丧委员会负责人和死者亲属护送骨灰盒(或遗体)至安放处(或安葬地)。

政府首脑的治丧仪式大致与元首相同,但规格略低于元首。

治丧期间,当事国驻外使馆一般也设灵堂接受驻在国国家领导人和各界人士的吊唁。悼念外国领导者的逝世:

对于外国领导人的逝世,各国视两国关系以及死者在世界上享有的声望确定其致哀的方式。

最常见的悼念方式是由国家领导人向治丧国国家领导人发唁电、唁函或发表声明致哀。唁电、唁函也可以发给死者的亲属。

国家领导人前往治丧国使馆吊唁也是通常采用的吊唁方式之一。吊唁包括签名(也有题词的)、献花圈、默哀等。届时治丧国使节亲自守灵,接受吊唁。在某些国家,也有群众到治丧国使馆吊唁的。

遇有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的外国领导人逝世,不少国家还以政府名义宣布本国的志哀期,举行隆重的追悼活动。葬礼的当天,若正值议会开始,则以默哀或临时休会等方式表示哀悼。

派代表团或特使前往治丧国参加葬礼,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这样的代表团或特使一般不进行其他参观访问活动。中国领导人逝世时均婉谢其他国家派代表团或特使来华吊丧。

各国驻治丧国的使节和驻第三国的使节在接到治丧国外交部或使馆的照会后,亦应按规定时间前往悼念。至于是否献花圈或以谁名义献花圈,视两国关系和当地习惯做法而定。

有的国家在为其领袖人物举行葬礼时,火车、轮船、军舰、工厂等鸣笛致哀。届时如外国轮船适值停靠该国码头,亦应按通例挂半旗和鸣笛。

联合国对会员国元首或政府首脑逝世,联合国旗下半旗一天,并且不升所有会员国国旗。安理会和其他各委员会开会时,由执行主席宣布默哀表示哀悼。

外国一般人士逝世

一般人士在国外任职期间因故去世,其丧事一般由死者的亲属或其本国有关机构办理,但也有由所在国出面办理的。治丧安排常见的有设置灵堂、举行追悼会或葬礼等。所在国有关方面视情况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哀悼,如向死者家属发唁函、送花圈,派有关人员参加葬礼等。

信奉宗教的,还有各种宗教仪式。

中国人员在国外遇有外国友好人士去世,可以以口头或书面方式表示哀悼,向死者家属致以慰问,必要时也可送花圈。如若参加追悼会或丧礼,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但参加有宗教仪式的丧礼时,不做下跪等宗教性的动作。

在中国,对长期在华工作的外国友好人士、专家等逝世,有的由中国有关方面为其举办丧事。对知名的国际友人在华逝世,还组成治丧委员会,在报上发表讣告,设置灵堂,接受死者生前友好、外国朋友以及中国各界人士的吊唁。根据死者遗愿,其骨灰(或遗体)可运送回国内,或安放(安葬)在中国。

花圈制做

花圈一般用鲜花和松柏树枝等制成,有的花圈用绢花、塑料花制成。以白色缎带(有的用红色缎带镶黑边)为挽联,用黑墨水或金粉书写,悬挂在花圈的左右两侧。某些国家的花圈缎带仅书写送花圈者的姓名和职衔,横放在花圈的中间。

国际丧葬活动

1.献花

讣告中如注有“谢绝献花”字样,就不要盲目送花。天主教和犹太教都是谢绝送花的,认为鲜花与喜庆相关。因此,应在事前就是否接受献花一事,向教会或死者家属了解清楚。

献花时要在花中附上献花者的卡片,卡片可使用社交用的名片或使用全白色的卡片,上写深深怀念或深切悼念等词语。

委托花店直接送花时,也不要忘记让花店在备用的白色卡片上写清赠献者姓名、住址。

2.葬礼

参加葬礼者,应提前十分钟入场,由接待人员引导入座。

在基督教葬礼中,通常面对祭坛的右侧前排为死者家属席,左侧前排为抬棺木人员及担当引导工作的人员的席位。抬棺木的人员一般为四至十人,多由死者生前友好担当。现在,这种抬棺木的工作,大都由殡仪馆派专人负责。生前友好等只是在棺木前列成两排行进,起护送灵柩的作用。死者家属及女子不抬棺木。

3.服装

除特殊指定服装之场合外,男女参加丧葬活动者通常都穿黑色便服或黑色礼服。领带为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素净颜色。丧服又分为正规丧服和简易丧服。

正规丧服

男子正式的葬礼及告别仪式上,白天,亲属着晨礼服,晚间穿黑色套服或黑礼服。

上衣和裤子与一般的晨礼服一样,背心必须是黑色。白色折领衬衫,系黑领带,胸前口袋里若放手绢,也应该用黑色的,并折迭成四角形。鞋、袜的颜色与平常着晨礼服时相同,统一为黑色。

女子着黑色连衣裙、套裙、套服等服装,近亲以外的人也可以着深色或灰色的服装。即使是夏天,衣袖也要长一些,领口不能过大。鞋和手提包等均应选择黑色、无光泽的素朴的制品。

简易丧服

男子经常着用黑色套装和黑色礼服,穿白色折领衬衫,戴黑色或其他颜色的朴素的领带,穿黑鞋黑袜。

近年来,人们认为,穿普通的西服,系黑色领带,穿黑鞋、黑袜足以表示哀悼之意。因此,完全可以着普通西装参加丧葬活动。

女子着黑、灰色以及其他深颜色的朴素的服装。在日本,也可穿单一颜色或有素淡花纹的和服。

除死者家属及近亲者外,一般参加者不必佩戴黑纱。但是,在单位或部门举行的葬礼上,主持者方面为了使自己区别于其他参加者,也有全体佩戴黑纱的。黑纱的宽度没有规定,大体在三至六公分之间,用无光泽的黑色质料制成。黑纱佩带在左臂的肩肘之间。

慰问

伤病慰问

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患病或因故负伤,其他友好国家领导人往往发电慰问,或指令其当事国的使节亲往医院慰问。如因种种原因,使节不能亲晤伤、病者,也有发函或送花篮(附名片)表示慰问的。我国已故总理周恩来重病住院期间,曾有许多国家领导人发来慰问电,许多驻华使节也发函、送花篮表示慰问。征得当事国同意后,一些友好国家还专门派医生前往为患者治病。

对一般伤、病者的慰问,可适当赠送鲜花、水果等。中国习惯赠送水果,外国更重视赠送鲜花。为照顾伤、病者的休息,谈话和逗留的时间应较短,并注意避免谈论可能刺激对方或对方忌讳的话题。

灾情慰问

遇一国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伤亡事故,其他建交国领导人大多发电慰问,有时驻当事国使节致函外交部长,代表本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各国政府(或红十字会)还视灾情和两国关系向受灾国赠款、赠送药品或其他救济物资。

馈赠

馈赠即赠送礼品。在人际交往中,为了向他人表示慰问、祝贺、友好、敬重、感谢,往往相互送一些礼物作为纪念。馈赠,重要的不在礼品本身,而在通过礼品表达送礼者的人品和诚心。对礼品的选择和赠送是一种艺术,涉及诸多礼仪问题,有很多讲究和要求。在国际交往中,送礼就像一面镜子,从中不仅能够反映出送礼者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情趣,也能反映出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礼仪。不考虑国情,或礼品不对路,或送法不对头,一番好意就会变成俗套,甚至适得其反。

(礼品的选择)

礼品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可以长期保存的礼品,如工艺品、书画、照片、像册等;二是保存时间短的礼品,如挂历、电影票和一次性消费品等。馈赠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对于很多人来说,选择礼品是一种颇费脑筋的事,但其基本要诀是:实用、恰当大于价格。

1.明确目的,注重情谊

赠送礼品时,赠送者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赠送,想表达怎样的心情,然后选择礼品。有很多外国人对意义不明的礼物感到困惑,特别讨厌那种连卡片都没有的来由不明的礼物,认为对方没有礼貌。

礼物首先是关心他人的一种表示,也是对他人的尊敬和问候,表明送礼者对受者内心的喜爱和关怀。礼物应该是一番真情实意的自然流露,应该能给人带来欢乐、快意、慰籍或纪念。

融进送礼人情谊的礼物才是最好的礼物。因此,选择礼品不能只着眼于物质价值,更要着眼于通过礼品所表达的情谊。

在国际交往中,有时礼送重了,还会引起对方的猜疑,怀疑你在贿赂他。有些国家的政府还规定了自己官员受礼的最高限额,防止官员被腐蚀。因此,送礼时还要考虑不同国家的情况,避免事倍功半或弄巧成拙。

2.因人因事而异

送礼要考虑对方的民族、国别、性别、年龄、婚否、教养、嗜好等,针对不同对象,选择对方喜爱的礼品。为投其所好,最好能事先通过巧妙的方式了解到对方喜爱什么,需要什么,有针对性地挑选具有鲜明特色、突出标志,并能够使其经常看见或经常使用的东西作礼品。

所送礼品既不要增加受礼者的心理负担,又要使之产生受重视的感觉,还要注意避免犯忌。

比如柬埔寨人忌讳孔雀,为之送礼时礼品就不能出现孔雀图案。

对于来华的国际友人、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送带有中国特色的礼物往往最受欢迎,如中国的瓷器、唐三彩、景泰蓝、真丝制品等工艺品。送带有本单位标记的纪念章、纪念品也很合适,如,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为迎接国际测绘学术会议在该校召开,专门订做了一批金属杆元珠笔和活动铅笔,作为对外礼品,笔杆上印有中英文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名,两支装一盒,元珠笔和铅笔各一支,很受外宾欢迎。笔是知识分子常用的东西,看到笔,就想到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应邀赴私人家宴,一般应为女主人带些小礼品,如土特产、小艺术品、纪念品、食品、水果,以及花束等。如果给孩子送一份礼物的话,可以选择小人书或玩具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会使孩子们兴趣倍增,还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迪,而且显得高雅。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知识界人士之间相互馈赠,以书最为流行。无论是庆贺生日、欢送远行、祝贺节日或家庭做客,往往有很多人以书为礼。若所赠书籍是送礼人自己的著作,更能受到重视和喜爱。以书为礼的做法,以前在日本比较少见,近年来也开始盛行。所赠图书有日本的百科全书以及柔道、剑道、建筑、园林、烹调、风俗习惯等外国人感兴趣的书籍。

作为礼品赠送的图书,以附有本国植物、动物等精美插图、照片的书籍为宜。

唱片和书籍一样,也可作为一种理想的馈赠礼物。

国外每个城市,每个风景点,都有风景明信片和风景图片摆放,供游家自由挑选购买。这些明信片和图片是旅游者赠送亲朋好友、同事熟人的常用旅游礼品。此外,当地的纪念章、手工艺品、特产等也可以作为礼品赠送给来此的客人或由游客赠送给他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出国在外或旅行途中的友人,不宜赠送体积过大或容易破碎的物品。

告别时赠送的礼品,主要意义在于纪念,因此与其本身价格、实用性关系不大。一支钢笔、一本纪念册、一张签名照片,都是与国际友人分别时的常见赠礼。如在欢送来华工作或谈判合作的外宾时,赠送一本所在城市的风景画册或介绍所在城市的书籍,往往大受欢迎,因为这样的礼品能经常引起外宾的回忆和怀念。分别时相赠礼品,一要心诚,二要新奇,心诚则礼轻情谊重,新奇则别出新裁,不落俗套,格外宝贵。

赠送现金的对象多为自家人、同事及下级。

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圣诞节时要向公寓管理人员、门卫、邮递员、送奶员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你照顾的人送礼。至于送现金,还是送其他礼品,以及金额多少,宜随从当地习惯,也可征求当地他人意见。

还有一种赠送现金的情况,即作为房客居住一段时间后,临走时给房东的佣人一些酬谢小费。给多少以及赠送方式等问题,最好事先与房东商量。

3.送礼禁忌

(1)不送手帕,因为手帕是与眼泪连在一起的,情人互赠例外。

(2)不送刀、剑或其他带尖、刃的物品,因为这象征着友谊的终结。

(3)一般不送白花,也不送菊花,除非悼念死者。探视病人时,不送香味浓烈的鲜花。

(4)不宜将宗教性的圣像、画作为礼物赠送他人。

(5)年轻的异性朋友之间不送内衣等贴身物品。

(6)民间交往不送带有本公司标记的便宜物品,以避免为本公司做广告之嫌。

(7)中国习惯上不以钟、白布为礼,涉外交往中对此要注意,不然馈赠效果会适得其反。

(8)美国人以龟为长寿之物,而中国人则认为以龟或龟形工艺品为礼是骂人的。

(礼品的赠送与接受)

1.礼品的包装

送人的礼物,都必须带有包装,精美的包装有时比礼物本身更能给人以美好的印象。从包装上可以看出赠送者的情趣和心意。国外很多国家都是很重视礼品包装的。欧美人士,几乎家家户户都购买了五颜六色、闪闪发光的包装纸和彩色缎带随时备用。凡送人的礼品,即使原来已有包装盒或包装袋,也要再蒙上包装纸,扎上彩色的缎带,甚至用彩带系上美丽的梅花结或蝴蝶结,有时还别出心裁地别上一朵鲜花。

2.礼品的当面赠、受礼品一般宜当面赠送、赠礼者与受礼者见面时,先问候致意,然后将礼品双手捧上。受礼者则双手接受礼品,与对方握手、致谢。中国人收礼后一般要等客人走后才打开。西方人士习惯当场打开包装,报以微笑,并对礼品夸奖、赞美一番,以博得赠送者的欢心。

3.礼品的代送和邮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