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嘉典
12915200000021

第21章 宴会·社交·野炊(2)

上西餐厅不要将自己的食物带入,如果你自己带了食物并且放在桌面上,规矩严格的西餐厅的服务人员会将其拿走。

离座及退席礼仪

宴会结束时,当女主人放下刀叉,撤掉餐巾,表示离席时,才可以离席。客人中途离席是不礼貌的。离席后休息20分钟左右,主宾先告辞,其他宾客随后告辞。主宾滞留40分钟以上是不妥当的,会给想早些离去的人带来麻烦。

〔礼仪文化常识〕

影剧院礼仪

入场

到影剧院观看电影或演出,首先要检查自己的仪容仪表是否符合礼仪规范。女士仪态要端庄;男士衣着要整洁,特别是夏天,身着背心、拖鞋,甚至袒胸光背,是不便进入影剧院的。其次,要看清票上的时间和座号,临时急急忙忙,慌乱不已,是不文雅的。一般应提前几分钟进场,开始放映或演出后再进去,会影响其他观众的兴致。

观看

影剧院里铃声响起,预示电影、演出马上开始,应自觉停止交谈,保持肃静。有人喜欢在影剧院里嗑瓜子,发出“”的声音,尽管声音不大,却也扰人心神。且瓜子壳丢撒一地,影响清洁卫生。在影剧院里遇到熟人,点头或挥手致意即可。如果要交谈,应在幕间或结束后再进行。找人时不能站在门口或座位上大声叫喊,应请求工作人员以字幕显示。

电影、演出到了精彩之处,要控制自己的兴奋情绪,随众鼓掌,不要表现得过于特别。电影不精彩,演员出现差错,或者出现技术故障时,不要吹口哨,鼓倒掌,更不能责骂演员或工作人员。

一般不要中途退场。必须中途退场而打搅他人时,要明确表达歉意。

恋人们常常把影剧院作为约会的场所,但在放映或演出期间,不宜窃窃细语,互表衷情,也不可将头靠在一起,打打闹闹,影响后面的观众。有些男士为了表现得殷勤些,一会儿跑出去给女友买根雪糕,一会跑出去买瓶汽水,女友高兴了,被影响的观众却受罪了。

退场

退场时不必慌忙,可以稍坐片刻。男士应主动给女士开道、让路,并有秩序地退场。

音乐会礼仪

严肃、高雅的音乐会,已开始走进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中。出席音乐会的礼仪,与观看电影、演出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区别。比较起来,音乐会礼仪约束力更强一些,要求更严谨一些。

在参加音乐会之前,必须先掌握其礼仪规范,否则,会让人耻笑。

首先,装束要规范。在西方,男士一般穿着深色西服套装,打领带,或者穿小礼服,打领结;女士则穿小礼服或大礼服,戴薄纱手套,化妆。通常情况下,组织者会在入场券上注明着装要求,参加者可根据要求着装打扮。进入音乐厅后,男士应摘下帽子,脱下手套;女士则可以着披肩、戴手套入座。在我国,对参加音乐会的装束要求没有西方严格,但衣冠不整或过于随便,也是不会被允许进入音乐厅的。

其次,入座要提前。音乐会进行期间,不允许走动。一旦演奏开始,就不能入内,只能站在门外静听等候。待一曲终了或中场休息时,才能进去。

再次,场内要保持安静。演奏过程中不能出声,连打呵欠、咳嗽、清嗓子、打喷嚏也要尽量控制。每支乐曲演奏完毕时,听众应以掌声向演奏者致谢。即使某一个片断演奏得特别精彩,也必须等到整部音乐作品演奏完之后,才能鼓掌,不能在演奏间歇时以掌声打断。中途退场,既影响其他听众,也令演奏者难堪,是很不礼貌的。

最后,演奏全部结束时,听众应在座位上停留片刻,待演奏者谢幕时,全场起立鼓掌,以示对演奏者的尊敬,然后方可退场。如果要给演奏者献花,向演奏者索取签名,应在音乐会结束以后进行。中途登台,是礼仪规则所不允许的。

〔工作拜访与接待〕

工作拜访礼仪

因公事需要到其他单位求教、请求帮助、洽谈工作或参观访问时,最好是先打电话联系,约好时间。

走进大门时,应主动向传达室值班人员打招呼,简要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来访目的。对值班人员视而不见,长驱直入,是不礼貌的。

进入要找的办公室前,要整理一下衣装。拜访时着装要大方,仪表要整洁、庄重,因为此时你个人代表着本单位的形象。进门时要先敲门。如果主人按照约定的时间在门口等候,应快步上前,握手致意。坐在办公室里,姿势要端正放松,不要过于紧张,但也不能太随便。如果主人大致了解自己的来意,应开门见山,不宜漫无边际地闲聊,耽误主人的时间。有些问题不好开口,则可以随身带上一些书面材料送给主人,然后再作补充。

事先没有与对方联系,又无熟人引荐时,可以向自己遇到的第一个人询问,求得指引,明确该找哪个部门哪个人。见到主人后,可递上自己的名片,并简要说明来意,若主人无暇接待,可改日拜访,因为毕竟自己是不速之客。

在办公室里抽烟,应征得主人和女士们的同意。如果主人有事离开一会儿,应坐着等候,不宜在人家的办公室里四处走动、张望,更不允许乱翻乱看文件资料。

正事办完,即应迅速告辞,即使是经常往来的单位,也不宜留下来吃饭。面对主人的邀请,要婉言谢绝。如果主人再三坚持,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工作接待礼仪

一个单位、部门平时应该备有接待的茶具、茶叶和烟灰缸。茶杯不能有茶垢,不应缺口。烟灰缸要清洗干净,接待室可放几本可读性强、较轻松的报纸杂专,以备客人等待时翻阅。

专职接待人员要熟悉本单位的情况,了解各项工作,对客人的来访事项迅速地予以处理。要熟悉办公室礼仪,仪容整洁大方,举止从容端庄。不论来访者是事先约好的,还是不约而来的,不论是常来的,还是生疏的,客人进门,接待人员要马上站起来。

对事先约好的客人,接待人员要热情迎接。对于常打交道的客人,接待人员要记住他们的姓名、单位、常与本单位哪些部门来往等。

会见与会谈

会见与会谈是国际交往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不管是正式的访问、谈判,还是礼节性的拜访,甚至是观光游览,通常都要安排相应的会见与会谈,用以促进双方的友谊,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理解。

会见一般是礼节性交往,会谈则要进行某些实质性的交流。

会见

会见的类别

1.会见按双方的身份可分为:

①会见同等身份的人之间的拜会。

②接见(或召见)一般指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主人会见客人。

③拜会(拜见)通常指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客人会见主人。

④谒见(觐见)拜见君主。

⑤回拜接见和拜会后的回访。

我国现在一律统称会见。

2.会见按其内容可分为:

①礼节性会见会见时间较短,通常半个小时左右,话题较为广泛。

②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问题。

③事务性会见一般指外交、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业务方面的商谈。

有些会见,内容相对单一;有些会见,各种内容兼而有之;还有多种内容的其他会见。

会见的席位安排

会见的席位安排体现着礼仪的规范和对来宾的尊重。会见通常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席次有时主、宾各坐一边,有时穿插而坐,分别作陪。通常的安排是:主宾席、主人席安排在面对正门的位置,客人坐在主人的右边,译员、记录员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员在主人一侧就座。座位不够时,可在后排加座,根据不同情况,也可有其他排法。

会谈

会谈的分类

会谈可分为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会谈是指会谈诸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一般可就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问题会谈,也可接洽公务或谈判具体业务。会谈一般说来内容较为正式,政治性或专业性较强。

会谈的席位安排

双边会谈通常用长方形或椭圆形桌子,多边会谈采用圆桌或摆成方形。不论什么形式,均以面对正门为上座。

双边会谈时,宾主相对而坐,以正门为准,主方背对正门,客方面对正门,主谈人居中,中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但有的国家习惯让译员坐在后面。一般应尊重主人的安排。主、客双方其他陪谈人按礼宾顺序左右排列。记录员可安排在后面,如参加会谈人数较少,也可安排在会谈桌就座。

如会谈长桌一端向正门,则以进门的方向为准,右为客方,左为主方。

小范围的会谈,也可像会见一样,不用长桌,只设沙发,双方席位安排与会见安排相同。

会见、会谈的常规性礼仪程序

会见与会谈在程序安排上的礼仪要求是一致的,区别在于一般的礼仪性程序结束后,谈话的内容与时间不同而已,通常会谈比会见的时间要长,内容也较为正式。

(1)宾主双方均可提出会见要求。在此问题上,东道主和来访者权利平等。从礼仪的角度出发,东道国应根据来访者的身份、来访目的、两国关系状况,在来访者抵达的当日或次日,安排相应的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会见。来访者及外交使节也可根据国家关系及本人身份、业务性质、来访目的,主动提出拜会东道国某些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

(2)提出会见要求,应将本方姓名、职务,以及会见什么人、会见的目的等情况告知对方。接见一方应尽早给予答复。如因故不能满足对方要求,应婉言解释。

(3)接见一方应主动将会见、会谈的时间、地点、本方出席人、具体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通知对方,并负责安排场地、设备、服务,排好席位。前往会见的一方,则应主动向对方了解上述情况,并通知有关出席人员。

(4)准确掌握会见、会谈的时间、地点和双方参加人员的名单。主方应先于客方到达会场,客人到达时,主人应迎候。

(5)如有合影,宜事先选好背景,安排好合影图,人数众多时应准备好架子。合影图一般由主人居中,按礼宾次序,以主人右手为上,主客双方间隔排列。第一排人员既要考虑身份,也要考虑能否都摄入镜头。一般说来,两端均由主方人员把边。

(6)合影安排在宾、主见面握手之后,合影完毕再入座。入座就绪后,双方会谈开始前,除陪同人员和必要的译员、记录员外,一般工作人员即应退出。

如果允许记者采访,也只是在正式谈话开始前采访几分钟,然后统统离开。

谈话过程中,旁人不可随意出入。

(7)主、客双方作简短致辞,互赠礼品。礼品不一定昂贵,能表达敬意或能作为友谊的纪念品即可。

(8)会见、会谈时,应为双方提供饮料。招待用的饮料,各国不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和习惯。中国通常只备茶水,夏天加冷饮,如会谈时间较长,可适当上咖啡或红茶。

(9)会见结束时,主人应送客人至车前或门口握别,目送客人离去后再退回室内。

创造良好的谈话气氛

良好的谈话气氛,可以保证谈话不断深入,使谈话双方精神松驰,从谈话中得到愉悦。一般说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必要的寒暄

人们初次见面,经介绍认识后,通常的礼仪表现是微笑、点头、握手,并互致问候,表达希望与对方结识的愿望与心情。待气氛融洽以后,再作进一步的交谈。即使是老朋友或熟人见面,也应有必要的寒暄,互致问候,然后交谈一些彼此感兴趣的问题。

②真诚的态度

坦诚友善的态度,能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意见也容易被对方接受。谈话要实事求是,尊重对方,表情要自然、和蔼、谦虚。虚情假意、言不由衷的态度,会使人产生反感的情绪,从而可能会失去与对方交往的机会。

③专注的神情

交谈时双方都应该专注认真,正视对方,倾听对方谈话,注意力集中在正谈论的问题上。如在谈话时东张西望,似听非听,或不时看表,或翻阅报纸、杂志,或伸懒腰、打哈欠、玩东西,或处理其他事情,是心不在焉、敷衍应付和不耐烦的表现,是对对方的不尊重,也是一种严重的失礼。

④情绪的反馈

交谈是双方的事情,一方阐发了自己的观点,另一方应通过适当的话语、眼神、点头、微笑、手势等各种方式作出积极反应,以烘托气氛,激发对方的谈兴,以使双方的交流更充分,更愉快。那种只是一方谈,另一方只是听的谈话,算不上交谈。缺少情绪反馈的谈话难以深入。

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

①避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谈话话题上表现很突出。西方人很重视个人隐私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隐私权受到尊重,他们不喜欢被问到有关个人的问题。因此,在国际交往中选择话题,首先就要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具体而言,应做到五不问:

一不问年龄。中国人习惯问年龄,特别是见了老年人,问一句“您老高寿?”或“您老多大年纪了?”他会很高兴地回答你,因为这是一句很有礼貌的问话。但是,你如果直截了当地问一个外国人的年龄,他会感到不高兴,特别是妇女,不管她是年轻还是年老,外国人的年龄是保密的。他们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对“老”字讳莫如深。

他们最不喜欢听人讲自己变老了。在不少国家,如英国、日本、妇女多依靠丈夫生活,大龄的女子在择偶时必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如果有谁问及女子的年龄,定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所以,人们常说:“女子的年龄,是一个秘密。”

二不问婚否。中国人往往出于关心问问对方的婚姻状况,外国人却不然。实际上,让一个老大不小的人向他人“交待”自己尚未婚配,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对妇女而言尤其如此。知道了这一点,在国际交往中就不要轻易地问人家丈夫或者男朋友在哪儿工作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