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级财富课
12875800000022

第22章 看清局势,赚钱要长“三只眼”

机遇稍纵即逝,只为有心人而准备。但是,机遇并非是“可遇而不可求”。它是可以创造,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寻找的。

世界上成功的商人多如繁星,他们各自的成功之路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似的,即他们做生意时善于捕捉难得的机会,没有机会只是弱者逃避现实的借口,抓住机会才是开拓者强劲的誓言。捕捉机会的才能,是统领所有才能的才能。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成功就证实了这一点。

机遇稍纵即逝,只为有心人而准备。但是,机遇并非是“可遇而不可求”。它是可以创造的,是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寻找的。张瑞敏曾说,海尔现在还能生存,就是因为具备识别机遇的眼力和抓住机遇超前发展的办法。他认为,搞好企业要悟出一个观念,确立一个思路,把握好一个“度”数。如果哪一天海尔没有了别人考虑不到的角度和思路,恐怕也就是企业走下坡路的时候了。

关于抓机遇,张瑞敏有一个著名的“三只眼”理论,这是他多年以来的经验之谈。张瑞敏曾说:“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时期,企业家只有两只眼睛不行,必须要有三只眼睛。要用一只眼睛盯住内部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一只眼睛盯住市场变化,策划创新行为;第三只眼睛用来盯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便抓住机遇超前发展。”

张瑞敏说,这一理论主要是说明企业如何把握各种变化,抓住各种机遇。计划经济时企业只需有一只眼盯着政府,按指令办事就可以了。市场经济发展成熟后只需要有两只眼:一只眼盯着市场,盯着用户,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另一只盯着内部员工,保证最高的工作效率。而在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定时期,企业必须有三只眼,盯政府和政策的第三只眼尤其重要,否则,许多机遇就会失之交臂,让你后悔莫及。“三只眼”理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张瑞敏就是“长了三只眼睛”的企业家,具有超前意识的指挥官,富于创新精神的设计师。他在指挥广大员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各种稍纵即逝的机遇,发展海尔,让海尔挺进了“世界五百强”。

1992 年初,邓小平南巡期间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小平同志的一席讲话,使“长了三只眼睛”的张瑞敏看到了中国经济要大发展的前景。他告诉自己:绝不能错过时机。因此,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海尔马上采取行动,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从银行争取下来了大额贷款。当年 6 月,张瑞敏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果断地用较低的价格在青岛市高科技工业园买下了 720 亩土地,决定筹建中国最大的成片开发的家电生产基地——海尔工业园。

但是,成功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在建设海尔工业园的过程中海尔遇到多次挫折。买地后不到一个月,国家要求银行采取压缩贷款的政策,也就是说如果晚两个月,海尔就不可能拿到贷款买地了。贷款到 2.4 亿的时候,海尔从银行就拿不到钱了。正巧,又一个机遇站在了海尔的面前,运作了八个多月的海尔股票上市了,共筹集资金3.69 亿元人民币,解决了海尔工业园建设的后续资金问题。

1999 年,海尔集团又分别在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 800 亩、在海尔工业园西侧征地 160 亩建立了海尔开发区工业园、海尔信息产业园。1999 年 4 月 30 日,海尔更是走出国门,在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

海尔不仅一步步的发展和壮大,还成为了一个民族品牌打入了世界。这些都表现了张瑞敏用他的“第三只眼”抓住了机遇,进行了超前发展。在 2000 年 4 月 16 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企业高峰会上,张瑞敏对他的“三只眼”理论作了新的改动。他说,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长三只眼睛:第一只眼睛盯住企业内部员工,以凝聚内部员工的才智为上;第二只眼睛盯住用户,以用户利益为上;第三只眼睛盯住外部环境机遇,不仅是国内市场改革开放的机遇,还有世界经济的大机遇。第三只眼对中国企业来说尤为关键,也对一个公司和个人的成败至关重要。

张瑞敏认为机遇源于对未来的预测,而应付未来是高级管理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领导者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预测变化,规划未来。但是,仅仅关注工作环境方面发生的新变化是不够的,领导者还必须洞悉目前环境下尚不可能存在的东西。这是一个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东西。而要做到这一点,领导者必须具备洞察力和趋势分析能力。为此,领导者必须尽其所能地去寻求人才、信息及其他资源,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财富并不是那样遥不可及,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抓住机遇。任何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原因。对于张瑞敏今天创下的辉煌,无数人都为之赞叹羡慕,却忘了去探讨他成功背后的秘密。对张瑞敏来说也许机会不能等同于他今日的成功,但他的成功里却有着机会立下的汗马功劳。所以,一旦遇到机会,就要毫不犹豫地抓住,更要用“第三只眼”去探寻、去预测、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