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张雪的妈妈很苦恼,因为她觉得女儿不爱理她了。张雪每天放学回家吃完饭就回自己的卧室,还把门反锁上,说是写作业。饭桌上问问她在学校的情况,张雪总是淡淡地回答:“挺好的,就那样,别问了。”
妈妈问得详细了,张雪就很反感:“你烦不烦啊?我都说了一百遍了,就那样。”妈妈想和张雪聊聊天,可是总被孩子顶回去,让她觉得浑身不自在。为了改善和女儿的关系,她决定带孩子去逛街买衣服——这一直是女儿最高兴的事情。然而没想到,张雪却说:“你把钱给我吧,我和同学一起去逛。”
张雪妈妈伤心地说:“孩子怎么越大越冷漠了。小的时候多好呀,什么话都和我说,带她出去玩都兴高采烈的。现在可好了,和我就是没话说了,连逛街都不再和我一起逛。”
很多家长有着类似的苦恼,总感觉孩子长大了,就和自己越来越远了,沟通也越来越困难。在某校进行的“心里话对谁说”调查结果显示:
三年级的小学生中,80%的孩子回答对母亲说,多于10%的孩子回答对父亲、祖父母或其他长辈说;只有不足10%的孩子憋在心里不说或写进日记。
六年级的学生中,60%的孩子选择对朋友说;30%写进日记,只有10%的孩子选择对父母或长辈说。
初高中的学生中,40%左右选择对朋友说;30%选择写日记;20%选择不说;8%选择其他(如自己喜欢的老师、网友等);而选择对父母说的几乎不足2%。
从这调查中,可以看出来,孩子年龄越大,和父母说心里话的人就越少。是什么让父母与孩子无法沟通呢?在这里我们先听听上面例子中张雪的话:
从我上学开始,妈妈最常问的问题是‘今天上什么课了?学了什么?难不难?考试了没有?考了几分?’刚开始上学的时候还特兴奋,妈妈一问,我就背诗给她听,拿工工整整的作业本给她看,把得了满分的试卷递给她。
妈妈一高兴,就会陪我出去玩,给我买衣服。可是,现在都上初中了,我一回家,妈妈还是这样问。课程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难了,他们(父母)又不像小时候那样能指导我,我和他们说有什么用呢?而且他们只关注我的学习,从来不问我在学校过得如何,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和同学关系如何。有时候,我对妈妈说我们班上谁谁穿的衣服特别好看,谁谁在班上闹了个笑话,我和同学吵架了什么的,妈妈就会说:‘你对这些倒是挺上心的,怎么一问学习就不说话了?你不好好学习,和同学吵什么架?’每次都这样,我还和妈妈说什么啊。也不喜欢和妈妈一起逛街买衣服了,眼光差别太大。还是和同学朋友一起逛开心。
父母往往认为拒绝沟通的是孩子。其实,真正拒绝沟通的是父母。大多数家长缺少倾听孩子诉说心事的习惯,他们与孩子说不上是“交流”,只能称为“单流”。他们只顾把自己的意见灌输给孩子,而从来不管孩子能不能找到人说心里话。在一些家长眼里,孩子简直就应该是一架“学习机器”:我给你好吃、好喝,你就该给我好好学习。忽视或者简直无视青少年渴望与人交流的精神需求,只是在物质条件方面给予没有节制的溺爱,以为这样就可以培养出天下一流的英才,结果适得其反。然而许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身上,而是出在孩子身上。
因此,父母要善于和孩子沟通。无论孩子有什么样的抗拒情绪,父母都应该主动地去谋求交流和沟通,以积极的姿态引导孩子,先向孩子真正敞开心扉,孩子才会找你倾诉。
1.不要把学习作为谈话的开场白。即使你想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先问:“你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学校有什么趣事吗?”孩子谈起学校的时候,自然会谈到学习,如果他取得了好成绩,肯定会主动告诉你;如果他不想谈,你也不必追问,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2.主动和孩子讲讲你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和故事。让孩子感受到你曾经和他一样年轻过,一样顽皮过,而不总是居高临下的父亲、母亲。让孩子了解你曾经走过这样的年龄,你能理解孩子现在所经历的事情,所感受的迷茫,唤起孩子的认同感,孩子才能向你倾诉。
3.要认真、耐心地听孩子说话,恳切、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如果你没有足够时间和孩子谈话,就不要随便说说。否则,孩子会觉得你并不重视和他谈心。
4.不要用孩子的实话来惩罚孩子。如果孩子告诉你,他打破了你最喜欢的花瓶,你一定不要再责骂他、打他,否则他下次打破了一只碗也不会告诉你了。很多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心里话,最怕的就是受惩罚。
5.父母有时间要多了解一些新鲜事物,比如和孩子一起看看电视,一起听听歌曲,周末一起去看场电影等,以此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增加共同话题,促进沟通。要记住,学习并不是父母与孩子交流的唯一主题。
6.尽量养成家庭聊天的习惯。家人聊天不仅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倾听与倾诉的习惯,还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每个家庭成员都善于倾听,彼此关心,父母就不再觉得与孩子沟通是一件很难的事了。
总之,父母要主动敞开心扉,和孩子说心里话,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朋友。沟通是为了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抗;而不是多一顿责骂,少一分自由……
如果你是孩子的朋友,当孩子把不及格的卷子递给你的时候,你就不会一巴掌打下去;如果你是孩子的朋友,当孩子把异性朋友写的纸条给你看的时候,你就不会指责他(她)并干涉他(她)与异性朋友的交往;如果你是孩子的朋友,当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时候,你就会由衷地称赞,而不是泼盆冷水:“你一个学生,打扮得这么漂亮做什么?有时间,还是多看看书吧。”
就是因为你没有把自己当作是孩子的朋友,而是高高在上监督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所以孩子不愿意与你交谈,事实上也无法与你交谈。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只是“父母”而不是“朋友式的父母”,自然告知的事情越少越好,以免被批评、责骂甚至挨打。如果你能把自己当成是孩子的朋友,那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