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
12874900000011

第11章 语言敏感期——不能错过的“婴语”启蒙

对于婴幼儿而言,在他们幼小的生命内,存在一种自发的力量,可以让语言在他们尚不能表达和自由活动的时候,就开始被吸收、被储藏。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小瞧尚不会说话的孩子,也不要取笑他们咿咿呀呀学大人说话的神情,人类的语言就如同人间最美妙的音乐,发现这一神奇的力量,你就找到了开启孩子“婴语”之门的钥匙。

捕捉孩子语言的敏感期

当他吃饱喝足时,会“哼哼”着发出满意的声音,这时的宝宝只有2~3个月。

当他对叠音词非常感兴趣的时候,你可以反复给他念“爸爸”、“爷爷”、“妈妈”、“奶奶”,这时的宝宝大概5~6个月。

当他想吃苹果的时候,会指着苹果说:“妈妈,我吃。”这时的宝宝1岁左右。

当他对什么都特别好奇的时候,会经常指着什么都问你:“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时的宝宝已经一岁半了。

……

不难看出,孩子对语言的认识及语言能力的掌握是有规律的。作为孩子的看护者,虽说并没有刻意地去教他学习语言,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比如,孩子在2岁之前,对语言的把握还很模糊,但是2岁之后的一天,他竟然能够很容易地掌握各种很复杂的表达技巧了。三四岁的孩子,不知什么时候,从他的嘴里突然蹦出一些骂人或是诅咒的言语,你越是阻止,他使用这些语言的次数反倒越多。

其实,这些迹象统统表明,孩子已进入了一个语言的敏感期。所谓语言的敏感期,是指孩子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现象。

就像上面提到的2岁孩子,到了这个年龄,他会自然而然地表达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甚至还会使用不同的时态和语态的动词或连词,而且还会使用长句和分句。这是孩子从无意识状态到有意识状态的过渡,而且已建立起他所在的生存群体和特定社会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结构和语言表达机制了。再比如,那个喜欢骂人的孩子,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体会到了骂人语言的特殊威力,他并非真的想侮辱谁或是咒骂谁,只是在尝试通过自己的不断练习,以证明其威力。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越是阻止孩子的行为,反倒越是促使他们更多地使用这种语言。

事实上,人类的语言对于婴幼儿来讲,就如同人间最美妙的音乐,当孩子从一个无声的世界来到了一个有丰富语言的世界,他的耳边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音乐”:说话声、水流的声音、狗叫声、脚步声、器皿碰撞声……

但是,为何孩子只学会了人的语言,而没有同时将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学习呢?专家认为,孩子的听觉器官只会对某种特殊类型的声音(语言)有所反应。从能听到声音那刻起,他们的大脑中专门为语言而设置的机制就会将人的声音与其他声音分离出来,当他们接受到语言环境以后,语言机制就会被激发,恰恰是这种特殊机制使人类把语言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并且互相区别。孩子天生就具有这种特殊能力,语言的使用自然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也正如教育家蒙特梭利所言,语言是自然赋予人类的一种神奇本能。

一般来说,孩子早期对语言的敏感性会出现在1岁半到2岁之间,在这一阶段,孩子对语言特别敏感,能够学习周围环境中不同的声音和语言。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经常会“咿咿呀呀”地跟你对话,又或者“咿咿呀呀”地自言自语,其实,这正是孩子最初的语言雏形。以此为标志,孩子正式进入语言的敏感期。之后,多数孩子的语言敏感期要持续到6岁之后。

由此看来,作为家长,如果能够掌握婴幼儿的语言敏感期,透过爱心和耐心的引导,孩子定能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而且孩子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也会收获无穷无尽的乐趣。

0~3岁语言能力的发展历程

在3岁以前,幼儿语言发展分为两个时期:一是语言前期(0~1岁),一是语言期(1~3岁)。在语言前期,孩子处于感知和认识语言的阶段,这是他们为学习语言做准备的阶段,也是他们掌握语言的基础阶段。在语言期,孩子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模仿练习发音、学习语言。

一、关于语言前期(0~1岁)

出生第一个月 刚出生的婴儿能够分辨出外界不同的声音,尤其偏爱母亲的声音,表明孩子对语音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1~2个月 孩子会使用不同的哭声来表达需求,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观察记录他的声音,并做出正确的回应。

2~3个月 在这个时期,婴儿能发出喃语声,成人模仿其声音,能给他很大的肯定,激发他的练习发音。

3~4个月 婴儿对母音很敏感,会跟着模仿,是发出清楚母音的时期,而且,婴儿的视力已发展到可以看清楚照顾者的轮廓,家人应该多抽些时间和他四目相对地聊天,或念些押韵的儿歌。

5~6个月 孩子能够发出“啊啊”的声音,如果家人对孩子的发音给予回应,孩子会因受了鼓励而发出更多的声音。除此,孩子对叠音词也非常感兴趣,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念“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过,也不要把任何物品的名称或动作都以叠词呈现,这样很容易把孩子带入误区,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说话习惯。

7~8个月 婴儿能够听得懂一些语言,可以依据大人的指令做出拍手、挥手、握手、作揖等手势,也了解了“不”的意思,家长应该抓住这一机会,用正确的语言多与孩子对话。比如,当家长帮孩子穿衣服时,可以这么说:“妈妈帮宝宝穿衣服了,先穿左手,再穿右手,接着帮宝宝扣纽扣,一个扣子、两个扣子、三个扣子,好,宝宝穿好了!”

9~11个月 这一阶段,婴儿已经能够发出很多语音,会喊“爸爸”、“妈妈”,还会用摇头表示反对,用指物表达想要的东西。同时,婴儿对拟声词非常感兴趣。比如,听到某些东西发出的声音会学着模仿。因此,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可以多用一些拟声词。

二、关于语言期(1~3岁)

1岁 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简单运用语言这种工具,但更多时候,是用一个字或片语来代替一句话。比如,孩子经常会指着苹果说:“妈妈,我吃。”这时妈妈应该抓住这个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刻,引导孩子把话说完整,不妨这样对孩子说:“宝宝,是不是要吃苹果。你如果想吃,可以清楚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苹果’。”反复进行这种练习,孩子渐渐地就能学会说整句话了。

1岁半~2岁 这一时期,孩子对世间万物都非常感兴趣,对语言的学习欲望也非常强烈,常常会指着周遭事物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也是幼儿学习名词的关键期。所以这种时候,家长一定要多引导孩子认识事物。比如说,给孩子洗脸的时候,你可以指着他的鼻子说:“宝宝,这是鼻子。”指着他的嘴唇说:“宝宝,这是嘴。”除此,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说出这些部位的名称,比方说,家长可以问孩子:“宝宝,你想洗什么地方呀?”

2~3岁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2岁以后进入“语言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而且会模仿成人说话。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我”的概念,说法已经很完整。除此,此时的孩子还能叙述不在眼前发生的事情,比如,想象明天会发生什么事,回忆白天所经历的事情等。因此,这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找些有趣的图画书,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入阅读的世界。

成长日记16:和新生儿对话

慧慧出生后的一个月,大部分时间都处在睡眠及半睡眠状态,我和他爸经常戏称自己的宝宝真是除了吃,就是睡啊。

然而,即便如此,我们也经常见缝插针地与孩子“聊聊天”。给慧慧喂奶的时候,看着她甜蜜安静的样子,我会说:“宝宝,好乖,妈妈爱你。”给慧慧洗脸洗澡的时候,看着她执拗任性的表情,我会说:“宝宝洗澡喽,宝宝好干净、好漂亮哦。”

除此之外,我们也经常与慧慧进行表情和身体上的对话。比如,慧慧开心愉悦的时候,我会经常对她微笑;慧慧情绪烦躁的时候,我又会轻轻地抚摸她的小手,亲吻一下她可爱的小脸。

(慧慧妈妈)

教 子 心 得

很多父母认为,刚出生的婴儿还不能够了解语言。因此,和孩子说话也没有什么意义,只需把孩子照顾好就可以了。其实,不跟婴儿说话是完全错误的育儿方式。

科学研究证明,婴儿的脑细胞是由生长环境中所见、所闻、所得的各种刺激来刻画重要的印象,婴儿脑细胞恰恰是因获得了这些刺激才能够成长。所以说,即使婴儿不会说话,不了解语言,然而,看护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不断地灌输到婴儿的头脑里,虽然作为看护者的我们,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但是这种刺激会对婴儿的脑细胞产生惊人的影响。正如美国心理学教授鲍勃·麦克默里所说,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多数时候是父母注意不到的,然而,孩子恰恰是在这些不被察觉的学习过程中的日积月累,才产生了令父母惊异的必然结果。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声音飘进孩子的耳中。这么多声音,他们又是怎样分辨和接受的呢?想想看,这么多声音该会把孩子搞得头晕脑涨才是,然而事实上,婴儿天生就有一种能力——能够准确无误地判断出哪一种声音是自己需要的。这是因为婴儿内在的敏感性能够让他们在众多声音中选出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那种,并对其信息加以吸取。对于尚不具有说话能力的孩子来说,也许这些声音就像是外星人不知所云的天书一样晦涩难懂,但是,他们却把它当做一种靠感觉来欣赏的独特音乐,依然听得那么兴致盎然。

另外,对于2到3周的婴儿来说,也已具备了与成人对话的能力,虽说他们还不能像成人一样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已经善用不同的表情和简单的发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看到婴儿在高兴的时候,会发出咯咯笑声;在他不高兴的时候,又会发出愤怒的哭声或喊声的原因所在。

这么看来,面对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我们不应该让他们生活在一种无声的环境之中,而是应该给予其一种丰富而温馨的语言环境,并且根据孩子的不同需要与其进行对话,这样才能培育出语言能力优秀的孩子。

成长日记17:一遍一遍重复他人的话

陶陶一岁半的时候,特别聪明乖巧,可是,他有一个“坏”习惯,这总让我有些担心,就是陶陶总喜欢重复别人说的话。

记得有一次,我带陶陶去医院拿药,医生嘱咐我说:“一天服三次,每次吃三片。”

这时,坐在一旁乖乖的陶陶立刻跟着说:“一天服三次,每次吃三片。”

陶陶刚一说完,就连医生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之后,医生每说一句话,陶陶都会跟着学一句,医生也哭笑不得地问他:“你为什么总学我说话呀?”

陶陶没有回答,只是开心地又重复了这句话:“你为什么总学我说话呀?”

(陶陶妈妈)

教 子 心 得

为什么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像一个录音机一样,你说什么,他就重复什么呢?你问话,他也不会回答,只会重复呢?暂且先不回答这个问题,倒是先问问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也会对自己认为好奇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琢磨呢?也许,你会。那么,恭喜你,还保留着一颗孩子般童真的心,保留着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方法。

然而,多数家长常常把孩子的这种模仿行为看做是孩子淘气的一种表现。其实,作为家长,我们可曾知道,孩子与生俱来就是好奇的、热爱探索的、充满想象力的,而一遍一遍的重复就是孩子最重要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式。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这么一个鹦鹉学舌的过程。一般来说,3~6个月的宝宝会模仿发出连续的音节,会以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感受;6~9个月的宝宝能够模仿讲话;9~12个月的宝宝,开始模仿大人发音,学习大人的音调、语气,1岁的宝宝多数已经知道50个左右的词语,尤其擅长用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名词,例如妈妈、爸爸等。宝宝在18~21个月,突然进入了语言爆炸期,在此阶段,他们平均一天中可以学会9个词,而且开始明白词在句中的顺序是如何影响句子意思的。从此以后,他们所能领会的意思就不再局限于你在说他们什么,而是你在说什么了。可以这么说,宝宝对语言的浓厚兴趣贯穿于从开始模仿,到掌握,并直至熟练的整个过程。

当然,在这个看似无聊单调的重复行为背后,还藏着很多“意思”呢。

当孩子喜欢不断重复对话中某个单词的时候,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词语和一个外物能配上对,这令他惊喜不已。比如,当他喊“妈妈”的时候,妈妈会回答“哎”,于是,他继续喊“妈妈”,而妈妈又回答“哎”。之后,他就开始有意识地重复进行这种配对。在这一叫一答中,孩子尽情地享受着语言带来的喜悦,而这正是儿童语言敏感早期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对成人口中所说出的每一句话发生兴趣的时候,很快发现一句话能表达一个意思,这时他们会不自觉地去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而这时,他的舌的发展也到了能模仿整句的程度,于是,他开始了重复你说的每句话这一演变。比如,听见妈妈和别人聊天,他会在一旁重复他认为好玩的句子;听到妈妈跟人打招呼,他会很自然地模仿一下……然而,语言的秘密又何止于此!

可以说,无聊单调的重复行为就是孩子的天性之一。尽管很多时候,这个爱重复的小天才其实根本不知道这些话的真正含义,但是他自己依然说得颇有兴致。孩子从重复行为中获得关注,父母也在孩子的这种重复要求中理解了孩子的内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