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观人学
12873400000013

第13章 观人术与医理相法的关系

“原文”

世医察病,惟恃诊脉;良医察病,望见颜色而知之。俗相士观人,惟重部位;善相者观人,兼求心术。此虽方伎之末①,然亦可通于观人术也。医家视病,传有“望”、“闻”、“问”、“切”四法,切只论脉,而望、闻、问三者,非察色、听声、征谈不可,其理与法,实近观人术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扁鹊论齐桓公疾病事,摘录如左。

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②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③。”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其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④,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⑤。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

“注释”

①方伎:同“方技”,古代指医、卜、星、相之术。

②腠(còu)理:皮肤和脏腑的纹理。这里指皮肤和肌肉之间。

③不疾者:没有病的人。

④醪:浊酒。此指药酒。

⑤司命:古代传说中掌管人的生命的神。

“译文”

社会上一般的医生给人看病,只靠诊脉;良医为人看病,看到病人的颜色便能知道病情。一般的相士为人相面,只看重表面的各个部位,善于相面的相士,则同时探求人的内心想法。这些虽是方技中的末端,然而也与观察人的方法相通。医生看病,传统上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切只是诊脉的方法,而望、闻、问三种方法,则非通过观察颜色、辨听声音、询问交谈不可,其道理与方法,实际上很接近观人术。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扁鹊论齐桓公疾病的故事,摘录如下:

扁鹊路过齐国,齐桓公把他当作客人招待。扁鹊入朝拜见桓公时说:“国君您有小病在皮肤与肌肉之间,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深入体内。”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出去后,桓公对身边的人说:“医生贪图名利,想通过治疗没有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五天,扁鹊又拜见桓公,说:“国君的病已转移到血脉里,不治疗恐怕会深入体内。”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出去后,桓公很不高兴。又过了五天,扁鹊再一次拜见桓公,说:“国君的病已转移到肠胃间,不治疗将会更进一步发展。”桓公没有说话。扁鹊出去后,桓公很不高兴。五天后,扁鹊又见到桓公,他远远看到桓公就急忙后退离开了。桓公派人问他为什么离开。扁鹊说:“当疾病还在皮肤里时,利用汤剂和药熨的效力还可以治疗;疾病在血脉时,靠针灸和砭石的效力还可以治疗;疾病在肠胃时,靠药酒的效力还可以治疗;一旦疾病进入骨髓,即使掌管生命的天神也无可奈何了。现在国君的病已经进入骨髓,因此我不敢再请求为他治疗了。”五天后,桓公感到身体有了病,派人去请扁鹊,但扁鹊已经逃走了。桓公不久就病死了。

“原文”

观扁鹊之论疾,理绪纷披至此,则古之喻成败言祸福者,亦何以相过?故曹植之文云:“语云‘无忧而戚,忧必及之;无乐而欢,乐必随之。’此心有先动而神有先知,则色有先邮也。故扁鹊见桓公,知其将亡;申叔见巫臣,知其窃妻逃也。”亦以其足通于观人,所以与申叔料巫臣之事相提并论也。

相家论一尺之面,五官准依五行而言,亦有理存,特其说有验有不验耳。相家于其验者,则固得其说矣。于不验者,则于部位有凶征者,常曰:“此有阴骘纹①以救之也,若必行阴德事。”于部位有吉征者,常曰:“此有晦败色也,若必行损德事。”此虽相者之巧圆其说,然其理实可通。故善相者,如唐举之流多论心术,俗工之不得其说者,亦必委之心术也。

“注释”

①阴骘(zhì)纹:相术家以眼下眶之纹为卧蚕,主现阴骘之事。阴骘,阴德。

“译文”

研究扁鹊对疾病的分析,竟然条分缕析到这种精细的程度,那么古代谈论成败预测祸福的人又怎么能超过他们呢?所以曹植的文章中说:“俗话说:‘没有忧愁而悲伤,忧愁一定会来到;没有快乐的事而高兴,快乐也一定随之而来。’这是因为只要心中一有动静,精神就会有预感,那么面色上就会首先表现出来。所以扁鹊见到桓公,就知道他快要死了;申叔见到巫臣,就知道他要拐走自己的妻子逃跑。”这也是因为扁鹊以“望”行医的道理与观人术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曹植把它与申叔预测巫臣拐妻的事相提并论。

看相的人分析人的面相,五官都依据五行来说,也有他的道理,只是他的分析有的应验有的不应验罢了。对于应验的情况,看相的人自然归功于自己的预测;对没有应验的情况,又有两种解释,对那些某一部位有凶征的人,则常说:“这里有阴骘纹相救,你做过许多积阴德的事。”对某一部位有吉征的人,则常说:“这里有象征灾祸的颜色,你一定做过有损德行的事。”这虽是看相者的自圆其说,但其中的道理实际上是说得通的。所以善于看相的人,如战国时的唐举等人,主要是分析人的内心想法,而一般的看相人中即使没有掌握唐举心术的,也一定会说自己给人看相所运用的就是心术。

“原文”

《韩诗外传》载姑布子卿相孔子事,多论圣人之志意,非仅仅议相者,其说出各家记载之上,兹见之如次焉。

《韩诗外传》:

孔子出卫之东门,逆姑布子卿曰①:“二三子引车避,有人将来,必相我者也。志之。”姑布子卿亦曰:“二三子引车避,有圣人将来。”孔子下步,姑布子卿迎而视之五十步,从而望之五十步,顾子贡曰:“是何为者也?”子贡曰:“赐之师也,所谓鲁孔丘也。”姑布子卿曰:“是鲁孔丘欤?吾固闻之。”子贡曰:“赐之师何如?”姑布子卿曰:“得尧之②,舜之目,禹之颈,皋陶之喙③。从前视之,盎盎乎似有王者,从后视之,高肩弱脊,此惟不及四圣者也!”子贡吁然。姑布子卿曰:“子何患焉?污面而不恶,喙而不藉④,远而望之,羸乎若丧家之狗⑤。子何患焉?子何患焉?”子贡以告孔子,孔子无所辞,独辞丧家之狗耳。曰:“丘何敢乎?”子贡曰:“污面而不恶,喙而不藉,赐以知之矣。不知丧家狗,何足辞也?”子曰:“赐,汝独不见夫丧家之狗欤?既敛而椁,布器而祭,顾望无人,意欲施之。上无明王,下无贤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强陵弱⑥,众暴寡,百姓纵心,莫之纳纪。是人固以丘为欲当之者也,丘何也乎?”

“注释”

①逆:迎接。

②颡(sǎnɡ):额。

③喙(huì):鸟兽的嘴。

④(jiā):猪。藉:践踏。

⑤羸:瘦弱。

⑥陵:通“凌”,欺凌。

“译文”

《韩诗外传》记载了姑布子卿为孔子看相的故事,姑布子卿的话主要是议论圣人的志向和志愿,并非仅仅议论面相,他的议论超出了其他各家之上,现抄录如下。

《韩诗外传》:

孔子从卫国的东门出去,迎接姑布子卿,他对弟子们说:“你们几个人赶车回避一下,有个人要过来,他一定是为我相面的人。你们记住他的话。”姑布子卿也对弟子们说:“你们几个人赶车回避一下,有一个圣人要过来了。”孔子下车步行,姑布子卿迎面看着他走了五十步,又从后面跟着他走了五十步,回头问子贡:“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子贡说:“这是我的老师,就是人们所说的鲁国的孔丘啊!”姑布子卿说:“是鲁国的孔丘吗?我当然听说过。”子贡说:“您看我的老师怎么样?”姑布子卿说:“他有着尧帝的额头,舜帝的眼睛,大禹的脖子,皋陶的嘴巴。从前面看上去,气宇轩昂像是一位帝王,从后面看上去,两肩高耸,脊背瘦弱,只有这一点赶不上四位圣人啊!”子贡叹了一口气。姑布子卿又说:“你何必忧虑呢?你的老师虽然脸黑却不丑,嘴虽然像猪一样有点长但对外物没有损害,远远望去,瘦弱得像办丧事人家的一条狗。您何必忧虑呢?您何必忧虑呢?”子贡把这些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对姑布子卿的评价没有推辞,惟独推辞了“丧家之狗”的评价。他说:“这我哪里敢当呢?”子贡说:“脸虽然黑但不丑陋,嘴虽然长但不危害外物,我已经理解了这两句话的意思。不知您为什么要推辞丧家狗的评价。”孔子说:“端木赐啊,你难道没有见过办丧事人家的狗吗?主人的尸体已经装进了棺材,已经摆上了供品祭祀,丧事人家的狗东张西望,找不到主人,它是想按主人的意图去做点什么啊!现在上无英明的君王,下无贤士和优秀的地方官,王道已经衰落,政教已经丧失,强大的欺凌弱小的,人多势众的欺侮势单力薄的,百姓随心所欲,没有人遵守国家的法纪。这个人本来以为我称得上是条丧家的狗,能为天下做点什么。我怎么敢当呢?”

“原文”

宋人笔记亦有论心相以决贵贱者,语极有理,以其合于观人术,以殿斯章①。

《扪虱新话》:

予又尝爱吴处厚能论相云:“心相有三十六善:夫人尝言,以己愿求官,自须如此,一也;有刚有柔,二也;慕善近君子,三也;有食分人,四也;不近小人,五也;常行阴德事方便,六也;能治家,七也;不厌人乞觅,八也;利人克己,九也;不逐恶贪杀人,十也;闻事不惊张,十一也;与人期不失信,十二也;不敢改行易操,十三也;夜卧不便睡著而自省,十四也;马上去,不回头,十五也;人不憎怒,十六也;不文过饰非,十七也;作事周匝②,十八也;不忘人恩,十九也;有大量,二十也;不毁善害恶,二十一也;济急难,二十二也;不助强凌弱,二十三也;不忘故旧,二十四也;为事众人用之,二十五也;不多言妄语,二十六也;得人物每生惭愧,二十七也;语有叙③,二十八也;当人语次不衔起,二十九也;常言善事,三十也;不嫌恶衣食,三十一也;方圆随时,三十二也;行善不倦,三十三也;知人饥渴劳苦,三十四也;不念旧恶,三十五也;竭力救难,三十六也。三十六善全者,位极人臣,寿考令终④;不全则福祸俱半;具二十者,刺史之位;具十以上者,令佐之官;具五者,亦须大富。”

“注释”

①殿:行军走在最后。

②周匝:周密。

③叙:次序。

④考:年纪大。

“译文”

宋人笔记小说中也有以心迹来判断人的贵贱的论述,话说得很有道理,因为这种说法也合乎观察人的方法,所以把它抄录于后作为这一章的结尾。

《扪虱新话》:

我也曾喜欢吴处厚谈论相面的话,他说:“人的心迹有三十六种善行:有人曾经说要按自己的心愿去求取官职,自然应该如此,这是第一种;为人处世有刚有柔,这是第二种;爱慕善言善行而亲近君子,这是第三种;有好吃的能分给别人,这是第四种;不亲近小人,这是第五种;常做积阴德的好事,为别人提供便利,这是第六种;能够治理好家庭,这是第七种;不讨厌别人向自己乞讨,这是第八种;做事有利于别人而克制自己,这是第九种;不追逐邪恶贪恋杀人,这是第十种;听说一件事不惊谎失措,这是第十一种;与人约定的事情不要失信,这是第十二种;不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操守,这是第十三种;夜里躺下不马上睡着而能反省一下自己,这是第十四种;骑马离开时,不回头看,这是第十五种;不被别人憎怒,这是第十六种;不掩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这是第十七种;做事周密严谨,这是第十八种;不忘记别人的恩德,这是第十九种;有宽大的肚量,这是第二十种;不毁害善良的人和邪恶的人,这是第二十一种;能救济危急和困难的人,这是第二十二种;不帮助强大的欺凌弱小的,这是第二十三种;不忘记过去的朋友,这是第二十四种;做事情能够对大家有好处,这是第二十五种;不多说话,不乱说话,这是第二十六种;得到别人的东西常常感到惭愧,这是第二十七种;说话有条理,这是第二十八种;与人说话不抢话头,这是第二十九种;常宣传好人好事,这是第三十种;衣不嫌旧,食不嫌粗,这是第三十一种;根据时代特点调整自己做人的原则,这是第三十二种;做好事不知疲倦,这是第三十三种;能够理解别人的饥渴劳苦,这是第三十四种;对别人过去的恶行不耿耿于怀,这是第三十五种;竭尽全力救助危难中的人,这是第三十六种。能完全具备这三十六种善行的人,可以做官可以位极人臣,并能长寿善终;不能完全具备的人,其祸福各占一半;能具备二十种的人,可以官至刺史;具备十种以上者,可以官至令佐一级;具备五种者,也能够非常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