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不要太老实大全集
12861400000024

第24章 改变金钱观——老实人要让财富改变命运

老实人利益观错误

在世人眼里,老实人似乎就是“吃亏”、??“受气’’的代名词。老实人仿佛是一群失去自我利益的人,并且他们似乎永远要把自己的某些应得利益拱手让人。老实人可能会由此而感叹命运的不济或是社会的不公正,然而,塑造自己的弱者形象、铸就自己的惨淡人生的不是别人,正是老实人自己。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利益交织构造而成的世界里。人类社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就在于人们之间相互需要,有着利益上的相互需求。换句话说,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并且活得很好,就必须要进行利益的追求和交换。利益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它向我们展示了生活最初始也是最朴素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一切能够给人带来物质或精神满足的东西,比如金钱、地位、名誉,都可以归入利益之列。

面对利益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老实人却装作视而不见,他们总是耻于言利,羞于争利。因为老实人观念上的错误,行动上的无力,致使老实人在看待利益时便存在着思维上的障碍,往往漠视和丑化利益行为;在争取利益时又存在着行动上的障碍,不懂获取利益的方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利益溜走。想不开的当然会生气,抱怨,而想得开的也不过是以精神胜利、道德优越聊以自慰。

老实人有着错误的利益观,他们极端重视道德和规则,认为自己争取利益这件事本身不符合以道德为核心的道德标准。而对道德标准的遵从,老实人想当然地认为,只要遵守原则,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想要的结果,争夺、斗争是对原则的一种违背,因而是不道德也是不可取的。老实人总是以不争为高尚,以争取为可耻。认为只要自己做了工作,有了成绩,群体(包括组织和领导)自然就会安排自己的利益,因此没有必要去争。

老实人还总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争”便是不道德,因为道德的行为是讲究无私奉献,只讲付出、不求索取。但事实上,争取自己的分内利益是一个与道德无关的问题,按劳分配、等价交换是天经地义的公理。而老实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以道德感来评判一切事物,并以此决定自己的行为取向,因此,在他们眼里,争取利益就变成了一件不具道德优势的事。

还有些老实人,也认识到了应该争取一下自己的正当利益,但苦于无计可施。因为在争利的过程中,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势必要运用一些超出群体规范的技巧和手段,而这一点恰是老实人最不能接受的。于是,在某种程度上,老实人把争利的过程与小人行为等同起来,这样,争取自己的分内利益,就不仅是不必要、不具道德优势的举动,而且更成为可耻、可恨的事。

其实,争取利益并不是坏事,毫无原则地放弃正当利益也绝非是善行;懂得利益的本质和利益的获取,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对社会进步也将起到一种推动作用。

金钱观陈旧

老实人内心深处有一些限制他们行动的基本观念,这些观念是关于金钱与财富的。

这些观念不是真理但它们控制了老实人的生活。因为只要我们“相信”某件事是真理,它对我们的生活就能有影响。有好多个世纪,人类认为地球是平的,并视之为真理,从而限制了人类的探索与扩展。地球从来就不是平的,但是,人只要相信地球?“是”平的,人类的行为也就跟着这观念走。

老实人在金钱上的观念也是如此——如果“相信”有限制作用的想法是真理,它就会限制我们的行动。

老实人认为有钱才能赚钱。

事实上,首先要有个梦想,专注于这个梦想,并且不屈不挠,热情地追求这一梦想,直到它成真,才能得到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金钱。白手起家而赚得大把钞票的故事不胜枚举,开始时手里有大把钞票而终于穷困潦倒的故事也不在少数。你如果能扩大你的财富容器——而金钱是你使自己的梦想实现所需的——那么,金钱就会找到你。

老实人认为贫穷是纯洁的,金钱是肮脏的。贫穷,从本质上看,并不比富有纯洁——无论从心智、肉体、情绪或者从物质环境而论。事实上,金钱能帮助人把事物变纯洁一点——如果他有此心。有些人的贫穷和纯洁丝毫扯不上关系。并不是说一个穷人必定不纯洁,一个富人不可能不纯洁(无论你在哪个层次上来界定不纯洁)。而是说,个人的纯洁和他拥有的金钱的数量并无多大关系。

老实人认为富有的人是势利鬼。

有些富有的人势利,有些穷人势利。有些富有的人踏实,有些穷人踏实。势利之心,关系到自满、成见及未受质疑的坏习惯——非关金钱。势利之心当然“不是”有大把钞票的自然结果。

老实人认为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

这东西也许带不走——不过,你带不去钱的地方反正也不需要钱。

老实人认为挣钱会很辛苦。穷也很辛苦。人生充满辛苦的工作。比辛苦工作更糟的事只有一件——无聊;我们不辛勤一点,得到的就正是无聊。要实现一个梦——无论什么梦,就得辛苦,其中大部分是在内心里。不过,达到了目标,辛苦会在成功的喜悦里被忘记。稍停之后,另一个目标到来,又有更多辛苦。这就是人生。你宁可辛苦追求“你的”梦,强过只知拿钱而协助他人追求他们的梦。

老实人常说金钱不是一切。

以此为不想赚钱的理由的老实人,好比在一场讲座里受困一隅时猛跳起来说“这也不是那么重要,反正……”之类言语,以此掩饰自己的困窘。对,金钱不是一切,但它有用——有时它是能使我们更接近我们梦想的唯一东西。

老实人认为人生里最好的东西是免费的。有些非常好的东西不用钱,有些上好的东西也附着价格标签。有钱买后面这类的东西,无碍于我们享受前一种东西。

关于金钱,老实人接受了许多限制他们的观念。现在,向这些观念挑战的真正工作才开始。下一次,当你在金钱方面感觉到羞耻、内疚、伤感或愤怒的时候,不妨花一点时间多一点思考。

老实人也许有不配之感:“这不是我应得的。”发现自己心里有限制你的观念。探索它,解剖它,跟自己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打开思路,放开眼界,让自己从陈旧、过时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这些旧观念很多非常早就输入我们脑袋里,后来又不断由媒体或我们周围的负面东西加强,因此,克服他们的过程有如爬上坡。

然而到了巅峰,放眼所见,你会更富有,更健康,更幸福。

老实人耻于言利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信奉“中庸平和”、“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哲学,前辈也一直这样教导我们。过去我们奉行它、遵循它,从中获益匪浅,自我感觉也很好。可是,现在时代不同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人际关系日趋复杂,生存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得敢争敢抢,敢说敢干(当然,这种“争”和“抢”必须在遵守国家法令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公平的游戏规则进行)。如果不与时俱进,不懂得如何展现自己,一味忍让,逆来顺受,那么你不但什么也得不到,而且还可能吃许多“闷亏”!

小白应聘面试时错误地透露了她当时的薪水,结果公司给她开出的薪水跟客户经理的一样,实际上就是她以前的头衔、以前的薪水。作为回应,小白准备了一番论据,说明她为什么值更多的钱。例如,在以往工作中同许多大客户建立的关系对公司会有价值,因为她会带来新的客户。这样她的“价值”就不仅仅是她的专业技能,还有她的关系资源。她用很多理由证明,为什么应该把她聘用为高级客户经理,应该有更高的薪金。可惜,他们不买她的账,只把她的基本工资和签约奖金稍稍提高了一点。

小白不愿意放弃在这个公司的工作机会,虽然知道应该给她更高的职位,但她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几个月之后,她的老板告诉她:“祝贺你,你被提升为高级客户经理了。”小白问什么时候给她涨工资,老板说提职就是对她的认可。小白谢绝了,说她愿意继续保持原来的头衔,除非她的薪水与新责任相匹配。两周之后,新工资来了,新的头衔也来了。

那次经历之后,小白一直坚持一个原则:要是报酬不改变,她不会接受更大的工作责任。相反,要是经理们跟她谈话要她担任新的职务,她会这样说:“好呀,我很有兴趣,不过想谈谈我的各项补偿措施。我想这份新工作相当于主管级别,那我的薪水和股份会有什么变化?”她的话表达了对晋升的接受,还有她的自信,自信自己应该得到更多的报酬,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报酬。她常常会接着说:“您跟人力资源部咨询一下,问问这样的职位薪水最高能涨到多少?”小白不记得有哪一次她这样问而没有得到回复。

在沿海的某家船厂,职工卜明利用自学的企业管理理论为企业建立了一整套产、供、销管理流程,并且用自学的计算机编程技术编制了一套信息管理软件,规范了企业管理流程。这套可抵“十万雄兵”的信息管理软件在不断完善中支撑了企业十年之久。它的重要程度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了它,直接的后果就是船厂运营瘫痪。

可卜明是个老实人,他的本职工作是生产管理,这套软件是他利用业余时间,用自己家里的电脑编成的。十年里他没有跟企业要过什么,企业也没有额外地补偿过他什么。

2008年初,大概是他的领导有点过意不去,帮他在总厂申请科学技术进步奖,结果只得了一个QC小组成果级的四等奖!更可笑的是,总厂竟然用了非常正式的书面方式通知他,他编的这套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属于“职务发明创造”,软件所有权属于工厂,而非他个人!

前面说过,卜明的本职工作是生产管理,他不过是利用自己的业余爱好(计算机编程)编了这个信息管理软件。卜明却仅仅因为没有争取、没有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无偿地提供给企业使用,结果就成了“职务发明”了,软件所有权莫名其妙地属于了工厂。

就个人而言,不去争取应得的利益,往往会有以下后果:

(1)使自己的生存能力显得不足。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俗社会中的平凡人,要活下去,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障,没有这些东西或者获取不足,生活就会出现困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道德正义感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吃饭问题。如果羞于争利,使应涨的工资未涨,应升的级别未升,势必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况且,这种影响并不单单涉及到一个人,其小集体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家庭成员也将跟着受到影响。

(2)对事业的长期发展不利。老实人有理想、有抱负,有公正心和正义感,这很值得提倡,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楼台平地起,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登山的石径,必须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做积淀。如果羞于争利,就等于少登了一个台阶,而有些时候,少登一个台阶就会错过一系列的机遇,很可能相当于少登了十几个、甚至上百个台阶。无疑,这对老实人事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自己该得之利而未得到,会影响情绪和心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恼火、窝心,生气、烦闷自是不可避免的,这当然要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健康也颇为不利。可见,羞于争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利益,还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后果。

不争应得之利,反使不应得者从中获益。实际上,老实人只讲独善其身,不争取正当利益的行为,也是对“恶”的一种纵容,客观上造成了助长不正之风的结果。

不争应得之利,会使不公平的行为逐渐演化为不公平的规则。世界上并无绝对的、天生的规则,一切有关人类行为的规则都是从人们的相互交往中演化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同一种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后,就会变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再经过长期的、大范围的实行,就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规则,对人产生外在的强制力。老实人不去争取自己的应得之利,而不应得者却大得其便,获利甚丰,这就构成了一种行为模式。在以后的类似行为中,老实人可能仍旧不能获得自己的那部分正当利益,而不应得者再次从中获益,久而久之,不正常就成了正常,不公平的东西则固化为社会规则的一部分。这样,老实人的忍让和退缩,就不仅仅只是一种不利于己的行为,而更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举动。自然,在这其中,老实人将成为更大的受害者。

这就需要我们对社会运行的真实现状做客观审视。可以说,现实并不理想,因为人本身就充满了缺陷。无论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点,社会上总存在着大量超出正常状况的争取私利的情况,并且他们往往能取得成功。这些现象,从短期来看是不道德的、反进步的,而从长期来看又为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动力,因此是难以根绝的。现在,世界上还没有这样一个组织或群体,可以彻底贯彻某种公正的原则。

要懂得争取自己的利益。在世人眼里,老实人似乎就是“吃亏”、“受气”的代名词。老实人仿佛是一群失去自我利益的人,他们似乎永远把自己的某些应得利益拱手让人。老实人可能会由此感叹命运的不济或是社会的不公,然而,塑造自己的弱者形象、铸就自己惨淡人生的不是别人,正是老实人自己。

面对如此无情的现实,老实人该怎么办?是忍气吞声呢,还是奋起一搏呢?当然是要拍案而起,绝不能无原则地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老实人应该冲破自己僵化静态的道德观,真正认识到确保自己的分内利益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它不但有利于老实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对社会公正法则也是一种切实有力的支持和维护。只是盯在一事一行的道德上,那只是小道德,而使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是大道德、真道德。如果每个人都不做弱者,不做牺牲品,敢于争取自己的应得利益,那么,坏人就会无食可夺、无机可乘、无利可图,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假公济私了。也只有这样,天下才会更加太平,社会才会更有秩序,老百姓才会活得更加心情舒畅。可以说,确保自我正当利益的实现,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奉献。

好人要做,但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一味地容忍只会换来别人对你更大的伤害。

老实人不争不抢吃闷亏

《红楼梦》的大观园中,有一个老实懦弱的小姐,她就是贾迎春。

迎春平日不善言辞,不喜欢出风头,时时处处与人为善。让人又气又好笑的是,她的乳母偷了她的首饰去赌钱,她都不敢追问。事发后,乳母的儿子玉柱儿的媳妇还要欺负她。丫鬟为她打抱不平,争吵起来,她劝阻不住,便“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

在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头司琪出事,要被赶走,求她说情,她也不敢去。

迎春的忍气吞声最终发挥到极致,便是被父亲随便嫁给了禽兽般的孙绍祖,她也听之任之,结果“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从贾迎春身上,可以看出老实人胆小怕事、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的特征。很多老实人在个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宁愿自己付出代价也不敢讨还公道,更不用说替社会伸张正义和主持公道了。

老实人有任劳任怨、不斤斤计较的一面,但也有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一面。刁钻之徒之所以屡屡欺负老实人,正是老实人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导致的后果。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看见有这样的老实人:本本分分,规规矩矩,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在生活中严谨自好,各方面都达到了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在领导眼里也是很听话的人,在群众中的形象也是公认的好。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却总是吃亏。这种现象看似不正常,但却很普遍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久而久之,反倒成为正常现象。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这与其羞于争取自己分内利益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

面对属于自己的正当权益,老实人不敢争取,间接地源于其观念上的束缚。

老实人误以为不争不斗是获得利益的最好方式,最安全、最可靠,也最合理。这在计划经济下可能是对的,因为那时即使争斗也没有效果,只能适得其反。但是在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大不相同了,不敢争取、不去争取就不会有机会送上门来,更不会有免费的午餐供你享用。

有些老实人不敢争,直接的原因就是害怕承担后果。他们囿于“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子先遭烂”的观念,“怕”字当头,害怕受到伤害,害怕承担责任,做什么事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敢争不敢抢,不知道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一味忍让,逆来顺受,始终处于一种躲避退让、被动挨打的地位,眼睁睁地看着属于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一点点地侵害,而自己只有吃“哑巴亏”的份。这就在客观上为不良用心者创造了条件,容易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往往招致他们得寸进尺、肆无忌惮的攻击。

老实人不争不抢,也就不善于表现自己,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就常常不为人所知,给人的印象很平常,既引不起领导和上司的注意,也不会受到同事的欢迎。在一个群体或团队里有他不多,缺他不少,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提拔重用肯定与他无缘,加薪晋级也可能没有他的份,他不得不吃“生存空间”的“闷亏”。

老实人不敢主动参与竞争,不愿意也不可能加入任何利益团体,缺乏给别人带来实惠的能力,而给别人带不来好处的人,在整个人际关系的链条中就会出现缺失,直接的后果就是办事不畅,路子不顺,吃人际关系的“闷亏”。

不少老实人在群体或团队中没有什么地位,在经济利益分配过程中就没有什么发言权,只能被动地等待组织或别人的施舍和安排。但现实生活中经济利益毕竟是有限的,而人们对经济利益的欲望往往是无限的,所以,他们常常处于一种任人宰割的地位,别人吃肉他喝汤,有时别说喝汤,可能连气味也闻不到,注定要吃经济利益的“闷亏”。

面对这种结局,想不开的老实人当然会生气、抱怨,即便是想得开的,也不过是以精神胜利、道德优越聊以自慰。

其实,争取利益并不是坏事,毫无原则地放弃利益也绝不是善行。懂得利益的本质和利益的获取,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对社会进步也将起到一种推动作用。

在某期刊上登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到美国没多久的韩国人去一家韩国餐馆进餐,不巧遇上了劫匪。

劫匪拿着一把刀子指向老板,老板颤抖着把钱柜里仅有的两百多美元现钞全给了他。

劫匪顺利得手,扬长而去。这位韩国顾客问老板为何不报警。老板说报警没有用,警察至少要半个小时才到,那时劫匪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韩国顾客不相信老板的话,因为他听说美国警察工作效率很高,案发三五分钟即可赶赴现场。为了证实老板的话,他当即打了报警电话。

果然如韩国老板所言,等了半个小时才来了两个警察,慢慢腾腾地做了一下笔录就走了。这位韩国顾客义愤填膺,大骂美国警察渎职。然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韩国老板竟然帮美国警察说话:

“这也不能全怪美国警察,怪只怪我们自己当初不争气。说句良心话,美国警察还是很不错的,既称职又不受贿。别的地方发生抢劫案,警察总是在三五分钟内赶赴现场,就我们韩国餐馆例外。”

“那就是说,美国人真的歧视韩国人呀!”这位韩国顾客更愤怒了!

“那倒不是,美国人的种族歧视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严重,造成目前现状的还是韩国人自己。早期的情况不是这样,韩国餐馆遭抢劫时,美国警察也是在三五分钟内赶赴现场,当场把劫匪抓住。可受害人害怕报复,居然不敢站出来指证劫匪,警察只好把抓到手的强盗当场放掉。于是美国警察对来自韩国商人的报警不再热心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今天这个状况。”

韩国顾客惊得目瞪口呆,问:“这里别的商店也在光天化日之下遭抢吗?”

“有是有,但很少,劫匪看到韩国人老实,好欺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般只敢抢韩国商店,因为抢别的商店风险太大。外国人不怕事,不但当场报警,还和劫匪搏斗,劫匪在得手之后很难安全逃脱。尤其是犹太人开设的店铺,劫匪更是不敢问津。犹太人在遇劫之后不但即刻报警,还督促警察办案,如果认为警察办案不力还会合伙出资悬赏缉拿劫匪。碰上这样的硬对头,劫匪只好自认倒霉,唯一的对策就是不抢犹太人……”

古往今来,之所以会发生许多非理性暴力事件,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忍气吞声的老实人太多!如果没有忍气吞声的老实人为暴徒提供极好的生存环境,暴徒就没有容身之地了。

谈利色变无“钱”途。老实人只交合得来的人,他们不会出于某种利益关系主动结交某个人,更不会为了结交某个人而去请客、送礼、虚于周旋。老实人是耻于言利的。在他们看来,君子信义,小人才言利,利益关系是庸俗可鄙的。老实人惯有的一句口头禅是:“那些溜须拍马的事咱做不来!”而一旦自己的正当利益得不到维护、束手无策时,又只能感叹:“咱太老实了!”

在现代社会,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要想做成大事,必须要借助团体的力量,利益共同体正是为了实现团体内成员的共同利益而形成的。我们每个人工作的单位都可算作是正式的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人际交往建立。这种非正式的利益共同体往往比较松散,甚至也没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团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交利益关系就是要融入到某一利益共同体内,利用群体的力量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老实人不结交利益关系,就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保护,往往成为利益争夺的牺牲品,无“钱”途可言。

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离不开寒暄、应酬。老实人往往认为这些行为既虚伪又浪费,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因此不屑于实行。殊不知,这些表面化交往对于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一开始这些交往不具有什么实际性的内容,但却是进一步深入交往的基础,正是在这些表面化的应酬之中,人与人之间加深了了解,也增进了感情,人们通过彼此观察寻找到值得结交的对象。老实人不懂这个道理,不愿与人接触,害怕社交应酬,就不可能找到可靠的朋友,不能为自己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养料。

忍气吞声害处多。老实人“不争”的道德之举,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这些后果从客观的立场上来评价的话,甚至还有很不道德的因素在内,这大概是老实人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