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12742900000006

第6章 福与祸:福祸总相依,切勿悲与喜

佛家说芸芸众生终其一世,毕竟是苦多乐少。因而,世人的一颗俗心,便会为忽至的福泽生出窃喜,亦会为突降的灾祸生出伤悲。然佛家讲因果业缘,就是告诫众生莫要为一时的福祸起了心中的魔障。福祸总相依,唯有初心一颗才是安身立命的不二法门。本章旨在为世人剖析福祸之间的种种因果,从而助世人消灾避难,修平静心,保平安身。

世间之福,皆有因果

福祸皆有因缘,悲喜何须妄生红尘众生劳碌一世,皆为一个“福”字。年幼时追求父母关爱之福;年轻时追求事业蓬勃,家庭美满之福;年老时又追求天伦之乐之福。是以,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幸福的定义也都是不一样的,世人只要顺其自然,各安天命,福泽自是水到渠成。当然,人生本就是充满诸多变数的,倘若天命所有,福广泽厚,能在此时收获彼时之幸,那自是人生的一件快事。但莫要忘记,祸福本是相生相依,意外之福横来之时切莫欢喜过度,应持平常之心处之。只有如此,方不招灾招难,保身平安。

佛家讲因果循环,善恶有报。你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是以,想要收获福泽,则需广施恩惠。如果不种善因,却日日妄想天降福泽,鸿运当头,那只会招致灾祸,害己害人。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日日辛勤劳作的人。他虽然每日劳苦耕作,但是却一直发迹不起来。于是有一天他就想:“与其像现在这样每天辛辛苦苦,不如向佛祖祈祷,请求佛祖赐福,好让以后的日子过得舒服点。”

这个想法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家业全部托付给自己的弟弟,而且嘱咐弟弟一定要在田间辛勤劳作,不要让父母饿肚子。这个人的弟弟牢记在心。这个人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于是独自来到一座寺庙,为佛祖摆设大斋,供养香花,日以继夜地膜拜,毕恭毕敬地祈祷:“佛祖,请您赐给我现世的一切荣华富贵吧,我愿世世代代供奉您。”

这个人的愿望被佛祖听到了,佛祖思量:“这个人自己不知道辛勤劳作,却日日想发大财。倘若此人在前世积德行善,那么现在赐予他一些福泽倒也不为过。可是查他前世行为,根本没有什么功德,而且也没有半点因缘。可是他这样苦苦哀求,不妨用些手段,好让他了了这妄念。”

于是,佛祖化做了他的弟弟,来到这座寺庙,跟他一样跪在佛像面前祈祷求福。

这个人看见后,奇怪地说道:“你来这里干什么?我不是让你耕种田地吗,你按照我的吩咐做了吗?”

弟弟说道:“我也想像你一样,天天拜佛祖,佛祖一定会让我衣食无忧的。即使我不播种耕田,也一定可以收获到很多粮食。”

这个人听完后立刻骂道:“你这个混账东西,不知道在田里劳作,却总想着收获,真是异想天开。”

佛祖化身的弟弟听到后故意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听听。”

这个人大声叫道:“我再给你说一遍,不播种是不会有收获的。”

听到此处,佛祖现出了原形,这个人见到后马上跪倒在地参拜佛祖。

佛祖说道:“诚如你自己所说,不播种是不会有收获的,想要有所收获,那就必须先付出才行。”

这个人受到佛祖点化,如梦初醒,回到家后继续辛勤劳作,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故事中的这个人虽然播种的是物,但是世间万理殊途同归,播种物与播种行为是一样的道理,都是种下的是什么,收获的就会是什么。

不过俗世之人,不播善因却一心想受惠福泽者大有人在。比如说现代社会中总买彩票的人,其目的就是一夜暴富,自己以后不用通过劳动就能得到优越的物质生活。心中没有博爱,纯为一己之私,那么即使有一天福泽真的降至,恐怕也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灾祸。不久之前不就出现了一位中了三亿大奖的幸运儿吗?在捐献了一千万的善款之后自此就如人间蒸发一般,再也寻不到半点踪迹,亲朋好友都难以联系到他,虽然钱是有了,但是却失去了普通人的快乐。飞来之财必扰人之清心,恐怕这个人即使隐姓埋名,也日日为这笔财富寝食难安。

命里无时莫要强求,命里有时也无需得意。无论是有还是无,都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只有如此,福泽才会绵长,祸患才会离身。

……以平常之心来看待福祸,则近福泽,远灾祸。

貌似幸者,其实祸哉

世人之心皆以为福者真福,祸者真祸,而不知福祸可互化红尘俗世中的芸芸众生,因为心目为迷障所蔽,是以往往看不清事物的本相,为表面的幻象牵引自身的行为,从而难以明晓大道至理。由此一来,世人很容易为红尘万象所欺,一路辛辛苦苦追求的至幸至福可能到头来竟然是大灾大难。

在佛家眼里,世间万物皆是相生相依,依因缘而行。福与祸也是如此,至幸至福看上去可能长满了荆棘,而大灾大难往往以盛锦繁花的姿态来吸引世人的目光。正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是这个道理。

是以世人若想摆脱灾祸之苦,则需明心净目,洞晓世事之真相,明察万物之本色,方能不惑不迷,不执不罔,分得清至幸至福,辨得出大灾大难,由此一来,则自可消灾避祸,保心之清净,身之平安。

从前有一个书生,屡次科考都不中。这时有人给他出主意,告诉他当朝宰相正在收罗门生,让他送上些丰厚之礼,不仅可以科考得中,今后的仕途自也会坦坦荡荡。不过书生深知当朝宰相实是奸佞之臣,百姓早就恨不得饮其血,食其肉,自己又怎么能拜这么一个人为师呢?可是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十年寒窗付之东流,实在是令人可惜。

他听说附近有座寺庙,里面的方丈能解世间一切事,能化世人诸般心。于是他沐浴更衣,决定去请方丈为自己指点迷津。方丈听完后,给这个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只蝴蝶在黑暗中没有目的地乱飞着,突然,前面出现了一点点光亮。蝴蝶非常好奇这光亮是什么,于是它径直向这光亮飞过去,飞近了之后才看出来这原来是一团火焰。蝴蝶围绕着火焰飞舞着,越来越觉得这火焰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迷人。于是它决定向吸允花蜜一样去吸允这团火焰,于是它就势朝火焰飞了过去。可是火焰一下子就把它的一条腿烧焦了,蝴蝶万分惊恐,它无法想像这么美丽迷人的东西居然想要吞噬自己的生命。不过蝴蝶还是没有放弃,它再次飞起冲向了火焰,这一次,蝴蝶全身都着起了火。为了那所谓的光明,它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书生听完后顿时了悟,世人只看到仕途的美好,却没有看到其中的险恶,这就像是那团火焰,稍有不慎便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书生于是拜这里的方丈为师,开始学禅悟道。过了几年,已经成了和尚的书生听说宰相被皇上革职斩首,更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

故事中的那个书生,若非方丈的点化,则必然会对仕途抱有一份执著,听信他人之言做了宰相的门生,到头来可能落得个凄凄惨惨的下场。踏入仕途虽然似乎是一件光耀门楣,荣光加身之事,但稍有不慎便脱身不得,甚至误命误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可以诱惑人们的东西越来越多了。现在的一些女孩儿追求名牌包包,追求豪宅香车,追求着虚无的名利。而娱乐圈似乎是能以最快速度带给这些女孩儿名利的地方,于是越来越多的女孩儿愿意投身其中,当发现其中的丑恶时可能为时已晚。不久之前不就出现了一对姐妹写信给公安局长揭发影视公司丑恶黑幕的事情吗?这对姐妹当初也是在名利的诱惑下,投身到这家公司,当看清了这个公司的丑恶后,选择了离开。虽然最终全身而退,但是之前对她们造成的伤害,恐怕是永远也修复不了的。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能引起那些怀揣明星梦的少女们的重视吗?

世间许多看似美好的事情,其实都包藏着祸患。如果世人不能够修心净性,那么很容易受其迷惑,反而会丧失自己原本的幸福。所以,世人应息欲断妄,只有这样,那些披着光鲜外衣实则祸患暗藏之事才会被我们一眼看出本质,从而避免悲剧的发生。

……光鲜与美好往往就是最大的祸患。

世间诸多不如意,比来比去却知福

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既然在佛家眼里,世人无一不是处于受苦受难之中,无一不需要度化开示,那么就说明俗世之人的一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顺心如意之事则少之又少。既然如此,那么人生的幸福又何来呢?

佛家讲究普度,更讲自度。也就是说,世人在烦恼面前,当修心修性,自解自化,这样一来杂念消减,对世事能看得更为通透,自当珍惜眼下时光,幸福之泉便可流出幸福之水。

由此可见,幸福是心之所生,而非是外界的某种表象。众生万相,因其各自不同的业障因缘,人生际遇自也是不尽相同。但需切记的是,顺心如意之时,莫要一山还望一山高,因为那样会冲淡你的幸福感,要知道知足方是幸福的源头,善满易足,幸福之水才不会枯竭;而当红尘纷扰,致使心神交猝的时候,则应殓心收性,知晓这世间还有更大更深的疾苦,自己面对的不过只是可以走过的泥泞,而不是横于眼前没有桥船的急流。如此一来,眼前之艰险不过是蜉蝣蝼蚁,微不足道。

有一个年轻人觉得自己非常的不幸,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痛苦。于是他决定向附近一座庙宇中的禅师求教幸福的法门。禅师听完后给这个年轻人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现在的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他准备到原始森林里结束自己的一生,可他一时之间又不能鼓起勇气自杀,于是就只能在森林里四处游荡着。当他在原始森林里走累了,想要歇歇脚的时候,发现一只猴子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于是他便招手让猴子过来。

猴子非常有礼貌地对这个人说:“您有什么事?”

这个人哭丧着脸说:“我想死,但没有勇气自杀,求求你找块石头把我砸死吧。”

猴子听完后问道:“您为什么要死呢?”

这个人泪流满面地说道:“我真是太不幸了。”

猴子问道:“怎么不幸了呢?您能不能跟我说说?”

这个人说道:“当年考大学时,我以一分之差落榜了。”

猴子说道:“这没什么啊,本事不一定只有在大学里才学得到。看您这么悲伤,是不是因为恋爱的原因呢?”

这个人说道:“当时有很多女孩儿追我,我却只挑了一个最为普通的,这真是不幸啊。”

猴子说道:“您毕竟还拥有了一个啊,是不是工作的原因呢?”

这个人说道:“工作了这么久,才当上个副经理,好多与我同岁的人都是经理或者董事长了,这怎能不让我感到不幸啊。”

猴子听完后很严肃地说道:“您真的不想活了吗?”

这个人大嚷道:“不想活了,快拿石头砸死我吧。”

猴子犹豫了许久,最终拿起一块石头。不过就在要砸向这个人的时候,突然停下来说:“您跟我比起来,算是非常幸福了,要不您把您的地址告诉我,我去顶替你得了。”

这个人立刻说:“不行,不过说起来,我确实比你要幸福得多。”

猴子问道:“那你还想死吗?”

这个人摇了摇头,然后转身朝城市的方向走去。

讲完这个故事后,禅师问这个自感不幸的年轻人:“现在你找到幸福的法门了吗?”

这个年轻人点点头,谢过禅师后就下山去了。此后果然不再觉得自己不幸了,他每一天活得都很快乐。

其实正如禅师所讲的那个故事,大多数人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霉最不幸的人的时候,是因为还没有看到更深的苦难。当他们了解到世间之苦远非自己可以想象的时候,那么就会不再为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坎坷劳神费心,而是抓紧时间去体会生活中的幸福。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一些总是抱怨自己人生的人,他们觉得自己的房子不够大,车子不够好,老婆不够漂亮,孩子不够听话,久而久之幸福感便消失殆尽。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可言?与这样的人相比,现在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涌现出的“蚁族”群体,其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理想的坚持不懈是值得我们赞赏与学习的。

佛祖曾为了消除人间的疾苦,某一天把俗世里自认为最痛苦的一百个人聚在了一起,让他们把各自的痛苦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互相交换,这些人在看到别人的痛苦后再也不觉得自己痛苦了。

其实世人皆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容易执迷于自身所谓的痛苦。是以世人应心怀普度之念,心中明晓这大千世界真正痛苦之所在,那么心灵世界自然不会受到这些俗世之苦的侵扰。

……自怨自艾,是心灵的作茧自缚。

功名皆为身后事,有无之处化云烟

名利尽是衣冠冢,舍去自得逍遥中

在佛家眼里,红尘俗世的一切不过都是不真的皮囊,不过都是虚幻空无。这些皮囊之中自然也包括令芸芸众生趋之若鹜的功名利禄。在世人心中,名是甘甜的雨露,可以润泽生命;利是肥沃的土壤,可以滋养生命。但是在佛的眼里,名与利于生命而言都不过是黄粱一梦,甚至随着贪痴之心的递长,会成为埋葬一颗本具有慈悲仁爱之初心的坟冢。是以,但凡修佛悟道之人,皆须看轻功名,看淡利禄,清心寡欲,只有如此才可以开启参禅的心门。

清心寡欲,心无所求,那么你便会悟到红尘俗世的纷纷扰扰不过是因缘的循环,如此一来做人处事皆秉持顺其自然之道,不执罔痴贪,心灵世界自会落得个清清明明;清心寡欲,心无所求,那么你便会参透芸芸众生的争争斗斗不过是业障的报应,如此一来做人处事皆秉持豁达淡然之道,不尔虞我诈,心灵世界自会落得个干干净净。心灵世界清清明明,干干净净,则佛性自然如春风细雨,不需刻意修之,自也可沐泽你的心灵世界,参禅悟道自是事半功倍。

但若心为名利所熏,那么心灵世界便会受到魔障的困扰,心既然都难断尘缘,那么即使每日坐禅念佛,终不过是掩耳盗铃之举,终其一生也难修佛性半分。

由此可见,修佛修禅,存乎一心,心中弃名舍利,那么佛法自生。

禅宗二祖慧可有一次向他的师父达摩祖师说道:“师父,请为弟子安心。”

达摩祖师听完后当即说道:“那你把心拿来。”

慧可说道:“弟子无法找到。”

达摩祖师说道:“如果你能找到,那就不是你的心了。我已经帮你把心安好了,你是否已经找到了呢?”

二祖慧可因此顿悟。

时间过了几十年,二祖慧可已经成为了禅宗的屈指可数的得道高僧,座下弟子无数。某次,他的一位弟子僧璨向二祖慧可说道:“请师父为弟子忏悔罪过。”

二祖慧可想起了当年达摩祖师点化自己的情景,当即笑着对僧璨说道:“那你把罪过拿来吧。”

僧璨说道:“弟子找不到罪过。”

慧可说道:“其实现在我已经为你忏悔了,你看到了吗?”

僧璨也因此顿悟。

许多年过去了,僧璨也成为了禅宗有名的高僧,这便是禅宗的三祖。一天,一个小和尚向三祖僧璨说道:“师父,怎么才能解除束缚啊?”

僧璨当即反问道:“那么又是谁在束缚你呢?”

小和尚脱口而出道:“没有谁来束缚我啊?”

僧璨微笑说道:“既然没有人束缚你,那你又解除什么呢?”

这个小和尚顿时了悟,他就是中国禅宗第四祖道信。

这些禅宗祖师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抛却对名利的执著,破除对生死的迷惘,那么自然无心、无罪、无束缚,可以徜徉在佛法禅理的至境之中。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贪图虚名,追逐妄利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其中有的人甚至可以为其不择手段,可以牺牲一切。比如说最近发生的三地争夺曹操墓的事件,就是地方政府名利争夺的一次体现。众所周知,曹操墓一旦被开发出来,不仅会使所在地方闻名遐迩,而且其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也是无可估量的,像这块可以坐收名利的肥肉怎能不令人眼馋?但是需要我们警醒的是,在这样的事情背后显露出来的是对考古文化的不尊重,是将经济利益摆到至高点的畸形做法。即使一时之间地方有了名气,财政收入也增加了,但是一个常常被人游玩的地方势必会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那么对我国的历史考古文化势必会有影响。而且单纯依靠旅游来增加经济效益,势必会造成经济的依赖性与单一化,从而造成地方的畸形发展。这些地方政府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究其原因还是名利作祟,倘若地方政府一直做这样的面子工程,那么恐怕最后落得个劳民伤财的结果。

世间的功名利禄,得而失之,失而得之,本就如轻云浮烟,一切随着缘分这股风来去。名利加身,不过是穿了一件华服锦衣,再光鲜亮丽,也有脱掉的一天。只有一颗初心,才是人生的至宝,才可以指引世人走向更高的境界。

……荣辱毁誉不上心,功名利禄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