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12742900000020

第20章 舍与得:得失皆随缘,有舍才有得

佛曰:“善恶终有报,得失必有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大千世界里的万事万物,都逃不过因缘业报,世人只有随其缘业,本心才不会丢失。因此,世人若想领悟禅道佛理,则需明悉洞晓“舍”与“得”二者之间的妙谛,如此一来方可随缘取舍,因业得失。本章之旨,意在助世人参透得与失之间的联系,使其心性不会因为一时之间的得失而受到业障的迷惑,做到真正的“去留无意”,“宠辱不惊”,领悟到失即是得,得既是失的禅机。世人若能最终怀此心性,则福泽绵延,恩禄无边,一生都处在“得”的境地里。

布施越多,所得越多

我若不为,谁为我为

佛家既然早有论断,世人所得之物,皆因各自业缘而定,给谁的都不会太多,都有一定的“度”,那么芸芸众生是不是就只能为自己的现有所得而感谢上苍恩赐,不可再起贪心呢?

贪心自然不可生,也应对上苍的恩赐满怀感激之情,但是世人的一颗俗心所致,贪心怎能不起?只不过差别在于有的人将这贪婪之心付诸于贪婪之行,而有的人则抑制住了心头的贪毒,没有将其化为一段段孽缘而已。但是,贪婪之心既然为世人俗心的一种不能磨灭的“心相”,那么就如同治水一般,不能用堵的办法来饮鸩止渴,而是应该用疏的方法来循序善诱。

那么,什么又是疏的方法?佛家讲求布施,也就是说要乐于将自己之物赠与那些有所需求之人。而这布施就犹如沟渠河道一般,能将心灵世界贪毒的洪流疏导至仁爱慈悲的大海。而这份布施亦如同一粒粒种子,种下去的时候是种子,但是在四方开花散叶之后,收获到的却是累累的硕果。这不就是可以满足世人那颗渴望得到更多事物的心的方法吗?

一个俗人问普陀寺的方丈,怎么样才能得到更多,方丈于是给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古印度有一个国王,从佛祖那里得到一瓶长生水。佛祖在赐予长生水时告诉这个国王,只有与他人分享才能发挥长生水的最大功效。国王听完虽然口头承诺自己以后一定会按佛祖的吩咐做,但是心里却想,要是把这水给了别人,自己还有的剩吗?

于是不管是谁来向国王求取几滴长生水,国王都会拒绝。而他自己却又舍不得用,觉得始终要到最关键的时候才能喝下。就这样过了许多年,国王已到垂暮之年,觉得现在是喝下这瓶水的时候了。可是当他打开瓶盖,却发现里面的水早就蒸发干了。国王急火攻心,当场殒命。

他的儿子继承王位后向佛祖忏悔了父亲的自私,佛祖念其心存良善,于是也将一瓶长生水赐予这个新国王,并且也像告诫老国王那样告诫这位新国王。新国王谨记父亲的教训,下达旨意通告全国,凡是真正需要长生水者,皆可以来领取三滴长生水。日子已久,长生水已经见底了,但是新国王依旧无怨无悔地把这神奇的水分享给别人。谁知长生水被用完后,立刻又会自动灌满。国王知道后无限感慨,说道:“看来只有分享,才有更大的收获啊。”

这个人听完后若有所悟,拜谢方丈后离开了普陀寺。果然,这个人自此乐善好施,而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反过来馈赠给他的也远远超过当时他奉献的。

普陀寺的方丈用一个故事告诫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唯有布施奉献才是收获求取的禅道,只要世人能领悟到其中的妙谛,那么还用担心自己的小小所求不能被满足吗?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乐善好施者固然很多,但是一毛不拔者也大有人在。比如说汶川、玉树地震之际,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慷慨解难,为祖国略尽绵薄之力。但是有些人却攥紧钱袋,更有一些富人为富不仁,宁可自己挥金如土,也不愿意救同胞于水火之中,助国家于危难之际。行善布施者,必然因这仁慈之心而收获种种善缘;吝啬冷漠者,必将因这不仁不慈之心为自己的将来种下诸多恶果。

就拿邵逸夫而言,他为内地与香港的教育事业捐助过数十亿的款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而在内地与香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建筑物不胜枚举。这不就正如佛家所言,布施得越多,其实得到的也越多吗?

正如佛家所说的那样,“我若不为,谁为我为”。只有自己先向他人布施行善,将来他人才会以一颗善心对待自己。

……多行布施事,善缘自可至。

多了世间俗物,反生惶恐之心

世人皆以为“多多益善”,其实“多”也可生心魔

佛家既然早就告诉世人,芸芸众生各自依照各自的业缘在这滚滚红尘之中得或者失,每个人都不会得到过多或者失去过多,那么世人就应该不为昨日之失而沮丧悲哀,也不应该为今日之得而兴奋雀喜。但是世人容易深深陷在得与失的业障之中,心灵世界难以自在超脱。没有一颗自在超脱心,那么三丈红尘便是将你紧紧捆缚的绳索,活得越久,绳索就捆缚得越紧,即使到死也挣脱不开。

佛家将身外之物视做粪土的同时,也将这些视为洪水猛兽。一个人拥有的身外之物越多,就像是洪水在不断上涨,野兽在不断生衍,终有一天会让人心在面对如此高的水位与如此多的野兽时,感觉到恐惧。恐惧什么?当然是怕有一天会失去。也就是说,拥有越多便想失去越少,甚至一点都不想失去。这样的心其实正如佛家所言,无时无刻不在受苦受难。但是又因为通晓不了得与失之间的禅道,终其一生都无法逃离这苦海难波。

有一次,净空禅师在香港讲经,一位富翁慕名而来,特请净空禅师到家中一坐,并且打算让净空禅师见识一下自己收藏的珠宝。

净空禅师说道:“那施主把珠宝拿出来吧。”

这个富翁说道:“珠宝哪能放在家里,多不安全啊,我把它们都放在了银行的保险柜里。”

净空禅师微微一笑,默然不语。等到了银行后,净空禅师和这个富翁经过层层关卡,然后由守卫护送到保险库,进入保险库打开保险箱,净空禅师这才看到了富翁的那些珠宝。

富翁面露得意之色,道:“大师,我收藏的珠宝不错吧?”

净空禅师说道:“你就这么一点吗?而且,这真的是你的吗?”

富翁听后不愉快道:“大师,这些确确实实都是我的。”

净空禅师说道:“是你的,怎么不放在家中呢?”

富翁说道:“我不是跟您说过,放在家中不安全吗?”

净空禅师说道:“那你想看的时候怎么办?”

富翁说道:“我每周都会来银行一次,看看这些珠宝。”

净空禅师笑道:“自己的东西害怕有闪失,托付给他人照管,只是按日子来看看摸摸,这难道也能叫自己的东西?”

这个富翁在净空禅师眼里,其实就是一个可怜可悲之人。他以为自己得到了这些珠宝,其实真正得到的,只是一份怕失去这些珠宝的孽缘罢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世人欲壑难填,觉得自己拥有得越多,自己的快乐也就会越多。殊不知这些快乐就像是一壶鸩酒,只有每一次比上一次喝得更多,才会在心里产生那快乐的幻影。而这快乐也不是真正的快乐,只能说是一种快感的自我麻痹,等这麻痹的快感消失后,恐惧就会袭来,因为不知道下一次的快感到哪里去寻找。是以,世人若想逃开这如影随形的恐惧,就要明白快乐的真谛。而快乐的真谛,就是佛家所讲的得失无心,去留无意。

比如说社会上的一些富翁,他们往往会为自己请来专门的保镖来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这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财富所带来的灾祸的一种警醒意识。可见,他们虽然过着令世人艳羡的生活,但是内心却比旁人多了一份对生活的恐惧。这样的生活外表看起来很诱人,其实就如空中的阁楼,当你住进去的时候,反而会为双脚触碰不到最最平凡的土地而害怕。

佛家讲得失皆随缘,不必为红尘诸相的得失在心里起业障。佛家讲行善积德,就是劝诫世人在比他人多拥有一份的时候,莫生吝啬心,要多布施助人,这样才能从过多身外之物所生的业障当中解脱出来。

……得与失,多与少,本就存乎一心。

天上不会掉馅儿饼,想收获就要付出

知得不如行得

在佛家看来,众生之愚昧分为两种,一是小愚,一是大愚。世人之小愚,乃是不通达事理;而世人之大愚,乃是通达事理,却不依照事理为之。小愚者,稍加点化便可脱胎换骨;大愚者,不经一番严寒酷暑,则正果实难达成。

而在诸般世俗至理中,“天上不会掉馅儿饼”这一道理为世人铭记于心,但是可悲可笑的是,“不劳而获”却又是诸多世人心头的魔障。由此一来,心灵与肉身无法做到契合,道理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人生因此浑浑噩噩,任由红尘摆布,全凭俗世捉弄,一颗心就如一团余烬,只有热度却散发不出耀眼的光芒来。懂得道理却又不身体力行,这样的人生难道不荒唐吗?

是以,既然世人明知“天上不会掉馅儿饼”,那么就应该恪守勤勉之道,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地做人处事,莫要心生任何投机取巧不劳而获之念。如此一来方能有所回报,心灵得到安宁,肉身得到衣食,于付出与收获之间了悟到佛理禅道。

古印度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治理下,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但是这个国王常常担心自己死后,自己的两个儿子不能像自己那样把国家治理得这么井井有条。于是国王告诉两位王子,一个月后谁要是能想出来一个可以让国家世世代代兴盛的办法,那么将来就可以继承王位。

大王子赶紧召集一些大臣,让他们献计献策,一位大臣说:“我们应该把天底下所有的知识都汇聚在一本书里,只要人民可以读完它,那么国家自然就永远强盛了。”大王子采纳了这个建议,命人开始编写这本书。

小王子却觉得办法应该到民间去寻找,于是孤身一人来到民间寻访高人,恰巧碰上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小王子与僧人交谈后觉得此人不凡,于是想请他为自己解答心中的难题。僧人听完后,当即送了一句话给小王子,小王子听后顿时豁然开朗。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大王子带着一本厚厚的书来见国王,小王子手中却只拿着一张纸。国王命人先把书呈上来,看了几页后说道:“这么厚的书,人民得花些时间才能看完,而且就算看完了,也未必能明白其中全部的含义。”

于是国王又让人把小王子手中的纸条呈上来,国王看完后,当即说道:“以后只要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能按照这纸上所写的去做,那么国家就会永远繁荣下去。”

原来纸条上写的正是那位僧人对小王子说的话,这句话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那个僧人给小王子的办法,正是世间因缘业报的关键所在。明白了各种妙谛,那么自然会有善缘,得善报。

不过在现实生活里,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由于自身心性的浮躁,不能够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干出一番事业,而是总想着天上掉下一块大馅儿饼,自己不用付出多少就能有所回报。久而久之心魔滋生,孽缘也就会越来越近。社会上的一些骗子,不就是屡屡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行使各种伎俩,骗财骗物甚至骗色吗?不久前被电视曝光的某种保健品,在卖给患者又酬送患者各种福利之后,简直就成了赔本赚吆喝。但是很多患者却以为真有这样的好运降临,不用花钱就可以买保健品。后来黑幕被揭开后,患者大呼上当。再比如说一些刚刚进入传销窝点的新人,会受到贵宾般的待遇,其实这也只不过是对新人的洗脑而已,目的是让其安心留下,发展下线骗来更多的人。而传销的本质,就是希望天上掉馅儿饼。

佛家之心,讲求平静淡然。而这平静淡然,就是福至不大喜,祸到不大悲。心中清明无比,既知天上无掉下馅儿饼之事,亦晓天无绝人之路之理,心似古井,则本相自然可现。本相都被捕获在心,那么难道还掌控不了自身的命运吗?

……陷阱总会披上最华美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