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听圣严法师说佛
12737500000028

第28章 管得住自己,才能成得了大业

有了嗔恚却能自我控制,有如及时止住奔驶的快车,这就叫做善于驾驭自己的心身,能够舍弃黑暗入大光明。

——圣严法师

佛门戒律各派有所不同,总的来说,都要求戒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言、戒秽语、戒贪婪、戒恚恨,戒十恶,才能得到十善,才能达到“六度”,即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昧。如一时起了不该起的念头,做了不该做的恶事,就要忏悔。这些是佛家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必须遵行。行为的纯洁,道德的向上,可以使身心愉悦、光明坦荡。当一个人没有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因弃恶从善而心情开朗、愉快、满足,那么机体内因应激反应产生的毒素会被排出,人的身体自然会因此受益。

常言道:“人是感情的动物。”其实还应当补充一条:“人是理智的动物。”一言一行,都该是理性的、理智的。一个人听任感情发泄,那会有什么结果呢?任凭情感的潮流激荡、冲动、涌撞,不用意志的堤坝加以控制,潮流便泛滥开来,悲剧就此发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意外发作的能力,就叫自制力。它是意志品质,亦即心理素质的组成部分。培养自己的自制能力,对于刚踏上社会人生的青年人,特别重要。因为青年人最少保守,却易冲动;最少因袭的重负,却易想入非非。为此,便需引导他们学会自制。高度的自制力,可以克制任何有悖理智的冲动,战胜一切阻碍自己向健康目标前进的恐惧、动摇、怠惰、贪欲等情感。

当释迦与阿难周游各地时,有一次,他们驻足于一个鱼铺前,释迦命阿难:“拣起那截落在地下的绳子!”一会儿,他又命阿难丢了那截绳子,闻闻握绳子的手看看。阿难回答说:“有腥味。”

于是,释迦晓谕阿难:“绳子绑过鱼,鱼腥味就会转到绳子上,人手握过这条绳子,连手都会有腥味。同样地,人受了所接触的事物或人的影响,也有善或恶的变化,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所接触的人或事物极为注意。”

这是《法句经》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很多人都用这个故事警醒自己。

美国教育家威廉·赫金博士曾说:“人性有欲使自己同化于所全力注意之目的物的倾向。”我们仔细想想,这话确实意义深长。他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经常去想一些低劣的事情,注视丑恶的事物,或隐溺在恶劣大环境中,不知不觉间,我们也会受到它们的感染。比如,有些人一开始是基于好奇的心理接近罪恶,然而,一旦与之接触,就往往不知不觉中受罪恶的诱惑,而掉入罪恶的深渊,不能自拔。

释迦于修行之际,恐怕也曾遭遇过这一类懈怠心志的诱惑,并且尝到努力自陷溺中自拔的况味,所以他才一再告诫弟子们:“近善远恶”。

朋友交往也是如此,一味地接近恶友,与恶友交往,自己也会受到恶的感染,而无法自拔。也许我们可以说,借我们的力量去感化恶友,但是,除非我们自己有足够的定力,否则切忌作此幻想。相反的,诚如《大庄严经论》所言:“人近有智善友,常使身心内外俱净,此即名为真善美。”多多接近善的人或事物,不知不觉中也会受其感化而变善。

当然,人并不能清清楚楚被区分为善人或恶人,每一个人都有优于我或劣于我的地方。我们应该吸取朋友身上有利于提升人格的优点,并与之共勉,共享人生的喜悦。

圣严法师给我们的启发是:这个世界诱惑实在太多,你能在关键时刻管得住自己,那你就胜利了。为什么失败的人居多?是因为真正能掌控自己的人实在太少。其实,“胜利”也很简单,无非需要点思想,需要点意志力,需要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