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悟道:一位IT高管20年的职场心经
12734700000086

第86章 “WC”=?

前几天,朋友发来一搞笑视频。说是在一座办公楼里,一个眼戴墨镜,手执拐杖的盲人在楼道里急匆匆走着,一路走,拐杖一路指指戳戳,一只手在墙上不停地摸索,当他终于摸到了一扇门上的两个大字“WC”时,便毫不犹豫地破门而入,摸索到一个花盆面前,迫不及待地就地方便起来,殊不知,这里是一间巨大的办公室,另一端十数位正在开会的淑女绅士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盲人老兄荡气回肠地解决完了问题,如释重负般出一口长气,从容不迫地寻找到饮水机的龙头,摸索到旁边的面巾纸,极其绅士地洗手、擦手,然后转身,拐棍指指戳戳,扬长而去。

问题当然是出在那个“WC”上,想必这间办公室的主人是叫做“Wade Corner”之类的名字,于是就引起如此大的误会。

缩写的产生,原本是为了说起来方便,记起来简单。此类缩写,其实在中文中也是一样,譬如我们经常把一些常见的名字简化,像北大,中行之类。但是,缩写的一个关键语言特征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那就是它的局域性。这种局域,可能是地理上的区域性的,可能是行业性的,可能是限于某一个或者某些组织中的,也可能就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人们自己创造,不屑与外人道的。

缩写的这种区域性特征,在某种意义上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失衡。懂得的人会得意洋洋,不懂的人会忽然间感到矮人三分。由此造成的沟通障碍所形成的后果,却往往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大公司的缩写文化最为盛行。不用说刚进公司的人们经常是一头雾水,就算干了若干年的老同事也经常感叹不能与时俱进,因为这些缩写层出不穷。麻烦的是用这些缩写的人因为用的太过熟悉,于是也自然而然地认为别人也应该懂得。事实上当然不是如此。更糟糕的是用了缩写字的人自己也未必知道。老刘就曾经“考”过若干同事。所有在公司里和销售沾边的人没有人不每周每月参加“SSL”的,有几个知道这三个字母代表什么?结果是90%的人不知道。

这种词不知道也还罢了,因为大家毕竟知道这种会是干什么的。不会产生歧义。而前两天老刘就差点露一个大怯,因为一个缩写 ISV,这种词在老刘这种软件圈里泡了二三十年的人的词典中根本就排在前三页,独立软件供应商嘛,有什么好说?可是看着人家的报告,就兀自心里纳闷儿,因为他老兄的生意怎么着也很难和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挂上钩。还好老刘人老皮厚,不怕出丑,鼻子底下是嘴,开口请教便是,结果当然是不同,因为在这位老兄的词典里,这个词变成了Integrated Service Vendor集成服务提供商(好像还不是完全正确,等老刘再去请教)。假如老刘不问,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拜读人家的报告,就完全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缩写文化的坏处还可能影响到生意。譬如说,在公司里头说缩写说的习惯,到了客户面前就会不假思索地说出来。客户不懂得,但通常不会去问。一是因为咱中国人脸皮儿薄,羞于开口,二是不愿意自掉身价,显得自己没有学问。于是只好稀里糊涂听将下去,结果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若干银子,削尖了脑袋,动够了心眼,磨破了嘴皮获得的与客户交流的机会,就因为其中一两个缩写词使得效果大打折扣。极端的情况下,由于你用了缩写而不做解释,客户会感觉你不尊重他,看不起他,你高高在上,于是反感之心油然而生,若然如此,你的生意还做得成吗?

曾经发过一个邮件给相关同事,期望大家以后在用到缩写的时候把原意解释出来,至少是在第一次使用的时候。我们的CTO看了回信说,“哦,你这可是对文化的挑战。ttyl。”

结果果然如他老人家所料,没有什么人理会。我的唯一收获,就是又学会了一个缩写ttyl。

OK,ttyl!

(说明:ttyl=Talk To You Later)

(200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