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哲学
12709400000034

第34章 心在天下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贵寸之阴。

—刘安

《淮南子》,是创作于西汉时期的一部论文集,因是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编著的,所以又名《刘安子》、《淮南鸿烈》。

刘安,西汉皇族,是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厉王刘长的儿子,我国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自幼好读书,善文辞,才思敏捷,喜欢鼓琴。他的父亲刘长因谋反罪被废除王位,不久便绝食而死。所以,16岁的他便被册封为淮南王,从此潜心治国安邦,著书立说。

汉初,文帝、景帝等都以黄老之学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主要大臣萧何、曹参也都好黄老之学,施无为之政,将道家的“无为而治”由理论推向实践。

刘安深受他们的影响,与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相悖,以“无为而治”为主要治国思想,对道家思想加以改进,遵循自然规律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生产、轻刑薄赋的政策。

他礼贤下士,体恤百姓,善用人才,使淮南地区呈现国泰民安的景象,并日渐成为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

不过,他和他父亲一样,有“心在天下”。为了能在发生动乱时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刘安一边广置门客进行学术思想交流,一边集聚金钱,制作军事装备,不断积蓄力量。

后来,事情有所败露,在朝廷追查的时候,刘安直接起兵,谋反叛乱。汉武帝派兵攻入淮南,很快便将叛乱平定了。刘安被判定“大逆不道,谋反”罪,被迫自杀。

《淮南子》一书于汉景帝后期开始撰著,在武帝刘彻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进献于朝廷。

在当时的皇室贵族里面,淮南王刘安是学术修养较为深厚的人,他广集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作《内篇》二十一篇,《外篇》更多,又作《中篇》八卷,主要讲神仙黄白之术,有二十万字左右,著成《淮南子》一书。

这部文化巨著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既有史料价值,又有文学价值,其中内篇论道,外篇杂说,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是无为与有为的结合,是经世致用之学。然而留传下来的只有二十一篇《内篇》。其中最后一篇名《要略》,是全书的序言。从《要略》看,全书写作有统一的计划和安排,但从现有的内容看,并未完全统一。

《淮南子》在政治上还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对“无为”作了新的解释。书中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如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发明医药,“一日而遇七十毒”;尧积极从事政治管理与社会教化;舜“辟地树谷,南征三苗,道死苍梧”;汤夙兴夜寐,勤于政务。这些古圣先王,一生致力于兴利除害,屡建奇功。

书中还主张循理而举事,反对离道而妄为,提出因自然之势加以主观努力而有所作为。这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老庄的消极无为的思想。

《淮南子》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里面“塞翁失马”蕴涵的哲学思想闻名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