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月锦绣,锁清秋
12705600000006

第6章 上巳

时间:本以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时,将上巳定为节日。曹魏时,定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

风俗:高禖,祓禊,曲水流觞,会男女,蟠桃会等。

源起:为追念伏羲氏而定。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有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云集陵区,朝拜人祖。亦传说此日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眇如带

心结湘川渚,目散冲霄外。

清泉吐翠流,绿醽漂素濑。

悠想眄长川,轻澜眇如带。

——[晋]庾阐《三月三日》

他是心意旷阔、孝善至极的男子。

读《晋书》时,便将庾阐记到了心里,只因他是大孝之人。《晋书》有记:“阐好学,九岁能属文。少随舅孙氏过江。母随兄肇为乐安长史,在项城。永嘉末,为石勒所陷,阐母亦没。阐不栉沐,不婚宦,绝酒肉,垂二十年,乡亲称之。”

总觉得子与母之间的那一种爱,是世间最深重的一种。许是我内心渐渐淡凉,对周身人事的热情愈来愈少,心中惦念、在乎的亦少。却不管何时何地心境怎样转变,对亲人尤是对母亲的牵念丝毫未减。

也因着自身内部的情意所致,读到《晋书》里这一段关于庾阐的所记,便愈发动容起来。印象也就变得愈发深刻。

庾阐所作的这一首《三月三日》读来也有一种轻缈深阔的感觉。虽也是写上巳曲水流觞之妙,却写得颇有灵气。不言具体事宜,只是道这日风光独好。好似桃花源里走出的男子所语,言词之间颇为清定,实足是魏晋文人的杳渺派风。诗里全然没有节日的闹热之气。

他说,他心系川渚流水之间,目散九霄云外,可见,其心中那一股“寄意无极,游心太玄”之气。然后落笔写上巳节曲水流觞之风俗。但未写任何细节,只是将此荡开说周身景色。是“清泉吐翠流,绿醽漂素濑”的清媚风光。

有清泉涌地而出,汩汩不绝。又有岸边青草漫溯,映水成碧。放在水中的那些酒杯便飘荡在这清澈激流当中,渐渐远去。诸般美景落在他眼中,即成了视野里的全部。他心性恬淡,好天然妙趣。钟情的便也只是自然山水之间这一点风光旖旎。

所谓“曲水流觞”,是说上巳这一日的修禊活动中有这样一项内容,人们会将盛满酒的酒器或直接放入水中(木质酒杯),或置于荷叶之上再放入水中(陶质酒杯),然后任其漂流,遇到水湾即曲水之处停下来之后,停在谁面前,谁就将酒端起来饮尽。

单单“曲水流觞”已经很美,让人不由得会神往旧年风流。写“曲水流觞,”便不得不提王羲之那一篇《兰亭集序》。写曲水流觞事,此文最是风流。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时为晋穆帝永和九年。正是上巳那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魏晋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聚于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将此次聚会各家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以记述上巳这日的流觞曲水一事,以抒内心情意,此序即是《兰亭集序》。

少年背诵之时,心中就有一种快乐。如今再去吟诵,更是有一种“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欣悦。定然是要去一回的,去见一回“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人间盛景。

多丽人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丝络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逐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唐]杜甫《丽人行》

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这日,天光丰足,甚是明媚,甚是清新。长安城的曲江河畔依照习俗,聚集了许多女子来行“祓禊”之事。所谓“祓禊”,主要内容就是沐浴去灾,洗濯邪秽。

唐玄宗时期,上巳祓禊一事,已渐渐演变成含蕴丰富的郊游饮宴活动。因开元年间,朝廷曾对京城曲江池进行大规模扩建,且每逢上巳,唐玄宗都会命君臣官民同乐,于是,上巳这一日,曲江池边便会尤为热闹。彼时,每年的“曲江宴会”更是倾动京城的大事件。

这一日,诗人便可见女子成群,佳人们个个都是肤若凝脂吹弹可破,亦都身姿曼妙,齐齐聚在河畔,姿态端静,雅丽清媚,又贞淑自然。真真应了“惊艳”二字。好一幅曲江池边的美人绘。

再看。那女子们身上的绫花绫罗衣裳花色各异,式样琳琅。有金丝绣起的孔雀图案,亦有银丝钩出的麒麟暗纹。如此这般,映衬着暮春风光,真是绝艳的画面。头上、发间、鬓旁的佩饰更是缭乱繁复迷人眼。只见那翡翠质地的榼花叶片一直贴到鬓角边。

因为有风,女子们又用宝珠压住裙带,很是合身。从背后放眼望去,更是宝气珠光。

到“珠压腰衱稳称身”一句止,都只是单纯描摹上巳丽人出行的窈窕多姿。从“就中云幕椒房亲”一句开始,诗人笔锋渐转,开始进入诗人的作诗意图当中,写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二人。“就中”二字表明诗人白描众丽人之姿,是为了之后侧重写两位夫人所埋下的伏笔。

从“紫驼”一句至“要津”一句均是写两位夫人及各达官显贵的骄奢淫逸的颓靡作风。吃的是翡翠蒸锅盛上的紫驼峰和水晶盘递上的白鳞鱼,用的是犀牛角做的筷子。纵如此,山珍海味也已是吃腻。只见满座宾客皆是达官贵人,更有笙箫鼓乐相伴,却是音色靡靡。

又说那“后来”之人光天化日之下,全无规矩,目无礼法。他当轩下马,未经通传便直直入了夫人们的席,百般殷勤,大伤风化。末一句“慎莫近前丞相嗔”说,见此失德场面,绝然不可靠近,若是恼怒了当朝丞相,后果自是不堪设想。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即公元753年的上巳。诗并不难懂,旨在鞭挞当朝权贵腐朽的生活作风。彼时,杨贵妃族兄杨国忠因妹富贵,亦升任宰相。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时的杨家气焰熏灼,不可一世,因此目无法纪,作风十分腐朽败坏。

于是,上巳这日,杜甫便借此入题,赋此诗,以泄心中郁积良久的怨愤。他知道,现世已这般不静、不稳、不平,安泰的国邦、和顺的日子业已变得短暂。不知,来年今日,是否依然有温暖日光照丽人。

转眼,便过了人间三月天。

晚风恬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

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

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宋]贺铸《梦江南·太平时》

是日上巳,农历三月初三。

丽人妙目,他却犯了乡思。

九曲池头是浓密柳阴,一片葱碧。开篇即是好景。“毵”亦念作“三”,“毵毵”即是用来形容柳条细长柔嫩的模样。是一帧春意稠烈的画面。

街市上游人密布,车马不息。人声,叫吆声,车声,马声,交错杂糅。老人,少年,男人,女人,擦身接踵。倏忽之间,也不知怎的,弄脏了春衫,惹了一身尘埃。好不热闹。

上巳,在今时已渐成寻常日子。已鲜有人还知其节日含蕴,更无人会袭承古旧风俗,去沐浴,去祈福,去泛水游春。读贺铸这一首《梦江南·太平时》,竟不得不向历史讨欢。依照这词中丽句寻寻索索,探得一点当日的风光。

在想,若是今时也似往日,每逢上巳,水边有丽人成群,市街上游人滚滚,势必能成就心底另一种情意乾坤,也定然可以多出一条路途来回望自己生之来路。

上阕写完,贺铸便笔锋一转。从汴京城的繁华直直南下,落笔江南的烟水红花。且听他说,“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鲥”与“时”同音,“鲥鱼”是南方独有的鱼种,北方的大江大河里是没有的。又是苦笋,又是鲥鱼,单单这两种,便让人深觉江南美味势必会令人垂涎。再一句“梦江南”,更写尽了他心底无限乡思情意。

但江南之美尚不止此。末句写“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除却美食,风景更是绝佳。

门巷对烟水,犹似大观园里的曲径通幽,曼妙不能言传。晚风甜悦,拂面之时,便是佳人露笑之时。远处江水之中,更有归帆点点,余晖落于帆布之上,看着竟能觉得暖。不知是否果真有倦游思归的意味。

句中“阊门”一词便点明词人所写之地是苏州。不是他方。“阊门”即是指古苏州城的西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绝非虚誉。前些时日,得一册书,名为《苏园品韵录》,书中可见虽只是苏州美景一隅,却有一种阅尽人间风情的错觉。

贺铸也写汴京之美,读完全词,却依旧切切让人知道他想说江南更好。贺铸曾居汴京谋仕,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过着颇有情致的晚年生活,虽是清简,却欢融。

贺铸虽亦有悲壮激昂之作,但总体来说词风哀婉浓丽。再列贺铸词,题为《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此词一如所写的《梦江南·太平时》,亦是妙艳。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也写“阊门”,也写苏州。却又是另一番人情况味。写作时间应当早于《梦江南·太平时》,尚未定居苏州。但彼时,他已是鳏夫,爱妻已去。这日,故地重游,不免心里怅然。于是作下这首悼亡词。“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让人恍惚之间,便会忆及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情意之深之切,令人慨然。

深知,人间世,尚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