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12678400000016

第16章 身体会说话,破译肢体语言的密码

肢体语言是指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动作与触摸、姿势与外貌、身体的空间距离等。

我们在与人交流沟通时,即使不说话,也可以凭借对方的肢体语言来探索他们内心的秘密,对方也同样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了解到我们的真实想法。人们可以在语言上伪装自己,但身体语言却经常会“出卖”他们。因此,解译人们的体语密码,可以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和了解他人。

破译肢体语言的密码

古时候的寓言故事中,有一个叫严监生的人,他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不上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把头摇了两三下。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严监生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下,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公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很挂念。严监生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其妻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两根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根就是了。”说罢,赵氏忙走去挑掉一根。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这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所描写的一幕(改写版)。在这里且不论以吝啬出名的严监生是如何的让人可笑可叹,单论这身体语言在表达上不仅能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甚至可以替代语言直接发挥自己传播信息的作用。

已故美国著名记者约翰·根室在《回忆罗斯福》一书中写道:在短短的20分钟里,他的表情有稀奇、好奇、吃惊或关切、担心、同情、坚定、庄严,还有绝伦的魅力,但他却只字未说。

肢体语言是内在情感的外部显现。它通过眼神、面部肌肉运动、手势等诸多无声的体态语言形象化、生动化,以达到先“声”夺人、耐人寻味的效果。它能充分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并可帮助接受信息的人深刻、准确地把握言事意旨,有效地避免因言语表达的匮乏而带来的误解。在长辈直言怒斥后生时辅以爱抚、安慰的眼神,会叫人心悦诚服;在妻子需要袖手旁观的丈夫做家务帮忙时,伴有一个亲昵、温柔的举动,会让丈夫饶有兴趣地来参与;在向下属吩咐工作时附上一个善解人意的微笑,则能令他心情舒畅,潜心攻关,如此等等。多一点抚慰,少一分隔阂;多一点微笑,少一分误解。灵活有效地使用体态语言,给平淡乏味的语言润色,就会避免因语言不详而导致的言语沟通中的麻烦与障碍。

无声和有声语言相得益彰

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也就是说,说话要表现在神态上,表达在言辞中,才能被人理解。孟子是一个十分擅长辩论的人,他从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发现,有声语言的不足,需要用神态去补充,才能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著名的“蔺相如不辱使命”的古文中,赵国使臣蔺相如在维护国家尊严,完璧归赵的情节中,“持璧”的行动和“睨柱”的神态同铿锵有力的语言相呼应,取得了十分突出的表达效果,使残暴的秦王也不得不赶紧道歉。如果蔺相如在说“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时,只是表情木然,站在那里没有任何行动,就绝不可能取得上述的表达效果。

人类的动作、表情是本能的,每个人平时说话都会不知不觉地作出某些表情动作。人们说话时变化的目光,或喜或怒的神态,举手投足的动作,经常同所表达的内容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出说话人的修养。事实上,你同另一个人见面,虽然尚未正式开口说话,但交际活动已经开始,双方的眼神、表情、动作都在传递着信息。说话时对方不仅在听,还在看。皱眉头,嘴角向下撇,那显然是话不投机;和颜悦色,笑脸相对,说话就易于顺利进行。因此,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我们必须给这种无声的身体语言以应有的关注。如果在说话时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身体语言,就能够使重点突出,使自己的表达更有感情、更形象生动,因而更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交际的效果会比单纯凭借有声语言好得多。大家知道,电视的宣传效果比起电台广播更突出、更明显,原因之一就在于:电视节目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而电台广播只作用于人的听觉。

一个人的身体语言和有声语言,是构成其语言的两种重要形式。每个人在运用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场合等情况,有时可单独使用,有时也可将两者结合使用。但更多的情况下,要注意身体语言和有声语言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更好地发挥自己言语的效能。

名著里的肢体语言解读

“貌”字,《说文》作“兒”:“象人面形”。《穀梁传·桓公十四年》有:“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范宁注:“貌,姿体。”看来,“貌”之本义,除了指人的高矮、胖瘦、俊丑等本身条件外,还包括“体态”和身体语言。人们通常讲“鉴貌辨色”(见《景德传灯录》),且相信“闻名不如见面”(见《北史·烈女传》),主要原因就在于,通过身体语言往往能够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辨识对方的性格特征,正如达·芬奇所说:容貌真能显示出人的性情,表露他的罪恶。比如:在心急如焚的情况下,有的人好用嘴咬手指、眼镜、铅笔或其他小物件,这种人往往性格过分内向,喜好我行我素;有的人则好用指尖轻捋头发,轻搔面部或把食指放在嘴唇上,这种人往往性格达观,处事泰然;还有的人好抚摸下巴(一般是男人),这种人一般是理智型,处理问题老练、审慎。某些心理学家甚至认为,人们吸烟的姿势也与性格有对应关系,吸烟者的不同形态分别被标上了不同性格心理标签。古希腊的哲人甚至认为根据足形可以确定人的性格,比如在关于杰出人物波吕克塞娜和阿斯帕西娅的记述中,曾专门提及她们的脚形优美,而帝王多米齐安的丑陋脚形在史书中也有记载。

在多种艺术形式中,艺术家们通常都是以人的体态作为心理外现的描绘,从而构成美的特征形式的。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以耶稣被钉死的前夜和十二门徒举行的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就是通过描绘十三个人所表露的各自不同的神情状态的一瞬间而揭示出其真实内心的。拉奥孔雕像表现的是被巨蟒致命地袭击所造成极大的恐慌,也是通过身体所有部位的“肌肉运动已达到极限,它们像一块块的小山丘相互紧密毗连,表达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与极度紧张”。尤卢娜雕像,以大而突出的眼睛所传达的目光显示出王权的骄傲。帕拉斯雕像的眼睛不那么突出,也睁得不大,头的动态没有傲慢的气派,目光略微向下,似乎在静观之中,这象征着少女的纯洁心灵。而维纳斯的雕像,下眼睑有些向上弯曲,使她微微启开的眼睛有一种诱惑人的、倦怠的表情,流露出她圣洁的爱心。狄安娜雕像目光总是置邻近物体于不顾,直射远方,这与她的少女模样、急速行走的姿势和外向型的心理特征是吻合的。

优秀的作家同样在这些方面观察得十分细腻,例如,我国古辞《陌上桑》里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这首诗中通过描绘旁观者看到罗敷后种种忘情的肢体语言,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这些人对她美丽姿容的惊慕与倾倒的心理。

再如施耐庵的《水浒》第八回写道:智深抡起禅杖,把松树只一下,打得树有二寸深痕,齐齐折了……董超、薛霸都吐出舌头来,半晌缩不入去。

想要加害林冲的两个公差,被鲁智深的神勇之举吓呆了。肢体语言暴露了他们猥琐、恐惧的心理。

张天翼的《清明时节》里面写道:兔二爷吃得很多,下面两条腿竟老远地伸到前面,一直碰着对面谢标六的脚。易良发索性脱了鞋子,把右脚抬到自己椅子上踏着。犹开盛老是不安似的移动他的腿,手也在桌面上没停止过动作,时时对他两个同伴使眼色。接着大家把杯子端到嘴边喝干。他们仿佛是自己斗伙吃喝似的,仿佛除了他们三个就再没别的人。

小说中的谢老师为出出恶气,请这三位“爱管闲事的兵大爷”吃饭。这三人的“坐姿”出神入化地显示了他们粗鲁、剽悍的兵痞习性。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的一生的24小时》中说:贪婪者的手抓搔不已,挥霍者的手肌肉松弛,老谋深算者两手安静,思前虑后者则关节跳弹。作家出色地描绘了绿色赌台上赌徒们千姿百态的手势,从中透视出形形色色的人的不同的内心世界。

中国古典文学常常没有西方文学那样连篇累牍的直接心理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肢体语言地细致刻画来展示芸芸众生的心态。

如《诗·周南·关雎》中用“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来表达殷切思恋。

《诗·小雅·正月》中用“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来表达小心谨慎的心态。

《诗·邶风·静女》中用“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来表达爱恋焦躁。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用“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来表达盛怒作色。

《庄子·至乐》中用“髑髅深矉蹙作”来表达心事重重。

《礼记·玉藻》中用“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来表达小心翼翼。

《淮南子·精神训》中用“蜷局而谛,通夕不寐”来表达心神不安。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用“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来表达惊讶畏惧。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用“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来表达悲愤颓唐。

《后汉书·李固传》中用“固独粉饰貌,搔头弄姿”来表达故意做作。

《文心雕龙·乐府》中用“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雅咏温恭,必欠伸鱼睨;奇辞切至,则拊髀雀跃”来形容厌庸喜奇。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来形容低三下四。

韩愈在《送李愿归盘谷序》中用“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来表达踌躇未决。

苏轼在《方山子传》中用“俯而不答,仰而笑”来形容清高超逸。

秦简夫在《东堂老》中用“你这般撧耳挠腮,可又便怎生”来表达焦急无计。

施耐庵在《水浒》第一回中用“洪太尉倒在树根底下,唬得三十六个牙齿,捉对儿厮打……浑身却如中风麻木,两腿一似斗败公鸡”来形容极度恐惧。

在《水浒》第三回中用“智深见没人说他,每到晚便放翻身体,横罗十字”来表达鲁莽憨直的性格。

肩语:威武、娇媚的展示

肩部的动作可以表达攻击、威严、安心、胆怯、防卫等意思。美国的肢体语言研究学者鲁温博士分析说,向后缩的肩膀表示因积压的不平、不满而引起的愤怒;耸肩表示不安、恐怖;使劲张开两手的肩膀代表责任感的强烈;向前挺出的肩膀代表压力重大引起的精神负担等。然而不论情况怎样,肩部均可特别视为象征男性尊严的部位。

除了男性以外,女性柔滑、狭小的肩膀属于娇媚的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男女平等”口号的带动下,曾经一度流行在妇女服装加入垫肩的“美国式时髦”。但是,那也只是主张男女平等的“坚强女性”最为崇拜的时尚。后来取而代之的反而是强调“女人味”的“法国式时髦”,而这种演变的出现,是因为女性们感到柔滑狭小的肩膀更能展示自己的形态美。就像男人需要宽厚的肩膀显示威武一样,女人也要用她们的肩膀呈现娇柔。男人将大衣或西装上衣搭在肩上走路,这是在下意识之中想体现“男性气概”。这种男人通常不会弯腰驼背、衰弱无力地走路,而是挺胸、迈开大步向前走。

腰语:性感的线条符号

腰部的无声语言,女人相对男性来说,要微妙得多。女人的腰,是除了女人的臀部和胸部以外的性感符号,它常常是以无声的线条来表达的。线条和色彩是人类在有声语言之外最具表现能力的无声语言。女人的腰,就是一个线条符号,任你怎么理解。

1.弯腰

见人即弯腰行礼是日本女人的见面语言,弯腰所形成的曲线是柔美的、温顺的、流畅的,从而形成一种光滑的外表,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2.叉腰

把两手叉在自己的腰上,这种形象就像两只鸡斗架的形象。这是女性一种双向的对外扩张,表示出内心的愤怒和力量。

3.仰腰

仰腰是一座不设防的城市。这叫做女人的“无防备的信号”。如果女人坐在沙发里,用仰腰的形式对着异性,一般的情况有两种:一是对于眼前这个男人绝对的信任,绝对的尊重,她觉得他不会给她带来伤害;二是妓女的一种招数,她告诉眼前的男人:“请跟我来”。

4.扭腰

扭腰使腰呈现S型,这是性的象征。凡是女人扭腰或者扭动臀部,都蕴含了招惹异性的信号。这种语言,在服务小姐、女模特的身上,会经常看到。

5.抚腰

俗话说,没人爱,自己爱。有些女人常常在没有男人抚摸时自我抚摸腰部,这种自我抚摸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亲切”的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