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自然奇观
12677700000009

第9章 陆地传奇(8)

成年考拉一天的食量大约是1千克左右的桉树叶。因为桉叶汁多,而且具有特殊的味香(含有桉树脑和水茴香萜),所以考拉的身上也就拥有了一种馥郁清香的桉叶香味。

埃托河盐沼

埃托河盐沼地处纳米比亚的北部,面积大约4800平方千米,海拔平均在1030米左右,算得上是非洲最大的盐沼。在当地,奥万博人习惯称它为“幻影之湖”或“干涸之地”,它就位于埃托河国家公园的中心。

盐沼就是盐滩或盐壳洼地,通常都以沙丘为界限。经过周期性泛滥和蒸发,盐沼底部会变得松软,没有胶结且不透水,而海水的浓缩等因素又导致石膏、方解石和文石的沉积。通常认为,大多数盐沼一度是小的海湾,就像过去地质时期形成的蒸发岩盆地。

盐沼述说

大约在数百万年前,通向盐沼的河流就都干涸了。水源没有了,蒸发还在继续,再加上湖底渗漏作用,于是原本有的一个湖消失了。埃托河盐沼在旱季时会闪闪发绿,裂缝处处,有时还会掠过尘暴和旋风。在盐渍土上还会看到动物的爬行过的痕迹,这些动物数以千计,它们在这片盐沼的水洼和绿洲上不断的寻找水源和食物。也正是这个地方给生存在这里的野生动物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和栖息之地。

现在的埃托河原本是一片白色盐沼,而今天仅存一小部分。盐沼中有零落的盐泉形成的黏土盐丘。这里还有几条平行的水,它们向北进入安哥拉境内。在12月至翌年3月期间,这里的盐沼四周会出现很多的雨水塘。因为是季风气候,东边的积雨云会把倾盆大雨送到奥波诺诺湖。这个湖在充满雨水之后,会沿着附近的埃库玛河和奥希甘博河,把稀有的水源输送到埃托河盐沼干燥的周边地区。因为水源,这里的湖泊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红鹳和其他鸟雀。这时候,植物也得到了一个生长的机会,特别是土壤里沉睡的草籽会迅速长出地表,形成一片片绿茵。

盐沼上的动物

生存在盐沼上的动物在雨季的来临时,会进行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大量的斑马和牛羚从它们冬天的栖息地离开,从盐沼东北面的安多尼平原纷纷赶来盐沼。

这里的动物种类繁多,在迁徙的时候斑马群的鸣叫声、牛羚的哀号声,还有15种大小迥异的羚羊的哼鼻声、喘息气、嘶叫声及哀鸣声混在一起。大象以单行纵队蹒跚行进。大群跳羚、非洲南部棕羚和白羚,也都加入集体迁徙的行列。长颈鹿会利用其高度扫视广阔的平原,它们前后摆动试图躲避食肉动物。跳羚十分敏捷,在当遇上危险时它们会做一连串的跳跃动作,然后拔腿疾驰,逃得无影无踪。它们能一下子跳出15米,而且跑起来时速达90千米。

在这个迁徙队伍的尾部尾随的是一些食肉动物,包括狮子、鬣狗、猎豹及野狗,它们都希望在这里饱餐美味的食物。队伍的最前面是成群的红鹳,它们要去盐沼上矿物质丰富的水域。这个大规模活动中的参与者还包括五彩缤纷的各种鸟雀,如埃及雁、胸部绯红色的伯劳、隼、鹰、鸽、千鸟和小云雀等等。

雨季渐渐结束的时候,盐沼又变得干涸僵滞。由于大批动物的经过和徘徊,这里的表层上有无数脚印,它们分布很广一直伸展到远方。该地区的面积达22269平方千米,是拥有世界上大型动物最多的地区之一。

延伸阅读——黑尾牛羚

黑尾牛羚具有牛角、牛头、马面、羊须、牛身、羚羊纹、牛般的叫声,它就好像左抄右袭其他动物后拼合出来的。黑尾牛羚是群居动物,大族群在迁徙时数量有时甚至超过1万头,但水源充足时便产生追逐和打斗。它们是埃托河盐沼动物大迁徙的重要成员。在很多纪录片上总是看到一些狮子和鳄鱼猎杀它们的场景,以致让人们以为它们的生命时刻受到威胁。但其实它们生命顽强,而且随着食肉动物数量的不断减少,它们的数量已经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万头。它们现在是东非草原上数量最多的大型野生动物。

它们大多在日间活动,晚上休息。在群居生活中,它们通常会淘汰那些体弱的、有病的同类。在生态系统中,它们作用很多。其粪便作为来年草原的肥料,吃剩下的草根是其他羚羊如汤氏瞪羚最喜欢的食物,另外它们自身则是狮子的食物来源。

黑尾牛羚在陆上最大的敌人不是狮子,而是鬣狗。其他有些动物也会袭击它们,例如非洲野狗、猎豹,还有它们在水里的最大敌人鳄鱼。

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盟,东起大兴安岭西麓,西至中蒙、中俄边界;北起额尔古纳市境内的根河南岸,南至中蒙边界;东南一隅与兴安盟接壤。

呼伦贝尔草原是中国温带天然优良草场、传统牧区,它的名字来源于其境内有呼伦、贝尔二湖。这片草原总面积约9万多平方千米,其中天然草场面积占80.1%。呼伦贝尔不仅有茫茫的草原、浩瀚的森林,还拥有古朴多姿的民族文化。这里被人们成为“绿色之净土,北国之碧玉”。

天然牧场

呼伦贝尔大草原驰名中外,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一块一望无际的天然牧场。在草原的东部和西部主要是隆起的丘陵和低山,中部则成为一个陷落的谷底。这里的平均海拔在大约650~700米间,主要受到喜马拉雅山脉运动的影响。

草原上季节差异很大,温和短促,而冬季严寒而漫长。干草原为天然草原的主体包括林缘草甸、草甸草原、河滩与盐化草甸及沙地草场等多种类型。这里有野生种子植物大约600多种,其中大部分牧草是羊草、贝加尔针茅、大针茅等。草原上有丰富的动物资源,著名有三河牛、马和锡尼河牛。

草原的东西部有显著地区别,西部大面积草场退化,东部大面积草场未利用,地形和缓,水源较丰,改良利用条件好。这里重要城镇是海拉尔市、满洲里市。

呼伦贝尔大草原牧草茂密,每平方米生长20多种上百株牧草,也存在这大量的动物。其中有药材约400种,兽类约35 种,禽类约200 种,鱼类约60种。草原白蘑、秀丽白虾、三河牛、蒙古羊等,享誉国内外。

呼伦贝尔草原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其中主要河流有海拉尔河、额尔古纳河、伊敏河、辉河、锡尼河、莫尔格勒河、哈拉哈河、根河、乌尔逊河、克鲁伦河等。这里的夏季草长莺飞,牛羊遍野。河流和湖泊是呼伦贝尔自然风光中的一大奇观,特别是这里的河流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在山林中水势湍急河流到了草原,就会变得温顺平缓。“天下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长约150千米,延伸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宛如一条玉带。

草原上的姐妹湖

呼伦湖像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镶嵌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呼伦湖与东南方相距250千米的贝尔湖被称为姊妹湖,并成为呼伦贝尔草原的象征。

呼伦湖是内蒙古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这里水域宽广,沼泽湿地连绵,草原辽阔,食饵丰富,是鸟类和鱼类的天堂。因此是我国东部内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春秋两季,南来北往的候鸟繁多。据初步统计,呼伦湖地区共有鸟类17 目41 科241 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1/5,是世界上少有的鸟类资源宝库之一,是一个硕大的鸟类博物馆。

贝尔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南中蒙交界地带,大部分属蒙古。湖形椭圆,长约33千米,宽20千米,面积约6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8米左右。东南有源于中国大兴安岭特尔莫山的哈拉哈河注入,西北角有乌尔逊河与呼伦湖相通。

延伸阅读——蒙古包

蒙古包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

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

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厘米左右,大的可容数百人。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

呼伦贝尔草原锡尼河畔的蒙古族(布里亚特)是个游牧民族,现在大部分已经定居生活了,但是还有一些零散的半定居的“泥包”。“泥包”建筑外形很像蒙古毡包,它用柳条排编构筑再和泥覆盖,里面打上木地板,架起火炉来,室内十分暖和。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为傣族自治州,地处中国云南省的南端,其东南部与老挝相邻,西南部与缅甸接壤,自治州的首府是景洪市。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具有非常独特的亚热带风光,这在我国其他地区很难见到。这里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向来有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材王国”三大王国的美称。西双版纳拥有葱郁的原始森林、奇特的热带雨林风景、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以美丽富饶著称于世。

西双版纳的地理环境

西双版纳处于横断山脉南端,热带北部边缘,因为受两大洋季风气候作用,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形成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这里高温多雨,干湿季十分明显,年均气温在18℃度至21℃之间,降雨量在1100~1900 毫米之间,全年日照时数可达1700~2300小时。

这一地区整个地势自北向南倾斜,两边高中间低,形成一种深度切割的地貌形态。傣族自治州内的海拔在477~2429米之间,有区别明显的山区和坝区。全州土地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占95%,坝区面积占4%,水域面积占1%。

我国最大的热带雨林

占据地球上湿热气候区,具有多层次、多物种的森林被称为热带雨林,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南美的亚马孙河流域、西非的刚果盆地和东南亚等地区。地处热带北缘的我国台湾、海南、广西等省的局部地区也有分布。特殊的生态环境和多层次的结构,使热带雨林成为陆地上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很多物质如橡胶、可可、咖啡、香蕉等都来自热带雨林,它是人类的一座最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我国最大的热带雨林就处于西双版纳海拔500 米以下的河谷地带,这里包含着大量的热带植物种类。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终年郁郁葱葱,能有效调节环境。它们吸收空气中含有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大量的氧气。这里形成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主要是由于这里夏季较长,而冬季的特征不明显,于是就有了充足的水热条件,还有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在热带雨林里,多种多样的植物,熙熙攘攘地生活在一起,既显示出万物竞争的勃勃生机,又盘根错节、相依相恋的世代相伴。它们繁而有序,占据着各自的空间,享用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巨型的板状根、老茎生花果、舞动的巨藤,树藤的绞杀、空中的花园等等奇异的生态现象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无奇不有,一些植物景观让人叹为观止。在这片密林中最上层是树干高大的望天树、阿丁凤等,有的望天树高达80多米;中层一般是高大笔直的乔木,主要有红光树等;中下层则为普通的乔木;下层多为低矮灌木;最底层主要是各类杂草和苔鲜。当然,除了植物景观植物,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还拥有多种珍贵而古怪的动物,包括孔雀、亚洲象、长臂猿等多种珍禽异兽。西双版纳真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孔雀之乡”、“大象乐园”。

独树成林

著名的一株成林独树,树高达28米,树龄在200年以上,属热带、亚热带的大叶榕。该树主干中部平生的众多气生根,顺树而下,相互交缠,盘于根部。左右两侧的主枝上,有32条大小不等的气生根垂直而下,扎入泥土,形成根部相连的丛生状支柱根,塑造出一树多干的成林景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里,独树成林的景观比比皆是。这种气生根形成的自然景观十分引人注目。

延伸阅读——野象谷

在勐腊自然保护区南缘,昆洛公路684~685千米路段的西部是西双版纳野象谷,它距州府景洪市大约35千米。这里是西双版纳最引人瞩目的森林公园,更是观赏野象活动的景区。此地的河流基本分为三岔,所以这个地方又被称为三岔河森林公园。这里特有的热带原始森林景观,还有数量较多的野生亚洲象,使得这个自然保护区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