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自然奇观
12677700000017

第17章 水的变奏(8)

鸣沙山怡性

鸣沙山的名字形象的展现了这一景观的特色,即这里的沙流动产生声响。沙的响声一般不是自己发出来的,而是由于人沿沙面滑动而惊起的声音,可以说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有人称此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中美妙的乐章。”

鸣沙山的名称曾有所更改,在汉朝的时侯,人们称它为沙角山或神沙山,大约晋朝的时候才称鸣沙山。鸣沙山的流沙独具特色,沙的颜色多种,有红色、黄色、绿色、白色、黑色等。该山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这里沙丘呈垄状,一个连着一个,并且盘桓回环。游人走过会留下脚印,第二天又恢复到本来的样子。山上的最高峰海拔为1715米。这样的景观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

当人从山巅顺陡立的沙坡下滑,流沙似金色群龙飞腾,鸣声随之而起,初如丝竹管弦,继若钟磬合鸣,进而金鼓齐响,轰鸣不绝于耳。自古以来,由于不明鸣沙的原因,产生过不少动人的传说。相传,这里原本水草丰茂,有位汉代将军率军西征,一夜遭敌军偷袭。正当两军厮杀难解难分之际,大风骤起,刮起漫天黄沙,把两军人马全都埋入沙中,从此就有了鸣沙山。至今犹有沙鸣则是两军将士的厮杀之声的说法。据《沙州图经》载:鸣沙山“流动无定,俄然深谷为陵,高岩为谷,峰危似削,孤烟如画,夕疑无地。”这段文字描述了鸣沙山形状多变,是由流沙造成的。鸣沙山东西南北纵横的山体,宛如两条沙臂张伸围护着鸣沙山麓的月牙泉。

月牙泉洗心

在鸣沙山的怀抱之中,有一汪酷似新月的泉水,这就是月牙泉。这里自古就是一处难得的景观,从汉代就被称为“敦煌八景”之一,名曰“月泉晓彻”。

此泉南北长约百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深度由东向西递减,最深的地方约有5米。该泉虽深陷沙围,却久久没有被掩埋,就像一块碧玉镶嵌在鸣沙之中。古往今来的文人学士都对这一景观赞叹不已。

泉水与流沙之间大概有数十米。有时候狂风大作,流沙腾起,但却淹没不了这汪清泉。更让人惊奇的是,月牙泉地处戈壁,但其水质清澈,而且在干旱的环境中至今没有干涸。人们都说“水火不相容”,所以一般情况下,沙漠和清泉是很难共存的。然而,月牙泉在黄沙之中能够存在了几千年。

月牙泉的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那肆虐的流沙永远填埋不住它。

相关链接——敦煌

敦煌地处甘肃省酒泉市,是该市辖区中的一个县级市,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敦煌曾经作为中国通往西域、中欧和欧洲的一个必经之地。它处于著名的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非常繁盛的商品贸易活动。敦煌有许多闻名中外的景观,例如“敦煌石窟”、“敦煌壁画”,还有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等等。

西藏纳木错湖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是我国西藏的纳木错湖,湖面海拔4718米。它是西藏著名的三大圣湖之一,其总面积约2000多平方千米,东西长约70千米,南北宽约30千米,最深处深约33米。

纳木错藏语的意思是“天湖”,该湖的具体位置在藏北高原的东南部,著名的念青唐古拉山峰的北部,西藏自治区当雄和班戈县纳木错乡和琼学乡境内。纳木错湖水清澈,湖面因反射高原上的蓝天而呈现天蓝,远处好像水天相接,光临此地有如身处仙境。

圣湖成因

《措之解说》中记载,纳木错原名“纳木错秋莫·多吉贡扎玛”。在地质年代的第三世纪末和第四世纪初,喜马拉雅山运动造成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凹陷,于是形成了大型构造断陷湖。最初的纳木错湖面积巨大,但因青藏高原的气候干燥,以致后来的湖面逐渐缩小。从古湖岩线可以看出,最早的湖面要比现在的高出80多米。

圣湖传说因

纳木错湖畔有丰富的牧草,自古就是一处天然的牧场。

传说,纳木错是绵羊的守护神,所以每逢藏历的羊年,纳木错将要敞开圣门迎接众神前来汇集。据传,天下之众神按照不同的年份进行轮流汇集,藏历马年汇集到岗嘎德斯,猴年汇集到南方的杂日山。羊年则汇集在纳木错。因此人们争先恐后地前往纳木错朝圣转经。

从藏历羊年的元月开始到年底12月止转湖队伍终年不断。既有骑马转湖的也有徒步跋涉的,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以转湖朝圣一次为积大德,并相信也能给自己带来无限的福。这种心理驱使信徒们不辞辛苦,长途跋涉,日夜兼行地转湖不止,即便是走不动路的老者或者残者也乘马前往,并认为转得越快功德也越高。那些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不分昼夜地拼命往前跑,竟能在10 天之内转纳木错一周。

在藏北众多的湖泊中,人们为何如此笃信纳木错呢?这也许是除了在纳木错周围有四座古老的寺院外,其主要原因就是纳木错独特的山水景色和各种奇石异土及其美妙的传说给纳木错涂上了神秘的色彩。

湖中的岛屿

在碧波荡漾的纳木错湖中有5个很突出的岛屿,佛教徒们都传说这是五方佛的化身,所以去圣湖朝拜的人,都对这五个岛屿虔诚的顶礼膜拜。在5个岛屿中最大的岛屿是良多岛,其面积大约有1.2平方千米。

除了有5座岛屿屹立湖中以外,还有5个半岛从不同的方位插入湖边,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扎西半岛。扎西半岛位于湖的东侧,像是湖岸伸入湖中的一只拳头。远远望去,它是个小山包,由于山包中间明显裂开,人们说它是个睡佛,短的一段是脑袋,长的一段是身子,腿侧伸入湖中渐隐。这个半岛是由石灰岩构成的,总面积大约有10平方千米。在半岛上,由于湖水的侵蚀形成了很多奇特的岩洞,是一处典型的而且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区。有的洞口呈圆形而洞浅短,有的溶洞狭长似地道,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里布满了钟乳石。半岛上到处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峰林之间还有自然连接的石桥。这里的地貌奇异多彩,巧夺天工,堪称奇观。

藏北牧人经常很自豪地说:“纳木错美如画,阴有十八大梁,最著名的山梁在阳面,阳有十八大岛,最著名的岛在阴面。”就是说在纳木错湖周围共有18道山梁,其中除多加山梁在阳面外,其余都在湖的阴面即南边。同时纳木错共有18个岛,其中扎西岛在阴面外,其余诸岛均在阳面即纳木错湖的北边。虽然纳木错海拔达4718米,但岛上、湖滩上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牧草和柏树林。湖岛上那些岩洞及树丛中还有极丰富的水生物,这些水生物给熊创造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生存环境。

延伸阅读——纳木错的动植物

纳木错虽然海拔极高,但这里生存着大量的动植物。该地错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草原地带,在海拔4800米以下的是湖滨平原;4800 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在湖滨湿地及河流两岸有沼泽化草甸;在河湖边缘浅水带有水生植被。夏初,有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并在此繁殖后代。

湖泊周围还经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息。湖中盛产高原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鸟类有斑头雁、赤麻鸭、秋沙鸭、白翅翎、西藏毛腿沙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