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优雅女人三件事:会说话、会交际、会理财
12672900000025

第25章 第二件事 会交际(9)

据说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当了皇后,地位变了,她的考虑更多了。她深知作为“国母”,其行为举止对皇帝的影响有多大。因此,她处处注意约束自己,处处做嫔妃们的典范,从不把事情做过头。她不尚奢侈,吃穿用度,除了宫中按例发放的,不再有什么要求。她的儿子承乾被立为太子,有好几次,太子的乳母向她反映,东宫供应的东西太少,不够用,希望能增加一些。但她从不把资财任情挥霍,从不搞特殊化,对东宫的要求坚决没有答应。她说:“做太子最发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哪能光想着宫中缺什么东西呢?”她不干预朝中政事,尤其害怕她的亲戚以她的名义结成团伙,威胁李唐王朝的安全。李世民很敬重她,朝中赏罚大臣的事常跟她商量,但她从不表态,从不把自己看得特别重要。皇上要委她哥哥以重任,她坚决不同意。李世民不听,让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做了吏部尚书,皇后派人做哥哥工作,让他辞职。李世民不得已,便答应授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皇后这才放了心。长孙无忌也成为一代忠良。

长孙皇后从来不忘记为自己留余地,不论什么时候都不把所有好处都占有,得到了周围人的爱戴和尊敬,在复杂的皇室家族中站得最稳。集处世经验之大成的《菜根谭》说:“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让三分,留余地,字面上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措置裕如,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二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万不可逼人于死地,迫使对方作出极端的反抗,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人能生时定要求生,有百条生存之路可行,斗争中给他断去99条,留一条与他行,他也不会提着自家脑袋来拼命。倘若连他最后一条路也断了去,那么,他一定会揭竿而起,拼命反抗。想一想,世界之大,人事之繁,何必逼人无奈,激人至此呢?

完美女人的进化,首先体现在礼仪的层次。给别人留余地,实质上也是给自己留余地;断尽别人的路径,自己路径亦危;敲碎别人的饭碗,自己饭碗也易脆。不让别人为难,不于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阔绰,这就是让三分,留余地的妙处,是处世交往的良方。

留有余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绝,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会处变不惊,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俗话说:“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说的是做事的时候给自己留点余地,以备不时之需。21世纪是一个充满风险、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职业、娱乐、思维方式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好好生存,就要学会深思远虑,防患于未然。

孔子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说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再强加给别人,而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也就是从别人的角度想事情。这句话不仅我们国人自己喜欢,也是西方哲学家推崇的一句名言。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都会出现如何要求别人以及怎么对待自己的问题。待人和律己的态度,可以充分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也是决定能否与人和善相处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留有余地是人生智慧,也是生活经验。雕刻人像时,鼻尖先留高一点,不像的话再慢慢削减,这是留有余地;做菜时,先少放一点盐,不够再添,这是留有余地;新买的裤子,因为太长穿不了,去裁的时候叮嘱裁缝少剪点,以免剪短了不合穿,这也是留有余地。

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你自己都不喜欢的事情,别人也肯定不会喜欢,如果你非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对于对方来说也是无法接受和容忍的。按照孔子的理论,只有一视同仁,才能做到与人很好地相处,不会招致怨言。要以宽容的态度待人,以理解对方为基础,给人以客观的态度评价,这是对别人的基本尊重,既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所没有的优点,还能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善意地给予谅解,体现自身的修养和知识。

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肯尼斯·吉德在他一本叫《如何使人变得高贵》的书里有这样的话:暂停一分钟,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你对有些事情兴趣盎然,对另外的事情却漠不关心?你将会知道,世界上任何人都有使他感兴趣的事情,也有他漠不关心的事情。感兴趣和漠不关心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多想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你和别人的思想沟通了,彼此就有了理解。

不让别人为难,也不为难自己,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愉快,这就是让人三分,留有余地的妙处,是女人处世交往的良方。

社交达人,一切以中和为尺度

你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呢?开朗的,还是内向的?古板的,还是不羁的?果敢的,还是犹豫的?每个女人的性格不同就决定了其所擅长的领域不同。

“取相于钱,外圆内方”,是近代职业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领袖黄炎培为自己书写的处世立身的座右铭。

中庸性格,能够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就是古人说的中和、中庸。

在女人的社交生活中,时常会有这样“中庸”的人出现。宋代程颐这样解释,不偏之谓中,不倚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里的中,就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就是平常、平庸。

孔子是一个处世大师,他不如颜回仁德,但可以教他通权达变;他不及子贡有辩才,但可以教他收敛锋芒;他不如子路勇敢,但可以教他畏惧;他不及子张矜庄,但可以教他随和。孔子吸收了他们各人的长处又避免了他们的短处,他之胜于人,就在中庸之道。

荀子也深知中庸之道,他认为,对血气方刚的人,就使他平心静气;对勇敢凶暴的人,就使他循规蹈矩;对心胸狭隘的人,就扩大他的胸襟;对思想卑下的人,就激发他高昂的意志。他左之,则右之;他上之,则下之。总之,一切以中和为尺度。

如果你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可进可退、可方可圆,则不论在何时何地,你都能拥有一个和谐的状态。

我们通常把违心说话、违心做事,看成是一种世故、一种懦弱、一种人格破损和刁钻处世。其实,这也未必。许多时候,它可以是智慧,也可以是一种善良、一种献身。

如果说世界是一个矛盾复合体,那么处在这个复合体中的人,必然会领受许多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物质客体与精神自我的不协调和不统一。矛盾的错综决定了人们在解决它时出现“二律背反”。为了外部世界的那些需求,人们不得不作出一些牺牲自我的抉择,于是,便产生了说违心话和做违心事的现象。

许多时候,我们在做着自己并不想做的事,说着自己并不想说的话,甚至还很认真。因为慑于压力、屈于礼仪、拘于制度、限于条件,我们进了不想进的门,陪了不想陪的客,送了不想送的礼。

人都想自由自在,都想随心所欲,但是,世界从来不是因你的意愿而改变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被动地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因为,我们不仅有自身还有环境,不仅有现在还有未来,不仅追求实现自我还在追求安全、友爱和形象。奉献出自己的一部分心愿换取平静、换取尊严、换取良好的环境还是十分必要的,尽管你对这种自我背弃并不很乐意。

在社交中,女人不仅要做到让自己开心,也要让自己身边的人因为自己的存在也开心起来。如果世界因为你的服从和委曲而有了风光,那这风光也不会少了你的那一份。当然,这风光也不会无限存在。如果你处处由别人支配,事事处于无自我状态,把自己规范成一钵盆景,只要别人喜欢、别人满意,自己扭曲成怎样都可以,那就怎么也风光不起来了。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的环境、制度、礼仪、习俗无不作用并制约着你。台湾地区著名作家罗兰早有所告:“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人能够整天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他自己所想过的生活。”随着社会文明的提高,人际间的纵向联络会日趋淡漠,但横向间的联系却会加强。如果你在交际中没有妥协、忍让和迁就的准备,那只能处于四面楚歌之中,纵使有三头六臂,也将牵制得你疲惫不堪而无法前进。所以,虽然妥协、迁就都有那种“不得不”的心态,但仍不失为人际间的“润滑剂”。

其实,为了群体和未来我们都有过献身和忍受;为了增强实现目标的合作我们都不应以自己为中心;为了避开更大损失都有过委曲求全;为了争取人心我们甚至都有过“这样想却去那样做”的经历,都曾扮演过“两面派”。所以为了融洽和顺利,违心也未尝不可。

小女人也要有大局观

“若争小可,便失大道”。这句贤文是说一个人如果一味地争夺个人小利,就会损害全局利益,有违道德标准,旨在教育人们,做人要顾全大局,要有全局意识。

当然,现代社会的女性也要有大局观,顾大局识大体。

大局是指整个的局面和整体的形势。一般来说,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对于与自身相关的局部事物看得重一些,而对全局的把握总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养自己的大局观念。要善于学习我国古人的智慧,汲取古人的教训,做一个顾全大局的人。

三国时期的汉寿亭侯关羽,曾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成为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死的异姓兄弟,是何等的仁义。然而,就是这个万众信奉的偶像,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顾大局、刚愎自用,结果不仅命丧他人,还使得蜀汉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当关羽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拒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孙权想与关羽成为儿女亲家,派人来向关羽提亲时,关羽一听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把好事变成了坏事,由此得罪了盟友孙权,最终导致了吴蜀联盟破裂,双方刀兵相见,关羽也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

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其目空一切,盛气凌人,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

为人要学大,莫学小,志气一卑污了,品格难乎其高;持家要学小,莫学大,门面一弄阔了,后来难乎其继。

为人要有大局观,不可因小失大、后悔莫及!下面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因小失大的后果。从前,有个人非常讨厌老鼠,他花许多钱买了几十只猫,准备用来捉老鼠。他每天给猫吃鲜鱼肥肉,并让它们睡在珍贵的毛毯上。猫儿们吃得饱饱的,又安逸又舒服,当然用不着去捉老鼠充饥了,甚至还有个别猫竟然同老鼠打成一片,在一起玩耍游戏,老鼠因此越发猖獗。

这个人十分恼火,于是不再养猫了,他认为天下没有一只好猫。他又设下捕老鼠的夹子,可是没有一只老鼠去踩夹子。那个人气极了,又在饵料里下毒,老鼠就是不来吃。这个人恨老鼠恨得咬牙切齿,把所有的灭鼠方法都用上了,结果还是没有把老鼠灭掉。

一天,他家的房子着火了,火烧到了米仓,并延伸到寝室里。这个人不但不救火,却跑到大门外,哈哈大笑起来。邻居们看见他家着火,都来帮助灭火,这个人却大发脾气地说:“那些老鼠正要被这场大火烧死,你们却去救它们,谁要你们多管闲事?”众人一听,都十分生气,于是便扔掉手中的救火工具走开了。

火越烧越大,这个人的米仓和寝室都被大火化为了灰烬。至于那些老鼠呢,却早已通过地下通道跑得无影无踪了。

听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们不禁要考虑一下顾全大局的重要性所在了。如果顾此失彼,只考虑局部的细小的问题,而忽视了全局利益,则损失巨大!女人在社交中,如果只注意到细小的、局部的利益,而忽视了大局利益,很有可能对自己、对集体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时刻提醒自己,顾全大局才是正确的社交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