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圆融做人老练做事
12672400000061

第61章 借天下人的智慧做事: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1)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填过一首《柳絮词》,其中有一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一反大贬柳絮飘浮无根、无所依附的写法,而是用肯定态度对其做了赞美。从薛宝钗的才识可窥其为人处世之道,从中我们也可得到一个启示: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有时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平步青云或扶摇直上。

古之“借风腾云”“借腹怀胎”“借尸还魂”“借名钓利”“借力打力”“借鸡生蛋”,无不是讲究一个“借”字,讲究借助外部力量而求得发展。帆船出海,风筝上天,无不是凭借风的力量。而人的成功,也需要借力,借别人的智慧、经验和才能、资金为己所用。正如台湾巨富陈永泰说得好:“聪明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

借别人的名气为自己办事

“名人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也是令人梦寐以求的无形资产。只要找到了“借”的创意,就获得了打开“宝库”的金钥匙。

1964年,尼克松在大选中败给了肯尼迪,百事可乐公司认准尼克松的外交能力,以年薪10万美元的高薪聘请尼克松为百事可乐公司的顾问和律师。尼克松接受了,利用他当副总统的旧关系,周游列国,积极兜售百事可乐,使百事可乐在世界上的销售额直线上长,尤其是他还帮助百事可乐占领了中国台湾的市场。

美国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借总统之名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了”,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尽。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的教训,便不做任何答复,出版商却也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却借总统之名大发其财。

“借名”是办事最佳的选择,借总统之名又是最大的成功。上述例子中的主人公正是利用了不同的美国总统的名声,为自己扬名、谋利。结果,投入不多,影响巨大,花钱很少,收益甚丰。

清政府的官场中历来是要靠后台的。军机大臣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推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他有个知己的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候到实缺。黄兰阶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来找其为自己写推荐信给福建总督。不料,左宗棠没给写就把他打发走了。

黄兰阶又气又恨,便闲踱到琉璃厂看书画散心。忽然,他见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的字十分逼真,于是想出一妙计。他让店主在扇子上描摹左宗棠的手笔题字,并落了款,得意地回了福州。

参见总督的时候,黄兰阶手摇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很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你还拿扇子摇个不停?”

黄兰阶得意地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这柄扇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说完还故意将扇面上的题字呈给总督看。

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候补几年也没任命他实缺,不想他却有这么个大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看那题字,确系左宗棠笔迹,一点儿不差。总督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堂,找到师爷商议此事,第二天就让黄兰阶做了知县。

黄兰阶不几年就升到四品道台。一次总督进京,见了左宗棠,讨好地说:“您的门生黄兰阶,如今在敝省当了道台了。当真是少年才俊,前途不可限量啊!”

左宗棠笑道:“是嘛!那次他来找我,我就对他说:‘只要有本事,自有识货人。’老兄就很识人才嘛!”左宗棠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早已成了黄兰阶的靠山,助他攀上高枝,直上青云。

黄兰阶能够官拜道台,是以左宗棠这个大人物为后台背景的,这一招实在是高。当然,欺世盗名,瞒天过海,并非我们鼓励的,但黄兰阶借助名人的力量为己所用的博弈策略却值得我们学习。

借别人的权威为自己办事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学知识极大分化,个人已不可能独立地通晓一切知识领域,而人们的求知欲又十分强烈。这就必然形成对各领域专家、权威的崇拜心理。这些权威人物的发言自然比一般人有力得多,更容易使人信服。

一个服装商人,在市中心经营一家历史悠久的西服店。他的经营很有特色,一些有名望的人,如电影明星或运动员,都到他那里去定做西服。当然,他做的西装价钱都非常昂贵,但是,来光顾的客户并不在意价钱的多少。有趣的是,这个经营者为了经济起见,自己所穿的西装却是从百货公司拍卖时购买的。一些不认识他的人第一次与他见面时,总认为他的穿着是最好的,对他夸奖道:“真不愧是生意人,你穿的衣服的确和大家不同。”他在被夸奖时,一定会纠正对方:“不!我这衣服是从地摊上买的。”那些恭维他的人,听了他这番话,反而感觉他十分谦虚。

另一个有名的建筑师,也说过同样的话。这位建筑师在市郊买了一栋住宅。到他家拜访的客人都说:“哇,好漂亮,真不愧是一流建筑师所盖出来的房子。”这个建筑商与前面那个西服店的老板不同之处是,他会任由客人夸奖,然后再回答:“不,这只是一栋西典式的旧房子,并不是我设计的。”可是来拜访的客人怎么相信呢?他们仍偷偷地欣赏着。

这两个故事说明了平常人的心理,也就是说平常人经常附和比自己优秀的人,或是权威者的意见和判断,特别是在不太认识的人或不懂的事物前,自己无法判断并下评语时,这种倾向尤其明显,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权威效应”。

如果要让一个完全没有主张,也没有判断力的人来附和你的意见,可以巧妙地运用“权威效应”法,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心理像一张白纸时,向他提及“伟大的人物或名人的意见来判断”,原本白纸状态的他就会倒向你这边了。

根据各种心理学实验,可以确定利用名人的权威是很有效用的。有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让被实验的人听两种音乐带,一种知名度不高,另一种屡获评论家的推荐,听完之后,要被实验者说出哪种音乐带较好。结果发现,被实验者纷纷指出“两者比较起来,前者似乎毫无价值。”很显然,这些被实验的人受到了很有名气的音乐评论家意见的影响,而所谓的“名气”往往都隐藏着某种陷阱。所以,实验的结果是,大多数被实验者的意见都与评论家的意见相同。

利用名人权威效应,说服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权威性,这就需要在专业性和可信性上下工夫。既要提高知识水平,又要诚恳待人,这样才能树立威信,产生“权威效应”。

借别人的才干为自己办事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借别人才能的办事高手。一次,在他平定天下大宴群臣时,问在场的文武百官:“各位知道项羽是有胆识,懂战略战术,又英勇善战的将军,我自愧不如。可我能打败他而得天下,这是为什么吗?”高起和王陵大声回答道:“陛下能在胜利后,与全体将士共同分享果实,而项羽却嫉妒立功的将领。他不喜欢有头脑、有能力的人,打了胜仗也不封赏,得了土地也不肯赐予部下,人心背向这是项羽不抵陛下之处。陛下得人心故而胜利,项羽失人心故而失败。”

刘邦却笑着说:“你二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镇国、爱民、策划军需供给,萧何有万全之才,我自知不如他;论统率百万大军,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是韩信的专才,我甘拜下风。但我能善任这三杰,让其各自发挥才能,这是我取天下之道。而项羽不懂用人,又不能容人,部下又缺少有才之士,连唯一的贤臣范增他都事事猜忌,处处防备而弃之不用,这正是他失败的原因。”

一席话道出了自己的心得,刘邦真可谓贤明多智。无独有偶,三四百年后,又出一位刘备,他能因地而宜,因人而异,善用部下长处,借别人的智慧而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