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圆融做人老练做事
12672400000022

第22章 百忍成钢:一事当前忍为高,进退有据自从容(3)

一场大雪过后,树林子出现了有趣的现象,只见榆树的很多枝条被厚厚的积雪压得折断了。而松树却生机盎然,一点儿也没有受到伤害。原来榆树的树枝不会变曲,结果冰雪在上面越积越厚,直到将其压断,实在是备受摧残。而松树却与之相反,在冰雪的负荷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时,便会把树枝垂下,积雪就掉落下来。松树树枝因能向下,使雪易滑落,所以枝干依旧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正是这种气度和风范使松树经受了一场场暴风雪的洗礼。

人世间的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变化无常的,当你在遇到困难走不通时,或许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当你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应该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

富兰克林小时候到一位长者家里去拜访,去聆听前辈的教诲。没料到,他一进门头就在门框上狠狠地撞了一下。身材高大的富兰克林疼痛难忍,不停地用手指揉着自己头上的大包,两眼瞪着那个低于正常标准的门框。出门迎接的长者看到他那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年轻人,很痛吧?”这位长者语重心长地说,“这可是你今天来这儿的最大的收获。”

富兰克林终生难忘前辈的忠告,将“低头、忍耐、谦逊”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和座右铭,并且身体力行,后来终成大器,卓有建树,被誉为“美国之父”。

一个人要想在世上有所作为,低头忍耐是少不了的。低头忍耐是为了把头抬得更高更有力。现实世界纷纭复杂,并非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面对人生旅途中一个个低矮的“门框”,暂时的低头并非卑屈,而是为了长久的抬头;一时的退让绝非是丧失原则和失去自尊,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缩回来的拳头,打出去才有力。只有采取这种积极而且明智的初始方法,才能审时度势,通过迂回和缓而达到目的,实现超越。对这些厚重的“门框”视而不见,傲气不敛,硬碰硬撞,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成为摆在风车面前的“堂吉诃德”。

能屈能伸,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吴、蜀猇亭之战,是使蜀汉的刘氏政权元气大伤的一战,也是蜀汉走向下坡的转折点。在这一次决定生死的战斗中,双方将领对于进与退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应用,产生了不同的效果,颇有意义。

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苦苦劝谏,亲自率大军大举伐吴。初战阶段,蜀军凭借优势的兵力,有利的地形,旺盛的士气攻城夺地,势如破竹。夺峡口,攻秭归,直至猇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500余里,江东朝野震惊,人人“胆裂”。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赢得了不少主动,东吴被迫再次提出议和,并作出退让。倘若此时刘备头脑清醒,乘机停止进攻,同东吴谈判,完全可以借助军事威慑,就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有利态势。但刘备被初战胜利冲昏了头,被国仇家恨蒙住了心,使他最终不能正确地认识形势和控制自己。他执意坚持进攻,长驱直入,加上诸多决策失误,非但没能灭吴,反被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一把火烧了个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与此相反,陆逊大胜刘备后,乘胜反攻,追击蜀军,但是当他在白帝城外遇到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时,便就手罢兵不追了。因他料到曹魏可能乘其迫蜀军时后方空虚遭背后偷袭。果然,撤兵不到两天,魏军三路人马已到吴城了。陆逊见好就收,没有贸然入川,避免了刘备猇亭悲剧的重演。

《孙子兵法》提出“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观点,就是指当认识到继续前进有可能导致对自己不利的结局或可能令战局发生逆转时,应当机立断,停止进攻,或迅速撤退,这正是辩证法上讲的“度”,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中保持自己质的临界线。越“度”则过,过则必错。如果不从战略上、宏观上考虑问题,在超出自己力量限度的情况下继续用兵,主动权就会移于敌手,有利的态势反而会演变为不利的局面。因此,知难而退,见好就收,是处世中一个十分要注意的问题。

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以屈求伸也是有效的方法。

美国钢铁公司在美国钢铁界坐着第一把交椅,占全美钢产量的1/3,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然而,当罗德里克1979年出任公司董事长时,这个钢铁巨人正面临着重重困难、设备老化、管理不善、外国进口钢铁争夺市场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从困难中摆脱出来,他决定采用以退为进的战术。首先,他缩小公司规模,以谋求新的发展。关闭一部分工厂,裁减人员,丢掉包袱;其次,他出售了一批闲置资产,使手头有了活动资金;最后,他在商场上另辟蹊径,以50亿美元收购石油公司,扩大业务范围。罗德里克本人相信“作为一个企业最高领导,一切活动要围绕着提高企业获利能力来进行”。经过罗德里克的努力,以退为进的战术收到了成效,使美国钢铁公司在40年来西方钢铁业最不景气的风暴中免受波及,反败为胜,终于走出了困境。

罗德里克审时度势、灵活多变,采用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应对困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退”并非真退,“屈”也并非真屈,这些都是手段,都是为前进的目的服务的。

处世让一步为高,做人退一步为强

有人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不愿意吃亏,步步紧逼,据理力争,死要面子,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地升级,不断地激化。其实忍让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一时退让可以换来别人的感激和尊重,避免矛盾的加深,岂不更好?社会就像一张网,错综复杂,我们难免与别人有误会或摩擦,善待恩怨,学会尊重你不喜欢的人,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才会少一分怨恨,多一分快乐,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我们要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个道理,如果我们遇事给自己五分钟冷静思考的时间,一定可以拥有更开阔的心境,可以作出更加睿智的决策。人生百态,各有所爱,你爱吃鱼,他爱吃鸭,虽然嗜好各不相同,但缘分安排大家一桌共食,各自也都吃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又何必强求别人一定要吃自己喜欢的东西?你有你的思维方式,我有我的人生见地,若能互相学习,彼此宽容,就能一团和气。转换思维,用你的博大胸怀去包容万物,退一步海阔天空,到那时,你会感到“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有一种出人意料的美,一种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生活中,越是有身份、素养高的人越容易相处,彼此的矛盾越容易化解。反而是那些喜欢吹牛,大言不惭的人喜欢恃强凌弱,总是试图通过打倒别人来表现自己的重要性,而这反而表现出其思想上的无知和行动上的无能。

清朝的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人。两家相并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至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让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就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廷玉失去的是祖传的几分宅基地,换来的却是邻里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

凡事均有长有短、有阴有阳、有圆有缺、有利有弊、有胜有败,更何况是千变万化的人生!在处理争端与矛盾之时,又为何不多想一下:处世让一步为高。对于那些邻里纷争,亲友反目,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会觉得有点可笑甚至荒谬。难道你愿意成为旁观者斜眼笑谈的主角?如果不想,那么各退一步,化干戈为玉帛,又何乐而不为呢?聪明的人,并不会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愿后退一步,避其锋芒,这样有时候不仅能赢得旁观者的尊重,更能赢得对手的尊重。

不要让仇恨掩盖了你的品德,不要让争怨损害了你的形象。忍让是一种美德,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记得这样一句话:“心是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时,仇恨就会被挤出去。”让我们学会忍让,用爱来充满内心,善待怨恨,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