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师的作文课
12668500000057

第57章 文体篇(15)

(一)寻求敌论的立脚点 要反驳敌论,自然以从要害驳击为最有效,所以寻求敌论的立脚点是第一步工夫。对于敌论应当找出它的主旨,就是根本的命题。其次,要寻出它证明的根据和法式——演绎或归纳或类比。

(二)反驳的方法 对于敌论所用的证论的法式,既已明了,只须检查它违犯哪一种条件。但只是将证论推翻,不一定就能打倒敌论的根本命题,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对于这命题的驳击。

命题由性质上分,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如本章所说;若由分量上分,又有全称和特称两种。例如:

上例在质上(1)(3)是肯定,(2)(4)是否定;所以从质和量上分,命题有四种:(1)全称肯定,(2)全称否定,(3)特称肯定,(4)特称否定。

将质或量不同,而所含的概念相同的命题对证,称为对当。对当有各种形式,须于论理学中求之。现在只讲其中的一种矛盾对当,即全称肯定和特称否定,以及全称否定和特称肯定。矛盾对当的性质,是此真则彼伪,此伪则彼真,因此对于敌论命题的攻击,这种方法最方便而有效。

议论的命题应当是全称,若为特称立论本已非常无力,所以驳击敌论的全称命题,只须从它的矛盾对当的特称命题下手,因为证明特称命题实较证明全称命题容易。例如:

(1)敌论——凡哺乳动物都住在陆上。

——全称肯定

驳论——有哺乳动物(鲸)不住在陆上。

——特称否定

(2)敌论——白话不能达古书之义。

——全称否定

驳论——有时白话(教师讲解时)能达古书之义。

——特称肯定

上例若驳论成立,敌论当然被推翻,而驳论都是特称,只要有一二例证就可成立,所以最方便而有效。

〔注意〕证明全称肯定或否定以推翻特称否定或肯定也是矛盾对当,但于作驳论少有用处,所以不详细讲了。

(三)应注意的条件 作驳论应注意的重要条件有下列的三个:

第一,勿助长敌论的声势 敌论者如果是有声望的人,议论往往在一般人的心里有强固的印象。这时候,务必设法使敌论的印象减轻,以便自己的议论容易透入人心;切不可助长敌手的声势,例如对某博士的文字作驳论的时候,如果说:

某君是个博士,是个大学教授,学问很渊博,他的议论,当然不是我们做中学生的所够得上批评的。不过……

这就是不利于自己的议论。但是也不可因此而发些轻薄的议论去糟蹋对手方,这是作者的人格问题。

第二,勿曲解敌论 驳论是将自己对于敌论的反抗,公诉于一般的读者的文字。对于敌论必须不以恶意去曲解它。否则无论怎样,不能中它的要害,并且不能得读者的同情。

第三,驳论的位置 最有力的驳论,最好放在中部;后半篇可用强有力的方法,发挥自己的主张,使读者忘了所读的是驳论,而信从自己的主张。

以上所说的各项,并不是想取不正当的胜利,只是用来防不应当有的失败;千万不要误用。文章真要动人,非有好人格、好学问做根据不可。仅从方法上着想总是末技。因为所可讲得出的不过是文章的规矩,而不是文章的技巧。

〔练习〕

(1)试将读过的议论文的一篇分解它的论证法。

(2)试就所读过议论文的一篇作驳论。

(选自《文章作法》,开明书店,1922年)

如何写抒情散文(胡怀琛)

总论

这一编是说如何动笔写抒情散文。换一句话说:就是写的方法。在旧的方面,有所谓“古文笔法”,有所谓“古文义法”,有所谓“赋兴比”,有所谓“古文四象”,等等。在新的方面,便是修辞学和各种主义等。这些名称,虽然是一般的文学里的名词,不是抒情散文里所专有的名词;然抒情散文是包括在一般的文学作品以内的,所以这些名称也适用于抒情散文。不过,我这里并不是采取这些方法的任何一种,只不过把它略说一下。

所谓古文笔法

所谓“古文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如何“起”,如何“结”,如何“抑”,如何“扬”,如何“顿”,如何“挫”等,说得很详细。不过,照现代的眼光看起来,这些方法,无非是所谓“绕笔头”。我们学会了“绕笔头”,可以作得出清通流丽的文章,但不一定能作得出好的抒情散文;按照“笔法”去作文:笨拙的人,苦被笔法所束缚,而作不出好文来,聪明的人,往往只学会了空调。

所谓古文义法

“古文义法”,也和“笔法”的性质差不多,不过程度高一些。在旧时候人家是很重视它的,不过,照现代的眼光看起来,也是不对。

赋兴比

“赋兴比”,虽然是诗歌里用的名词,然抒情散文与诗歌有相同之点,所以这三个字也适用于抒情散文。“赋”,就是直陈其情,“兴”,就是从他事他物说起,慢慢地说到自己的情感,“比”,就是借他事他物,发抒自己的情感,旧时通称为“借题目作文章”,又称为“借人家的酒,浇自己的块磊”。换一句说:就是面子上说的是人家,骨子里说的是自己。

所谓古文四象

所谓“四象”,这个名词,太抽象了。它是根于“阴”“阳”二字而来的。从“阴”“阳”分化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而称为“四象”。所以要说明“四象”,不如先说“阴”“阳”,“阴”“阳”二字,也可用其他相当的名词来代替,如“刚”“柔”,“硬性”“软性”等便是。

修辞法

这是大家所知道的,不必多说。关于修辞学,另有专书。一切的文学作品,都要用修辞方法,当然,抒情散文也要用修辞方法。不过,另有专书,我这里不多说了。

各种主义

这就是文学上的各种主义,如“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便是。虽然“主义”和“作法”不能混为一谈,但其中也有互相关系之点。例如“象征主义”和修辞学中的“比喻”和“赋兴比”中的“比”,是差不多。关于文学上的各种主义,另有专书,这里也不能多说。读者如欲读一读这类书,就我所知,以《近代文学ABC》为佳。

我的方法论

根据上文所言,旧的方法既无足取(至少也须变通),而修辞学及各种主义,又不能说它就是写抒情散文的方法。那么,写抒情散文的方法是怎样呢?我的意见是如下:

必须先有了很深的情感,很真的情感,然后让它流露出来。至于写的方法,从一方面说,不外是“明写”或“暗写”;从另一方面说,不外是“率直的写法”和“婉转的写法”。

不过,另外有一个注意点,就是所用的方法,是要跟着所抒的情而不同。例如抒愤怒之情,多用“明写”,多用“率直的写法”;抒忧郁之情,多用“暗写”,多用“婉转的写法”。这是一定的道理。

此外,再有一点要注意,所用的方法,也跟着作者的个性、环境、时代、年龄、性别等而不同。例如,个性刚强的作者,多用“明写”,多用“率直的写法”;个性柔弱的作者多用“暗写”,多用“婉转的写法”;少年的作者,文笔稚弱而流丽,善于用“婉转的写法”;老年的作者,文笔老练而简当,宜于用“率直的写法”。其他环境、时代、性别等,都有关系。

现在我们再把新旧各个名词比较一下,列一个表如下:

明写

暗写

象 征

率直的写法

硬 性

壮 美

婉转的写法

软 性

优 美

我们再假定一个例,看这篇抒情文是怎样的写法。

所表的情

是怜悯

应用婉转的写法

作者个性

刚 强

宜用率直的写法

作者环境

受压迫而无法反抗

宜用婉转的写法

作者时代

太平时代而讲禁忌

宜用婉转的写法

作者年龄

二十岁

善于用婉转的写法

作者性别

善于用率直的写法

这篇抒情散文的结果是怎样呢?我想它所用的方法应该是六分之二是用“率直的写法”,六分之四是用“婉转的写法”。

照此看来,我们作一篇抒情散文,所用的方法,大多数是复杂的,绝少单纯的。简直可以说,都是复杂的,没有单纯的。

不过,我们在这里讲方法,不能不以各种单纯的方法为单位。

(选自《抒情文作法》,上海世界书局,1931年)

小品文(夏丏尊)

小品文的意义

从外形的长短上说,二三百字乃至千字以内的短文称为小品文。前几章所讲的记事、叙事、说明和议论等,是从文的内容性质上分的,长文和小品文只是由外形而定。因此小品文的内容性质,全然自由,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抒情,可以写景。毫不受何等的限制。

小品文,我国古来早已有了。如东坡小品,就很有名,普遍的所谓“随笔”,也可看作小品文的一种;近来在各国,小品文更盛行,并且体裁和我国的向来的所谓小品文,大不相同。现在的所谓小品文,实即Sketch的译语。大概都是以片段的文字,表现感想或实生活的一部分的。例如:

雪夜

从早晨就暗淡的天,一到夜就下了雪了。 由窗隙钻入的寒气,冷到彻骨,好像是什么妖魔用了冰冷的手来捉摸人的头颈似的。才将夜饭碗盏收拾好的母亲,在灯下又开始针线,父亲呢,一心地看着新闻。饭毕就睡了的小妹,好像是日间跑得太厉害了,时时在被窝里发出惊叫来。

雪依然没有止,后园里好几次地有竹折断的声音。夜不觉深了,寒气渐渐加重,连远处传来的犬吠声,听去也觉得分外地带着寒森凄清了。

(写景)

红蜻蜓

就枯草原上卧了,把书翻开,忽然飞来了一个红蜻蜓,停在书页上面。头影一动,就好像怒了他的样子,即刻飞去了。飞也不远,仍旧回到原处。我寂然不动地看他:尾巴缓缓地孑孑地动着,薄薄的两只翼翅,尽量伸张,好像单叶式飞行机的样子。不时又闪转着那大而发光的眼睛。

在晚秋的当午的强烈的日光中,红色的蜻蜓,看去却反觉有点寂寞。

(状物)

田畔

倦了在田畔坐息,前面走过了穿着中学校制服的学生们,仔细一看,是K君与N君。他们不知道我在这里,一壁走着,一壁高声地谈着。

唉!唉!在小学样的时候,我比K君N君成绩好很多,先生也说我是有望的少年,只为了贫穷的缘故,就这样朝晚与田夫为伍。我难道竟以田夫过这一生吗?

那未免太悲哀了!但是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心如沸了!虽自己不愿哭,眼泪已流下颊上了!

(抒情)

鸡告诉我们天地的觉醒,但所告诉的并不一定是光明。鸡的第一次开声,是夜的最黑暗的时候。

鸡在深暗中叫的,鸡是在深暗中叫的!

(议论感想)

读者读了上面的例,当可明白小品文是怎样的东西了。小品文虽然也有独立制作的,其实多散见于长文中。有名的文学作品中含有小品文极多,几百页的长篇小说,也可看成小品文的连续。在近代作品中,果能节取,随处可得到很好的小品文范例。

例如:

风雨的强度渐渐地退减,不久,就只剩了雾样的非常美丽的细雨。云的弧线一点点地透升上去,长而且斜的日光,即落在地上了。从云的裂缝里,露出一条碧色的天空,这裂缝次第展开,像个揭去面纱的样子;既而澄净深碧的天空就罩住世界。新鲜的微风拂拂地吹着,好像地球的幸福的叹息,掠着湿雨的小鸟的快乐的歌声,可从田野森林间听得。

(莫泊桑:《一生》)

从黎明起,平常所没有的凝然而沉的浓雾,把一切街道闭住了。这虽若干地轻微透明,不至于全不看见东西,可是在雾中行走的人们,都已浸染着了那不安的暗黄色;女人脸上鲜活的红色以及动人目的衣服花样,都好像隔了一层黑的薄纱,在雾中有时茫然地暗,有时豁然地鲜明。南首天空,在蚊帐样的黑云里,藏着日脚很低的十一月的太阳,比地上远来得明亮;北首则到处沉暗,好像低挂着大大的幕,下面昏黄而黑,物象分辨不清,几同夜间一般。于这沉滞的背景中,模糊地,浮出着薄暗的淡灰色的屋宇,在秋天已早荒废了的某花园的门口竖着的两圆柱,看去宛像死人前面列着的一对的黄蜡烛……

(安得列夫:《雾》)

祖母死后数年,父母也都跟着作了这墓中的人,到现在已星霜几易了。墓碑满了藓苔,几乎看不出文字,虽默然地立着不告诉我什么,但到此相对,不觉就如目见墓中人一样。他们生前的情形,都一一不可遏地奔到我心上来:祖母驼圆了背在檐下曝日的光景,父亲的将眼鼻并在一处打大喷嚏的神情,母亲着了围裙浆洗衣服的样子,都显然地在我眼前浮出。

飒然地风来了,树叶瑟瑟地作声。明知道只是树叶的声音,然在我无余念的人的耳中,好像是有一种曾听见过的干皱的沙音,快活的高声,和低而纤弱的喉音,纷然合在一起,在那里忙说着什么似的。忽然间声音一停,以后就寂然了。

我的心也寂然了。从这寂然的心坎中忽然涌起了怀慕的心情,不觉眼中就含了泪了。唉!如果可以,我愿就这样到墓中去,不再返尘世了!

(二叶亭四迷:《平凡》)

以上不过就近代外国文学作品中略举数例,这样好的小品文,在我国好的文学作品中,当然也很不少。如《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放牛”,和《水浒传》中的“景阳冈”一段,都可作小品文读的。读者只要能留心,就可随处得着小品文的范例了。

小品文在文章练习上的价值

小品文自身原有独立的价值,且不详论。练习小品文,对于作长文也很有帮助:就是可以增长关于作文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所以对于文章练习上,利益很多。兹述一二于下:

(一)可为作长文的准备 画家学画,须先从小部分起;非能完全描一木一石的,绝不能画全幅的风景;非能完全写一手一足,绝不能画整个的人物。文章也是这样,不能作全部分的文字的,即使作了长篇的文字,也绝不会有可观的价值。所以与其乱作无谓的长文,不如多作正确的小品文。换句话说,就是学文须从小品文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