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德国妈妈这样教自律
12668400000055

第55章 让孩子做决定——学会自己负责

父母总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事情都不问孩子,擅自替孩子做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不仅让孩子失去自己动手、尝试着做事情的机会,也让孩子失去了想象力,不得不依赖父母。

康路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的硕士,不仅成绩非常优秀,而且无论是做事情还是看待问题,都非常有自己的主见。虽然在他们班上,他的年纪是最小的,却是同学们眼中的老大哥,遇到事情总是找他商量,有什么问题总是和他讨论。

“你是如何培养主见的呢?”有一次聊天时,老公问康路。

“哦,这得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从小这么教我的。”

“你父母从小怎么教你的?”老公问。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经常有意识地让我做主,他们总是告诉我,有各式各样的选择。就像每次到玩具店,我可以自由选择我的玩具一样,只要自己手上的钱足够,我可以买任何我喜欢的东西,而不是听从别人的意见。”

“你父母真开明!”

“是啊。上了学之后,我父母看我喜欢音乐,就建议我一边读书一边学音乐。反正我喜欢什么、想做什么,都是由我自己决定。他们只给我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康路的语气里明显带着感激。

让孩子自己做主,培养主见

“那你父母不怕你的选择是错误的吗?”我担心地问,“毕竟小孩子的想法天马行空,很容易作出不切实际的事情来。”

“你说得很对。所以,我的父母总是告诉我,在作出决定之前,要多多思考,在作出决定之后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他们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为我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所以,这么多年来我养成了遇事有主见的习惯。”康路说完,起身倒了一杯咖啡,继续说,“比如说晚上要睡觉的时候,父母会让我们自己选择一本故事书,让他们念给我们听。早上起来的时候,我想穿什么衣服和袜子,他们也都让我自己选!”

“我觉得不仅和你父母的培养有关系吧,是不是学校教育也鼓励孩子自己选择呢?因为我们家欣欣在学校的时候,就经常面临一些选择。”我插嘴道。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相辅相成,仅仅有一个方面是不行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些华人家庭虽然教育观念比较进步,却无法成功,就在于学校的教育没有跟上。孩子在家里所受到的教育和在学校里所受到的教育是不一致的,甚至是互相冲突、互相矛盾的。”

“那么,你在学校里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呢?学校也让你们做主?”老公继续问道。

“是的,很多事情学校都让我们自己做主,比如说让我们决定什么时候用餐、让我们决定是否要午睡、是否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其他小朋友玩,等等。”康路非常兴奋地说道。

“有意思!”老公开玩笑道,“德国的优秀教育造就了很多人才,或者说是精品!”

“哈哈哈,你也是精品,简直是极品嘛……”康路毫不示弱。

德式自律教养55

做决定前要思考,做决定后要负责

“还给孩子自由”“给孩子自由飞翔的天空”……类似这种口号我们已经喊了不知多少年了,然而,原本想要为孩子减除压力,最终的结果却是越压越重。

随着一些“补习班”“才艺班”的兴起,很多父母在没有征求孩子意见的情况下,帮孩子报了名,一点儿也不考虑孩子是否喜欢。这不仅给孩子增加了学习上的负担,也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

很多华人父母总是喜欢在各种大小事上帮孩子决定、为孩子做主,小到穿什么衣服,大到上什么大学、找什么工作。因此,与德国的孩子相比,华人孩子的自由选择权很少,更缺少独立自主。

那么,如何多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呢?我们不妨多从德国父母身上学习,其实并不难,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

首先,不要凡事都帮孩子做决定,而要征询孩子的意见。最好是有事只帮孩子出主意,而不是做主。

其次,给孩子争辩或者顶嘴的机会,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最后,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孩子喜欢做的事,就要让他做。当然,如果做的是错事除外。

总之,要让孩子独立自主,就必须多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孩子凡事都自己做决定。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遇到问题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不要凡事都帮孩子做决定:给孩子争辩或者顶嘴的机会,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