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正在杯盏交错之际,吏部尚书华歆向韩嵩举杯问道:“本座听说刘表坐拥荆州八郡,毫无拓取之志,亦无固本立基之谋,却欲以 ‘西伯姬昌 ’自诩,认为自己偃武修文堪称一绝,岂非贻笑大方? ”
“尚书大人,刘表目光短浅,拓业无方,诚然不足以为上国名士大夫所称道,但他在荆州大兴礼教、重儒好文,亦并非一无可取。 ”韩嵩现在自恃侍中之官的身份,便对刘表直呼其名起来, “不瞒诸位大人,如今我荆州共有七十二名士、三十六高人,犹如群星耀夜,粲然可观,不容小觑呀! ”
曹操在首座方榻之上听得清楚,顿时来了兴致,不禁插话进来道: “哦?你们荆州那 ‘七十二名士、三十六高人 ’有何过人之处,且给本相讲来一听 ……”
“韩某不敢自夸。 ”韩嵩从袍袖之中取出一本绢册,恭恭敬敬托在掌上, “这是鄙州诸位名士、高人撰写的一本《治道集》,恳请丞相大人指教点评一番。 ”
侍立在他席边的婢女接过那本《治道集》,上前奉给了曹操。曹操将那绢册拿在手中,翻开来看了几页,微微颔首,正欲开口发话。这本《治道集》赐予一阅? ”
众人循声望去,原来这话声竟是厅堂左侧长席下端那锦衫青年发出的。他也不怕被旁人讥笑为 “有失稳重 ”,在席位上坐直了身子,正定睛看着曹操,等待着他答话。
曹操转头看了他一眼, “哈哈 ”一笑,吩咐站在身侧的侍婢将那本《治道集》给那锦衫青年送了过去。接着,他笑着对在座的各位臣僚说道: “哎呀!本相忘了给诸君介绍了 ——不过,有些大人应该先前也认得的。这位公子,乃是杨彪杨太尉的嗣子杨修。杨公子文思富艳、才华横溢,两个月前就被本相辟为丞相府副主簿了。 ”
众人一听,甚是讶异:原来这锦衫青年便是杨彪太尉那个名闻遐迩的公子杨修!传闻他心思之捷、耳目之敏、文才之妙、学问之深,于当世青年才俊之中鲜有其匹,连孔融大夫也称他是 “贾谊再世 ”。
却见杨修微微而笑,揖礼向众人谦谢了一番,举止之间显得落落大方。他礼毕之后,便坐回席位低下了头,翻开那本《治道集》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曹操又伸手一指坐在杨修下侧的那一位黑袍青年,继续介绍道: “那位公子乃是前京兆尹、骑都尉司马防大人的次子,嗯,也就是本相府中司马朗主簿的二弟 ——司马懿!司马二公子乃是儒学世家出身,又曾担任过河内郡上计掾,不仅精于庶务,而且深通典章义理之学,堪称文武全才。现在,他正任本相府中的文学掾之职。 ”
听得曹操这一介绍,郗虑、华歆、钟繇等人更是一惊:久闻司马朗有个二弟司马懿志大才广、刚明雄毅,当年任河内郡上计掾时便能以肃贪除奸为己任,一举铲除杜传、袁雄等豪强奸党,实在是非凡之器、栋梁之材!数年之前,曹操就曾三番五次派人前去征辟过他 ——只因他身犯风痹之疾未能应辟。不料到了今年,曹操居然还是将他征辟入府,这也足见曹操不达目标誓不罢手的收揽人才之道了。了招呼。杨俊还转过头来对韩嵩推介道: “韩大人,这位司马二公子乃是杨某平生所遇见的诸多青年才俊当中,最为卓异的一个 ……”
这时,却见司马懿带着一脸腼腆的笑容,谦恭得近乎拘谨地站起身来,向在座诸位大人环揖了一礼,然后垂眉敛目地坐了下去。
韩嵩一边不以为意地听着杨俊对司马懿的夸赞,一边用挑剔的眼光上下打量了几番司马懿,心底暗暗道:这小子看起来很有些木讷,哪里有什么出奇之处?不过就像还没有怎么开窍的 “书呆子 ”嘛。
司马懿刚坐下没多久,杨修却站了起来,将《治道集》还给了席侧的侍婢,让她奉还给了曹操。他双眉一挺,正视着韩嵩,傲然说道: “杨某先前以为韩大人带来的这本《治道集》有何妙语卓见,原来不过是满篇平平之词而已! ”
“杨公子何出此言?我荆州诸名士纵是 ‘卑之无甚高论 ’,亦容不得你这般轻贬! ”韩嵩一听,面孔顿时涨得通红。
“不瞒韩大人,你这《治道集》中的章句,我中原人士自孩童时便已耳熟能详,实乃教人识字启蒙的流俗之书。 ”杨修迎着他咄咄逼人的质问,毫不退却,微微笑道, “杨某虽已年近而立,幼时也曾熟读此书 ——丞相大人在上,您从这书中随意抽出几章来考一考杨某,杨某自信还能背诵得出来。 ”
“你 ……你说什么? ”韩嵩已是气得连胡须都快翘起来了,用手隔空指着杨修,竟自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
曹操也是一脸诧异:倘若这本《治道集》真是书塾中间教人识字启蒙的读物,那他身在中原怎么会从没读过呢?杨修只怕是有些胡说了。他略一思忖,便翻开那书册,抽了其中的第三章,让杨修当场背诵。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马为策己者驰,神为通己者明 ……”杨修将头一仰,侃侃诵道, “明君之治,不患人之不己知,惟患己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内,惟患内不知外也;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也;不患贱不知贵,惟患贵不知贱也 ……”
给大家听一听。 ”
“人莫不有贤愚,才莫不有奇拙,识莫不有深浅,事莫不有穷竭。善用人者,必尽其贤愚;善用才者,必尽驭其奇拙;负远识者,必预得其浅深;善治事者,先已能判其穷竭。故而,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识人之才以发其用,方为用人行政之诀。正所谓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纯白之裘者,皆取众白而合一体也 ……”杨修略一回忆,毫无迟滞,便又顺口背诵出来。
在座的郗虑、华歆、王朗等博学鸿儒们听了,个个面现惊容:这些段章句句精妙隽永、文采斐然,岂是普通的教人识字启蒙之书可比?但是,又瞧见杨修如此倒背如流,亦实非熟读此书者不能也。
曹操连考了杨修五六章,杨修都背诵得一字不差。他只得放下《治道集》,向韩嵩摊开双手笑了一笑,道: “韩大人,看来杨公子说的是真的。 ”
“怎么 ……怎么会这样?真的怪了 ……这些文章都是我们自己深思熟虑之后写成的啊 ……”韩嵩顿时怅然若失,一下跌坐在席位之上,喃喃自语着,怎么也不肯相信眼前所见。
“司马公子,你讲一讲看。”曹操忽然点了司马懿的名,“你和杨公子年纪相仿,他在童蒙之时读到的这本书 ——你也应该读过的,你应该会有些印象罢? ”
“这 ……”司马懿极为恭敬地垂手站起,慢慢答道,“说起来让诸位大人见笑了,在下家教甚严,家父一向只让在下攻读《易经》《论语》《孟子》《荀子》等大本大源之典籍,从来不许在下乱看其他杂书的。”说到这儿,他语音一顿,忽地抬起眼来平视着对面而坐的韩嵩,徐徐又道,“不过,刚才在下听到杨兄背诵那本书第五章 ‘人莫不有贤愚 ……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识人之才以发其用 ……’这一部分内容时,感到其中似乎有些不够细致精到之处,冒昧地欲以一孔之愚见而恭请列位大人指教。 ” 有兴味地看了看他, “你且指出来给我们看一看。 ”
“在下遵命。窃以为, ‘假人之长以补其短,识人之才以发其用 ’这段论述着实精辟。然而,执柄用人者最需要的乃是具体可行的方法。有了具体可行的切实方法,加入理论之中才能真正算得上细致精到。”司马懿话音不高不低,娓娓道来, “在下曾经总结出识人选才有这样八条观察之法:习则观其所言,闲则观其所好,富则观其所养,贵则观其所交,贱则观其所不为,贫则观其所不取,临机则观其所决断,逢难则观其所执持。这便是在下的管窥之见,让丞相和诸位大人见笑了! ”
“哪里!哪里!”曹操听了,不禁一掀须髯,十分高兴地说道,“河内司马氏果然是家学渊源淳厚,名不虚传啊!司马懿,你这 ‘八观 ’之法,可谓尽得识人选才之精要 ——崔西曹、毛东曹,你们二位以为如何? ”
崔琰、毛玠都是执掌相府内外人事大权的重要官僚,选贤任能正是他俩的职责所在。听到曹操这么问,崔、毛二人急忙起身答道:“司马公子所讲的 ‘八观 ’之法甚是精当,我等自当铭记在胸并遵而行之。”
司马懿一听,神情倒是显得非常惶恐:“丞相大人、崔大人、毛大人 ……这番言语,在下如何当得起?在下才疏学浅、班门弄斧,请列位大人务必原谅才是! ”
“唔 ……你不要这么拘礼。”曹操大手一挥,止住了他, “我这丞相府中议事行政最是开明的,你的点子讲得对,无论你是多么的年轻位卑,该奖赏的一定要奖赏;你的点子讲错了,无论你是多么的资深位高,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你今天讲出的这 ‘八观 ’之法,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东曹署、西曹署下去后要拟个条陈发下去施行。 ”他吩咐完毕之后,又向韩嵩笑道, “韩大人,您对刚才杨公子、司马公子的表现有何高见? ”
韩嵩很知趣地起身拱手作礼道:“丞相府内果然是人才济济!单凭杨公子、司马公子二人的才思学识,已让韩某甘拜下风!我荆州荒僻其辱乎! ”
曹操本来就是想用自己麾下的名士大夫,压住韩嵩自荆州挟来的些许桀骜之气,此时见他既已在表面上有所称服,便哈哈一笑,抚须说道: “韩大人言重了!言重了! ……”笑语之际,瞥向杨修、司马懿二人,目光中颇有赞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