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
12621500000050

第50章 研究概况

内容提要:本文围绕中国农户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在对主产区、平衡区和主销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耕地规模、灌溉、机械化水平、肥料施用、科技、政策、气候等影响农户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如下建议。扩大大中型或适用小块耕地的小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支持力度和范围;加强土壤肥力升级支持;完善种粮补贴政策;加大适宜高龄化和妇女化农村劳动力的粮食生产技术研发和培训力度;加强农户的种粮技术服务;大力扶持种粮专业户;继续增强主产区农户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平衡区农户粮食生产能力支持;稳定主销区农户粮食生产能力。

1999~2007年,中国粮食产量曾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大幅下降,2003年全国粮食供需缺口高达4000万吨。虽然2004~2007年,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但全年粮食总产量仍未达到历史纪录的5.1亿吨水平。在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体系中,农户是最基础的要素。农户的种粮技能高低和种粮意愿强弱,直接影响国家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小,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农户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相当数量的农户粮食处于不安全状态,势必降低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因此,农户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安全状况在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安全保障领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国农户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安全状况如何,不同产销区农户的差别程度有多大,此方面的农户涉粮研究比较零散,系统性较弱,定性研究偏多,深度有限。本文以主产区、平衡区和主销区为切入点,旨在揭示中国农户的粮食生产能力和安全状况,比较分析三大产销区农户粮食生产和安全状况的差异,分析农户粮食生产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以提高中国的粮食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为了分析中国农户粮食生产能力及其安全状况,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问卷表于2006年1~2月由调查人员到农村走访农户填写表格,采取无记名偶遇抽样法,在全国主产区、平衡区和主销区共22个省市的44个市县开展调研。包括主产区10个省的21个县,平衡区7个省的13个县和主销区5个省市的10个市县,共获得612份有效问卷,其中主产区286份、平衡区187份、主销区139份。本文具有案例研究特点,立足于归纳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定量法主要运用统计和计量模型等方法,定性法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

本文除特别说明外,反映的均为2005年的农户情况。受访农户户均人口3.8人,平衡区为4.3人,比主产区和主销区分别多0.6人和0.8人。受访农户绝大多数为家庭粮食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农户为家庭粮食生产主要劳动力的占83.3%,13.6%为家庭粮食生产帮手,3.1%从事其他角色。各产销区被访农户情况也基本如此。农户家庭年平均纯收入12096元,各产销区农户收入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主销区、主产区、平衡区,分别为18381元、10664元和9612元。各产销区农户的家庭纯收入存在极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