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
12621500000032

第32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总结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主要结论:

第一,就粮食需求而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口粮需求将会不断减少,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将继续保持加快增长,从而导致粮食总需求的持续刚性增长。

根据计算得到的粮食需求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弹性值,城市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口粮需求减少3.8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口粮需求减少0.89个百分点;工业用粮需求增加2.33个百分点,而饲料用粮需求增加1.5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中国城市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粮食总需求将增加0.167个百分点。尽管城乡之间人均口粮的差距进入2002年以后迅速缩小,但是,考虑到2000年以后中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经降到0.8%以下,且在不断降低的因素,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口粮总体的需求仍然处在不断减少的趋势。因此,就粮食需求而言,迅速增长的非口粮需求,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第二,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供给而言,城市化和工业化将导致耕地减少和对农业用水的挤占,从而制约粮食单产和总产水平的提高,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根据计算得到的弹性,1983年-1999年间,城市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耕地面积减少0.54个百分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增长2.12个百分点;但是2000年-2005年间,城市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耕地面积减少0.49个百分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则增长1.77个百分点。如果说2000年前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局面是平稳的,那么我们可以得到在工业化进程中保证粮食安全的最低临界影响应该是,城市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耕地面积的减少不能超过0.54个百分点,而同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必须超过2.12个百分点。

第三、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城市化对从事粮食生产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和农业经营规模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总体规模在1.5亿~2亿人,即使未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业劳动力转出速度进一步提高,但是从保证粮食生产所需的必要劳动力来看,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对粮食生产不会带来大的消极影响。同时,考虑到中国耕地资源条件和农户的数量规模,从发展趋势看,目前小规模的农业经营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

第四,就粮食安全而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粮食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分析结果表明,近期粮食的供需缺口可能会进一步增大,未来虽然有所缓解,但仍不容忽视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单产增加的有限空间。

(二)政策建议

1.严格保护好耕地资源,千方百计提高耕地质量

要认真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实施耕地保护的省长分级负责制。加强执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力度,加大对乱占耕地行为的处罚,有效遏制耕地征占用增长过快的势头。新农村建设要做好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积极推进节地型农村住房建设,防止出现新一轮乱占耕地的现象。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从法律上明确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粮食主产区要明细划定粮食生产农田保护区,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建立档案,接受社会的监督。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按照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努力扩大“沃土工程”的实施范围和规模,提高高产田的比重。加强对耕地质量动态跟踪和监测,加快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和补偿制度,激励和引导农民运用综合农艺、生物和工程措施提高耕地质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2.搞好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

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治理,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整理,提高复垦利用水平。结合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全面推进对工矿生产建设中塌陷、挖损、压占废弃土地的复垦。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宜农的后备土地资源,缓解用地矛盾。针对不同成因的盐碱化土地,采取不同综合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开展盐碱地治理与开发。

3.努力提高粮食复种指数

从日本和中国台湾的经验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力就业机会成本的提高,复种指数会有一个先提高后下降的变动趋势。如台湾1952年的粮食复种指数为1.73,1965年为1.89,此后复种指数开始下降,1997年仅为1.15.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的复种指数仅为1.24,与日本和中国台湾20世纪60年代所处的相同发展阶段相比,中国粮食生产的复种指数明显偏低。为此,要加大优质良种资源研发力度,努力缩短作物种植周期,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4.合理利用水资源,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积极开发农业用水来源渠道,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是根据不同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农业发展规模和速度,调整粮食等农作物的布局和品种结构,减少高耗水的作物,增加少耗水的耐旱作物,优化农业用水配置。二是加强节水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及推广,发展节水技术和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三是改革以农业用水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加快城市水价改革步伐,制定合理的供水价格,通过价格调节水资源的配置。

5.加强科学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针对近几年来占用耕地增长过快的态势,重新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非农建设用地规划,从严从紧控制非农建设用地的总量和速度。同时,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建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的城镇体系。加强对大、中城市扩张的科学规划,防止大城市建成区的无序扩张。清理不合理的开发区,严防城郊耕地撂荒。提高城市高密度社区的比例,建立土地节约型城市。

6.引导粮食需求,提倡科学合理的粮食消费。

目前,在粮食需求方面存在诸多的不合理消费。比如,中国很多地区的大学校园、机关食堂、饭店酒楼等存在大量的粮食浪费,令人触目惊心。同时,作为白酒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消耗的粮食数量巨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倡导可持续的粮食消费和节俭节约精神,提倡少喝白酒,减少酒精工业的用粮消耗。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路和政策研究,2005年12月,内部报告。

2.国土资源部官员称我国土地粗放利用存四大弊端,中国新闻网,2005年08月03日。

3.曲福田,耕地非农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http://www.bmoc.cnm,2005年2月3日。

4.宋建军主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水资源保障》,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年8月版。

5.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课题组,工业化过程中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内部报告,2005年9月。

6.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城市化对我国中长期粮食生产的影响,2006年12月,内部报告。

7.黄群慧,中国工业现代化水平的基本测评[J],《中国工业经济》,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