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诗性的寻找: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
12619600000007

第7章 风格:品味独特的感觉

风格是通过语言展示出来的作品带给人的总体印象和感觉,是作家运用语言以达到特定艺术效果的明显特征。阅读作品得出的总体感受,就是风格带给我们的影响。

欣赏作品的风格,主要在于辨识作家的语言特征,体会风格达到的艺术效果。影响风格的要素包括词法、句法和语气。词法是作家对词语的选择运用,作家在特定语境中对词义的引申能超出词典能够给出的意思;句法主要看作家组词成句的特点;语气显示作家对故事人物、事件的态度。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达到的艺术效果也各不相同。风格最能显示作家的个性,风格之于作家就像一个人的性格一样。

有的人阅读是找适合自己的书看,还有一种是优秀的作品都要看。阅读自己喜欢的风格的作品有助于加强我们既有的个性,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欣赏则让我们的心灵有更大的容量。用心感受作品的风格有助于养成独到的品位和眼光。

阅读作品的时候,我们总会有一种感觉:高兴或者郁闷,振奋或者难过。有时本来还觉得自己有三两知己,读完之后,却觉得异常孤独无助。也有可能在阅读中,像见到了老朋友一样心灵充盈。这是我们对作品的不同印象。阅读作品得出的总体感受,就是风格带给我们的一种影响。

风格、语言与效果

风格是通过语言展示出来的作品给人的总体印象和感觉,是作家运用语言以达到特定艺术效果的明显特征。对风格的界定要看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特色,来达到一种什么样的阅读效果。语言的特色以及表达的效果,都是风格的构成部分。

关注作品的风格,首先要看作家的语言特征。有些作家的作品,我们只要读上几页,甚至看上三两段,就能断定,这是哪个作家写的。这种判断不是看他的作品内容和故事情节,因为此时故事还没有展开,人物还没有出现,而是主要根据语言风格来判断。比如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就能读出特色鲜明的语言风格,冷峻峭拔,犀利沉郁,如锤如剑,似刀似锉。而“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这种诗句,只能是徐志摩那般轻柔烂漫的笔触才写得出。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语言特征,一流的作家都是语言大师。他们对于语言的掌控和运用,十分精深,可谓炉火纯青,甚至登峰造极。对于一些优秀作家的语言水平,这样说并不为过。语言的运用水平是判断一个作家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有造诣的作家都具备鲜明的语言特征,有自己特色鲜明的表达方式。所以有的时候,当我们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某一个作家的作品时,就从他的语言特征入手来判断,看他的语句行文是否让人舒服。

要理解作品风格,还要看作家的语言特征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他的表达方式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遣词造句达到的效果如何?比如海明威,他的句子比较简短,为什么他用动词多,而用形容词和副词很少?他表现行动的句子特别多,反映心理活动的句子则几乎没有。他为什么写出这样的语句,它的效果体现在什么地方?我们知道,海明威的作品,风格比较具有男性气概,他觉得一切都应在行动当中体现出来。所以,他在作品中很少使用形容词、副词。思想反映在一个人的行为特征中,而不在于思想本身——这是他对人、对文学的看法。他的语言风格反映了他的想法。

如果我们阅读亨利·詹姆斯的作品,会看到他的段落写得很长,对话少,描述多,而且不是对外在的行为、动作的描述,更多的是心理描述,通过反思和内省,表现怎样认识自己、观察社会。这就是所谓心理现实主义的描写:看重心理刻画和内心对外部世界的反应。亨利·詹姆斯的特色是大量铺陈,细致刻画,对生活观察精细入微。遇到问题,他笔下的人物绝对不会拿支猎枪,跑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干什么——这是海明威的方式。亨利·詹姆斯的作品描写得比较细致,他擅长描写心理活动。他的艺术风格和他的人物形象,以及他要表达的主题是相互切合的。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达到的艺术效果也各不相同。提起海明威,我们能想到他的冰山风格。作品中写出来的只是露在水面之上的那十分之三,还有十分之七隐藏在水面之下。也就是说,作家只描写必要的部分,即行为本身,作品中描写的只是露出来的冰山一角,大部分的内容,比如人物性格、心理状况、行为动机等都在水面之下,需要读者用想象力来填充。这种风格的艺术效果就是行动力很强,作品读起来简洁、明快,直截了当。这种风格比较适合描写他那个时代的男人,即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饱受战争创伤的男人,孤独的英雄,坚强的硬汉。他们在生活中虽然受到挫折、遭遇不幸,精神苦闷彷徨,但不失勇气、尊严和气度,什么事情都自己做,什么压力都默默承受,一切靠行动说话。只做事,少感慨。这就是所谓压力下的优雅,是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征。

构成风格的要素是句子和构词,也就是作家遣词造句的特征,分开讲就是词法与句法的应用特色。词法是作家对词语的选择和应用,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人物语言要符合他的身份特征和时代背景。

大作家的用词往往不限于词典所列示的意思;相反,一个作家真正厉害的地方常在于对词典词义的引申和拓展。在特定语境中,作家能将常用词用出新意。这个新意的表达是作家风格的体现和他对词法的贡献。所以,在阅读中,我们重点要关注的是,作家为什么能把寻常的词用得不同寻常。这关涉当时特定的社会风尚、时代背景和上下文语境等。

句法主要是作家组词成句的特点,包括对长句、短句、简单句、复杂句等的不同应用,使不同句子达到不同的效果。有些作家写的句子特别简单,有些则特别长;有的句子逻辑性强,有的则前言不搭后语。这跟作家笔下的人物性格和叙事意图有关。

还有一个考察风格的标准,就是语气。语气是作家通过词语的用法,对人物、事件所展示出来的态度。作品中的人物是可敬可爱还是可憎可恶的,是顽皮机敏还是愚笨乏味的,都可以通过特定的用词与语气表达出来。对于一件事,是冷眼旁观还是痛心疾首,是振臂呼号还是讽刺怂恿,字里行间都传达着作家的态度和立场。

作家不像评论家那样,直接对人物进行褒贬。作家往往把他的意思隐含在他所选的词和他所表达的语气上。作家比较痛恨人们问他这一类问题: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你写的小说想要说明什么?他喜欢的说法是:一切的作品都有多义性,希望你通过自己的阅读去探索。他只是把这件事情通过他的角度展示出来,具体是好人坏人、有何主题意义,他希望由读者来做结论。作家对人对事的潜在态度,可以从他的语言风格、遣词造句、语气口吻中看出来。

对一般读者来说,读不同的故事会有不同的感触。比如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会感觉轻松愉快,心情舒畅,当然也有些地方让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如果读《红字》,用不了几页,你就会被迫思考一些问题,直到你能够和里面的人物一起体会悲欢沉浮。这就是不同的作品风格产生的效果。

总的来说,风格首先是一种感觉,然后需要我们具体分析它的词法、句法和语气,再对词法、句法和语气产生的效果作出基本判断。此时再把作品风格和作品的人物刻画、主题意义,以及作品人物所处的背景和故事的语境联系到一起,就能对作品形成比较全面的理解。

风格与人

风格最能显示作家的个性,风格之于作家就像一个人的性格一样。他是热情还是忧郁,是孤独还是外向——不同的性格就好比作品的风格。好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大作家胸怀天下,体察世态人心,关注民族命运和苍生百姓的状况与未来。由于立意高远,大作家写书著文往往能道出万千气象。我们想到鲁迅先生,仿佛就能感受到他的目光如炬,看什么事都深刻冷峻,语言凝练,思想深邃,一眼就能把事情看穿。他写的往往不是一个个体的人,想的往往不是某个具体的问题,而是一个类型、一个现象。他是从一个人、一件事上,看到无数同样的人和同样的事。他把民族性格很凝练地放在一个人身上,把对民族命运的观察放在一个故事的描述上。这说明他关注的东西很多,他的目光很远大。比如《阿Q正传》、《孔乙己》、《故乡》、《祝福》,都是一个人反映一类人、一种性格,一个故事反映一个大背景、大命运。

大作家能从一件具体的事情举一反三,能够从一滴水中看出汪洋大海。相反,平庸的作家则会把一个大的东西越写越小,或写故事就仅限于那个故事本身。

看莎士比亚的作品,我们差不多通过几句话、几行字,就能认出他的风格。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极尽华丽、极尽铺张的感觉,而有时候又简约至极。其中的思想不只是深邃,而是像宇宙星空一般浩瀚无边。这个世界有多大、人类思想的容量有多大,他就能够用多么肆意汪洋的语言来书写,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莎士比亚充分运用了英语的词汇和修辞,这是一种浓抹重彩的风格,他把这种语言用到了极致。

泰戈尔的散文诗风格独特,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是泰戈尔的,因为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人能写出类似的风格。泰戈尔是什么风格?读他的《吉檀伽利》,清新如早晨的空气,透彻似露珠的舞蹈,真挚、细腻、灵动,充满着智慧的灵性,又充满着灵性的智慧。他的智慧与胸怀极大,但是用语言表达出来又特别清晰细致,有种轻轻拨动心弦、妙不可言的感觉。一个拥有不可思议的智慧的人,用细腻的笔触和具体的形象表现轻柔曼妙的情感,读来让人惊叹不已。那种感觉可以让你不断地回过头来看,年轻的时候可以读,中年的时候可以读,老年的时候也可以读他的作品。他不仅对人生、对宇宙理解得那么透彻,还能将细腻情感和深邃智慧完美地融为一体。

纪伯伦的散文诗也很美,但和泰戈尔不一样。泰戈尔描写飞鸟、果园、渡口,纪伯伦描写大海、沙子,他的作品取名《沙与沫》。两个人都以语言唯美、启迪思想著称,但是借由语言特征体现出来的作品风格不一样。

这些作家的风格都是大家有共识的。在我们的阅读中,除了文学史中有定论的作家,除了大家都公认的作家风格之外,有的时候还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领悟,去品味。随着阅读量的增多,这种自己发现、品味的机会会越来越多。这样才说明你的阅读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越来越有自己独到的眼光。

风格与阅读的境界

阅读大概有两种境界。第一种是找适合自己的书看,而不是听说哪一本书很畅销,大家都在看,所以自己也去看,但看了很多页也不明白它为什么畅销。我们总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书,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家风格,这有助于塑造人的性格。就像作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一样,我们也会在挑书的过程中,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找到和自己心灵最贴近的作品,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风格和表达方式,找到自己喜欢的观察世界的角度和人生态度。这种境界和阅读方式,就是通过作品更好地认识自己。阅读适合自己的书籍就是寻找自己心灵的朋友、灵魂的旅伴。

还有另外一种境界。到了一定阶段,只要是好的作品,都可以读;只要是优秀的作品,都有必要看。这个好和优秀不是根据我们个人的好恶决定的,因为我们阅读的品位、判断好恶的标准会改变。优秀的作品可以让我们拓展视野,带我们到达未知的领域、未知的思想高度和情感深度,让我们变得更加澄明、更有勇气、更有包容心,更加无所畏惧。这样的作品能够扩充我们的心理容量,帮助我们的心灵走得更远。

这两种境界或者两个阅读阶段,都是我们应该经历的。它们是交叉的、相容的、可以共存的。两种阅读方式缺一不可。阅读自己喜欢风格的作品能让我们的个性更加明朗,对不同风格作品的欣赏会使我们的心灵有更大的容量。善于接受不同的东西,汲取不同风格的作家带给我们的启发,有助于养成我们独到的品位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