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越老越健康
12619100000085

第85章 和谐的家庭环境促成长寿

自古以来,健康长寿是人类文明生活一个永恒的主题。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的那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而家庭和谐则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没有家庭和谐,心理健康就没有保证。

家庭和睦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具体体现,是我国国情的现实需求。生活在和睦家庭中的人患癌症的危险要比生活在暴力家庭的至少要少一半。而且即使患癌症,其存活期也比较长。如果生活在不和谐家庭,整日精神不振、郁闷忧愁,使神经功能失去平衡,造成内分泌紊乱,从而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十二指肠溃疡和新陈代谢障碍等疾病。

这就说明,家庭和谐在心理健康作用中占恨重要的位置,家庭和谐是心理健康的秘诀。

尊老爱幼、家庭成员相互理解是实现和谐家庭的条件。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责任,子女要孝敬老人,要尊敬、关心、爱护老人、赡养侍奉老人。

在现实社会中,家庭不和谐的现象,却常有发生。在影响和谐的诸多因素中,子女是否有孝心,是否能在精神上、物质上、生活上、言行上,给老人以关爱,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作为老年人,也要有个豁达乐观的心态,要能冷静地对待一切事物,不要用老眼光看问题,要向前看,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支持晚辈的发展,主动加强与子女的感情交流,学会协调、谅解,和睦相处。

在家庭中,特别是成年的子女,掌握经济命脉,处于主导地位,对于年迈父母的赡养,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作为子女,在尽好物质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应加大对老人精神赡养的情感投入,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常回家看看”,应注重与父母情感上的交流,千万不能以“工作忙”、“条件有限”等理由来推卸亲近老人、照顾老人、关爱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平时,还应该鼓励老人适当参与一些文体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正如:《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老人问题异常突出,农村赡养老人的民事纠纷和心理疾病均呈上升趋势。有些地方“超半数家庭对老人精神赡养不尽如人意”,从而产生家庭不和谐,两代人不能恨好沟通,造成相当数量的老人长期孤独、忧虑、失望、自卑等,存有不平静、不自然、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长期累积的结果,从而引发多种疾病,这正是老人们心理疾病呈上升趋势的主因。在一个家庭中由于血缘的关联和作用,父母、子女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其结果影响着整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使家庭和谐使老年人更幸福?人与人之间、家庭的和谐都要靠良好的道德来维系。也就是说,要从“孝道”入手,从而加快实现“大家庭”的和谐和老年人的健康。

第一,子女对老人一定要孝顺,要有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也就是对父母要有颗纯真的爱心。要知道,父母对子女的爱,有如天之阔,海之深,十月怀胎不用说了,一尺五寸、抓屎抓尿、呕心沥血、艰苦备尝,将儿女养大。成人后又为他(她)们成家立业,操劳一生。

然而子女们长大后,有些就忘掉了父母之恩泽,忘了人间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亲情和做人起码的道德。还有不少子女对老人尽孝往往在物质上考虑的多,精神安慰考虑的少,甚至有的在精神生活关怀上也简单粗暴或漠不关心,这是极端“不孝”的。

子女对父母的爱要发自肺腑,永恒而无私,子女对父母能爱,才能孝,这是对父母恩泽的报答。人们有了“爱”、“感谢”这一科学实验证明具有肯定力量的思想组合,也就有了和谐的秘诀。人们都感受到爱,人体的白血球也会增加,特殊的荷尔蒙也会释放出来,帮助对抗压力和病痛,而病人的整个情况也都会因此而改观。从而使每个人都享受到爱这一最大的永恒的“良药”,让每个家庭更健康。

第二,全社会都要注意现代“孝”的教育,注意进行亲情教育。要对全社会每个公民,特别是在校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以一举多得,会大大推动“大家庭”的文明和谐。用亲情教育,焕发亲情的亲密感,促使孩子从小就爱父母,年轻的父母会更孝顺自己的父母。父母之间、父子、婆媳之间,都互相体谅、互相关爱、互相照顾。使其让父母情绪良好,精神愉快,精神生活丰富。每个人都拥有可以打开心扉的亲情关系,去关爱需要关爱的人,会使人与人之间更加相爱,才能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社会和谐也随之达到。

第三,人际间心理沟通的主要渠道是用语言表达。同老人聊天时,老人既可以缅怀留恋往事,又可憧憬幸福的晚年,还可以同老人交流与邻里关系和睦相处的体会,交流怎样处理好与晚辈的关系,从话疗中增长知识,获得更多信息,使老人每天的生活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1)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它自始至终都是社会的基木组成部分。这一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儒家一向把“齐家”视为“治国”的前提条件,盂子说:“天下之木在国,国之木在家”。就是说,只有家庭关系和睦,才会有社会关系的和谐、顺畅。

(2)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家庭和谐与否,具体表现为家庭失序、家庭冲突乃至解体,直接影响到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一方面使疲惫的现代人在家庭中得到身心放松和调整,并为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也使家庭成员以和谐幸福的人际关系模式为蓝木,类比性地推展到整个社会,从而构成使和谐社会目标得以实现的逻辑起点与内在动力。

(3)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特别要处理好婆媳之间的关系。家庭内部与家庭邻里的矛盾纷争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睦,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而是一个与和谐社会目标直接相关的问题。家庭是普遍的社会形式,社会健康和谐首先需要家庭健康和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古代先哲们曾经这样描绘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作为社会建设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和谐家庭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家是个人的“家”,国是我们共同的“家”,二者只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才能达到家庭、社会共同和谐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