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66个细节
12617000000051

第51章 你的事,要重视啊!——教孩子细心对待自己的事

很多孩子对自己的事都毫不上心,本是该他自己考虑的事情,他却随随便便就一带而过,任由事情“自然”发展,如果能撞上好结果就更好了,撞不上再说。可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偶然的,有的只有必然。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就不细心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等各种各样的事情,那么,一个疏忽大意可能就会给他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星期天,妈妈要在书房赶工作,便对向来粗心的儿子反复叮嘱说:“妈妈要工作,有些忙,所以,你自己要做什么事可要细心啊,别因为粗心出什么事。”儿子毫不在意地摆摆手说:“放心吧,没问题。”

儿子看了一会儿动画片之后想要喝水,而开水瓶里没有开水了,于是他便到厨房去煮水喝。当他点燃炉灶之后,转身就离开了厨房继续看起了动画片。

半个小时以后,在书房的妈妈忽然闻到屋子里的气味不对,她连忙打开窗户,然后跑到了厨房,只见火早就被浇灭了,煤气正不断地往外泄露。她赶紧捂着鼻子,打开了厨房的窗户。

儿子此时也闻到了气味,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妈妈忍不住摇头说:“提醒过你让你注意,你看看,这要是你自己一个人在家得多危险啊!以后,自己的事可记住了吧!细心对待才能不出差错啊!”

多亏了妈妈的警惕性,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就如这位妈妈所说,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去注意,尤其是他自己的事情,否则,别人是不可能总替他将所有事情都考虑周到的,他必须要自己细心注意所有可能的细节,这样才能保证他不会出错,不会因为事情的失败而受苦,不会因为粗心带来的问题而酿成大祸。

别对孩子的事关心得太过细致入微

妈妈经常帮儿子整理书包,总是发现他丢三落四的,于是便提醒他说:“儿子,细心整理书包原本应该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得自己重视起来啊!别总是让妈妈过后再给你重新整理。”可儿子却说:“反正您在我整理完以后总是要再看一遍,您细心就行了。”

当我们对孩子的事关心得太过细致入微时,他自己就会变得懈怠,不愿意再多费力去思考,而正是我们的做法才导致了他这样的依赖心理。

所以,我们要逐渐减少对孩子事情的过度关心,该是他自己考虑的就让他自己去考虑,我们不要什么都替他想到,也不要总帮他记着所有的事情,要让他逐渐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在意的观念。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养成细心对待自己事情的习惯,而我们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我们自己的事情,彼此的生活才会更加轻松。

适当给予孩子一些提醒

虽说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事情上心,让他能自己注意各种细节,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他所有的事都毫不过问。孩子是有惰性的,在他养成自我细心注意所有事情的习惯之前,我们需要隔三差五地提醒他一下,使他不至于因为无人监管而变得彻底放纵起来。

不过,我们的这种提醒也得有技巧,不要动不动就说“你怎么就不注意呢?你要细心!你自己的事情自己不管没人管你”这样的话,否则,这让孩子一听就是在训斥他的话语,会使他更排斥细心。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说:“最近有些懈怠啊,是不是把事情丢一边去了?自己的事可得自己重视啊!”类似这样的说法会让孩子感到我们是关心他的,他也许就会提高对自己事情的重视程度,从而细心地去对待。

要细心对待我们自己的事

身为妈妈,关心孩子是我们的一种天性。但有的妈妈却只顾着去关心孩子了,反倒将自己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或者马马虎虎地应付过去。殊不知,当我们无法细心对待自己的事情时,孩子会模仿着我们对他自己的事也不重视。如果此时我们还要说类似于“妈妈的事无所谓,我还不全是为了你”这样的话,孩子更是不会信服,而且,他还会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

因此,除了督促孩子要细心,我们也要细心对待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工作,过好自己的生活,细心地把家里整理得整洁有序,认真处理好各种小事情。这样,我们就会在家营造出一种细心处事的氛围,孩子身处这样的氛围之中,即使我们不去刻意地说教,他自然也会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变得细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