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后进生转优妙招
12616300000017

第17章 实施分层教学,让后进生学有所得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曾对孔孟教学称赞道:“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由此可见,以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为前提进行分层次教育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所一贯崇尚的,也是今天教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如何让那些先天因素比较好的学生不在平淡的学习中埋没自己的能力,让那些先天因素比较差的学生不丧失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为自己的成绩喝彩?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难题。

既然学校不是专门培养天才的地方,那么它就必须接受这些各有差别的学生,并按他们原有的实力,分成不同层次,对他们因材施教,使他们达到自身可以达到的最好水平。

分层次教育管理可以达到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不但能解决好教师偏爱好学生的矛盾,还能通过多关注一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使整体成绩得到提高。

兰德中学是坐落在美国石油工业城市休斯敦的一所社区中学。史密斯先生是这所中学的一名物理老师,他班里的学生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但是这些孩子曾经使史密斯先生头痛不已。

在史密斯先生刚刚教他们的时候,他们上课时的漫不经心和那些平淡无奇的、毫无新意的,甚至有些不知所云的物理报告,让史密斯先生甚为烦恼。史密斯先生认为再这样下去会毁掉孩子们本身所具有的创造力。

他通过上课观察和与学生们的沟通中发现,一视同仁的教学方法,使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觉得课堂知识不过如此,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只是随堂听课学会即可,不喜欢探寻新事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平时一直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对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他们就是那些不知所云的物理报告的制造者。

为了改变学生这一学习状态,史密斯先生决定改变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次教学,让孩子们把蕴含的创造力都发挥出来。

于是,他把班里的学生按他们平时的学习状况分成A、B、C三个组。根据每组的不同状况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任务。

A组由成绩较好的学生组成,他们除了听史密斯先生的课外,在实验课上,他们得用史密斯先生给他们的各种零部件创造出一种他们想得到的物品。他们的创造是自由的,史密斯先生不会在旁边指挥,但是他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请教史密斯先生。当然他们的物理报告中的参考书目,不再跟以前一样简单。

B组由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组成,他们是听课比较认真的学生,只是缺乏创造力,他们很多人很认真地学,但是方法不对头。学习物理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而且要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为B组准备的物理报告内容是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做好观察记录,而实验课上一定要参照课本上的方法完成所规定的实验。

C组由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组成,史密斯先生知道他们中的某些人并不是不聪明,而是因为基础太差了,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史密斯先生在改变教育方法的第一节实验课上单独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同样是天才,只不过上帝一时打盹把你们给忘了而已。可是我并没有忘记你们,在我的眼里你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可爱、一样聪明。我会和你们一起走过这段被上帝遗忘的日子。”

他为这些学生准备了最为直观的物理插图、挂图、实物模型,带领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在学习“滑轮”一节课时,用科学漫画——胖子用定滑轮将一袋粮食提到二楼窗口,之后让瘦子拉着绳子引导学生去理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不同功能。

他的学生乔伊斯的报告一直很糟糕,所以乔伊斯非常灰心,想放弃对物理的学习。但是,史密斯先生发现在实验中有时候乔伊斯的想法很多,但是由于他的基础差,在报告中,很难把他的想法表述清楚,所以当乔伊斯看到别人的发明报告很出色时,就想放弃。

他跟乔伊斯说:“乔伊斯,做好自己的,不要看别人比你高明多少,看一看自己比以前增长了多少。”

史密斯先生的小组是流动的,哪一个学生的创造性上去了,他就会进入较高一层次的组。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后来,休斯敦市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区中学生创造性的比赛,获得冠军的组竟是乔伊斯带领的小组。

校长威廉先生在为乔伊斯庆祝的时候,了解了史密斯先生的教学方法。他认为是这种方法创造了今天的奇迹,便决定把这种方法制定为一种制度,其他的教师都应该效仿着去做。

当分层次教育管理在这所学校开展之后,更多的有创造性的学生摆脱了课本的束缚,所有的学生都明白被上帝遗忘并不可怕,因为他们的老师会记得他们,而且不会计较他们身处哪一个层次。

分层次教育管理使兰德中学的成绩呈螺旋形上升,使更多的学生成为了小小发明家。

不管在哪一类学校,教师偏爱好学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但是好学生的学习方法已经成型,学习兴趣已经很浓,他们需要的关心并不是很多,但是他们需要充分发展的空间,把自己的创造性想法展现出来,他们需要在未知中尝受挫折,希冀获得更多的知识养分。

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导致他们成绩较差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学习基础较差,如果要求他们与好学生一样去听课,他们跟不上进度,效果会越来越差,以致讨厌学习、讨厌教师,而且对自己丧失自信,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

而教师要是为了提高及格率而照顾中、差等生,在教学中施以起点较低的、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一味地下功夫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敢触及拔高知识,唯恐后进生“啃不动”,这样势必使上等生尤其是优等生受到压抑,感到“饿得慌”、“吃不饱”。

若以中等生为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势必亏了优等生和后进生。而分层次教育是让教学的内容形成一定的梯度,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使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望而生畏,能够索取;成绩较好的学生不觉得乏味,乐于采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好的方法,像史密斯先生一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关注方式,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意识到他们比起以前是有进步的。

分层次教育并不是要求大家统一起步向前走,而是成绩好的、一般的和较差的都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分层次教育能使教师明白教学的目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地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成为不同层次的社会人才,并使之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成为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但是一定要使自己学有所长。

分层次教育可以让师生共同坚定信心,告诉自己:“我能行。”

兰德中学的分层次教育管理,正是这样告诉学生的:被上帝一时遗忘并不可怕,只要你的老师和你自己不把自己遗忘就有成功的机会!

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遗传与智力,而在于家庭与学校的环境条件。因此,他说:“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适当的学习条件。”

分层次教育管理同样把学生是否接受理想教育作为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主张照顾学生的个别特点,给予额外的帮助。

分层次教育不是简单地根据学生的成绩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和创造能力等进行有机组合。因此,分层次教育要求从学生分层到教师施教,再到教育管理者进行管理都必须有一套合理措施,否则就会失去平衡,得到与意愿相反的结果。分层次教育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不搞“一刀切”

分层次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使教育管理者更充分地注意到学生成绩高低不等的现象,也使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能力各有不同的概况,在教学中不搞“一刀切”。教师在教学中务必要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出言侮辱后进生,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应该多给予鼓励和赞扬,使他们增强自信。

2.处罚学生要平等

让学生明白不认真学习是要受到必要惩罚的,但是有些处罚规则对于后进生太过苛刻,甚至有些可以算得上侮辱了,如优等生弄脏卫生区,要后进生去清理。后进生的形成是有多种原因的,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以不同的处罚,成绩不好不是给予学生惩罚的条件。

3.班主任可分组定座

依据摸底考试成绩,将全班学生分为A、B、C组,再全面权衡,各科兼顾,适当定座。三组互相搭配,便于帮带。

4.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积极配合,进行分组辅导

对同组学生进行定期的分组辅导,有利于该组学生的共同提高。分层次教育的整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分组辅导起的作用是逐层推进。

实践证明,分层次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增强了教育学生的针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顺畅而快乐地学习,特别是增强了后进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让他们时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谓一举多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