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修行在当下:看人生百态 养一片佛心
12616000000061

第61章 孝敬父母是人生最大的美德

静听佛音

传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时,曾为比丘们讲述了一个孝顺的长者儿子的故事:

过去,在印度波罗奈国流传着一个陋习——当父母年老时,就将他们活埋,以节省食粮来养活子女。时间一久,这一陋习竟成了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

波罗奈国中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十分孝顺,因此,对国内有这样一条法律实在不能认同,总希望有一天能够改变它。

岁月不饶人,长者逐渐老迈了,儿子为了孝顺父亲,不顾国家的法律规定,偷偷在地下建了一座密室,将父亲藏在里面,每天以上好的饮食供养父亲。他这份孝心,感动了天神,天神决定现身前来协助。

天神下凡,手中拿了一卷纸,来到波罗奈国国王的面前,对国王说:“这张纸上有四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是最大的财富?什么是最大的快乐?什么是第一美味?什么最长寿?如果七日内能够解答出来,我就拥护你和你的国家;如果答不出来,我就把你的头劈成七块!”说完,天神就立刻消失了。

国王很害怕,紧急召集群臣共同商议,然而,大家望着纸上的四个难题,绞尽脑汁却还是束手无策,期限一天天逼近,国王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于是,将问题昭告天下,凡是能够找到问题答案的人,无论提什么要求都答应他。

长者的儿子见到这四个问题,立即跑回家询问密室中的父亲,果然,长者一一给了圆满的答案:信用是最大的财富,修行正法是最大的快乐,诚实的话语是第一美味,法身慧命最为长寿。

长者的儿子向国王禀告这些答案,天神对答案很满意,国王顺利通过了天神的考验。国王高兴极了。便问长者的儿子:“这些答案是你自己想的吗?还是谁教你的呢?”长者的儿子回答:“是我父亲教导的。”国王听了非常诧异,说:“你父亲?他不是已经很老了吗?他现在在哪里?”“请大王饶恕,我父亲确实已经老了,而我违反国法,私自将他藏在家中的密室。”长者的儿子接着说:“大王,父母对我们的恩情,如天地一般:十月怀胎、辛苦地抚养长大,还要教育一切为人处世的道理,才能成就今天的我们。纵使有人能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走一百年,并且无微不至地侍奉、供养,这样做,都还无法报答父母的深恩啊……大王,我别无所求,只希望大王能废除‘活埋年老父母’这条法律。”

听了长者儿子的一席话,国王深受感动,不仅废除这条法律,还增加另一条法律:“凡是不孝顺父母的人,将治以重罪。”

讲完了故事,佛陀对比丘们说:“能够孝养、恭敬父母,即是孝养、恭敬一切佛及贤圣,这是非常殊能可贵的。”佛陀接着说:“当时的长者的儿子就是我,由于当时能够去除不孝的陋习,更成就孝顺的法律,这份功德福报,也就是今日成佛的资粮!”比丘们听了都赞叹不已,纷纷发誓效尤。

孝敬父母,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百善孝为先。小的时候父母常牵着我们的手怕我们摔倒了。而今他们老了,应该是我们时常搀扶着他们的时候了。看看古人是如何做的?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 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汉文帝刘恒身体力行,其母薄太后常病,“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三年,奉养无怠。汤药,非口亲尝拂进,仁孝闻天下”。并且刘恒颁布“孝廉法”,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条件之一。

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现代人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人对父母的态度可以推及对他人对社会的态度。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爱护,都不关心照顾,又怎能爱别人、爱集体、爱国家呢?

其实,孝敬父母,并不一定要锦衣玉食,美宅华屋,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对父母长辈多一点爱心和孝敬。那么,我们该如何孝顺父母呢?孝顺父母,虽然离不开物质,但物质不是全部。孝顺两字中还有一个关键的字——顺。“顺”在孝道中是最主要的,没有顺就谈不上孝。何为顺?顺就是顺从父母的意志,顺就是了解父母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然后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做一些父母所期望的事情。老人最怕的是孤独,最需要的是儿女的问候,需要儿女常在身边陪伴。孝顺父母,一定要了解老人的心思,体察老人的心情,顺从老人的意志。老人盼望子女的问候,子女就应多打几个电话;老人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们就要挤时间多回家看看。

禅心慧语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父母的恩情,跟高山一样高,如海水一样深,这种恩情,是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也是最大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