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修行在当下:看人生百态 养一片佛心
12616000000024

第24章 笑看人生无眼泪

静听佛音

在一个寺院里,正值三伏天,天旱少雨,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种子吧!院子里太难看了。”

师父摆摆手说:“不着急,随时。”

小和尚买来了种子,师父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了不少。

看着吹走的种子,小和尚着急地对师父说:“师父,你看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我们的草地肯定长不满。”

师父微微一笑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小和尚和师父准备离去。这时候,空地上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对师父说:“师父,我们的种子都被鸟吃了。”

师父泰然自若地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

小和尚没有想到的事还在后边,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跑到师父房间带着哭腔说:“师父,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我们的工夫白费了。”

师父处事不惊地答道:“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父,快来看哪,都长出来了,长得比以前还好呢。”

师父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

小和尚种草的故事,要说明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换种角度笑看人生,每天都可以生活得很快乐。然而在忙忙碌碌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常被各种名利所扰、被输赢所困、被怒气所伤,虽然心里都有“健康第一,快乐至上”的信念,但舍本逐末的行为还是时常发生。

其实,人生是一条漫长的旅途,在这漫漫旅途中我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幸不幸福、快不快乐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在困难面前,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块绊脚石,那么我们就很难打倒它。换言之,如果把它看成是一块垫脚石,那么我们就会踩着它,继续前进。总而言之,人生得失无定时,要笑看人生起伏。我们面对失去要坦然,只有摒弃不必要的留恋与顾盼,才能集中精力耕耘出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都听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典故。典故中说的是,从前有一位老人上街去赶集,不小心丢失了一匹马。邻居们都替他惋惜,老人却说:“我虽然丢了一匹马,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众人听了,都感到老人很可怜,以为老人老糊涂了。没想到,过了几天,丢失的马跑回来了,而且还带回来了一匹骡子。众人见了纷纷羡慕不已。可是,老人却忧心忡忡地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坏事情呢?”

大家都以为老人一定是让好事给乐疯了,以至于连好事坏事都分不清。可是,几天后,老人的儿子骑着骡子在院子里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

邻居们都过来劝老人不要伤心难过。不料,老人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情呢?”大伙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无不奇怪地悻悻离去。

事隔不久,战争爆发了,凡是身体健康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大多数人都战死沙场没能再回来。而老人的儿子却因为腿瘸没有被应招当兵,待在家里躲过一劫。

琐碎生活,平凡人世,我们会有很多很多的不快——工作中的难题,家庭中的琐碎,朋友间的矛盾……而佛教认为,人类的种种苦难(如烦恼、争斗等)主要来源于自身的贪欲心、怒心和愚痴心,即所谓“三毒”。同时,这“三毒”也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传世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此,人生不必那么在意得到多少,又失去多少,淡菜飘香,平淡有味。这绝非是一种人生的平庸,而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充盈与享受。

在禅宗的根本经典《坛经》中,也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说法,如:“心但无不净,西方去此不远”“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等。而在这个世界上也有许多人都喜欢怨天尤人:埋怨自己没能有一副天使的面孔,埋怨自己没有很好的家境,没有满意的工作……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看问题太片面。没有一副很漂亮的面孔,可是我们可以有一颗漂亮的心;没有很好的家境,可是我们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没有满意的工作,可最起码我们有工作可做,可以靠这个来维持生计。仔细想想,我们还有什么可烦的呢?有些事情就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

禅心慧语

笑看人生无眼泪。以一颗宁静心品味生活,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得失,以一颗感恩心笑看成败,以一颗顽强心直面挫折。只有这样,你才能从挫折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继续走上成功的道路,才能享受美好生活每一天。

第三篇 顿悟禅机,才能从自我超越

工作、生活之中,大度包容之心不可缺少。如果气度狭小,遇事斤斤计较,就会处处碰壁,烦恼也会越来越多。但如果能以实际行动来理解、宽容别人,就能友好地与人相处,会更有效率地把自己的事情完成,实现既定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