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大学生养生与保健
12615100000021

第21章 养生箴言

1.以默养气,以瞑养血,以睡养精,以静养神。

2.名过伤肺,色过伤肾,财过伤肝,食过伤脾,睡过伤心。

3.肺病者宜逃名,肾病者宜戒色,肝病者宜散财,脾病者宜节食,心病者宜减睡。

4.减食以助药,增睡以节耗。舒以养体,缓以却劳。

5.无病时以劳动养阳,有病时以安静养阳。动能生阳,亦能散阳;静能伤阳,亦能敛阳。

6.病有百药不痊者,当静室问心,知因达果,可以无惑。治法宜在忏悔中求之,体力不足,辅以心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致心一处,无事不办。治病亦如是。

7.肺病者宜逃名,名人每多言,言多则损肺气;肾病者宜戒色,色鬼每亏精,精亏则损肾气;肝病者宜散财,财主每使气,气盛则损肝气。脾病者宜节食,食客每多纳,纳多则损脾气。心病者宜减睡,睡虫每多眠,眠多则损心气。

8.雨,天气之降也,过降无疏泄之途,则发为涝,在人为水肿,治当温升地气,宜真武汤之属;云,地气之升也,过升无敛降之路,则发为旱,在人为气胀,治宜凉降天气,宜生脉散之类。肿胀关乎阴阳升降,天地交通,宜于根本处求之,不可见肿但言利水,见胀惟知破气也。万病皆当作如是观。

9.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此圣人之预戒也。(明·胡文焕《新创摄生集览》)语译:生活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危难的事情,人生健存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病死的不幸。这些都是善于养生者的预见和警戒意识。

10.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清·曹庭栋《老老恒言·防疾》)语译:用方药来治疗已得的疾病,还不如病前在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的调理摄养更为有利。

11.养生之本,凡事有节;人之寿夭,在乎调摄。(明·龚廷贤《寿世保元》)语译:养生的根本法则是做任何事都要有理有节;人的长寿与夭亡,关键在于平时的调养。

12.善摄生者,惟能审万物出入之道,适阴阳升降之理,安养神气,完固形体。使贼邪不得入,寒者不能袭。(宋·赵佶等《圣济总录》)语译:善于养生长寿的人,主要是能审察天地间万事百物进退出入的道理,能适应阴阳消长升降的变化,平时能安养其神气,保护身形健全结实,使病邪无法入侵,冷热也无法向他袭击。

13.心为一身之宰,脾为万物之母,养心养脾,摄生最要。(清·陈文囿《医述》)心为人一身的主宰,脾为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的母亲,故善养心、脾这人生的两大父母,实为养生最重要的原则。

14.老来疾病,都是壮时作的。(明·德清《菜根谭》)老年人得的疾病,大多是少壮时逞欲逞性所潜伏下来的。

15.知足而止,故能长存。(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名身孰亲篇》)对欲望能知满足而不贪求的人,多能够健康长寿。

16.君子贵知足,知足万虑轻。(元·赵孟兆《九月》)善于养生的人贵在自知满足,知足的人就不会有层出不穷的心理负担和顾虑。

17.为人但知足,何处不安生。(元·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府十咏·之五》)。一个人只要能知满足,就可在任何地方都平安地走过一生。

18.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清·朱相卢《治家格言》)意外的财物我不贪,过量的美酒我不喝,这就意味着知足。

19.乐不可极,极乐则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唐·吴兢《贞观政要·刑法》)喜乐的生活和欲望不可过度,过于喜乐则可反成哀伤;嗜欲不可放纵,否则即可引发灾祸。

20.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明·胡文焕《类修要诀》)每天常笑乐一阵子,可因心胸豁达欢乐而显得年纪轻;如人每天都要因事而自寻一阵子烦恼,则其年纪也会显得衰老一些了;如果每天都要与人斗一斗心、斗一斗口,因耗费气血也常会使身体消瘦一些;如果遇事每日能谦让一些,则心宽体也会长得要胖一些了。

21.天之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元·朱震亨《格致余论》)天地间能孕育出各种生物,是因为宇宙的经常运动,之有其生命,亦在于经常的运动。

22.运体以却病,体活则病离。(明·高濂《遵生八笺》)人经常运动身体可防止生病,形体活动常可使疾病离身。

23.常亲小劳则身健。(清·申涵光《荆国小语·序》)经常身体作些轻微劳动可使人健壮少病。

2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宇宙间的天体在不断的运行,迄今健运从未停歇,善养生的人也以健运而强壮祛病。

25.人身欲得摇动,则谷气易消,血脉疏利。(明·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上》)人的身体要时有运动摇摆,这就使饮食易于消化吸收、血脉运行顺畅。

26.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战国《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运眼望物过久可伤血,睡卧太多可伤气,久坐可伤肉,久站可伤骨,久行可伤筋,这叫五劳,也就是过度劳动之五伤。

27.心劳则百病生,心静则万邪息。(明·龚信《古今医鉴》)心气过于劳累则百病丛生,心神恬静安逸则百病皆止息。

28.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即损寿。(明·龚廷贤《寿世保元·饮食》)每日整天稳坐少动,都能使气血郁滞不能通畅运行,久之即可夭损寿命。

29.善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宋·苏轼《苏东坡集·教战守策》)善于养生的人,常能做到劳逸结合,既不只劳不逸,也不只逸不劳。

30.动止有常,言谈有节。(明·龚廷贤《寿世保元》)劳动与静止要做到常相结合,言语与谈论也要有节制,这才符合养生之道。

31.造物劳我以生,逸我以老,少年不勤,是不知劳;老年奔驰,是不知逸。(明·高濂《遵生八笺》)宇宙之造化万物,是通过劳动使我生存,通过安逸使我渐衰老,少年时怠惰不勤快,是不知劳动的重要;老年时仍奔波勤劳,是不知安逸的作用。故劳与逸要和调适中。

32.晨晡节饮食,劳逸时卧起,借此来长生,耄期直易尔。(宋·陆游《野兴·十四》)早晚时要适当节制饮食,劳动后需要睡歇,逸憩后需要劳作,像这样劳逸结合地保健养生,活到八九十岁是不难的。

33.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人的心神之气如果是素质勇健的,则气血畅通而无病;如果是素质怯弱的,则常可因滞着而生病。

34.清静为天下正。(春秋《老子·道德经》)天下事包括人的心神只有清静健运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

35.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战国《黄帝内经·素问·痹论》)心神清静则神气潜藏于内而安,心神躁动则神气易消亡而多病夭寿。

36.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人的神志如过度使用则易劳损,神藏于心为心神,它应以清静为养。

37.心如猿,意如马,动而外驰,不易安定。(陈师诚《养生导引术·呼吸》)有的人,心如猿猴时动,意如奔马难驭,心神常动而外泄,不易安定镇静而易衰老促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