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种感动叫“守口如瓶”
12611300000033

第33章 追求幸福的权利

有一次,墨子派弟子公上让去向越王宣传墨家的政治主张。越王听了很高兴,说:“如果您的老师愿意来到敝国的话,我愿把阴江沿岸三百社的土地送给他。”

公上让回来向墨子报告此事,并问:“您愿意接受越王的封赏吗?”

墨子反问:“你认为越王会实行我的政治主张吗?”

公上让想了想,答道:“据我观察,恐怕不能。”

墨子说:“那我就不能接受越王的封赏了!”

公上让问:“如果得到封地,不是可以在这里实践您的政治主张吗?”

墨子说:“唉!不仅是越王不了解我的心意,连你也不了解。如果越王愿意听从我的主张,我自然会酌情去做。如果越王不接受我的主张,即使把整个越国都给我,又有何用?既然越王根本不会采纳我的主张,如果我接受他的封赠,就是拿原则做交易。如果要拿原则做交易,又何必舍近求远跑到越国去呢?我早就在中原地区有所收获了。”

公上让惭愧地说:“多谢老师教导,学生实在有些浅薄!”

那些有道之人对于道的执著,以及对于财富和物质享受的态度,确实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明明他们有机会轻松改变生活品质,他们却宁可固守贫穷,也不遗弃自己的道。

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意思是说:圣人追求内心幸福而不贪求肉体享受。

对这句话,现代学者陈鼓应在《老子注释与评价》中说:“为‘腹’即求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为‘目’即追逐外在贪欲的生活。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旋涡里,则越是流连忘返,使自己产生自我疏离,而心灵日益空虚。”

幸福是人的本质追求。它需要一定物质享受,但并不是物质享受越多越幸福。两者有一定关系,却不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古代人的物质享乐没有现代人多,是不是现代人比古代人更幸福呢?不一定。山区农民没有都市白领的物质享乐多,是不是都市白领比山区农民更幸福呢?也不一定。美国一些学者研究了世界许多地方的生活状态,发现人的幸福指数跟物质丰富程度并无必然关系。人是否幸福,主要取决于他的心态。

从幸福的角度来说,现代人其实很可怜:收入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压力并没有因此减轻,甚至压力更大了;物质丰富了,我们并没有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娱乐增多了,我们并没有得到多少愉悦的享受;我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心中却并没有留下多少美好的记忆。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做法跟圣人相反,“为目不为腹”,被动地接受物质刺激,并没有学会如何追求内心的幸福。

这是现代人经常干的傻事:大吃大喝,然后看着镜子里胖乎乎的脸蛋发愁,拼命吃减肥药消除多余的脂肪;追求爱情,最后发现得到的不过是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纵情肉欲,然后到处寻找“伟哥”之类的药品,补救日益疲乏的身体;周游世界,然后带着一身失落回家;拼命赚钱,连老父老母都没时间去看一眼……总之,人们追寻自己的感觉,让自己变得忙忙碌碌,却根本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人们用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装饰自己、用各种稀奇古怪的言行美化自己,想证明自己的存在,却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

在这种迷乱的状态下,如何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呢?

幸福是一种心灵,它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基础,却不是物质手段能够简单制造出来的。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心灵的觉醒。

有智慧的人,把幸福建立在“道”的追求上,而不依赖物质享受。他们心中执著于某个信念,并以保有这个信念为幸福。这并不是说,他们拒绝财富,拒绝物质享受。

只不过,当财富和享受跟他心中的信念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坚持自己的信念而舍弃其余。

淡淡的感悟

我们普通人,很难达到圣人的境界。但是,我们想追求幸福的话,必须有一个人生目标。有了目标你就能忍受辛劳、困苦、挫折,不顾一切地向目标进发,并在过程中品味到真实的幸福感觉。如果没有目标,哪怕坐在黄金盖成的屋子里,拥着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享受着世界上最好的饮食,你也只能得到短暂的快乐,而不是真正的幸福。